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德知識分子」與「有德文盲」,你喜歡哪個?
謝謝邀請。
無德知識分子和有德文盲,當然是喜歡有德文盲了。
品德不好的知識分子,比無德無才的人,會更加的沒有底線,更加的陰狠,因為他知道底線在哪裡,但不是去遵守,而是想辦法繞開或者無視。但人們會因為這些人有知識有才華,而忽視他的品德,使其的無德行為更加的具有隱蔽性。例如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里馮遠征扮演的安嘉和。高知、專家的身份背後有著一個偏執暴戾的靈魂,在頻頻家暴和殺人的同時,還能被提拔副院長,雖然有他故意而為的掩飾,但又何嘗不是利用自己的高智商才得逞的呢,人們對知識的認可弱化了對安家和一類人的警惕性。
而有德無才甚至可能是文盲的人,因為品德好,所以會更加的尊重底線。不識字並不代表不識人,更不代表沒有德行。而對一個品德好的人,相信人們都會喜歡和尊重,這跟認不認識字沒有任何關係。
我喜歡有德文盲。
人活在世間最主要的是靠德行,沒有德行的人無論到哪個時代哪個社會都是為多數人所不齒的。
以前看到網上一個開寶馬的女子為了四元的停車費將看門的老大爺撞倒在地然後又將大爺打得骨折,這個開白馬的女子年齡不大,相對於老大爺明顯是有知識的人,可是太沒有德了,就為了四元錢而且是該給的,竟然這樣,事後網上一片罵聲,說明很多人還是喜歡善良有德的人,和有沒有知識沒有關係。就像我家樓上夫妻倆都是教師,可是一點都沒有德,每次女的回來,有的時候是深夜,高跟鞋很響,整個樓道都聽見,從來都不注意,她對面的鄰居提醒她一下,她說這是她的自由,別人無權干涉。倒垃圾也是,經常滴髒水在別人門前,也從來沒有回拖一下,這樣的人能教出品德優秀的學生嗎,而且你再有知識和我們有什麼關係,你只要品德好不影響我們生活就好。
說到有德文盲,我家樓道的清潔阿姨就屬於這樣的人。應該是從農村過來的,和我媽媽一樣的年齡,每次看到我,都很熱情的打招呼,有幾次我把車庫的米扛到家裡,她看到後總是讓我和她一起抬,我說感謝時,她也總是說就這點事 ,沒什麼的,很善良的一個人,給別人帶去光和熱。
願世上所有有德之人,善良的人都能被這世界溫柔相待,我愛你們!
無德知識分子與有德文盲,你喜歡哪個?
中國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文盲大概現在年齡已在75歲以上,多已年老體弱,因此在中國七十歲以下的人群中,幾乎沒有文盲,所以假設什麼文盲,並不現實。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上學期間,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相比,德育也排前列。考取清華北大和985、211的學子,比那些什麼大學也考不上的學生相比,是不是前者德性更好一點呢?在刑事犯罪的人群中,是知識分子多呢,還是低學歷之人多呢?
你這種假設只能建立在特殊情況中。一般情況下,如果書讀得越多,學問越做越高,卻越來越無德,人還要讀為幹什麼?
無德之人,人皆鄙視,管他什麼文豪與文盲!德高望重者,人人尊重,管他是什麼文化程度!
人幾乎都選擇了有德文盲,但是我對文盲的定義可能不一樣,這麼說吧,一個文不盲的人,我們稱之為文人,而文人就是知識量積累的人嗎?
然而並不是,我們以前的文人,首先他是一個儒生,是一個儒生,他就有修成聖人的志,那麼他就必然修德,一個修德的,有知識量的人,我們才稱之為文人。
那麼我們看有德,無德,知識分子,文盲,其實我們談論的重點在哪兒,在有德無德的上面,一個有德之人,他無論是何等身份,何等種族,我們都會敬重,一個無德的人,不管他是什麼高官達貴,也不管他是否有才無才,都是如此。
當今稱呼為知識分子,這個很好,沒有玷污文人這個名字,知識分子和動物(除了我們人)得區別在於掌握了知識,可以說知識分子=豬+文,而只有有德,才可以稱之為文人,這就是文人=人+文,看你是不是文人,還是知識分子了。
多嘴提一句,古代儒生標準是有德無德,而不是知識量的多寡(雖未學也,吾必謂之學也)
喜歡有德的。
缺德之人,越有才華就越缺德,就越可惡,就越該殺!
這個問題不需作太多深的探討,有的知識分子雖然無德,但他憑自己的知識,聰明的頭腦,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力為國家為人民作出的突出貢獻是不可磨滅的,與有德的文肓是無法相蒂並論的。
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確實不乏既有知識又無道德的知識分子,上至大學教授專家級別下至剛出校門的學生,講大道理條條是道,實際行動與社會道德背道而馳,這種人當然讓人心生厭惡,但他的社會地位又不得不讓人折服。
我們去喜歡一個有道德的文肓,按照常理是沒有錯的,而且有道德的文肓也確實值得人們的尊敬,有德的文肓現在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更應該的是值得我們去關愛而不是喜歡。
做人德為先,無德不是人!~~~
要哪個自己判斷。
謝邀!我更喜歡「有德文盲」。
理由一:沒有知識可以培養,沒有品德就難以培養了。放眼國內教育,在當前教育體制下,我們培養出的更多的是「無德知識分子」,並不是說培養出來的人沒有一絲品德,而是德行不夠。「文以載道」,學知識,不僅是為了提高做事能力,掌握專業知識,更要培養一顆愛國之心,培養出良好的道德情操。當教育無法達到這一目標的時候,教育就不能稱之為教育。
理由二:「無德知識分子」一旦掌握了權力,對社會的危害性就要放大很多倍。當下的社會風氣糜亂,和知識分子拋棄了道德操守有很大關係。再比如某些知識分子,有很強的專業能力,甚至出國留學深造,但他最終的選擇是回來詆毀自己的祖國,這樣的人是非常可怕的。相比之下,「有德文盲」可以慢慢培養出他的專業能力,他最終也會做對社會有利的事情,而不會選擇攻擊自己的故土。
理由三:古人云:「女子無才便是德」(當然放在這裡是不適用的),這裡可以改一下,「有德便是才」。在浮躁的現代社會,擁有高尚的品德是一件難為可貴的事情,德才兼備的人永遠是受社會歡迎的,即使有一時的困境,那也不能代表永遠都是困境。
現在不公平的社會現象之一就是無德之人卻能身居高位,因此加劇了社會不平等現象,這和之前的社會體制是有很大關係的。這也磨滅了許多有德之人的道德操守,淪為了社會的奴隸。在這種情況下,有德之人就吃了很大的虧,如何去改變這一現象,推進社會公平,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此種問法不妥。德與有無知識沒有關係。因為德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有德、無德,還有崇德、修德丶大德、小德丶德厚丶德信丶德善丶等等,這些概念是不能用有無知識來衡量的。按照"孔德之容,唯道是從"來理解,或按"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來看,德是為道的精神,為道的社會表現形式即社會方法,可以歸結為一個基本概念,就是奉獻精神或奉獻形式。據此概念可以解釋關於德的上述概念以皮其它關於德的概念。如"為政以德",就是為政者的奉獻精神和德治社會條件下的勞動的奉獻精神,以及由這種精神確立起來的社會方式。其餘就不多說了。
推薦閱讀:
※八仙橋,瞧八仙,八仙橋上瞧八仙;怎麼對下聯?
※上聯:雲捲雲舒天易測,求下聯?
※林徽因為什麼被稱為中國第一才女?她有哪些成就?
※上聯:山峰斷處雲來補,如何對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