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可以總拿我們和別的孩子比,我們卻不能總是拿他們和別人的父母比呢?


我們也能拿他們和別的父母比,只是要等到他們老的時候。

我們小的時候,心裡是在比較的,我住的村子,夥伴王紅的父母就生了王紅一個孩子,王紅的爸爸不種地,而是在城裡上班,每個禮拜天,王紅的父親回家,給王紅帶回好吃的。

王紅的媽媽很漂亮,總是牽著王紅的手,王紅在媽媽面前可以撒嬌。

我羨慕王紅是獨生子女,羨慕王紅家有錢,羨慕王紅有媽媽的愛。我姐妹五個,家庭窮,每天除了下地幹活還是幹活,我根本就不會撒嬌。我就想如果我的父母也生我一個,我也會這麼幸福。

我雖然在心裡比較父母,從不敢說出口,父母一定說,他們多麼辛苦養大我們,或者罵我,我不被溫柔對待。

現在父母老了,父親早就沒有了,母親也沒有經濟地位,失去罵孩子們的權利,我可以把她和別人相互比較了。

我說:「一樓的大姨今年八十多歲了,還買菜做飯,身體硬朗著呢,劉曉慶六十了,還這麼美,還能掙錢,你看看你也不出去鍛煉,這身體健康是鍛煉來的。」

母親喜歡兒子,生五個女兒也沒生齣兒子,現在七十多歲,還說如果有個兒子多好,我說是啊,村子裡老汪有四個兒子,八十歲了還下地幹活,沒有人養著,你就當我們都是兒子,自己回家過去吧。母親也只好笑笑說,這孩子。

如果是我小的時候,沒有生存能力的時候是不敢說的。母親那就不會饒恕我,現在只是笑笑了。

看來是經濟基礎決定可不可以把父母和別人的父母相互比較。

再就是父母對你的愛決定是否可以比較。


豬媽:一位快樂的全職媽媽,期刊寫手。豬媽每天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爭取每天進步一點點。


為什麼父母可以總拿我們和別的孩子比?——因為不同的視角和要求

生活中,孩子的成長中,我們有時會以不同的視角去要求孩子,比如:有時我們會認為孩子永遠是孩子,就該聽父母的安排和教育,如果孩子不同意就覺會得他這是叛逆或是不孝順;而有時我們會認為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應該要自己去學會一些東西,那麼當我們以這種視角去看孩子時,就可能會產生用其他孩子來和自己孩子的對比,覺得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自己學習的很好,而自己的孩子卻做不到,然後在自己腦子還沒有意識到這種思維的不對時就已經先開口對孩子說出了這種想法。

為什麼孩子不能總是對比父母?——因為尊敬父母,孝順父母是我們傳承的美德

其實不是不能對比父母,只是作為子女的我們來說不能在父母面前直接進行對比,因為我們傳統的習俗和觀念中這是對父母不尊敬、不孝的一個行為,所以我們不能直接去對比父母。但事實是我想大多數人都可能對比過自己的父母,比如我小時候就經常對比我的爸媽,我會想:「為什麼是同一個爸媽生出來的幾個孩子,我其他的叔叔姨娘都比自己的爸媽過得好,而我爸媽的日子卻過得這麼緊巴,這讓我也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覺得自卑,」雖然我從沒有當面這樣對我的父母說過,但我確實這樣去對比過他們。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行為歸根結底——還是溝通的原因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在某個時候可能是對的,也是解氣的,但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這一般都是兩敗俱傷的結局,如果做為父母的我們能意識到對比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那麼我們就不會去做出傷害孩子的事,至少我們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注意這樣的對比行為,因為我們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

而如果孩子能夠明白父母的對比其實是希望自己能夠更好,在以後沒有父母的幫助下自己能有足夠獨立解決問題和生活的能力後,孩子也就不會總想著用同樣的方式去對比父母,因此說白了: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很重要,即使我們對比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我們能跟孩子說清楚自己對比的原因和初心,那麼孩子至少會有所理解我們這種期盼他好的心情,也就能減少惡性循環。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感覺有幾個方面。

  • 有一種說法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孩子面前,他們很容易進入父母輩的角色,甚至盛氣凌人。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誤。

  • 可能很多的家長無法做到和自己的孩子平等的相處。絕對自己管教孩子理所當然,而孩子頂嘴就是大逆不道。

  • 很多的家長都習慣把自己的願望或者自己以前沒有完成的心愿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而希望越大,自己感覺的落差就越大,就容易比較。

  • 更多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處於焦慮的狀態,還容易把這種焦慮傳給孩子,從而對孩子產生更多的要求。

  • 很多的家長小的時候,也是這樣被自己的父母對待的,然後被影響。之後,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不管是哪種原因,都建議家長和孩子多溝通。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可比性。一味的比較,只會讓孩子受到挫敗感或者變得自卑。父母也需要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父母好好學習,家長天天向上。


因為你的父母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一聽就是好事。 中國的父母希望兒女有出息,這個觀念是全世界出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別人會的兒女要會,別人不會的兒女也要會,什麼事都要與別人家的孩子比比,看看。培養孩子的上進心,這是好事,但給自己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和減少了許多自由的空間就不對了。恰恰容易給孩子造成了很嚴重的逆反心理,有時候很得不償失。

在這裡我們來看看國外父母的教育觀念。我們先不管有些國家好與壞,只是看看他們的做法。 法國:多給孩子一點自由。 美國:沒有付出,小孩不應該有金錢。 德國:對於幼兒,我們可以交給他一些正確的習慣、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但是,不能以此為借口而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和珍貴的童年。這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英國:大多數英國人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

父母拿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比有幾種心理:一是父母自尊心很強,見不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好,不管各方面,就是要攀比一下,這其實在我們國家很正常,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做的,我深有體會。二是確實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優秀,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學習別人好的方面,取長補短,拿別人家的孩子當榜樣,小時候我也經歷過。三是自己家的孩子確實有時候很不爭氣,每次考試都不及格,父母很著急,怕孩子沒有前途,而鄰居孩子又得了第一名,這就為孩子樹立了典型。

父母為什麼不拿自己與別人家的父母比呢?一是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愛一點都不比別人家的父母少,在心裡和行為上,愛得更多。二是可能家庭條件不一樣,為孩子提供的生活空間、物質基礎不同,但是父母親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滿足自己孩子的任何生活所需和能力範圍以內的任何要求。三是不用比,我們父母的心理和行為上,別的孩子有的我給你了,別的孩子沒有的我也給你了,我們父母親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別的父母親,為了培養孩子的上進心和進取心,難道要叫父母親服輸嗎?

有一句老話:兒不嫌母醜。希望自己父母與別的父母去比較的做法,說明孩子有很大的抱怨情緒,有點看不起父母親了,有點不滿於相狀了,對自己的出生和生活在這樣條件的家庭有點不滿啦,這樣不好。孩子有沒有出息怪父母嗎?有沒有錢怪父母嗎?能不能買得起房怪父母嗎?能不能找到對象怪父母嗎?憑什麼?就憑你是孩子嗎?不要忘了每個人都是要當父母的。祝天下所有父母健康!


因為他們他們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嫌棄她們的,父母拿我們和別人比是想激勵我們變的更好,更加努力,過上一個更好的生活,至少不用像她們那麼辛苦,她們拿我們和別人比,並不是出於壞意。而是為了我們的未來著想,也許我們不夠努力,比不上別人,父母有提醒我們的權利,那是一種特別的提醒,她們希望我們出人頭地,偶爾發發牢騷,我們也可以理解,但是對於我們而已,卻是萬萬不能拿她們和別人父母比較的,那樣會傷害她們的心,有些孩子拿別人有錢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比,各種抱怨,這樣是不對的


因為五千年傳統文化告訴我們:天地君親師,古往今來多少名著名人都在講:從來都是父母為大。

再加上長輩一般都好面子。

這樣的話,孩子敢講?父母拉的下臉承認?

大膽的反駁只會被當作頂嘴,輕則父母大怒不給生活支持,重則痛打一頓。

碼字不易,歡迎關注


常言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總是對孩子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期望,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理應什麼都是最棒的,潛意識裡就會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比較後自己的孩子更厲害,心裡也就找到了平衡,可現實總不會那麼完美,總是有些方面是不及別人的,於是他們心裡就開始失衡了,會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我們其實也會把自己的父母和別的父母做比較的,只是也許我們小的時候話語權並沒有那麼多,所以我們的比較比較少表達出來,大了之後也漸漸懂得了父母的心思,也就不再去說了。無論何種對比,對至親都是殘忍的,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多一些體諒和尊重,一切都很美好。


父母嗎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優秀,但是我們要是拿他們和別人的父母比我覺得有時候太傷父母的心了,其實他們也想比別的人強,但是往往現實比願望殘酷他們也沒辦法!所以就不要在這個事情上糾結了,本人認為一切都要靠自己,即使父母給你一筆錢你敗光了也是0.努力吧青年們!!!!


推薦閱讀:

揉一揉就可緩解堵奶?這三大誤區,媽媽們要避開!
清華教授李稻葵:為什麼有體育特長的人在社會中容易取得成功?
百天內的寶寶應該注意什麼?
流口水!來看看別人家的寶寶假期都在吃什麼輔食?(附食譜)
第26篇 奶爸奶媽雷區分享——關於奶粉的「新發現」

TAG:大家庭 | 育兒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