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父母做錯事也沒有錯,這句話說得對嗎?
天下沒有不是父母,是一種感恩心態。父母對子女的無私的愛山高海深。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是與不是之間,如何共同提升,這是適合社會發展,倫理價值觀的變化的需要。為什麼人與人之間都要互相理解,是同樣的道理。
強勢的父母,子女要以親情感化,在自我需求與父母要求兩方面達成平衡。正確的做法是溝通,縮小分歧,增加共識。為什麼會存在對立的父子,母子,父女等。就是對看法的偏執,對親情的淡化。特別是喜歡用錢來衡量人生的家庭,容易出現叛逆行為。
世事無絕對,重要是興趣,良好的家庭都育,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下成長,造就理智情感正常的孩子,就不會出「子不教,父之過」的情形!孩子懂得人情世故後,往往會看到父母的思想局限,以及一些做法上的不妥之處。這時需要理解,通過換位思考,認識父母親的局限,並促進他們進步。
有人說,父母做錯事也沒錯。這句話對嗎?
答曰:A.對。B.也不對。
A.與「父母」相對應的,是「子女」。作為生身父母,養育之恩大過天。沒有父母,就沒有子女,所以,從倫理上講,父母是應該受尊崇的,而不是用放大鏡來找茬的。一個國家元首都允許犯「偉大的錯誤」,何況與自己有血緣的父母。
從這個角度講,去追究父母的過失是不值得的。是非曲直,無外乎就是利益,與傷害父母的感情,斷送親情的溫暖,為人在世,還有什麼比失去人生歡樂的根源:親情——更大的損失呢?
所以前人將這種基於血緣的是非曲直總結為一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簡潔明了地提醒為人子女者如何取捨親情與事理的是非曲直。
B.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父母也要講道理。如果父母無條件的永遠「政治正確」,那麼對子女的教育就會造成障礙,孩子將來會沒有了是非曲直之心,也漸漸喪失了正義感。這點,尤其在子女組建家庭後,更是成了災難性的永遠的痛。這個最典型的,就是夫妻加上公婆,尤其是婆婆的關係,簡直成了「國民之痛」,「國民的不死癌症」,永遠讓你難受,永遠讓你無解。對一個家庭的幸福來講,簡直就是一個災難性的存在。
為什麼會這樣呢?
個人覺得,還是與當事人的胸襟與價值觀有關。
多數與母親的狀態有關。而且,中國男人又幾乎都是天生的孝子:媳婦可以換,親娘只有一個。
一般來講,位尊者都有整個事體的主動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種因為地位而產生的非理性的武斷是破壞性的。要做到和諧,闔家歡喜的五好家庭,長輩的影響力是絕對的。所以,為人父母者,理性斷事,為子女著想,尤其是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媳婦,更應該三思而行,謹慎而為。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造成的影響,是無法彌補,不易修復的。
家長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雖然你們撐起了這個家,但現在你們自己垂老。有工作的,都會退休,家庭事務,又未嘗不是如此。只是上班時有具體的退休年齡,而父母之於家庭沒那麼明顯的分界線罷了。
如果在孩子幼年時,父母不善經營家庭,子女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教養。如果子女長大,父母不知道培養子女的持家之道,這個家庭的興旺就可能斷代。有規矩的家庭是有一些細節的持家之道的。從小培養勤儉持家的習慣,子女婚嫁之後要有明確的「權力交接」儀式,比如訂婚,完婚等場合,本身就是所有家庭成員聚集的時候,直接說明白,讓子女有責任感,使命感。如果有多個子女,就要當眾確立長子長女的地位。如果身為長子(女)而無民事行為能力(殘障等),就確定其他適宜之人。這樣家規確立,先說後不亂。一個單位沒有一把手是難於運轉的,有多個平起平坐的領導不久就會亂套的。一個興旺團結的家庭,又未嘗不是如此。
總之,幸福家庭,就在於對錯之間。把握好度,才會和諧。
父母一心為孩子!即是做錯了?也不應怪罪?因心是好的!(好心做成壞事不罰!壞心做成了好事不獎?)大家吉祥!
個人認為不對~父母也是人,父母也在社會中承擔多重角色(比如:中國公民、工作者等),承擔很多責任,也受到法律的約束。不存在父母做錯事也沒有錯的說法~而且有句話叫:「子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教養和父母息息相關,父母做錯事沒有錯那麼孩子看來也會認為沒有錯,那麼孩子將會照父母做錯事那樣做。這是對於孩子的角度來說~再者,如果說父母做錯事沒有錯,那麼是不是只要披著父母的外衣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呢?殺人放火、奸淫擄掠可以不負法律責任了嗎?很明顯不可以!多少罪犯也是父母,但是犯了法也一樣進了監獄不是嗎?所以,我認為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這句話美其名曰「天下無不是父母」。這話我認為是不正確的。
事情的對錯標準不是以年齡、身份,地位來判定的,只能根據事情本身。
父母,作為有血緣關係的親近人,如果因此混淆是非,不辨黑白,那麼事情的對錯就沒有標準了。
父母因為身份,可以如此。推而廣之,到了社會上,因為身份、地位、年齡的不同,事情也很容易變得沒有對錯黑白。
這話不僅是錯誤的,對社會也是有害的,它讓人的心理對父母等等一切高於自己的人產生仰視和卑微。
一個平等尊重的社會,是不分父母和子女的,事情對錯自有其客觀規律。
從前的人都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怎樣去理解呢?
我們不妨這樣去想,絕大多數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無條件愛自己子女的人這點無可否認,他們處世的經驗比年少的孩子豐富得多,都想藉助自已的經驗讓孩子少走彎路。所以一般來自父母長輩的告戒應該虛心聽取,他們絕對不會加害你。(除非極個別壞的長輩唆使孩子做壞事的就例外〉但不竟父母也是人,再好的人有時也難免會主現大意和犯錯。當孩子的視線逐漸寬闊能分辨是非是時,對來自父母的誤會而產生批評不必急於申辯或去頂撞,要體諒他的的苦心,清者自清,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就好。父母如真有錯,做孩子也應耐心陳明利害好言相勸,有責任讓他改弦更張。做孩子的雖還年少幫不到父母長輩什麼大忙,但先做好自已的事,幫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讓他們為自已操心,相反因你的存在,讓他們感到快慰與自豪,做到這樣你就是個好孩子。
對待學校的老師也該參考這樣態度,古代的人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學生真無理由和授業的老師去作對。你尊敬他,他才樂於教你,將心比心換了你去做老師,你也會這樣。
非常高興能參與悟空問答,謝謝邀請!
我不認同這樣的說法,錯就是錯,對就是對!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敢於承擔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誌,身為父母連自己的過錯都不能承認的話,我覺的有悖於父母的榜樣精神!
所以你這句話是錯的,不關在什麼時候擔當都是對的。
如有所獲請點贊,歡迎評論互相學習!感謝支持.
我覺得不對吧。雖然說我們要尊敬老人,孝順父母。但是做錯的事情,或者說錯話,我們可以不反駁,卻也不能照做吧,在我看來真的是愚孝
當然不對,沒有全對或全錯。
這句「父母做錯事也沒有錯」是基於一個出發點:父母對於子女的無私的愛。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父母再愛孩子,也不能為孩子做一切的決定,可以跟孩子平等探討,商榷決定,為什麼要不尊重孩子的心意而去做事情,並認為自己做的都沒錯呢?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但是最好也尊重孩子的意願。
最後,還是一些自私的父母,希望這句話不要成為他們的託詞。
推薦閱讀:
※接納自己後還如何進步?與改造性格中的缺點矛盾嗎?
※怎樣才能做個成熟的男人?
※葉聖陶說:我如果當教師,決不將我的行業叫做教書。你怎麼看?
※2018年我們會更好嗎?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