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和禁忌?


邯鄲地方風俗:這天生孩子要改日期;大年初三閨女不回娘家。

小編老家邯鄲曲周。

  • 初三、初五,閨女不回娘家。過年的時候,初二、初四、初六,閨女可以回娘家,外甥可以去舅舅家拜年。初三、初五閨女不回娘家,外甥不能去舅舅家拜年,但是男士可以去姑姑或姨姨家拜年,不知道為什麼但是這個風俗。

  • 大年初三生孩子,要改日期。家裡大人一般會給醫院大夫說說,把出生日期錯後幾天,醫生都懂一般不會為難。據說,這天出生的孩子命不太好,媒人給說媒的時候,對方會嫌棄這個孩子出生日期太硬。鄰居家曾這天生孩子,上歲數的老人專門提醒了,讓上戶口錯開大年初三這個日期。


大年初三的習俗各個地方都有所不同吧,就連我們一個縣,隔著一條河兩邊對初三的看待都不一樣。我們這邊認為大年初三不是好日子,都不會選擇走親戚拜年,因為這邊的風俗就是如果某一家上一年有親人去世,那麼大年初三這天就是紀念逝者的,所以才會在這一天去他家走親戚。其他的如果不是這種情況還是很忌諱這一天的。而一河之隔的對面,則認為初三這天是非常好的日子,如果在這天去哪家走親戚拜年說明對這家特別的看重。

你想啊,一個縣都能出現兩種情況,可見這都不是事,根據普遍的做法去遵守,即使未遵守這些風俗,大部分人也不會去計較的。畢竟現在不像以前那樣,大家都是種地農民,過年都沒事幹,不在乎早一天晚一天。現在大家都在外上班,過年就七天假,如果忌諱這忌諱那,七天時間根本不夠用。

過年嘛,本來就是圖個高興,何必太在意這些不是很必要的風俗習慣呢。傳統文化我們肯定要保留,但是相對於一些迷信的風俗捨棄一些也未嘗不可。


記憶中在自己生活的農村大年初三沒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和禁忌!如果說有也就是從大年初一就開始了,一般在初五之前人們是不幹活的!比如農村的婦女在初五之前都不做家務:

一是有忌諱的就是不動針線!不動剪刀!初五也叫破五,假如初五前就開始幹活預示著一年都不得消閑和清閑!所以初五前一般幹活的和上工的都不急著開工和幹活!

二是初三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拜年的日子!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到娘家小住,具體在吃喝上也沒有太特別的講究!在自己生活農村過去一般是在初一要吃餃子!初二吃油炸食品!初三也沒什麼太多的講究!隨便吃了!


正月初一的消逝,並未帶走無形的禁忌在春節氣氛中時引發的不安惶惑,初二,初三,初四……,都有禁忌這一無形鎖鏈布下的鏈布,在你剛想殺豬,吃豆腐或是在岳母家過夜時,它們便會棒喝,不!古代新年天三大是不能煮飯吃的,否則冒犯神靈,全年都將不順。特別是初三,相傳是穀子生日,更是嚴禁吃米飯,此日也不能掃地,不能乞火,不能汲水,一如正月初一規矩。然後人們又進一步,既然初一不能殺雞,那麼初二就不能殺狗,初三也不能殺豬……了。


大年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這天忌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羊會養的很好。養羊人家有個好年景。

大年初三習俗。一是燒門神紙。舊時初三夜,把過年的松柏枝子和所掛門神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二是貼「赤口」。大年初三早上要貼赤口。民間認為這一天易生口角,不易拜年。貼赤口就是用紅紙條寫一些吉利話貼在門頭上,另寫一張放在垃圾上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積攢下的 ,一定要到初三才清理,否則,失財。貼赤口可使人們心理上得到安慰,不與人發生口角,平平安安,招財進寶。

三是,初三晚上舉行送年儀式,送諸神和祖先回天。


2月18日是大年初三,又是俗稱的「赤狗日」。有新年歌的歌詞中就提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甲飽」由於這天諸事不宜,俗信此日不宜外出、宴客,若犯此禁忌,恐將終生貧困,加上前兩天的忙碌,初三這天最好是睡到飽。除此之外,初三這天究竟有什麼禁忌要注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民間傳說初三晚上為「老鼠娶親」的日子,一般民眾都會早早熄燈睡覺,以免擾亂了鼠輩,不過,除了這種說法外,也有另一種意思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藉此減少其繁殖的速度。除了早點熄燈睡覺外,也可以在屋角撒些米粒、糕餅等,表示和老鼠共用一年的豐收,又稱為「老鼠分錢」。

另外,過年期間的垃圾都代表「財富」,所以到初五前都禁止倒垃圾、掃地,才不會將財富掃出門外。此外,如果民眾想要在初三這天出門到廟裡拜拜保平安,買水果也要注意,數量最好以簡單的三、五單數為主,也盡量不要帶「番石榴、番茄、釋迦」。


關於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和禁忌我也說兩句,謝謝……我們廣東這邊有些地方是有這樣的說法……初一祭祖公,初二探外公,初三窮鬼日,初四是好日。解釋與做法是,大年初一上午把過年吃的東西拿來祭祖,待祭過祖後就可以把祭祖的東西吃掉,當作祖先賜給東西。大年初二主要探親和待客。大年初三不探親也不待客,主要是大掃除,屋裡屋外都清掃一次,俗稱掃「窮鬼」。大年初四又恢復探親待客了。


初三俗稱「小年朝」。「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在我老家,傳統初三須早起,不準掃地、不準砍木頭、不準洗晒衣服、不準吹火、不準走親戚。但是現在我們那邊都是初一做,初三幾乎沒有禁忌,走親戚與晒衣服掃地,奶奶非常忌諱。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地域不同,文化風俗便不同。就說我們這裡吧,初三是個單日子,不能出去拜年的。走親戚的話只能是父母有一方不在了在初三這一天去,意思是給過世的人燒紙錢。若父母都健在只能初二或者初四去。結婚後去了婆婆家,他們那習俗就不同,雖然我們在同一個縣城,離的只有幾站公交。他們那初二外甥必須去舅家拜年,而走娘家的話就是初三。所以說地方不同習俗也會不同,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入鄉隨俗。


不知道別的地方的有什麼習俗,大年初一的早上和晚上祭祀逝世的老人,初二晚上也一樣,到了初三沒有什麼哪。至於禁忌,不準說粗話,如果誰對你說了什麼難聽的話,說是一年運氣都不好,到底有沒有這回事,也不知道。可是,寧願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推薦閱讀:

層層疊疊樓中樓,下聯怎麼對?
寫書法時發澀是什麼原因?
上聯:項羽策馬奔中原。下聯是什麼?
上聯,明月照九洲。下聯?

TAG:民俗 | 生活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