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當代聖人是否應該從國學大師中選拔?


題主這個問題槽點好多啊。

關於選拔標準問題,我們先放一放,先假設一下選拔聖人了,會發生什麼情況,應該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這個聖人的選拔,應該和圍棋段位或者鋼琴考級是不一樣的。比如王尼瑪背誦經典文章超過了王尼美,那麼這時候就有個機構站出來說:你,就是三樓樓長,哦不,就是國學秀才!自此王尼瑪發憤圖強,一路過關斬將,終於成了國學大師,獲得聖人提名,走上人生巔峰!

呃,估計這個題材寫個小說還好。如果一不小心成為了現實,那麼帶有段位和階層的國學,就變成了國學知識問答了吧。

選拔聖人,應該也不會像官員晉陞那樣。今天王尼瑪教導了100個學生,超過了李妮馬,由於政績突出,特擢升為國學舉人?然後王尼瑪一路平步青雲,當上了國學大師,提名聖人,桃李滿天下!

這應該屬於亂世各路諸侯聚攏流民,勤練軍隊爭霸天下的套路吧。也許那樣,還沒準真的出了個柏拉圖口中的「哲學王」呢。

選拔聖人,依靠德行水平為標準,也是不靠譜的。這個標準,早在兩漢、魏晉時代就已經被古人糟蹋的體無完膚了。漢代的「孝廉」,魏晉的「九品中正制」,都是開始還行,後來就變成了士族門閥手中操控人才的工具而已。如果當代搞這一套,那各路營銷大神團隊想要推舉誰,誰就能成為聖人,而營銷團隊背後的人,已經沒辦法細說了。

選拔聖人,也許現代各種套路中,最合適的算自媒體運營了吧。在網上發表言論,聚集粉絲,擴大影響力,流量激增,獲得平台分成……哦分成這段暫且不提。網上的大V們的言論,總是很有影響力的,而把決定權交給網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公平性。但是,這樣選拔出來的人,也就不是聖人了,而是名人。

不論是那種辦法,既然說到選拔,那一定就有一個選拔機構。而能成為這個機構選拔對象的,必然是最符合這個機構制定的標準的人。那麼問題來了,這個機構,誰來?這個機構選出來的聖人,和鋼鐵廠里按照鑄造模具澆鑄出來的人像,有本質區別嗎?


哈哈哈哈,這個要選,一定要選,一定要差額選舉,為當代中國樹立標杆,既然要提升文化自信、復興傳統文化,怎麼能少了聖人的身影,我認為一定要在當代中國選一個聖人,大家一定要積极參与,管他是誰,選他是他就是,不是也是。不選他做,他就不是,是也不是。江山代有聖人出,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把他選出來。

不過,我確實好奇我們會選一個什麼樣的人出來,會不會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呢?劣幣驅逐良幣是經濟學上的一個概念,它是指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這是16世紀英國伊麗莎白造鑄局長提出的,也稱「格雷欣現象」,他觀察到消費者保留儲存成色高的貨幣(貴金屬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貨幣進行市場交易、流通。

用個比較好理解的例子來說,就好像是買賣二手車,有人要買輛二手車,在買者面前有一輛比較好的二手車,有一輛比較差的二手車,結果兩個賣家標的同樣的價格,買者因為對車不熟悉或者想低價購買,結果比較差的二手車賣家肯在價格上讓步,而因為比較好的二手車賣家覺得自己已經是低價出售了,不肯讓步,結果買家買了輛比較差的二手車,而比較好的二手車沒有賣出去,後來市場上好的二手車賣不出去,大部分是低價的二手車,這就導致質量差的二手車把比較好的二手車驅逐出市場了。

那麼我們選舉聖人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看看我們的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如果有人提了個太陽什麼時候離我們近的問題,或者有人說孔子和南子有一腿,如果孔子生活在當代應該被選為聖人的機會不大。老子呢,人家才不屑,根本就不參加,結果老子也應該不會被選上,孟子這個暴脾氣,估計會向著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大罵一頓,也沒人會喜歡他。結果可能是崇尚法術勢的法家當選,但是法家好像沒有人被尊稱為聖人。

好了,我們依照現在的標準,選出了不是聖人的聖人。但是,我們選的,選他是他就是,他是不是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說他是。


這個聖人我覺得不應該是選拔出來的,而是人民群眾推舉出來的,又或者需要後世通過書籍記載來發現的,比如王陽明。聖人應該是為我國的文化事業做過重大貢獻,為社會做過重大的貢獻,有能力為社會各階層協調處理各種矛盾,讓各階層和諧相處,共同促進社會發展進步,他本身呢擁有和我們常人一樣的身為人所具備的一切特性,比如說好色,喜歡一些自己的愛好,比如說書法,遊戲,哲學,但是他又擁有一些我們常人所不能擁有或者不能做到的特質,他可以為了或者真理,或者民族,或者國家,或者全人類去做出一些自我犧牲,他可以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一些理論方面的指導,他也可以為了避免一些更大的錯誤,或者更多人更好的生活做一些善意的謊言,而這些特質的話我覺得是不應該包括學歷,行業,階層,財產等標準的,他有可能是個路邊賣菜的攤主,有可能是個被生活所迫的小偷,有可能是個公務員,有可能是個老師,有可能是個殘疾人,也有可能是個監獄的囚犯,我們不應該歧視或者小看任何人的潛力,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自我改變,我相信社會中存在著很多的聖人,只是他們不敢說話,或者一直在隱居罷了,在鄉野,在朝堂,在辦公樓,在監獄,在任何地方。並且有很多的聖人把自己故意隱藏的和普通人一樣市井,我們很難發現,需要很多伯樂去發現,而且他們需要一些環境來支持自己做一些研究來為我們做一些指路明燈的書籍,他需要一些環境來允許自己說話而不被責罰或被落魄。


聖人都是後人對有貢獻的先人的尊稱,中國自古以來從來沒有活著的聖人。國學大師必須經過歷史的檢驗,人民與社會的肯定。而當代國學大師只不過是小圈子裡的人自封的,這不是出於提高學術水準的考慮,而是另類的造神運動。這是明擺著文人要奪取政權,還想夢回宋朝吧!一個宋朝給人民帶來的傷痛已經夠了,再來一個宋朝,國人會死無葬身之地的,那些個文人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即使文才了得,頂多也只會跟元代的關漢卿一樣,跑到貧民窟里去混戲班子,最終貧困潦倒過一生。謹記,文化學術只能用來修身養性,拿來爭權奪利,最終會害人害己誤國!


謝謝邀請。我個人覺得,中國現代如果有聖人的話,那一定是國學大師,經典巨匠,學貫中西。有卓越的哲學博識。且其著作能夠經過時間洗禮而閃爍。

2、能深入了解中國人的心理,深刻把握中國社會的實踐特徵。能夠用經典傳承的傳統文化符號去表達現代觀點。了解外國文化。熟讀巜聖經》,巜可蘭經》,巜佛經》。……


什麼是聖人?聖人的標準是什麼?聖人是選拔出來的嗎?我個人以為聖人既要有普世的思想,又要有高尚的品德。有些人有思想,但無品德。有些人有品德,但又缺乏普世之思想。再者,聖人在普通民眾的心中,而不是靠選拔,不是靠官方認定。從古至今,我個人只認可兩個聖人。一個是孔子,他的思想是普世的,他的品德也是典範級的。另一個就是周恩來總理,他的普世思想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他的心中一直裝著國家和人民。他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為了國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忍辱負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了那麼多年的高官卻沒有遺產,試問有幾人能做到?以此為標準,還有人敢自詡為聖人嗎?


首先當代沒有聖人,這是第一句話,第二句話當代不會推舉聖人。聖人是後世推的。

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提問者可能不清楚聖人來的方式。

聖人是歷代皇帝封的。

舉個例子,比如武聖人關帝。從宋朝開始就開始封王,然後清朝的幾個統治者都很喜歡他封他為帝王,最後成為武聖。

孔子也一樣。孔子活著的時候,就如同喪家之犬,抑鬱不得志。也是歷朝歷代,慢慢的把封上去,最後成了大聖先師,成文聖人。

還有像兵聖,書聖,詩聖等等都是後代文學著作或者其他傳頌形成。

還有一種是宗教裡面的比如老子,那就被稱為聖人在道教里,佛教中的聖人也一樣。


這個問題有意思。聖人怎麼來的?一種著述,附合統治者理論,於是乎,把死人變成神尊為「聖人」。孔,孟是儒家思想代表,其理論附合曆代統治者的利益,是被利用,耍你玩。更不從國學中找聖人。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與時俱進。而今人類能把賴以生存的家園摧毀,還去找聖人?快發展科技吧!


如果真選,也不會在傳統古文化研究者里誕生。


又是一個奇葩問題,世界上那個聖人是選拔出來的?便是所謂的聖人也是後人公認出來的。個人認為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兩個聖人,一個是古代的孔子,一個是現代的魯迅。別人都稱不上,而且以後也不會有了。孔子是古代的聖人,孫子的思想是教中國人怎樣做奴才。聽起來很刺耳,卻是古代中國發展的需要,中國人的阿Q精神正是孔子思想的遺產之一。魯迅是現代的聖人,魯迅的思想是教中國人做主人,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現在與未來發展的根本需要。孔聖人屬於過去,魯迅先生屬於現在與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魯迅的聖人地位將越來越高。做奴才孔子教了,做主人魯迅教了,難道還會有人教中國人做神仙嗎?不用操心了,想選拔聖人就去了解一下孔子與魯迅吧。


推薦閱讀:

玲瓏的靈異故事21
你做過最瀟洒的事情是什麼
吳昌碩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從《深夜書屋》看恐怖時代的新舊交替
如果你手上有時光機,你會不會用

TAG:國學 | 文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