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自利偏差」是怎麼一回事?


自利偏差是指人們往往會把好的一面歸為己有,而否定壞的一面。把自己的成功歸咎於性格,而把失敗歸咎於環境。

例如賭徒會認為贏錢是個人技術好,而輸錢是因為運氣不好。

籃球比賽中,如果運動員投中了一個漂亮的三分球,他可能會將此歸功於自己的判斷力和準確率。而如果沒有投中,他可能會認為是因為對方犯規或者地板打滑等外部原因導致的。

之所以採取這種歸因,是為了保護和維持我們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我們會更樂於接受或者看到那些對自己來說有利的一面,而將威脅到自我形象的看法加以否定。這種歸因和過濾信息的做法也被稱之為,自我防衛行為。

贏球的球隊會將比賽成功歸因於團隊合作、球員技術等原因,而輸球的球隊則將他們的失敗歸因於意外,裁判誤判、對手犯規等等。這種認知偏差在短期內是有利的,因為它可以保護輸球的人避免受到輸球的心理傷害。

將成功的原因歸因於自己的性格或者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因為相信自己的力量,他們將會更加努力並且更加堅定地去實現可能的目標,從而會導致更多的成功和更好的精神狀態。很多人類的偉大成就,比如科學發現,藝術作品,以及能夠給人類帶來和平和利益的國際條約協定,都是這些努力之後的成果。

我們發現,其實大多數人是看不清事物的真相的,人們往往會對事件本身進行歪曲,讓它適應自己的心理環境。這種歪曲和偏見對自我形象的構建又是必須的,所以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視角,處於不同的目的,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作者:李藤新一(分享社會文化、成長乾貨的自由撰稿人,公眾號:李藤新一)

致力於社會科學,文化類的乾貨分享,歡迎來關注


推薦閱讀:

學前教育市場如何良性發展?
初三的化學怎麼能學好啊?
納豆留學網重磅推出--帶薪留學(計算機項目)

TAG:心理學 | 教育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