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病理檢查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癌症篩查有無必要?
病理檢查號稱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可以說,只要懷疑患者有腫瘤,不管是良性還是惡性,都必須要進行病理檢查。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醫院那麼多先進的科學儀器不能用,偏偏只有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籠統來說,病理檢查就是來自活體組織的一個樣本,它能夠幫助醫生確定腫瘤的良惡性、分化程度,能夠幫助醫生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活體取檢的樣本類型分為大標本(如手術標本)、小標本(如穿刺標本),另外還有一些細胞學樣本,所謂細胞學樣本就是人體體液,比如胸水、腹水、尿液、腦脊液等。
臨床醫師在取得標本以後,會將樣本送到病理科,病理科醫師會對樣本進行病變性質和病變類型的判斷。
一般而言,只要樣本足夠多、病變類型夠典型,在輔助檢查的基礎上,百分之八九十的病例,都能達到百分百確診的程度。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大部分患者通過病理檢查能夠得到百分百確診的結果,但是還有一部分患者並不能得到百分百的診斷。
哪些條件會影響病理檢查的結果?除了腫瘤患者,還有哪些患者需要做病理檢查?讓我們看看專家怎麼說:(友情提醒:請在WiFi環境下播放,4G包年用戶和土豪隨意)
【哪些患者需要做病理檢查?準確率高嗎?】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27a50007b11f779f9c65", "vname": "", "vid": "v020191d0000bfvma55f1st5st7bgseg",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127a50007b11f779f9c65",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127a50007b11f779f9c65",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69.68,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4819988}, "ultra": {"duration": 169.68,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8811023}, "normal": {"duration": 169.68,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3642717}}, "duration": 169.68, "file_sign": "4676f23c7175bcf58e21057b3d5895c9", "md5": "4676f23c7175bcf58e21057b3d5895c9", "vu": "v020191d0000bfvma55f1st5st7bgseg"} --}
主講人:林冬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病理科主任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常委兼肺癌學組組長;北京醫學會病理專業委員會常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准入審評諮詢專家。
如果回答對您有幫助,就給專家點個贊吧,有其他問題可以在評論區回復哦,我們會儘力解答的,如果您還想獲取更多科普視頻知識,歡迎關注我們同名公眾號【醫學微視】,祝健康。
醫學微視 查看官方網站 配合衛計委宣傳司實施的專業醫學科普欄目很多人一摸到身有個包塊,就說得了癌症;有的人體檢拍片,發現身體長了個「東西」,就得得了癌症。這當然是不對的,這最多只能算是一個「懷疑」,是不是癌症,還需要進一步檢查。於是,進一步做了這個那個的檢查,比如抽血,比如增強CT,增強磁共振,甚至高端的PET-CT/MRI,這些檢查結果一出來,已經可以說是八九不離十是癌症了,可腫瘤科的醫生還說不這不能確診,還得靠病理檢查來確診。怎麼病理檢查?活檢取樣或手術切除送病理檢查。
有人說,那前面那麼多檢查豈不白做了?不如一開始直接做病理檢查。這當然是不對的,你得通過前面這些檢查才能知道癌症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沒有必要進行病理檢查,如果明顯不太可能是癌症,就不是非要進行病理檢查,可以隨訪複查;另外,這些檢查可以進行定位,方便進行活檢;而且可以對癌症進行分期。
為什麼病理檢查是癌症診斷的金標準?因為病理檢查就是直接取得病灶的細胞組織,然後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細胞的形態,是不是變異了,和正常細胞有什麼不一樣,是不是符合癌細胞的形態,如果有困難,還需要藉助於「免疫組化」等檢查來協助了解它的「品性」,由此,才能最終確定它是「好人」還是「壞人」,眼見為實,這是最可靠的證據。當然,某些個別情況除外。
第二個問題:癌症篩查有無必要?當然有必要。篩查是針對無癥狀的人群,是為了早期發現癌症,而癌症如果能早期發現,治癒率是相當高的,早期發現是關鍵。現在的問題不是討論癌症篩查有無必要的問題,而是討論如何提高篩查癌症的效率。有的癌症還沒有篩查手段,有的癌症有篩查手段,但仍有缺陷,這都是我們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病理學診斷之所以被稱之為腫瘤診斷的金標準, 是因為在腫瘤診治過程中對病理學診斷的高度依賴性。 病理醫生的檢查可以提示與診斷和預後相關的分子病理檢測信息等,這些信息是臨床醫生制訂和實施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
雖然病理學檢查是腫瘤確診的可靠方法, 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 病理醫生不直接接觸患者, 有關的病史、 病情、 癥狀以及全身檢查情況只能通過病理申請單填寫的文字內容獲知,也只能通過對接到的組織標本檢查的複雜現象中去識別代表病變本質的診斷性特徵, 這就要求病理醫生必須具備豐富的診斷實踐經驗。 此外, 病理診斷還受到送檢標本的質和量的限制, 有時會遇到腫瘤細胞很少的情況, 據此不足以做出正確的診斷, 還會遇到腫瘤組織形態不典型而難以確診等。
大規模的腫瘤篩查雖然會消耗人力物力, 但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講, 是非常有必要的。 規範的腫瘤篩查, 其意義不僅僅是篩查出患者, 還在於早期檢出。 早期發現的癌症也許還在原位癌階段, 那麼簡單的治療或許就可以將癌症徹底根除。 而且, 篩查過程中, 除了發現癌症, 常常還可以發現很多良性病變, 通過干預可以有效降低良性增生性病變向癌症的發展。 受衛生部委託,中國抗癌協會在我國 30 個省對適齡婦女進行大型的乳腺癌篩查,該項目已持續 3 年, 採取乳腺臨床體檢, 乳腺 X 射線攝片, 針吸活組織檢查和乳腺超聲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完成篩查 46萬餘人次,確診乳腺癌 287 例, 同時也發現了很多良性腫瘤, 篩查效果顯著。在確診的 287 例中, 284 例得到手術治療。 通過對患者的分析發現,通過篩查方式就診患者多處於疾病早期( 原位癌和Ⅰ期指標達到了 40%) , 而自然就診的僅為 17.1%。 所以早期發現乳腺癌不僅治癒率高, 而且可以做保乳手術, 減少各種輔助治療, 不但節省醫療費用, 也可有較高的生活質量。 Ⅰ期乳腺癌 5 年生存率達到了 95%, 所以如果早期發現的話, 乳腺癌是可防可治的。
病理檢查,是通過針吸、穿刺、手術等手段,取得相關組織,進行診斷。因為病理檢查會造成創傷,一般不作為篩查選擇,僅用於已經有癌症徵兆的人進一步確診使用。
其他的癌症診斷手段還有影像檢測、腫瘤標誌物檢測、基因檢測等。影像檢測難以檢測到微小的腫瘤,腫瘤標誌物檢測更適用於術後療效和複發風險監測,基因檢測近年來炒得蠻火,價格稍貴,但是目前國內從設備到醫師水平和基因樣本庫,還是有待提高的。
所以說,病理檢測還是最可靠的診斷方式,有過腫瘤標誌物檢測異常的讀者不妨回想下,醫生或體檢機構的工作人員,是不是建議再觀察一段時間後進一步確診?僅僅憑腫瘤標誌物的檢查結果,並不能斷定就一定患有癌症。
篩查和診斷不同,篩查的目的是早期發現,適用於患癌風險比較高的人群。比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健康人,即使沒有任何癥狀,也要定期篩查乳腺癌。還有,癌症治癒者術後也要定期做篩查,預防癌症複發轉移。
對於癌症高危人群來說,癌症篩查非常有必要。
病理檢查可以判斷腫瘤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可以判斷癌症的類型,以肺癌為例,可以判斷是鱗癌還是腺癌,可以判斷癌症分期,比如是中期還是晚期,可以判斷腫瘤的好壞,幫助醫生做出正確的預後等等,病理檢查是醫生制定治療方案的前提。
病理檢查腫瘤診斷當然很有必要,因為有了診斷才能對症施治,但是對癌症的篩查就沒有必要了,因為要篩查人體的癌症,除需很長的時間外,還需要高昂的檢查費用,很少人有時間和耐心折騰得起,很少人也負擔不起那年年月月的檢查費用。
人類的每一例癌症,都是來源於前期的,長期的炎症的病變,人類能夠積極地治癒前期的炎症,無異於治癒了早期的癌症,所以,積極防治炎症,就是積極防治癌症。
推薦閱讀:
※母親已是癌症晚期,時日不多了,如何讓父親相信以後沒有母親的日子還能重新變的幸福美好起來?
※「魚腥草致癌」的說法是真的嗎?
※喝酒可能引發癌症、滴酒不沾才能保持健康?辟個謠吧
※為何病理診斷對腫瘤患者意義重大?
※EGFR和VEGFR靶點的抗癌藥物聯手降服鱗狀細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