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否就該聽從父母的?
對世間男女來說,只要有生而為人繁衍生息的責任和能力,那麼結婚就是人生中為數不多的頭等大事之一。
婚姻跟個人理想還有不同,個人的學業、事業可以自己選擇方向和決定努力的程度,那些都是一個人的事。
但當人步入青年,跨上談婚論嫁的門檻了,婚姻就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人需要共同面對的事。
對於結婚要不要參考父母的意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覺得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既然相愛那就義無反顧,父母的意見只能做參考,甚至父母反對和阻礙時還要奮起抗爭。
有的人會覺得父母都是活了大半輩子的過來人,對婚姻和生活有更深更真的見解,所以自己的婚姻應該遵從父母的意見。
的確當適婚男女面對這種需要對愛情和生活二選一的問題,往往無法權衡自己想法和父母的意見。
在我看來,婚姻大事的選擇沒必要完全遵照父母之命,但還是應該偏重聽從父母長輩的意見。
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女結婚成家後過得幸福舒心,可是晚輩畢竟不諳世事,沒有邁入婚姻就不知其中的利害艱辛,一味的固執己見不僅傷了父母的好心,最後還要擔上幸福與否的未知賭注。
多少人年少無知時一意孤行,覺得自己為了愛情寧可與親人反目,真正體會了婚姻與愛情的不同時,方才發現已經墜入生活的墳墓,那時再懊恨後悔已經太遲了。
「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這句話曾被多少人當做結婚後深刻領悟的話告誡後人,既然這句話能被前人感慨,那就必然有其正確存在的意義。
愛情不是脫離現實生活的美好幻想,每個人最終還是要面對幾十年平淡如水的婚姻,通過父母意見更快地調試和轉變對待愛情和婚姻的心情,才是適婚男女亟待解決的精神困境。
現在的年青人有幾個聽父母的,父母有社會經驗,可以聽一下父母的建意,現在的父母不會包辦兒女的婚事,在我們那個年代兒女必須聽長輩的,比如我和老公第一次見面是老爸去的,父親回家告訴我還可以,就是太老實,父母說的話就是板上釘釘子,不能改變,更不能反抗,糊裡糊塗就嫁了,那時年齡也小,不如意也不敢反抗,臨近結婚時想反抗,對抗失敗告終,為逃婚也去過北京打工,後來心不甘情不願的結了婚,結婚時還不到二十歲。現在想想自己的婚姻開始就是錯誤的選擇,尤不得自己,真的是苦在自己心裡,苦心經營的家眼看有好日過了,他又離世,把我推向深淵,想想這輩子我欠誰的呀,自己的人生我也做不了主,真是心有不甘。
無論男女,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在我看來,婚姻是隨緣的,有些人相親無數次也沒有修成正果;有的人卻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修成正果。
那麼婚姻到底要聽父母的嗎?不用完全聽取,但也不可完全不聽,尊重父母的意見,遵循自己的感受從而去決定!
第一: 畢竟相比於父母,父母的社會人生閱歷很豐富,再一個就是父母是絕不可做對孩子有害的事情的。
第二:婚後不管是與父母一起居住還是單獨出去居住,但都少不了與父母的來往。如果不聽父母的一意孤行的婚姻,父母可能會心存芥蒂,本來婆媳關係就很脆弱,從而婆媳關係會更加惡化。難受的還是自己。
第三:就是自身也要多與父母交談,不要什麼事情都藏著掖著,婚姻事不必與父母隱瞞!不要自己硬撐著。頂著父母壓力去結婚!
祝大家早日修成正果,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需要你!關於是否聽從父母的,首先知道父母看中的對方什麼——人品、家世、長相、顧家,還是因為覺得門當戶對,離得比較近。
在現實生活中,女孩子聽從父母安排的要比男孩子多很多。感情的事是自己的,你要找的那個人一定是可以護你周全的,庇佑你一生的。
所以不管是自己找,還是父母幫介紹的,都要睜大眼睛,找一個正直、善良、有上進心,好相處的人,他才有能力呵護你一生一世。
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大人的意見只能供參考,你要有自己的主見。
看了描述覺得你們都是在為一些小事爭吵,他也不會體諒你。說明他不是很愛你,也許愛的不深!這種男票要是打算結婚還是算了吧!
古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毛病,因為姑娘未到出閣之日是不出閨門的,並且古代的男尊女卑很嚴重,現代,聽父母的以後過不好會埋怨父母,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且行且珍惜!
推薦閱讀:
※學會這些身體語言,才能確定姑娘是不是喜歡你。
※是不是要換我登場了?
※第三個故事:風白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達到目的而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