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作詩四萬首為何在文學史上沒有一席之地?


很多人會好奇,我讀了那麼多年書也沒看到乾隆有一首詩出現在課本中啊,要說李白杜甫,我還相信,乾隆,不好意思,真沒聽說過。

嗯嗯……這個問題應該很多人都會比較納悶,乾隆竟然一生作詩4萬首???我表示大大的不相信,不相信!!!

仔細看了《還珠格格》的人就知道,在《還珠格格》中,乾隆的確是一個很惜才很愛才很有才的人,和紫薇詩詞歌賦,無所不能。乾隆一共寫下了四萬三千多首詩,平均下來,每年可是寫了四百多首。數量之龐大可以趕上一本《全唐詩》,李白、杜甫加上王維三個人所寫的詩都比不上他。

但是,乾隆所寫的詩,只有數量沒有質量。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乾隆的詩篇與品味都得不到人們的認可。和劉邦朱元璋等其他皇帝相比, 乾隆所作詩篇不僅沒有膾炙人口,甚至是連韻律都不對。

其實,和乾隆生活的背景有關,爺爺和父親已經為他創立了一個太平的天下,缺乏一個豐富、接近生活的成長環境,因此他所了解的民間生活較少。他生於宮闈之中,又是在婦人手中呵護著長大,自然是沒有朱元璋和劉邦那般接近生活的見識,寫不出令人產生感觸的詩篇。

青雅鐘錶表示,乾隆皇帝一生作詩四萬首,在文學史上沒有留下任何地位,實在是悲哀呀。上海青雅鐘錶,中國領先進口機械鐘錶零售集團


乾隆皇帝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他的理想就是做「千古一帝」。為此,國家沒少受拖累。

最終「武」的方面算是成全了「十大武功」,在「文」的方面乾隆也要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有專長並且喜歡的,就是作詩。

乾隆皇帝一生做了四萬多首詩,總量超過了有記載的唐詩總和。在量上確實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是作為詩人,乾隆的水平的確就是「中下等」水平,四萬多首詩裡面,找不到思想性,文學性俱佳的代表作,他的詩,大多數是「順口溜,打油詩」水準,所以儘管在數量上很厲害,但在文學水平和文學成就方面不具備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實力。


首先,乾隆是皇帝,讓他在文學史上留一席之地,明顯不可能,因為在皇帝這個職位面前,被忽視了。就好比武則天,談她的貌美容貌有什麼用?在她的政治才能面前還不是忽視了。

其次,乾隆的詩真的很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白話,莫名其妙用典,莫名其妙搞深奧。真的是莫名其妙啊。如果真正的詩是英語、美語,那麼乾隆的詩就是中國式英語,讓人莫名其妙。當然,漢族也同樣是這樣。

這樣的詩能夠在文學史上佔一席之地嗎?

再者,寫了那多詩總有一首出名吧?歷史上很多人一部作品就在文學史上佔一席之位,比如曹雪芹,比如張若虛寫了兩首詩,憑藉《春江花月夜》在文學史上留一席之地。但是乾隆寫了那麼多詩,質變真的沒量變。詩只是書寫一下他的心情,不深刻,要什麼有什麼的帝王生活,怎麼能深刻起來?

最後,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一吐為快!


寫詩一般是為人代言。乾隆說白了,是沒有為別人代言。


乾隆的現象,也說明單純的有格律沒靈魂的詩,是笑話。而這種現象不止乾隆一個人,當今所有有格律無新意的詩,加起來40萬首隻多不少。這個沒人來諷刺一下嗎?他們有些人甚至以能拜乾隆為傲,首首出錢編成冊,不可笑?


其次,寫景的詩本身就出現了末路。一方面是唐朝寫景非常的好了。另一方面是宋朝或婉約或豪放,每個漢字該有的韻味都被以前的詩開發完了。再寫就是炒閑飯。如果認真的炒閑飯、立志炒閑飯,也是有出東西的可能。但是既要炒閑飯,又不想承認是炒閑飯,越發的走進、來回改字序的漩渦里了。如果專心致志的炒閑飯,4萬首唐詩炒出規模、炒1萬首出來,傳世的話恐怕也是流弊事一件吧?今天的人景物辭彙都有了更新,還有繼續出好詩的可能,但對當時的乾隆來說,是真的空間不大了。


乾隆的詩,經常一首28個字,出現十幾個風花雪月山雨人。。。這之類的字眼。於他本人而言,可能是某種密碼性質的日記。但就我個人經驗來說,心境一變,自己當初寫的是啥,自己也會忘。可能當時寫的時候,是描繪了一個絕妙的心境,而之後乾隆又沒有足夠多的時間來落實這些日記,變成真正的作品。我曾經一段時間,半天就寫十幾首7言絕句,後來讀之,只有一兩首可以領略當初的意思,餘下的,都要仔細回味一下,然後改上一個小時,方有成品一首的可能。也許從這個角度,乾隆的作品是有改寫的空間在,但是4萬首未免太多,還要排查完全重複立意的詩歌。總之吧,不管是寫新詩還是改舊詩,完全快樂的時間較短暫的。


多餘的就不說了。我在悟空問答的文章,以後有時間都會看情況,寫出長文。以下僅以一首詩作結尾。


風花雪月來回寫,(寫詩總是離不開風花雪月的感情)

吐嘆當時情已別。(一邊寫,一邊記起有些難過的離別)

揀字當窗縫畫意,(每寫一個字都像在縫補當初的緣份)

誰知詩里佳人絕。()


首先我們要弄清一個誤區,現代人一提作詩,好象是很高范兒的事情。實際上對於古人來講,尤其對於一位文人,作詩是很正常的事情,就象現代人寫篇作文一樣。因為古人從小接受的教育中,詩文學習是一項基礎的修養。

而恰恰是帝王,作詩的能力才會有可能弱於文人學士,尤其是開國帝王。因為他們往往沒什麼文化。

但是像乾隆這樣從小便受儒家文化教育的東宮皇儲,會寫詩並不奇怪。

之所以他作詩多,和他的性格有關。

乾隆是一位很有性情的帝王,也喜歡張揚與賣弄。加之被眾多諂臣環繞,他並不能真切地意識到自己詩文的水平到底怎樣。在眾人的恭維聲中,難免動輒就不分場合,便率而成詩。

對於古詩來講,有很多古人從垂髫少兒便開始讀詩、背詩,但真正懂得欣賞詩歌,能領悟其中的情懷,是要在積累了很多人生經歷之後。

所以,背詩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只能算一種最基本的素養積累,這些文化素材真正對他們有用,並成為滋養他們心靈的資糧,是要在他們懂得欣賞,可以聞辭而喜,聽詠而泣之後。

作詩就更難了,單憑辭藻和格律規矩成幾個句子,古人都會,但真正能被稱之為詩人的就鳳毛麟角了。

古人一定不乏很多喜歡賣弄的文人或巨賈,寫了不少缺油少鹽的詩,但根本無法留傳下來。之所以乾隆的這麼多詩無一遺漏地留給了後人,只不過是因他特殊的身份罷了。

想到最近《中華詩詞大會》上的一道題,問到中國古代帝王所寫的詩,要是我的話,也會像彭敏那樣,首先想到曹操。因為作為一代梟雄,他在詩歌方面的成就太大了,建安七子,我認為其他六人無法望其項背。

但如果嚴謹地想想,他實際不是帝王,如果嚴謹地按帝王講,我的印象中,就只剩下兩位在詩文上能提一筆的了。首推劉邦,僅有一首《大風歌》,卻讓無數後世文人心旌激蕩,把他認作心目中的明君聖主。再就是唐宣宗李忱,一首《瀑布聯句》,我一直認為足以把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甩出幾萬里。古代帝王的佳作,除了上面這三人,我真想不出第四位了。

我一直認為,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詩詞,給我們帶來的文化滋養是多重的。

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欣賞,去捕捉作者的心境和感悟,與他作一次遠隔百年千年的心靈交流,作他時光兩隔的知音。

我們也可以僅僅陶醉在優美的詞句中嗟嘆流連。

但如果說到提筆作詩,則要嚴重的多了。那絕不是僅憑知道一些格律規矩,積累一些詞句那麼簡單。

其實,你覺得《大風歌》或是《短歌行》中的文詞華麗嗎?《詩經》中又有幾首作品的詞語完美無缺。

詩人能寫出佳作的本質在於情懷,在於他對世間萬事萬物萬態的精微感悟,那樣其詩作才能感動讀者。沒有這種素質的人,雖然也能用詩這種體裁成文,即便象乾隆那樣有詩留給後世,卻很難得到讀者的青睞。

乾隆爺這位長壽帝王,在位一定每有詩作問世,便獲得群臣跪贊。但畢竟人類歷史長河漫漫,後世的人,又有幾個會像他在位時那樣,憑他帝王的身份再給他面子。所以他那幾萬首詩作被人冷落也就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了。

如果你也喜歡詩詞、歷史等等中國的古老文化,請關注我,經常交流。


  宋代偉大詩人陸遊一生寫下了9000多首詩,人送外號「萬詩翁」,在公元1736年前,這似乎是一個永遠難以打破的記錄,直到這個人登上了大清皇帝的寶座,他就是愛新覺羅·弘曆,即清高宗乾隆皇帝,江湖人稱「詩霸」(類似麥霸的含義)。

  乾隆一生作詩40000餘首,而清初期編纂的《全唐詩》一書,收錄的唐朝詩歌也不過4萬2千多首,可見乾隆詩歌產量之大。而這些詩歌大多作於乾隆登基之後,大約64年的時間,共2萬3千個日夜,如此算來,乾隆大概每天都要寫將近兩首詩啊,李白杜甫等人實在望塵莫及。

  

  那麼乾隆作詩的水平真有真么高嗎?顯然不是。

  一個很有名的典故,大致能反映出乾隆詩歌的寫法。

  一天,乾隆皇帝帶著大臣們去遊園,正好天降大雪,頓時乾隆皇帝的詩興大發,開口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群臣一聽,紛紛叫好,一番奉承讓皇帝龍心大悅,乾隆皇帝再接再厲:三片四片五六片。頓時群臣都沉默了,小孩子都能寫出來,卻都不敢介面。接著,乾隆皇帝說了第三句:七片八片九十片。這一下子讓群臣都傻眼了,高難度,誰都不敢介面。

  

  這個時候的乾隆皇帝也是騎虎南下了,一群人頓時冷場,都在苦思!一名叫沈德潛的大臣挺身而出,稱讚皇帝的詩句做得很好,同時提出請皇帝允許狗尾續貂,並為皇帝接上了第四句:飛入梅花都不見。

  頓時,「高宗擊節稱善,且以貂裘賜之。」事後,這首詩的版權也歸屬了乾隆。

  而乾隆的詩歌也大多是如此編纂出來的。其中如沈德潛、紀曉嵐這樣專為乾隆擦屁股的文人比比皆是,而如和珅之類的寵臣再為乾隆搖旗吶喊,別說一天兩首詩,就算十首二十首,那都不是事兒!

  

  大文學家錢鍾書老先生曾在《談藝錄》中評價乾隆的詩歌:「清高宗亦以文為詩,語助拖沓,令人作嘔。」想來,這也是四萬多首詩歌少有流傳的原因吧。不知,若乾隆皇帝泉下有知,看著自己的四萬多首詩歌是否會有點尷尬。


不論文字是讚美、還是批判一些現象,都服務於人們的心靈,表達出人間的真實細膩的思想,才能使讀者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之後才能感染大眾、產生共鳴。

乾隆身居高位,政務繁忙,很少真正走出京城深入民間,了解民情。大自然中驚險奇絕的景色他也是看不到的,這就缺少了創作的素材。

文學作品的生命力在於,傳達生命的感悟和體驗,寄託人們的情感、認知、價值判斷,乾隆身處太平盛世,沒有遭受大挫折,缺乏多樣的人生閱歷,一生呼風喚雨,不曾深入體悟人生的種種滋味,無法產生獨到的理解和感知。

乾隆的周圍全是一片阿諛奉承之人,寫的不好,也無人敢批判,其中如沈德潛、紀曉嵐、和珅這樣的寵臣專為乾隆吹捧誇耀、搖旗吶喊,因此乾隆沾沾自喜,自己根本不知道寫的好不好。

乾隆的詩有一部分自己只寫了一兩句,後面是別人補充的,有一部分是手下人寫好,他簽個名;有一部分是自己寫好,給別人潤色的,所以他的詩更像打油詩,缺少推敲打磨,更像我們現在的發朋友圈一樣。

另外,乾隆是皇帝,詩人這個稱號在皇帝這個職稱面前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就像武則天,沒人會談論他的美貌,而是談論他的政治才能。


乾隆寫了大概43630首詩,平均每天一首多,全唐詩一共收錄了四萬八,他一個人快比人家兩千多人還牛叉了。但是乾隆詩的數量和質量都是有水分的。他自己說的「雖有所著作,或出詞臣之手,真贗各半」。

乾隆的詩有一部分是手下人寫好,他簽個名;有一部分是自己寫好,給別人潤色的;還有很多質量不咋的。

話說一個皇帝,忙著上朝,後宮,時不時的到江南遊玩,哪有那麼多時間去寫詩。

小妞找了一些後期他寫的詩,非常有特點;

填不上字了,就用虛詞墊字;

忘詞了,就自己編個典故填上。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 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羲之稱書聖,諸體無不有。

齊梁作者無,李唐推顏柳。

北坍南漲嗟燒草,水占田區竟變桑。

乾隆的詩有點像打油詩,缺少打磨,要知道除了天才外,詩歌是需要慢慢推敲的,當然也可能是沒天分。

乾隆前期有本詩集《樂善堂全集》,裡面的部分詩還可以,在清朝幾個皇帝間排中等。

這就說明量產不一定引起質變,乾隆的詩更像是一天發幾回朋友圈,抒發個人情趣的,在文學史上不知名,當然是質量不夠硬。



文人賦詩,講究真情流露,有感而發,信手拈來,順其自然,才會成就流傳後世的佳句,名篇,而絕不能為了作詩而作詩。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一生中作詩四萬首,充其量,也就能算是打油詩,沒有名篇,沒有佳句,當然就沒有辦法流傳下來了。


乾隆四萬首的詩為什麼在文學史上沒有立足之地,先看看詩仙李太白寫過多少首詩,據了解李白創作了大量的詩,現收錄在《李白全集》中有一千多首;號稱詩聖的杜甫杜工部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詩魔之稱的香山居士白居易寫了三千八百多首詩。再看詩佛王維現存四百零四首詩,詩鬼現存二百二十三首,那麼估計最多都不太可能破萬;詩狂之賀知章今存的只有二十首詩。那麼這些詩人現存的詩加起來也沒有破萬,在數量上市遠遠比不上乾隆皇帝的,卻個個都是名留文史的大詩人。這說明了詩能不能在文史記下一筆,不在於數量,而是由詩的質量決定的。歷史上只寫過一首或幾首的,卻也名留文史的很多,比如西楚霸王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寥寥幾筆,慷慨悲壯,氣勢自然,絕不是嬌作拼湊能寫成的。再看黃巢的一首《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字淺韻足而意味深,像這樣的還有許多,那麼乾隆的詩到底寫的怎麼樣呢?在看他的詩之前先看一首七律: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

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竟無腸。 臍間積冷讒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想必喜歡《紅樓夢》的紅迷們看出來了,對,這就是《紅樓夢》里賈寶玉寫的一首螃蟹詠。先翻譯幾個詞,持螯,也就是拿著蟹鉗吃螃蟹;潑醋擂姜,就是潑灑些醋搗爛生薑,拌著吃;饕餮王孫,貪吃的自己;橫行公子,指螃蟹,又稱無腸公子;坡仙,指蘇軾。一整首下來全是「大白話」,不僅沒有意味,而且不知道要表達什麼,就是「無情」,詩如果沒有「志」,沒有「情」,其實就不能算是像樣的詩了。所以在《紅樓夢》中號稱詩魂的黛玉怎麼評價,她笑道:「這樣的詩,要一百首也有。」,當然賈寶玉也有好詩好句,但是這首卻是像在應付拼湊,就是人們常說的「打油」。再看幾首乾隆的詩,《觀採茶作歌》: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

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等等

還有一首《盧溝曉月》:

茅店寒雞咿喔鳴,曙光斜漢欲參橫。

半鉤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夾鏡明。

入定衲憎心共印,懷程客子影猶驚。

邇來每踏溝西道,觸景那忘黯爾情。

如果細細品讀起來,真的是越品越淡,越沒有滋味,就像錢鍾書在《談藝錄》中對乾隆的詩評道:「清高宗亦以文為詩,語助拖沓,令人作嘔」。這如同當今很多人寫詩寫成了口語,也不在少數,而且內容毫無意義,用當下的話說挺「無聊」的,若用黛玉的話說:「這樣的詩,四萬首也是有的。」於是,四萬首不就有了么。那乾隆為什麼寫這麼多詩,沒有多大提升呢,我這或許就是他讓喜歡和珅的緣故吧。


推薦閱讀:

詩歌美圖(周延鋒):登大理蒼山,尋仙風神韻
眾生皆苦,孰與合歡?
插入故事之3:消失的怪蟲
故人尋
最簡便的提高修養的方法就是這幾本書

TAG:乾隆 | 文學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