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跟伺候老人比,現在的成年人更愛看孩子?
謝謝邀請!
兩者毋庸置疑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什麼?
孩子(出於喜歡)為什麼喜歡?
①天真:和孩子在一起,看到她們的天真笑容,我們總是不自覺的嘴角上揚,因為她們的喜怒都表現在臉上,每一個笑容好像都能撫慰我們,開心了笑,不開心了哭,比起每天的生活壓力,她們好像是我們的源動力,讓我們積極樂觀
②血緣關係:無論你承不承認,我們會發現,親情之間的直系血親總會感覺到很親,讓你不自覺的想去靠近,而對於其他親人,我們更多的是尊敬愛戴與義務
③生活方式:生活里和孩子在一起,大多是你說她聽,而和老人在一起大多是她說你聽
一個是主導地位,一個是被動地位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老人(出於義務)為什麼會是義務?
①情緒:老年人總會患得患失,因為沒有事情做,情緒波動比較大,容易生氣
②生活習慣:老年人和成年人在一起,總會站在長輩的角度,管東管西
③贍養:一部分成年人不是不喜歡伺候老人,而是不知如何「贍養」老人,還有一部分是害怕麻煩到自己,因為老人總是需要佔用你玩樂的時間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
以上兩點,只是說了一下喜歡和義務的區別,老人辛苦半輩子我們應該去好好照顧,孩子需要我們做她們人生的指路燈
所以孩子老人都是成年人需要去照顧的,這是社會法則,不是我們的喜好所能改變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孩子和老人我們必須要去照顧,有一天我們也會老,所以教育好孩子,善待好老人哦,做好自己能做的
這也是社會上比較常見的現象,這種情況,不能單純的區分為小孩和老年人的區別,人們常見的,人們願意笑著去洗被孩子拉了一床的被子和床單,卻不願意去擦老人嘴角流下來的飯。我感覺的最主要的有兩點,第一,孩子是希望啊,一天比一天聰明,長大,強壯,而老人呢,各個器官在加速退化,一天不如一天,今天脫了鞋和襪,不知明天穿不穿。這也是最難的心理和生理關,誰都希望努力能有結果,孩子在你的精心照顧下,會說話了、會走路了、會自己拿勺子吃飯了,你會覺得非常有成就感,那種喜悅是什麼都無法比擬的,可照顧老人,即便你費再多心血,最後也將走到終點。所以有句古話:久病(百日)床前無孝子啊!對不起,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心裡不舒服,可是這是現實。誰都有老的時候,都有那麼一天。可是這話跟年輕人說根本沒用。因為他無法體會到不能走不能動吃,拉都在床上是什麼感覺。第二,孩子怎麼來的,小兩口從十月懷胎就小心仔細的呵護著,然後他生下來了,這一切多不容易啊,大人知道生小孩子太不容易了,這得多少個日夜才能換來這麼一個小傢伙,他知道生養孩子的辛苦,可老人生他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他忽略了他爸媽生養他也是這般含莘茹苦啊。這個問題我不太意思回答,因為我常見這種現象,那麼今天我們留下一個問題吧,願看到的網友你們也來評價評價,一個母親可以養活十個兒子,那麼十個兒子能養活一個母親嗎?
我也想過這個問題。我感覺喜歡帶孩子是因為孩子是希望,一天天看著孩子成長,內心是欣喜和快樂的,並且孩子是一張白紙,教什麼就學什麼,對大人充滿了崇拜。
而伺候老人就不一樣了。老人年齡大了都比較固執,不僅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勞動,更重要也要花費心思順著老人,讓老人高興。另外人到暮年,沒有了朝氣,加之有的久病在床,侍奉久了,難免會有些不悅。
當時,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兩者也沒有太多可比性,不管是義務還是責任,還是都需要我們去照顧的。
別說成年人更愛看孩子,現在市場上家政公司的阿姨都更願意看孩子,而不是伺候老人,原因不過這三點:
一、人本能都喜歡舒展的、蓬勃的、歡快的氛圍,孩子作為新生代,本身就代表著希望和無限可能,他們的清澈單純可以治癒一切。需要伺候的老人大都體弱多病,甚至行將就木,心態本身就悲觀、老氣、病氣不僅讓自己不舒服,也使得身旁的人感到焦灼、不自在。
二、孩子單純、不設防,沒有那麼多「你應該怎麼做」,全身心地信賴依靠自己的感覺,成年人更願意付出時間和心血。老年人有著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願,需要他人以自己的想法來照顧自己。
三、同樣的事情做完之後,孩子不會諸多評判,但老人會,出錢出力出時間,任勞還需要任怨,甚至是任罵,試問幾人能心平氣和?
我覺得帶孩子是出於自己的愛,孩子是自己的心頭肉,每個孩子都那麼天真,善良,可愛,能把人的心都融化掉,每天看著孩子一天天健康地長大,懂事,大人的內心除了愛還有成就感,所以大部分人是喜歡帶孩子的。
而伺候老人是因為老人病痛,常常要打針吃藥,與醫院打交道,要是遇上脾氣不好的老人更是麻煩,除了伺候,還要常常承受被責備。所以伺候老人是義務。
當然,如果老人的身體硬朗一點的話,兒女除了忙工作與家庭,並不需要常常與醫院打交道,那還是非常好的。
帶孩子與伺候老人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面對孩子,心情也會跟著充滿童年的樂趣,面對老人,就是大人與大人之間的交流,不會懷有天真爛漫的心情。
無論小孩或是老人,責任還是義務,我們應該做的,還是要做。因為老人曾經年輕過,也曾帶大我們,而我們現在只是走著她們年輕時走的路,我們要孝順老人,讓老人有一個安心的晚年,也要為孩子做好榜樣。
1,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綰結著過去時光的喜愁苦痛,孩子兌現著此生明亮燦爛的光華,成年人趨光,愛孩子勝過父母,也清楚,下一輩亦然如此。
2,最好的模式是三代同堂,但是親子矛盾好化解,父子、母女問題更複雜。
3,死亡是個大迷題,向死而生,盡量做好取捨。
我是彤同飛2017,關注育兒,閱讀和心理成長。
若干年前,一對關係很好的父子,在病房裡有段對話,是兒子對他父親說: 照顧孩子是出於開心,而伺候老人完全出於盡義務。
那天晚上,央視某著名主持人,看到表演者因為敘述對長輩的感情而落淚,然後這麼說:……我主持好節目,對得起廣大觀眾,可能就是最大的孝道。
話是這麼說,如果社會允許他在當主持人和回家靜心伺候老人之間做選擇,那個時候才是鑒別心裡到底怎麼想。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伺候老人是很消費體力的工作,如果體質不能勝任,也是不行的。
當下社會,不再提倡封建的愚忠愚孝,但也要盡必須的責任。關鍵是平時對老人要好一點兒,多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力所能及為他們做更多的事兒。
何止是小孩子,小兔子,小鳥,小熊,都是小的才好玩,有時沒法抉擇,責任要盡到,不要做比較。
聽
伺候老人——我聽他說,他的」那一套「,我早受夠了;
看孩子——他聽我說,我的地盤我做主!
每個人看到天真無邪的孩子,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愛心,都會忍不住停下來多看一眼,這是人之本性。對那些茲祥的銀髮老爺爺和老奶奶,也會湧起尊敬之情,孝敬老人是中華美德。愛象天使般的孩子和敬銀髮老人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原始的善念,不矛盾的。
推薦閱讀:
※餓的有多徹底 想的就有多遙遠
※CA106機組的第二個錯誤更「致命」
※搖頭丸對大腦的傷害遠遠超出了你的想像!
※地震不僅是災難的放大器,也是社會的測試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