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個吃貨嗎?


提起蘇軾,首先想起的便是他的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些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詩詞都來源於蘇軾。其實,他在宋朝還是一個挺講究的吃貨。為什麼說他是「吃貨」呢?因為「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等等,都是他發明的。

走到哪裡,吃到哪裡,詩詞也寫到哪裡,這就是蘇東坡的真實寫照。被貶惠州 愛上荔枝;被貶黃州,東坡兄愛上了豬肉,還有長江魚和山中筍;被貶海南愛上了牡蠣,還親自給兒子寫信誇獎牡蠣;被貶杭州時,發明了東坡肉,成了當地的名菜。

蘇軾真的很愛美食,到什麼地步呢?「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鴨子肥了,可以吃了,河豚雖然有毒,但也可以吃了;「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膾。余欲聽之,而口不可

」,得紅眼病了,醫生說不能吃肉,但是我的嘴不聽話啊;下貶惠州的時候,蘇東坡就深受痔瘡之苦,自己查閱許多醫書藥典,自製一種名叫東坡茯苓餅的東西。據說食用後療效甚好。

如果宋朝有電視,他一定會義不容辭地擔任「舌尖上的宋朝」的總導演,因為光是他自己研發的菜式,就可以不間斷地拍個好幾集;如果宋朝還有B站,他一定會撐起B站美食區的半邊天,成為B站最受歡迎的年度美食up主。

試想蘇軾在現代開一家「東坡菜館」,大概也會成為現象級網紅爆款,他除了能自己研髮菜單,自己營銷IP外,還能自己寫文案,蘇軾寫過的關於吃的詩詞真是數不勝數。羊湯:「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藤菜:「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蒓羹」。特別是這首打油詩,段子手氣質展露無遺:「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剛開始知道蘇軾,他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後來因為東坡肉得知他在飲食上還有一席之地。逐漸地,蘇軾的形象變得豐滿起來,因文學的崇高地位而顯得神秘遙遠的人,又因為愛吃、會吃而變的可愛親近起來。

我們的蘇軾,不僅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吃貨,還是一個超級美食家。

蘇軾在美食上的天分和貢獻,通過其存世的文學材料可見一斑。

明代的王如錫對蘇軾的養生之道非常感興趣,曾閱盡蘇軾的詩文雜著,廣泛收集資料,編輯成《東坡養生集》一書。這本書的第一卷就是飲食篇,收集了蘇軾與飲食有關的作品,其中有賦八首、頌五首、詩三十首、傳三首、雜著一首、盡牘十九首、雜記二十八則、別集五條,涉及到燒豬肉、煮粥、湯羹、美酒等多種美食。

事實上,關於蘇軾與美食的書籍層出不窮,大家似乎非常樂意挖掘這樣一個兼具文學才能與美食天賦的蘇軾,畢竟文學天才不常見,但成為吃貨的潛質人人都有,看,我們與天才的距離也是很近的嘛……

廢話不多說,來看看蘇軾是怎麼把吃寫的「如痴如醉」「美輪美奐」「光彩照人」的(這詞一個不對,但就是想用,,,,估計早上吃撐了,腦子不好使)。

  • 一、大名鼎鼎的「東坡肉」

《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掩蓋)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東坡肉的可貴在於:蘇軾能摒棄世俗的意見,以為豬肉價賤,不是好東西就不吃豬肉,同時又能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化腐朽為神奇,將普普通通的豬肉做的美味無比。

  • 二、不像酒的酒—「洞庭春色」(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洞庭春色賦並引》:

「安定郡王以黃柑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猶子德麟得之以餉余,戲作賦曰:吾聞橘中之樂,不減商山……我洗盞而起嘗,散腰足之痹頑。盡三江於一汲,吞魚龍之神奸。醉夢紛紜,始如髦蠻。鼓巴山之桂楫,扣林屋之瓊關。卧松風之瑟縮,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於渺茫,吊夫差之煢鰥。屬此觴於西子,洗亡國之愁顏。」

首先聲明,這種名「洞庭春色」的酒並非蘇軾所釀。

據說是安定郡王用柑橘釀了這種酒,並命名為「洞庭春色」,他的侄子趙德麟將酒賜給了蘇軾。蘇軾喝完酒後不得了,腰腿的舊疾都好了,還「追范蠡於渺茫,吊夫差之煢鰥」,又想像著西施喝了這杯就,亡國的之愁都沒有,說的我都想嘗嘗了。

總之,蘇軾喝完之後各種飄飄欲仙,於是寫下了這篇傳頌千古的賦。

雖說不是東坡釀的,但東坡的吃貨精神我們已充分領會。

  • 三、一鍋「菜湯」

《東坡羹頌並引》:

「東坡羹,蓋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蘆菔、若薺,皆揉洗數過,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許,塗釜緣及瓷碗下,菜湯中,入生米為糝,及少生薑,以油碗覆之,不得觸,觸則生油氣,至熟不除。其上置甑,炊飯如常法,碗不可遽覆,鬚生菜氣出盡,乃覆之。羹每沸涌,遇油輒下,又為碗所壓,故終不得上。不爾,羹上薄飯,則氣不得達而飯不熟矣。飯熟,羹亦爛,可食。若無菜,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人罨,熟赤豆與粳米相半為糝。余如煮菜法。……應純道人將適廬山,求其法以遺山中好事者。以頌問之:甘苦嘗從極處回,咸酸未必是鹽梅。問師此個天真味,根上來么塵上來?」

感覺就著這篇賦就能下飯了有沒有!!!

什麼是妙筆生花,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為什麼我煮大鍋菜不好吃,怪只怪我嘴笨手拙不會說(哈哈,開個玩笑)。我感覺蘇軾對吃的追求就像是他對人生的態度一樣,精緻又洒脫。吃之於他不僅僅是果腹,而是一種樂趣。當然我們吃貨也有吃的樂趣,哈哈哈哈……

篇幅有限,蘇軾的許多與美食有關文章不能一一道來,暫且把篇名列舉出來,方便大家查閱吧,有菜羹賦、老饕賦、油水頌、蜜酒歌、天門冬酒、煎茶、春菜、棕筍、渼陂魚、鰒魚行、食雉、食荔枝、食檳榔、豆粥、糴米、玉糝羹等等。

不行了,且讓我先吃一頓好吃的再說……


蘇軾是個吃貨嗎?看這問題問的。放眼世界,古今中外,有幾個人不是吃貨啊。子曰:食色性也。看看嘛,吃是擺在第一位滴。我們普通老百姓尚且如此,更何況才華橫溢的東坡先生呢。

要說中華美食,往大了分,咱老百姓就認個葷和素。今天我們就說說大文豪,東坡先生最愛吃的葷和素。蘇軾最愛吃的葷,是不是肉已無從考證,但他留給我們的最出名的菜,就是東坡肉。東坡肉色澤鮮艷,肥而不膩,入口即化,香甜綿軟。我不喜歡吃肥肉,但東坡肉我是不拒絕滴。「少著水,慢著火,火候到了它自美。」看看,連燒菜的秘訣都寫得如此詩情畫意不愧為大文豪啊。

說完了葷,咱們再來說說素。東坡先生最喜歡吃的素是什麼?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最喜歡吃什麼水果。有詩為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哇,三百顆哦,充分體現了蘇大人的吃貨本性。???

友情提示一下。荔枝吃多了會上火。吃三百顆真的會死人的喲!

個人觀點,歡迎吐槽。鑼不鼓敲不響,理不辯不明。品評歷史,體味人生,請關註:楊家將之五郎拜佛


吃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苟且一生,不如枉活,枉活一生,不如洒脫一生。

一生中大起大落的蘇軾,官場沉浮,比不過他洒脫的詩文,但是這還不夠,他還喜歡吃,堪稱北宋第一吃貨!

蘇軾被貶,在黃州的時候,發明了東坡肉。

豬肉在宋代這個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裡,價格很是便宜,但是很多人卻不會用它來做美味的大餐。

而在黃州蘇軾不僅僅做出了東坡肉,還有東坡豆腐,東坡肘子!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軾初到黃州的時候,便做出了東坡肉,但是東坡肉是怎麼傳播開來的呢?

時間過了十年,轉眼間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已經長大,做了一名稱職的父母官,但是太湖湖水泛濫,蘇軾帶領人們修建堤壩,建造橋樑,成功的度過了水災,當地的人們為了感謝這位盡職的父母官,便送去了大量的豬肉,蘇軾看到這個場景,親自做了紅燒肉,在場的人無不拍手稱快,至此,東坡肉便漸漸聲名遠揚,流傳開來!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再一次被貶,這一次的地點是廣東,廣東這一塊地方在北宋時期尚未開化,經濟並非十分繁華,但是自從他看到了荔枝,就覺得這趟行程沒有白來。一天吃三百顆荔枝,這是何等的吃貨老祖!

作為詩人,蘇軾是成功的!

作為官人,蘇軾一波三折!

作為吃貨,在北宋時期的他幾乎無人能及!

蘇軾的一生在官場起起落落,終生飄搖,因此,他幾乎走遍了北宋的大江南北,詩人中有此履歷的人,只有大唐的李白可以和他媲美!

雖然他身處官場,但是他卻過得最為洒脫,他放蕩,他不羈,他走到哪裡,吃到那裡,為後世就下了一段佳話!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下內容來自我自己的頭條號,感興趣的你可以關注我哦,謝謝

蘇軾拚死吃河豚 蘇軾是個地道的"吃貨",與人侃大山總是三句不離吃。一天他與同事聊天說到河豚,同事問"河豚有劇毒,不知道味道到底如何?"蘇軾答曰"毒死也要吃河豚"。蘇軾確實曾在常州(今江蘇省常熟、武進、陽湖、靖江一帶)吃過河豚,當地有一鄉紳家廚子做的河豚異常鮮美,他就曾慕名前去,吃的時候鄉紳一家在旁邊看著,只看見蘇軾埋頭大吃,不發一言,直到他放下筷子,才說到"毒死也值了!"

蘇軾能吃得了大餐,也嚼得了菜根。被貶黃州的蘇軾生活窮困,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不得不開闢荒地,自耕自食。飯不夠吃時蘇軾還節食,並安慰自己說節食有三大好處,"安分養福氣,寬慰養神氣,省錢養財氣。"可見他的樂觀曠達。

被貶惠州時,蘇軾愛上了吃荔枝,寫下了很多讚美荔枝的文章,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為膾炙人口。

被貶海南時,當地的主食是芋頭,副食是海鮮,生長在內陸的蘇軾也沒有不習慣,當地的漁民經常給他送海鮮,冬至時的生蚝尤其肥美,蘇軾發明了用酒配生蚝的吃法和燒烤生蚝的吃法,還自得其樂地對兒子說"千萬不能讓北方的人知道了,他們要是知道生蚝這麼味美,就都搶著來海南跟我搶生蚝了。"


整個大宋,是文士的天下。衣食住行無不蘊藏文化的魅力,有好多雅集。單就茶而言,還要相互斗一斗。東坡肉、啖荔枝是東坡的無奈、東坡的革命樂觀主義,因為宋代主吃牛羊肉,落魄的東坡買不起,只好吃改良做法的豬肉。在海南,除了荔枝別無長物。


推薦閱讀:

論蘇軾的對聯藝術
孤獨的中秋豁達,團圓的中秋害怕
蘇東坡的歸隱
蘇軾的中秋詞不止「明月幾時有」,還有這一首同樣經典
《花氣熏人帖》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最動人的一幅作品

TAG:蘇軾 | 美食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