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靖王認不出林殊是智商問題嗎?
琅琊榜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王凱扮演的靖王蕭景琰,英武帥氣,重情守信, 心胸坦蕩,磊落君子,符合我心目中王子的形象,但是大家都懷疑他的智商。他為人詬病的事情至少有三項,處事不夠圓滑,為救衛崢不計後果,認不出摯友林殊。我覺得這三件事不是智商的問題。 首先,靖王的處事不夠圓滑,體現在對梁王的不肯妥協,不肯虛言周旋。說明靖王認為他父親是錯的,在靖王心中情誼最重,在某種程度上他視父親為敵人,是冤殺他敬重長兄、親密知己的仇人,他的風骨不允許他出賣心中的情誼,取悅父親。
綜上所述,靖王沒有智商問題,也不是脾氣問題,他堅持的是他心中最重要的情誼,不是不明白低頭的好處,而是他的風骨不容他低頭,這才是晉王最可貴的品質。
當然不是!
雖然我們總是調侃靖王殿下智商欠費,梅長蘇也曾呵斥靖王「你有情有義,可你你為什麼沒腦子」,但實際上,靖王絕對是一個智勇雙全,德才兼備的皇子。
在梅長蘇進京之前,靖王屢立戰功,但卻依然被冷落打壓,處處苛待。
但是問題是:如果靖王只是一個平庸的皇子(比如寧王和懷王),他又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多機會去屢立戰功?甚至可以說,靖王是在力爭無果卻不願退讓的情況下,承受著打壓和冷落,卻依然在軍方穩穩地名列前三(寧國侯、穆王府、靖王)。
即使按照皇后的說法:「誰沒事兒和他比軍功」,那麼靖王回京之後做的幾件事,也多少能看出一些他的智謀。
昭陽宮救霓凰,抓住機會刀脅太子,瞅准了越貴妃軟肋,置於死地而後生。
主審濱州侵地案,迅速反應到證據鏈少一環,雷厲風行,可謂心細如髮。私炮房驚天一爆後帶人控場,組織葯堂郎中,預支軍需帳篷棉被,做的也是相當的妥帖。
這些都是在沒有任何人提點的情況下,完全自發的行為。這樣的人物,智商會有問題?
即使是在梅長蘇身份上,他的疑心也從來沒有消失過。甚至你可以說,幾乎每次梅長蘇露出的破綻,都被靖王敏銳的覺察到了。
1. 蘇先生搓弄袖口,想起林殊——被搪塞說是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慣。
2. 飛流開口叫水牛,想起林殊——被甩鍋給霓凰郡主。
3. 關於救衛崢蘇先生的一句道謝,一下子意識到蘇先生可能並非局外人——蒙大將軍打斷。4. 九安山上順手拔劍,想起林殊——被搪塞說是情急之下。5. 九安山後山小路,想起林殊——已經主動開口說是霓凰。6. 九安山上聽到蘇先生叫景琰——被靜妃刻意敷衍過去。7. 九安山上認定蘇先生是林殊——但是梅石楠這個名字讓他失望了。
你甚至可以說:如果梅長蘇不是容貌全改,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他哪怕有一丁點實際證據,梅長蘇的身份就是裝不下去的。
但是他所碰到的,是運籌了十三年的,容貌大改毫無往日痕迹的梅長蘇。除非梅長蘇願意,又有誰能逼迫他承認自己是林殊呢?
霓凰之所以認出來,是因為梅長蘇需要「用林殊的身份說服她」。
靜妃之所以認出來,是因為母名避諱,這一點靖王未曾注意,也談不上察覺。
夏江之所以認出來,是因為火寒之毒,這一點靖王又去哪裡了解。
所以靖王沒認出來,絕對不是因為我們調侃的「智商離線」,純粹是因為這件事太過荒誕,而梅長蘇又處處提防。
小編覺得靖王是否是智商問題,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劇情的每一個布局和細節來寫;
第一點:如果不是有心,霓凰和蒙摯一樣也是認不出來的,為什麼這麼說,一則是霓凰曾經戰事吃緊,是林殊派了人去獻計解救,引來霓凰郡主對那個人的追蹤調查,而蒙摯則是林殊一開始就有聯繫,有意無意地暴露自己的身份給他,而靖王沒有任何的人事物提醒,所以,他認不出,不能看作是智商問題。
第二點:靖王和林殊是什麼關係?生死之交,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摯友,彼此對對方都非常了解,而且兩人都受教於祁王名下,都是軍人,自有自己的風骨,而他非常明白,林殊和自己都是對於陰謀權謀詭計是非常不屑的,那麼就算林殊不自覺地露出許多馬腳時,靖王自己的內心都會下意識地否定自己的懷疑,更何況,在懷疑的同時還不斷有其他人的忽悠,他又怎麼可能確認面前這個陰詭充滿算計,沒有一絲活氣息的人會是自己那個一起長大的呢?
第三點:電視最後,忘了是哪一集了,梁王在夏江的挑撥下,發動宮人翻閱所有醫書去找火寒毒的記載這一點,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如果宮裡的太醫是知道的,壓根就不需要這麼多人苦苦找尋,這也說明,火寒毒本來就是鮮為人知的一種毒,從醫的人都不知道,那麼靖王又怎麼會知道呢?甚至,這世界上是不是有一種醫術,可以讓人面目全非,他也是不知道的,就連霓凰,都沒法在林殊身上找到那顆痣,靖王又怎麼會想到,自己的摯友剛好就中了這樣的毒,剛好接受了這樣的醫術治療,變得面目全非,毫無往日痕迹呢?
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靖王被組團隱瞞,本來就是基於他的衝動個性,也是劇情推進的需要,試想想,一個衛崢都已經讓靖王方寸大亂,智商下線了,那麼,一旦他知道,身邊的梅長蘇就是林殊時,大家試想,他會不會心痛,會不會追問當年的真相,本就對梁王不認可,有著桀驁不馴的他,在知道真相後,會不會再次不顧一切地,只為林殊為祁王討一個公道,這時候,他會衝動的做出什麼事就很難說了,畢竟,靖王后面做事顧全大局也是在梅長蘇的一步步引導下做的,而一開始的他,對很多事,根本就沒有顧全大局的意識。大家對他選擇忽悠隱瞞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還有很多很多的細節劇情都能說明,靖王對沒有認出林殊,無關智商,只在於其他的,以後有機會再慢慢跟大家分析分享,哈哈
噗嗤~這個問題呢~只能說靖王早就有所察覺,倒是又不願意承認林殊會變成現在這個梅長蘇。靖王就是那種我不願承認這個人是兒時的你,除非把真相徹徹底底的擺在他面前,他才會承認。就像我經常看的小說,總有那麼一兩本有一個母親,孩子被換了,她不知情,總是打罵那個被她視為私生女的孩子,真相擺到她面前了,又為了自己為真正的私生女說話,知道真相一樁樁一件件的擺出來,才會承認。
靖王並不是認不出林殊,林殊中了火寒之毒,為了解毒變得面目全非,已經不是靖王熟悉的小殊,他首次出現卻是以靖王最討厭的謀士身份,這個是梅長蘇的聰明之處,讓靖王先入為主,所以靖王當時無法把梅長蘇和小殊聯繫起來。後來霓凰郡主,蒙大統領,靜妃娘娘對梅長蘇的關心,加上梅長蘇無意顯露的小動作,包括搓手指、水牛的綽號、對庭生的關心,行軍兵馬糧草配備等問題,讓靖王起疑,曾經問過梅長蘇是否認識他的皇長兄;九安山事件中,更多的疑點,包括靜妃的失態,拔劍講解敵情,下山小路的通曉,迷糊時候的安慰(景琰,別怕!)更讓靖王懷疑,並曾經突然發問想找破綻,梅長蘇和靜妃掩飾得很好,更重要的是靖王不願意相信,一個只會算計人,擁爐圍裘,低眉淺笑的人會是他驕傲張揚的小殊,他僅僅是抵觸,但當夏江說出林殊中了火寒之毒後,靖王就徹底堅信梅長蘇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小殊了。
簡單來說,這真的不是智商問題,就像之前那個攝影師給大家帶來的那個段子一樣:「沒想到啊,當年鐵骨錚錚的一個漢子,如今端著保溫杯向我走來。」
同理,在靖王眼中,當年的林殊是什麼樣子?如今的梅長蘇又是什麼樣子?就算是梅長蘇直接對靖王說我是小殊,恐怕靖王反而會認為他瘋了吧。
在日後逐漸的接觸過程中,靖王還是逐漸有所察覺的,畢竟人的本性難移,但是由於身邊的人把這場戲演的太好了,靖王才後知後覺。
在這裡轉發一篇別人的文章,這是我看過的所有關於琅琊榜最好看、也是最深入主題的文章,作者是確確實實用了心的,每一個圖都非常準確,認真。題目沒變,可以直接搜。以下是原文,沒圖,原文有圖更好看。
「琅琊榜」中貫穿始終的一大謎題,不是赤焰驚天冤案來龍去脈,不是梅長蘇到底是誰,不是譽王身世真相,不是靜妃如何得回聖心,是景琰為何一直認不出林殊。景琰確實沒腦子嗎?並不是。
第二十九集,譽王感到景琰已經慢慢獲得聖心,對自己構成威脅,秦般若更是提醒他,真正得到麒麟才子的是景琰,譽王咬牙切齒地說:「梅長蘇的弱點我不知道,但是蕭景琰的痛處,卻是明明白的,這十多年來,他被父皇厭棄,根源何在:是他笨嗎?不會辦差嗎?還是他犯了什麼錯?都不是。相反的,他是屢立戰功,辛勞不斷,但父皇就是不賞,而這不賞的原因,還不是那樁梗在父子心頭,誰也不願意退讓的舊案嗎?」
「為何懸鏡司出了事情,要讓兒臣解釋?」
從有了奪嫡決心開始,他便漸漸收起了倔強的眼神、不妥協的作派,在父皇面前可以沉著應對,夏江挑釁,譽王逼迫他都能一一化解,處理起軍中事務來更是甚有章法。
有很多事,他不是不會做,而是不屑做。
他守著心中的那一點孤憤,守著對祁王冤案的堅信,守著對小殊的思念,守著他們共同的,對清明理想的堅持。因此被冷落忽視,他在所不惜。第一次出場,霓凰對夏冬說,靖王自有靖王的風骨:這些年,像被放逐一般,駐紮軍營,四處征戰。
說到夏冬奉旨要去查案,景琰冷笑:「查案,不會又是什麼謀逆的大案吧?」告辭絕塵而去。十多年前的祁王案,便是懸鏡司經手的。就是這樁大案,他失去了敬愛的皇長兄,失去了親如兄弟的小殊。
進宮見駕,被擋在宮門外,「殿下沒有御賜的腰牌,不能擅自進宮,屬下已經派人去回稟陛下了,請在此稍候。」一句話道出了景琰的處境。作為皇子,屢立戰功卻備受輕視,即不受疼愛,三十一歲還未封親王。不能擅自進宮,不能隨時去看望母親,連後宮一個勢利太監都能出言譏諷,說「靖王算哪個牌面上的人」。他很固執,不願與太子譽王同流合污、爭權奪利。儘管他知道,只要他肯略微巧言令色,都會成為雙方爭搶的對象,他的處境會完全不同,但是他沒有。父皇的苛責忽視、皇兄們咄咄逼人、落井下石,他沒有放在心上。放逐冷遇,他習慣了;冷血涼薄,他漠然了。霓凰遇險,譽王搶功,他沒有半分辯解,太子天大的罪,在父皇眼裡不過是不懂事;
冒死罪風險,救下戰功赫赫的郡主,及時止住了可能是國家的損失,沒有功勞不說,父皇那一句:「景琰,你可知罪?」你可知景琰心中有何感受?
景琰傻嗎?四處征戰,屢立軍功,如果他無能,肯定是做不到的。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他奔波在戰場在各處,干著在他的皇兄們眼裡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赤焰之案以後,從前那個鮮衣怒馬,眼角帶笑的明朗少年不見了,他眼神冷峻、全無笑意,只有在母親面前,他才能露出片刻真摯笑容。
被打壓、被冷落,也從不妥協。唯一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守護大梁國土,盡全力保大梁子民的安穩。
奪嫡之路兇險,君王之路孤獨,他知道,每一步都可能通往萬劫不復。但他知道太子昏庸、譽王狠毒,難保天下安樂;更何況如果成功,他就可以推翻冤案,洗清祁王和林氏身上的污名。
可是他為何一直認不出他身邊的所謂陰詭謀士,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林殊呢?
對陰詭謀士的痛恨源於他相信,祁王兄、小殊、林帥就是死於一場巨大的陰謀。儘管他始終無法接受小殊已經不在的事實,也萬萬想不到小殊會以謀士的身份歸來。在他心裡,十七歲時明亮耀眼、性情飛揚的小殊,那個與他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少年將軍,一直是那個,令他永存赤誠友情的林殊。因為太了解林殊,因為林殊在他心中太重要,所以無法把眼前這個算盡天下人心、沒有天性和良知的謀士聯繫在一起。
一直認不出梅長蘇就是林殊,除了音容大改,梅長蘇刻意隱瞞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景琰潛意識裡不願意相信。
儘管越來越明顯的跡象,越來越多的事實,都指向了那個看上去好象很瘋狂的結論。水牛的稱呼、思考時搓衣服的習慣動作、梅長蘇對「翔地記」不正常的緊張、母親對蘇先生異乎尋常的關心、九安山叛亂時秘道的信息和拔劍的習慣......多少次他起了疑心,想要驗證真相,多少次他燃起期待,最後卻仍黯然神傷。
梅長蘇對這重身份的認知障礙,讓他人為增加了許多陰詭成份,無形中也為景琰認出林殊設置了許多障礙。救下祁王遺腹子庭生,自然也是林殊一旦知道就一定千方百計會去做的事,但他就是要告訴景琰,這只是謀士投靠主君的一步棋而已。
江左梅郎、麒麟之才,當然知道如何才能在自己最好的朋友面前掩蓋真相。他刻意演繹的陰詭謀士,只是不想讓他看到任何一點林殊的影子。其實景琰是不信的。他一直抗拒相信梅長蘇是這樣的人。還記得談條件的時候景琰怎麼說的嗎?
「我救出庭生,就是給殿下的一個見面禮,你若滿意,今日之約就此達成。」
「既然你查過我,就應該知道,我生平最不喜歡的,就是像你這樣步步心機的人,就算你將來扶助我登上皇位,也未必能得到多大的榮寵,你難道就不介意嗎?」
「來日方長,我以後有的是機會,可以和殿下談條件。」可是景琰從來沒有聽到蘇先生談起什麼條件,他只看到他熬干心血,為自己謀劃所有的事。
霓凰是林殊的未婚妻,梅長蘇怎麼可能讓任何人有機會傷害到她呢?但因為信息的缺失,也因為霓凰郡主自己的疏忽,事情幾乎無法挽回;厭惡謀士的種子在景琰心中生了根,所以霓他自然而然地就會認為,是這位步步為營的謀士為利益最大化作出的算計;入越貴妃宮中救霓凰,那是他想都不用想,不計後果要做的事。林殊已經不在,景琰怎能容忍任何人欺凌小殊的未亡人,他怎能容忍任何人來踐踏她的名節尊嚴?
秦般若獻毒計,讓譽王炸了太子的私炮房,他怒斥梅長蘇,「這是蘇先生為譽王出的奇謀嗎?」引來霓凰相護:「蕭景琰,你這話什麼意思?」。他會這麼想,是因為梅長蘇的偽裝太成功。然而景琰,從來不掩飾對林殊的深情。
跟景琰說起童路,說起自己的手段。景琰抗拒:「先生一定要把自己做的事情,說得如此狠絕嗎?」
可見他不信。
景琰一步一步地,把梅長蘇當成了自己人,當成了可以交心的朋友。
中毒計被夏江離間,誤會越來越深,要與梅長蘇恩斷義絕。雪中的絕情:「我蕭景琰今後何去何從,就不勞梅宗主費心了。」梅長蘇的心裡該是如何的哀痛,在一這刻他分不清自己是林殊還是梅長蘇。可是當景琰說出:「等我死後,見到赤羽營的主將林殊,如果他問我,為什麼不救他的副將,難道我能回答他說,不值得嗎?」此時的梅長蘇,心情是如何激動,卻又如何傷痛呢。
其實這裡有個問題,就是梅長蘇到底會不會救衛錚呢?從劇情和梅長蘇的性格來看,相信如果不是景琰中離間計,堅持要馬上去救。也許梅長蘇本來會暗中設局,在夏江陰謀未得逞後,衛崢失去利用價值,懸鏡司鬆懈守衛以後,借藥王谷的名義去救。這樣既保全了衛崢,又讓夏江的陰謀落空。
「十三年前在他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沒有在他們身邊,這份懊惱,這份苦楚,到今天都沒有減輕分毫。」你對小殊的心意,他明白。你沒有看到他看你的眼神,也是這樣深沉。
第四十九集,夏江困獸猶鬥,在梁帝前指梅長蘇是祁王舊人,御書院也找到了與火寒毒有關的記載,梁帝命人查看火寒毒的痕迹無果,召來已成為太子的景琰,與夏江當面對質。夏江指出,「此人就是赤焰餘孽,赤焰主帥林燮之子,赤羽營主將林殊!」
梅長蘇仍然一臉淡定,眼神從容中帶著一絲輕蔑。
景琰如五雷轟頂:他就是小殊?! 這個病體難支,殫精竭慮,為我熬干心血的人;這個我曾認為是陰詭謀士的人,這個一直以來堅定地站在我身後的人,就是小殊嗎?
長久以來的懷疑終於被夏江揭開真相,這真相來得如此猛烈,又如此震撼。小殊,真的是你?!為什麼你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為什麼你現在如此多傷多病,這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釋,所有的疑問都得到了解答。
然而這答案,同時也是懸在小殊頭上的一把屠刀!
「太子,對夏江的說法,你有何言?」短短時間,他迅速壓制住心中的震驚、悲痛、激動、憤怒,迅速整理好思路,如何有理有據駁倒夏江,如何在父皇面前給出一個合理的邏輯,他與營救衛錚時的衝動魯莽已全然不同。
「父皇何有此問?您是看著林殊從小長大的,難道會不認識他嗎?」心中是如何心劇痛:小殊,你竟受了這麼大的痛苦,而我竟全然不知!
「你可知道火寒之毒嗎?焚身烈焰,噬骨之寒,加上梅嶺特有的雪蚧蟲,使中毒者,面目全非,至親之人都難以辯認。」景琰:「如此荒謬之言,父皇相信,兒臣不信。」真相在一步步揭開,卻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
這一段辯論太精彩了
「我說我是林殊,陛下就真的信了嗎?不管我承認了什麼,夏江指證了什麼,都是空口無憑,並沒有實實在在的證據,如果陛下想讓太醫來為我診脈,召來便是,只不過無論結果如何,都沒有意義。」「陛下細想,如果我的身體真的表症不一,那足以證明我是林殊嗎?反之,如果我的脈象並無異常,就能確認我不是林殊嗎?沒有定論,說來說去,夏江無非是想逃一條命,而陛下,只是求一個心安罷了。」夏江:「他這是狡言善辯,古籍有載,並非老臣胡言亂語。」
「照你所說,林殊回來一心復仇,既然如此,陛下又怎麼可能安然無恙地從九安山上下來呢?」「當時兵符在靖王手中,只要他稍緩一步,等譽王弒君成功,他再收剿叛軍,這不是最簡單的做法嗎?」
與梅長蘇的辯論,夏江徹底失敗,氣急敗壞向他發起襲擊。景琰大驚,關切的眼神。為梅長蘇擋下毒酒。
梅長蘇的眼神,這一瞬間他卸下了面具,他就是林殊。出殿後目送蒙摯扶著梅長蘇遠去。雖然真相已經揭開,但還是不能與你相認。景琰面色凝重,去芷蘿宮找母親。他想起了許多事:一幕幕,重現眼前。
第一次見到他,他對庭生說:「你且不用多想,過些時日,我就想辦法把你接出來。」
自己中了夏江離間毒計,砍斷鈴繩,要與他恩斷義絕。他跪下求他慎重。
他不顧而去,他追來王府,雪中的質問:「蕭景琰,你有情有義,可是你為什麼沒腦子~!」
是啊,為什麼,為什麼我認不出他就是小殊?
他思考時搓東西的習慣,霓凰郡主對他完全的信任和維護,蒙大統領對他的忠誠和甚至不掩飾的關切。九安山叛亂,情急之下,他一把拔出我的劍,一如以前小殊的習慣。我就要認出他了,我就要認出他了。他病倒,迷糊中他對我說,「景琰,別怕。」我怎麼會忽略掉,那溫暖的眼神一如從前。
「母親,你一直都知道?」靜妃微微點頭,眼圈紅了。「還有衛崢,蒙摯,霓凰,他們也都知道。」景琰眼圈漸漸紅起來,眼神悲傷而委屈,「只有我不知道,」
他在母親跟前跪下,聲音嘶啞,悲愴痛楚:「為什麼?為什麼不告訴我?」我怎能對他,說出那些痛徹心扉,無比絕情的話,我怎能讓他因為自己的魯莽堅持,陷入懸鏡司里受苦」
「小殊對你的期許,與他人不同,你明白嗎?」景琰整張臉都紅了,青筋突起,熱淚終於落下來。「我就快認出他了,我就快認出他了,我應該認出他來的。」
靜妃心中痛楚,低下頭輕撫景琰,輕輕扶起他,「來,起來,景琰,現在仍然沒有到,你可以傷心難過的時候,前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你和他,都不能停下腳步。」
「他病得重嗎?」母親避開景琰的直視。
沉吟片刻,母親輕嘆一聲,「我只有一句話,完成他的心愿,那也是你的心愿,我們所有人的心愿。」
十三年後,第一次叫你小殊
與原著的相認環節不同,電視劇處理得更克制,更含蓄,卻也更令人心疼。
「還有一事,我想拜託殿下。」
「你跟我還客氣什麼?」
「皇上壽典那天,可以帶我同去嗎?」
「走到今天這一步,煎熬的都是你的心血,我怎麼可能不讓你見證最後的結果。」
「殿下…」
「殿什麼下!」
這真是有情有義有腦子蕭景琰最溫暖動人的反擊。
「就算我聽你的,不去爭林殊這個身份,難道你在我面前,還一直是梅長蘇嗎?」
梅長蘇一直不讓景琰知道他的真實身份,除了怕影響大事,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覺得自卑,他不想讓他為自己難過。以前兩人旗鼓相當,現在我已成病弱之身,我應該如何自處,你又會多麼為我難過。
半響,他垂下眼帘:「景琰。」這麼長的沉默,他艱難地終於轉換為小殊的身份,叫出那個熟悉的名字。
景琰問他雪冤之後,是否就要走。梅長蘇故作輕鬆地說:「這十三年來晝夜不息,也確實累了,你現在身邊不乏賢臣良佐,治國無虞,你總該讓我歇歇了吧。讓我去逍遙逍遙,過個三五年,我就回來看你。」他轉過身。「我們的兄弟之情、朋友之誼,不會因為我見不著你,就維持不下去了吧。」
「小殊你跟我說句實話,你的病還好嗎?」
「痊癒是不可能了,我現在就是一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再也打不過你了。」還滑稽地伸出雙臂。景琰眼中熱淚再次湧起。梅長蘇的盲點,就是他心裡只裝著別人,但他不會去想,別人會因此多麼難過。「其實不做回林殊,也不算委屈,我已經做了十三年的梅長蘇了,早就習慣了。就讓林殊保留大家記憶中的樣子,不也挺好嗎?」梅長蘇是習慣了,但他沒有想到,這番話,在旁人聽來多麼心酸。
頓時景琰眼淚就要奪眶而出。
趕緊背過身去。
趁梅長蘇不注意,偷偷擦去眼淚。
在梅長蘇被梁帝召見,氣氛緊張、危在旦夕之時,霓凰郡主問:「蘇先生為你殫精竭慮,太子殿下,可願為他一戰?」
「難道郡主是今日才認識景琰嗎?」
景琰的成長很快。還記得沒腦子那會兒嗎?然而並沒有多久之後,夏江指認,景琰證實了心中的懷疑,得知了梅長蘇的真實身份,迅速壓制了激動的情緒,在劣勢下扭轉了局面,並保護了林殊周全,兩人從金殿離開,景琰去後宮找母親的路上,他面色沉靜,步伐堅定,與當初堅持要救衛錚的魯莽已不可同日而語。
成為帝王以後的景琰,身著玄色帝王裝,更是沉穩堅定,不怒而威。或許,這就是小殊希望他成為的樣子吧。
王凱對角色理解是,他不是沒懷疑而是心理上不能接受,林殊出事前是陽光少年,充滿活力,聰明驕傲,是靖王信賴熟悉的發小。但梅長蘇完全不一樣,他是謀士,靖王耿直,不喜歡謀士,所以心理上很難把林殊和梅長蘇聯繫起來。這是王凱對角色的分析,我沒怎麼看琅琊榜,只看了個大概,根據王凱的訪談和自己的認知,這麼理解的
肯定不是智商的問題。第一,不能讓靖王認出林殊,是梅長蘇的計劃的核心一部分,他可以被別人認出唯獨靖王不能。原因是劇中梅長蘇已經提到了。第二,梅長蘇太了解靖王了,以他的智商,不會輕易被認出。第三,靖王身邊的好友組團瞞他。第四,就是林殊梅長蘇的差別巨大,很難讓他相信梅長蘇就是林殊。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的給手機拍出來的圖片加上字?
※夢會不會影響現實生活?
※秋火禾愁心,如何對上聯?
※母語非英語的人該怎麼用英文鍵盤打字?
※在左營站附近,住85大樓還是美麗島捷運站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