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華為這次「鬧鈴門」公關效果?
這幾天的互聯網,就像是一檔蹩腳的綜藝節目,插科打諢,風波不斷。
繼本周五小藍單車宣布解散後,創始人李剛隨後在媒體36Kr上發出公開信道歉檢討,重提「六月宣傳事故」引發的融資受阻是主要原因。
而華為這次「鬧鈴門」發生後,華為產品線副總裁解釋,僅是針對特定區域的個性化設置。新浪微博CEO王高飛也出來打了圓場。本來,輿論已經趨向緩解。但這時華為公關一份強硬的聲明,引髮網民再度圍觀,讓負面輿論再次升級。
回顧這一系列的公關事故,很多源頭都是微不足道。但最後都以無法收拾收場,真是應了那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
其實這些公關的問題主要在於兩點:一,用力不夠;二,用力過猛。
在危機事件的處理上,時間是排在第一位的,所謂的挽救的黃金48小時,抓緊處理。這一點排在手段、內容前面。所以,大多優秀的、最後得以扭轉乾坤的危機公關案例開頭總是反應及時,以真誠的的態度來開場,安撫好公眾的情緒,先對人,再對事。例如備受網民追捧的海底撈公關,在被曝光後,安撫員工,面對大眾,以「總之都是我們高層的錯」的誠懇態度扭轉事態。
而華為這次是屬於典型的用力過度。公司在面對輿論時,第一反應是先維護組織利益,不顧輿論情緒導向。無關的吃瓜群眾的之所以變成圍觀群眾,成為事件愈演愈烈的推動者,是因為其爭論的目的已經不在於真相,而在於道德爭論和情緒宣洩。所以,當用戶在亟需安撫和尊重的時候,企業想的卻是所謂對錯的爭論,這就是雞同鴨講。
在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里,內部對公關部門,要麼不夠重視,甚至很多是市場和產品人員兼職。因為公關是一項很難具體量化工作成果的的崗位,而互聯網公司,最熱衷的部分便是根據數據來說事。要麼沒有真正授權,只是老闆的發生的管道,沒有任何決策權。所以,公關人員在公司的地位,往往趨於邊緣化。但是,公關確實作為公司與外界的連接點,是面對輿論的排頭兵,由於角色的尷尬性,往往來不及或者不敢做出反應。
華為真正要做的不是對外公關,而是先內部整頓好公關。
感謝邀請。此次公關事件本身我是感覺沒什麼值得公關的,總體認為大家過於敏感,有時候往往大家大肆渲染的背後的原因特別簡單,可能是華為估計開發出來的,也有可能是提交功能時的bug,可能性太多了。這個功能對穆斯林國家也絕對算功能創新,只能說對非穆斯林人士來說算是bug。
推薦閱讀:
※手機是不是馬上進入5G時代了,5G時代都能幹啥?
※聽滴滴預約單,平台自動給派了一單取消後扣了10元,是怎麼回事?
※人人都買得起私家車的今天,為什麼網約車還這麼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