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生充滿負能量時抱怨父母的行為?
隨著近些年心理學的興起與普及,我國的廣大人民越來越開始深入理解,童年期的父母養育經歷,對於一個人性格、情緒、行為模式等多方面的重要影響。這種理解,逐漸變成了一種原因論:我們過去所經歷的不幸(心理創傷),是引起目前種種問題的罪魁禍首。原因論越是深入人心,越是讓很多人陷入了一種看似無懈可擊的邏輯鏈條當中——我的所有不幸,都是由過去的經歷引發的,而我過去的經歷,多半都是由父母造成的,所以我的一切問題,都要怪父母!
這種將全部問題歸結到父母身上的行為,雖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緩解我們內心的壓力——畢竟,當我們把過錯和責任都推卸到別人身上時,我們自己是會感到更加輕鬆和釋然的。但這種原因論也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負面效果。而其中最直接的負面效果,就是讓我們失去了從自己身上尋找力量、解決問題的動力。
誠然,我們身上的很多烙印,來自於父母的養育,甚至可以說是他們的過錯造成的。但是只是不停地譴責他們、抱怨他們,並不能解決我們當前生活當中的任何問題。很多人死死地抱住「過去決定現在」這樣一條十分正確的真理,卻忘記了這條真理其實還有後半句,那就是「現在決定未來」。心理學通過各種實驗和調查,讓我們明白過去對於我們現在的影響,並不是為了讓我們推卸責任,而是恰恰相反,讓我們通過觀察到自己身上的種種不良模式,從這一刻開始,從新選擇我們的思維和行為。
如果我們發現,是因為過去父母灌輸的理念存在問題,那我們就應該從現在起嘗試接受和建立新的理念;如果我們發現,因為過去與父母僵化的互動模式,導致了我們現在人際的困擾,那麼我們就應該從現在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問題行為,建立新的行為習慣。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所以也許,抱怨父母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階段,但是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抱怨這個階段,而是應該繼續成長,看到父母的缺陷和不足之後,努力成為一個和他們不同的人!
由於精神分析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的形成,這對於如何教育下一代非常有價值,對於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們來說,很容易在我們充滿負能量的時候,抱怨父母當初不應該那樣對待自己;或者有的人會抱怨父母沒有能力給她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這其實是把成長的責任推卸到父母身上,自己不願意承擔和面對出現在生活中的問題。
父母作為普通的人,他們身上有他們的局限性,他們的成長經歷導致了他們的人格基礎是否健康。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完美,當我們的父母也一樣有他們的缺陷和局限。我們都期待自己有完美的父母,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會有不完美的父母,每個孩子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當我們誤以為我們應該有非常完美的父母,就會很容易責怪父母。
當我們充滿負能量的時候,內心是不穩定的,無法去面對和處理髮生的問題,不想看到自己內在的虛弱,沒有能力接納自己的虛弱狀態,無法接納自己的不好,這時他就需要把這種不好投射出去,投給誰合適呢,當然是安全感比較高的對象,無論我們怎麼投射,他們都不會拋棄我們,對我們來說最安全的就是父母。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把父母當作了情緒垃圾桶,讓他們去承受我們的消極情緒。這樣做放棄了自我成長的責任,自己會感覺到更加的虛弱,也無法從挫折中得到應有的價值。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李菊紅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萍:
當人生處處碰壁,充滿負能量時,需要有一個途徑將負能量釋放出來,否則負能量轉而向內針對自己,結果不是身體生病就是心理生病。抱怨就是負能量的常見釋放途徑之一。
我們通常都是踩在父母的肩膀上成長的,父母的高度決定了我們的起點。當父母本身就愛抱怨時,我們從小耳濡目染,就會習慣於聽別人抱怨,也會習慣於抱怨別人。每當自己陷入困境時,便會立即拿出這個習慣性行為來緩解心中的焦慮與不安。有的抱怨者見什麼抱怨什麼,父母只是其抱怨對象之一,其本人也在其「抱怨清單」中。
當焦慮與不安得到緩解後,有人會反思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的抱怨行為感到羞愧,轉而尋找其他釋放負能量的途徑,最終改掉抱怨的壞習慣。也有人得過且過,一直不停地在抱怨。由於抱怨自己會加重自己內心的焦慮與痛苦,抱怨領導、同事、身邊小夥伴等會遭到別人的反擊,而父母是對我們容忍度最高的人,抱怨者經過對抱怨對象不斷的篩選,最終把抱怨對象固定在父母身上。
其實,從心理學角度講,我們眼中的別人都是我們自己的投射。
那些愛抱怨別人的人,歸根結底是在發泄對自己的不滿。他們對自己的無能不滿,卻又無力改變,便將對自己的不滿投射到別人身上,通過抱怨別人來完成對自己的抱怨。要解決這個問題,抱怨者一方面需要尋找更加健康的途徑來釋放負能量,另一方面需要鼓足勇氣去直面困難,而不是躲在抱怨提供的借口下得過且過。
我們大多數人的父母都是普通人。好像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習慣了去和別人攀比,然後會抱怨父母給自己的不夠好,會覺得生活很不公平,可我們不知道的是,父母給我們的也許不夠好,但已經是他們所擁有的最好的了。
父母就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他們的愛是最無私的,他們愛你是一種本能。這個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可以用本能去愛你呢?在街邊、超市遇到你喜歡吃的東西,他們總會給你帶回家,又有多少人能這樣下意識的對你好?漸漸的我們大部分人好像都把父母對我們的愛當成理所當然,把父母給予我們的東西和別人攀比,最後抱怨父母給予的不夠好,可又曾想過這已經是他們最好的了。
我們忘了生活本不易,媽媽也曾是個需要別人保護的小姑娘,爸爸也曾是個莽撞青澀的少年。 總之,我們一生都在不斷地索取。
台灣作家龍應台的《目送》中有一段話深刻讓我理解到了父母子女間的關係,「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是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在節假日,又有多少子女做到了陪父母聊聊天,談談心呢? 在情人節,聖誕節大肆慶祝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在父親節,母親節和父母說句節日快樂? 在幫同學朋友過生日買禮物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在父母過生日的時候為他們準備一份禮物?
我們理所應當的忘記了對我們的父母好,貌似每個人都有的劣根性就是對別人寬容善良,對父母任性自私。 我們應該長大了,應該學會保護他們。不要再抱怨父母給你的不夠多,不夠好,因為這也許是他們的全部中最好的。
我所認為的最好的成長,就是可以為父母獨當一面。
人生充滿負能量,不是父母的錯,而是自己選擇的路自己走完,路走得不平坦,也要在哪裡跌倒在哪爬起……並不能抱怨父母的行為,假如父母的行為時常惡劣,但有的子女在別人的身邊生活中會體會到做人的基本原則,雖然有些子女是窮點,但做人還是有原則,不管父母人為處事,對與錯,放開心態,可以選擇多做少說去面對人生,把自己的意力提高,爭取自己有生之年不要留下遺憾!努力!加油!別抱怨任何人??????????????
不管你走多遠,不管你長多大,什麼時候不能忘咱爸媽。唱出人生真諦,道盡了父子情深。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之愛是最博大最無私最沒有前提條件和後置期望的一種愛。
埋怨父母是子女充滿負能量時一種非常典型的不成熟的表現。好男不思父母地,好女不穿嫁時衣,是自立自尊自強的應有之義,古今如此。
父母尚且能埋怨,可見其不思進取,強調客觀,怨不尤人己經到了機當的地步。不及時醒悟,直面他的必然是一個看什麼什麼不順眼,想什麼什麼不順心,吃什麼什麼不香的社會和世界。與其埋怨父母和社會不如改變自己。
人生一場接力賽,父子都應跑好屬於自己的一段路程。眾所周知,母親是最初的啟蒙老師,父親是兒登天的梯,他們會有歷史時代社會以及個人愛教育程度的局限性,但不容否定的是他們對自己的生命延續感情結晶傾其所有盡其所能地哺育了兒女,努力助推兒女的成人和超越是他們絕無僅有的宿願。
養兒才知父母恩,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事非經過不知難。作為過來人深知,儘管父母含淚也能原諒孩子的一切包括埋怨,但作為孩子卻不應遷就自己的任性和無知,要成長、成熟,成才,成功當從理解,體諒,心疼父母始。
充滿負能量而抱怨父母的人的行為讓人很鄙視,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人的行為其實也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的結果,如果父母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過份溺愛嬌慣,只是一味的提供物質而忽略了怎麼樣強化教育兒女能夠離開父母走向社會也能自食其力的能力,事事都替兒女安排好,抱著不讓兒女吃一點苦、受一點罪的心態對待兒女,當然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在愛兒女的基礎上才會這樣做,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關係的,所以充滿負能量而抱怨父母的人的行為和他們的父母有直接的關係。
一切皆有因果,我們抱怨就是把果的因歸結於父母,這本身無關對錯,因為我們看不明白,不明白自己的人生是如何被影響,如何變成現在的模樣的,唯有接觸正法,從根本上找原因才能認識自己,了解人生,才能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否則所有的苦都迷惑顛倒
如果知道自己有情緒時對父母的抱怨是不好的,那麼你就已經進步了,就好辦了,只要自己想辦法來對治自己的抱怨就可以了。人需要明白,負能量就是不好的情緒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一種傷害,同時還要知道自己壞情緒和任何事物一樣,都是無常的,都是可以改變的,明白了這些,之所以有負能量還是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情緒,也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心,負能量是心的負的一面的表現,還有正的一面,我們如果懂得時時事事都強制自己用心的正面來思考問題解決事情,你就會擁有一個積極快樂的人生。佛家和道家的修行就都是這個目的,通過修正自己的行為來修正自己的這顆心,把心裡不好的東西去掉,裝進去好的東西。
找工作還要父母幫?你是什麼邏輯?自己找不到工作就要抱怨父母無能嗎?你的父母有責任把養大,等你到了要出去外面找工作的年齡了,他們就沒有責任和義務為你做這做那了,你之所以會失敗就是因為你不找自己的原因,而是一味的把責任推給父母,你要知道有很多人都是自己一個人找工作,自己一個人在外面打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