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的錢給兒子,生病了指望女兒,這種父母都是什麼心理?
我們農村很多都這樣,重男輕女已經根深蒂固,我隔壁家的有三個女兒,兩個兒子,大兒子在一次意外中走了,小兒子一直啃老,父母都躺在床上不能自理了,還一直問有沒有錢,一天都沒有照顧過老人,生病住院也不管,只有女兒在醫院照顧老人,給老人帶吃的。但是家裡幾十萬的征地錢父母全部都給兒子,雖然女兒的土地也一直在娘家,但一分都不得,女兒們也沒鬧。在父母最後的日子裡,三個女兒日夜守在父母的身邊,吃喝拉撒睡都管著,直到父母去世也沒看到兒子,還要女兒打電話通知才回來。回到家不是因為父母的離去傷心落淚,而是審問姐姐們父母是不是留錢給你們了,有多少錢,快拿出來……村裡人議論紛紛,女兒們傷心難過地大哭起來……
有個女兒在醫院照顧媽媽時的日記大概是這樣寫的:守在您床前,您知道我需要多大的勇氣嗎?連警察都驚動了(那時候兒子去醫院鬧要錢,女兒撥打報警電話)我不知該如何向您訴說心中的苦,我心痛您,但誰心痛我?我說千言萬語您也不會明白,就算您明白,您也不願意去做。為什麼?為什麼?難道只有兒子才是您的孩子,您就不能跟警察說,您現在僅有的幾萬塊錢是拿來治病的,不能給誰嗎?您什麼都不說,把身上僅有的三萬塊錢給了兒子,警察也無奈的走了,然後您就急著出院,可是醫生已經下了病危通知……
老一輩人現在太多都是這種心理,而且,你還跟他們講不明白。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朋友的姥姥,是個82歲的老太太了,一直住在我朋友的媽家,也就是老太太的大閨女家,她的大閨女一日三餐都給她伺候的好好的,還經常給她買新衣服穿,閨女這麼伺候老太太,就是因為老家的兩個弟弟對這個老媽照顧的實在是太差了,寒冬臘月的,連爐子都不生,暖壺裡也沒有開水,每頓飯都是冷的,太心疼,一氣之下把老媽接到了自己家裡。
每年老太太就年前回兒子家,在兒子家過年,非得講自己的老拎兒,這一年之中,兒子孫子的幾乎沒有來看過她,可是老太太不這麼想啊。每次誰串門子來了,拿的東西,老太太都認為是自己兒子拿過來的;每次在樓下溜達,看到大尼龍袋子啥的也偷偷卷回來說自己兒子用得上;每次你跟她說回老家冷炕涼飯的,她總說都是新做的熱乎著呢。
老一輩人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太過嚴重,兒子就是他們的念想,是他們的盼頭。誰家裡都可能有這種老年人,千萬別和他們生氣,這種思想改不掉了,而且他們也一天天的在老去,盡自己最大的孝心,讓自己的老爸老媽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太快,年輕人們也大多都很辛苦,每天下班一身疲憊,就想舒舒服服的躺一會兒。但是,父母們在一天天的變老,不要等沒了才知道啥是沒了,現在能叫上一句「爸、媽」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工作再忙,也要多抽出一些時間常回家看看;生活再苦,也不要忘記家中還有年邁的父母;身體再累,也要學著給父母捶捶背。
作為一個北京女孩,我從小好強,什麼都自己扛,從不跟家裡多要一分錢,上班、結婚後幾乎沒有花家裡的錢,都是給媽媽錢,弟弟剛剛工作的那些年時運不好,買房買車的時候爸媽則都會出些錢。每當父母生病或家中有事情的時候,弟弟弟媳也常常太忙指望不上,我和我老公則是責無旁貸,在我看來沒有什麼比孝敬父母更能積德帶來福報的事情了,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以前也有時感到爸媽偏心眼兒,後來就慢慢就理解了他們,父母對子女的愛本身是沒有薄厚之分的,而對於財產的傳承可能還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吧。
科學知識為什麼無法戰勝傳統觀念我的父母都是大學畢業的知識分子,但是在傳宗接代這件事上仍然無法擺脫男尊女悲的思維定勢和周圍同事、親戚的影響。比如我媽生我的時候,我爸爸一看是女孩就有點失望,媽媽也決定一定要再生一個。但是懷孕後爸爸害怕萬一再是女孩就建議她打掉,倆人沒少為此爭吵,生下來一看是兒子把爸爸高興壞了,據說是5分鐘內打電話通知了老家所有的親戚。
這顯然是自古以來男孩傳續香火,財產傳男不傳女的舊觀念在主導。而把時間倒推回中國的封建社會,和中世紀的歐洲,為什麼會不約而同地有長子繼承製這樣的法律和習俗呢?也是在物質不夠豐富的時代讓家庭財產可以保持較為集中和規模化的需求。
但有所不同的是中國還受到了儒家親緣倫理的深度影響,認為兒子比女兒有更親的血緣關係。這個並不科學的觀念為什麼懂科學的爸媽還會秉持呢?因為老家的親戚都是這樣想的啊。
所以,不用怪老人,他們也不過是被傳統觀念所裹挾的。再過幾十年,也許這樣的觀念才會在中華大地上真正消亡。
兒女親疏冷暖自知
其實,爸媽對於孩子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裡都是有數的。2001年媽媽查出胃癌早期的時候,爸爸沒主意,弟弟剛畢業,我跑前跑後安排媽媽住進最好的醫院,找了最好的大夫做手術,把媽媽從死神的威脅下拉了回來。當媽媽被治癒出院的那一刻,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比父母雙全更重要的,錢財這些身外之物,本來就應該靠自己,和父母兄弟又有什麼可計較的呢?
前幾天媽媽不小心摔了腿,股骨頭骨折了做手術打了鋼釘。弟弟也很上心,無奈公司離不開他;雖然我在互聯網公司也非常忙,但是看到媽媽當時情緒非常不好,擔心特別多,只有我在身邊處理事情她才放心,我一狠心請了一周假在醫院陪她直到做完手術出院。手術後把她接到我家裡照顧。
出院前,媽媽跟我說:「還是養閨女好啊,生兒子最高興的就兩天,出生那天和娶媳婦那天,閨女才是依靠。」我笑了,觀念改不改有什麼重要呢?媽媽能開心地笑著,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賺的錢給兒子,生病了指望女兒,這樣的父母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大有存在,特別是老一輩那些重男輕女的家庭里,屢屢都有發生。
我的外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女兒對她的好,她都是視而不見的,兒子對她好那麼一點,她就全村去宣傳。
外婆現在90歲了,自己一個人住在農村的木屋裡面,她堅持要自己一個人住,說不想住到兒子家,給兒子添麻煩,其實我舅舅的三層洋樓就蓋在隔壁。但是每次跟熟人嘮嗑家常的時候,都是說女兒不管她,放任她這麼老的人自己生活。
村裡發的農田補貼,她全部都分給了兒子,女兒一分錢都沒有。每次生病來城裡住院都是兒子女兒一起平攤費用,陪護都是女兒的事,都不讓媳婦做。
最近一次她召集大家,說她過世後的費用兒子女兒平攤,孫字輩的一人出兩千,家裡的田地三個兒子分,女兒是嫁出去的不給分。
對於外婆的這些做法,我們當小的覺得不妥也不敢言。雖然說外公很早就去世了,她一個人拉扯那麼多孩子成長,確實不容易,但是她重男輕女的做法,真的一點都不為女兒考慮,難道女兒就不是她親生的嗎?(湉湉阿布提)
先說一件身邊發生的事,和這個問題的貼合度實在是太高了。我們小區有位老人,平時和兒子媳婦生活在一塊兒,幫他們帶帶孩子做做家務,有一段時間不見她了,再次見她的時候問她去哪了,她說,最近這段時間身體不舒服,去女兒家了,女兒照顧著方便,現在好了,回來了。聽聽這個回答,真是醉了,說得太理所當然了,孝敬父母當然是應該的,但是這位老人的話讓人聽得不舒服。
你要說他們是什麼心理呢?他們也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畢竟兒子女兒都是他們親生的,他們只是一味地覺得兒子是自己的,女兒早晚是別人家的,好東西都要留給兒子,盡量幫兒子爭取利益,只有兒子才能為自己養老,甚至把自己都放在一邊。特別是老太太們,他們潛意識裡還是覺得男尊女卑,覺得男人就是天,如果沒有生兒子,她們會覺得一輩子都低人一等,對不起自己的丈夫。
其實他們是什麼心理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們要能理解她們的一些片面的做法,不能一味地覺得他們偏心,和他們鬧矛盾,大家都會說"老有理老有理,越老越有理",更何況你和他們根本講不出理。鬧矛盾讓他們不高興,會影響他們的身體,身體不好了,又要找女兒了。我們作為女兒,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孝敬他們就好,都說女兒是爸媽的貼心小棉襖,我們就儘力溫暖他們就行,畢竟很多話他們也不是很願意和兒子說的,因為還有兒媳婦,所以有時候沉默也是很好的回復他們的方式。
這又是《歡樂頌》里活脫脫的潘勝美父母的思想,潘勝美的父母用潘勝美的錢買房子房產證不能寫潘勝美的名字,說寫上以後,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房子成外人的了,當潘勝美的哥哥有事情時需要錢,她的父母又找到潘勝美,說全家都的只能指靠她,父母哥嫂各種壓榨她。讓觀眾的我們恨得牙痒痒。
他們的邏輯是女兒會嫁人,女兒是外人,一點東西都不該給女兒留。
現實生活也有這樣的事情。
我大伯的岳母有我大媽一個女兒,還有一個兒子,大伯岳母有好事情從來想不起我大伯家,一到自己有事情花錢的時候就想起我大媽了,花自己兒子的錢心疼的能滴血,花我大媽的錢不眨眼,就好像花的不是自己女兒的錢,是外人的錢一般,類似這種重男輕女的這種事情一直不斷。
最過分的是,我大伯的岳母要買房子,受夠了整天租房子的日子,但是自己手頭有點緊,於是叫來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商量,她兒媳也叫窮叫苦說沒有錢。
最後的結果是,她岳母出資兩萬,我大媽出十萬,我大伯當時的考慮是全當自己孝敬老人了,老人去世之後房子就是自己的了,也頂自己投資房產了,但因為自己當時也再多拿不出兩萬,說好等自己有錢以後再給岳母還那兩萬,那兩萬等於借岳母的。
房產證寫名字的時候出問題了,他岳母執意要寫自己的名字,還說既然你們給我買房子就應該寫我的名字,我大伯說你有住房子的權利但是沒有使用房子的權利,最後的結果就是房產證寫我大媽的名字。第二年年底我大伯把錢還給了他岳母。
7.8年過去了,房子升值了4.5倍,我大伯的岳母又出幺蛾子了,她讓自己的兒子給我大伯12萬,把房子給他兒子,我大伯婉拒後,她岳母每天要尋死覓活的,哭哭啼啼,一直說當初是自己要買房的,自己也掏了錢……我大媽被她媽折騰的同意了。
我堂哥不同意,和自己姥姥理論,她姥姥說不過我堂哥,又威脅我堂哥要自殺,我堂哥直接給了她一袋子老鼠藥讓他姥姥吃(其實裡邊是麵粉),他姥姥不吃,之後這事情就再也沒有被我大伯岳母提起。
一看就知道這種父母存在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好的東西都留給兒子,壞的留給女兒。
可惜,現在存在很多這樣的父母,溺愛兒子,輕待女兒,到了老了,全部家產已經獻給兒子了,然而因為兒子被慣壞了,覺得父母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一點也不感激父母,也不尊重他們,更不孝順他們,反而漠視他們。
一些父母更認為自己老了,女兒就要在身邊好好伺候自己,盡孝道;如果女兒嫁得遠了,人不到錢一定要到,養老錢和看病錢少不了,不然女兒就是大不孝,而兒子什麼也不幹,不養老也是允許的。
我覺得這種父母真的很坑女兒,有這樣父母是女兒的不幸,然而無論聽說,還是我身邊的真人真事,都不少這樣的例子。
如果這種父母老無所依,也是他們教育方針和思想錯誤所種的果,以前種下的因,老來接受的果。
隨著現代社會對重男輕女的接受度越來越低,預估到以後你越重男輕女,你的老年生活會越加凄慘。
畢竟很多女兒漸漸不會「吃死貓了」她們學會反抗這種不公平對待了,連親生父母都輕視女兒,讓別人如何重視你女兒?然而你們重視的兒子,並沒有重視你們。
其實要是單憑生病指望女兒的話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女兒比較細心,能更好的照顧老人。但是要說父母賺的錢都給了兒子,那確實有點說不過去了。
男尊女卑的觀念在中國都存在了千年,其實更早的時候是女尊男卑,比如姜子牙的姜姓和秦始皇嬴政的嬴姓帶「女」的姓就是尊卑的表現。不過時代在發展,現在是歷史上最男女平等的時期了。老人所作所為有點過於偏向了。
雖然現在還有一些傳統的殘留,比如男方買房子啊送彩禮啊,但是夫妻一起買房,共同還款的也越來越多,不在乎彩禮的也越來越多。
這樣想的老人其實除了重男輕女的情況以外,也是因為男方結婚等等事情需要很多財產的支持,如果沒有錢,男方沒面子,更有的都結不了婚,想必大家對這種事都略知一二。女方則需要較少的錢,也是傳統習俗在當今社會的殘留。
中國是重情的社會,建議老人還是應該給女兒一些心理平衡,盡量一碗水端平,免得傷了親情。不過話說回來老人的錢怎麼分配兒女確實無法干涉,子女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
對於這件事您怎麼看?歡迎留言
歡迎關注頭條號大眼大世界,講歷史,鏡當今,品實事,明道理。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想進來答一波。
我的姥爺就是賺了錢想給侄子,生了病指望我媽的現世版——因為我姥爺沒兒子,但是他的親弟弟和他親弟弟家的倆兒子都是我姥爺姥姥帶大的。
我的奶奶則相反,她是有點余錢就給我三姑,養老送終指望我爸(我大爺是盼著我奶奶死了以後好分錢的那種)——因為我三姑很小就被我奶奶送到鄉下了。我奶奶認為,我三姑家裡條件不好和她有關係,娘對閨女有愧疚。就連我爸給我奶奶買的新羽絨服,我奶奶都悄悄地給我三姑了……我爸說,這也沒什麼計較的,娘疼閨女,是正疼。
接下來我簡單敘述一下我姥爺這邊。
先說姥姥和我姥爺。
我姥爺三年前去世,走的時候86 。像他這個年紀的老輩人中,或多或少都會存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的,我姥爺當然就不會例外。
我姥姥也重男輕女,只不過比我姥爺開明很多。而且我姥姥是那種特別善良的家庭婦女,年輕的時候被婆婆欺負,老了以後,還要被自己撫養長大的小叔子一家人嫌棄。
我姥爺沒有親生的兒子。所以他一直想把他弟弟的小兒子過繼過來當兒子。但是,他兄弟和弟媳婦不願意,這事兒也就沒成。現在想想,得虧了這事沒成,不然以我三姥爺那一家人的作風,還指不定怎麼雞飛狗跳的鬧騰。
這事兒我從頭說,您要是有時間,就慢慢聽。
我姥爺他們兄弟四個。我姥爺行三。但是,老大在解放前被抓了壯丁,生死未卜。據說,解放後在台灣落了戶。到現在也沒打聽到這個人(我姥爺都去世了,估計大爺爺也不在世了……更找不著了)。全家人都對這事諱莫如深,就假裝只有兄弟三個,老大在老家坐鎮,我叫他大姥爺;老二就是我姥爺,老三在內蒙當官,我叫三姥爺。
當年老家收成不好,我姥爺全家都出來逃荒。
然後我大姥爺和我姥爺在鐵路上找了工作,當工人。
我姥爺那會兒還不到二十歲,我爸說過一句話,說我姥爺為什麼個頭不高呢?因為當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卻要扛麻包,又吃不好,重體力+營養不良=矮墩壯。我姥爺就是這個身材,一米七左右。而他的親弟弟我的三姥爺身高卻超過了一米八,為什麼差這麼多,您想。
可是,我大姥爺發現倆人的工資養活:老太太+大姥爺一家+我姥爺一家+三姥爺有點困難——說白了,我姥姥的婆婆、我稱她為老太太的,還有正在念書的我三姥爺,都是只吃不幹活的累贅。所以我大姥爺做出了一個特別理智的決定:把親娘和三弟扔給二弟,他自己回老家種地。
於是我姥爺僅憑一己之力要養活:老太太+我三姥爺+我媽。
我姥姥覺得這日子太緊巴,於是也跟著我姥爺一起到鐵路上做工,那時候有不少鐵路工人的老婆都當家屬工,我姥姥的工作就是卸煤。
勤儉持家,是那個時候的家庭主婦最寶貴的美德。直到我小學畢業,我姥姥還保持著遇到破爛就撿、在菜市場收市時買便宜菜的習慣。
我初中以後我姥姥不怎麼撿破爛了,因為她白內障了。
我對姥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從來沒穿過鮮亮的衣裳,也從來沒用過太好的護膚品,髮型也從來都是「解放頭」——不是她的老姐妹兒幫著剪,就是我媽幫著剪,反正不去理髮店。
而且我姥姥的手是一到秋冬就裂口,還總是找膠布貼住。我媽給她買了一堆棉線手套讓她日常幹活用,她都不戴,說是幹活不習慣。她擦臉只用「棍兒油」,還捨不得擦手。
我姥姥的婆婆,我稱其為「老太太」的那位,是個非常厲害的祖宗。厲害到什麼時候地步呢?家裡做了飯菜,先讓我姥爺和老太太吃。因為老太太輩份最大,我姥爺是一家之主,又是主要勞動力,當然要吃好;然後輪到我三姥爺,他在讀書長身體嘛!最後是我媽,小女孩子吃點菜湯泡飯就行了,反正輪到她也剩不下多少了……
那位說,「最後是你媽」?怎麼是「最後」呢?那你姥姥呢?
老太太坐鎮的話,我媽當然是「最後」。因為,我媽吃完飯,如果有剩餘的飯菜,老太太必然是會倒掉的。不給我姥姥吃!虐待兒媳婦!
婆婆欺負兒媳婦在舊社會不是很正常的事嗎?一代傳一代的流傳到解放後不也是很正常的嗎?您當現在呢……婆婆主動給兒媳婦花錢,兒媳婦都不帶搭婆婆一眼的?
我姥姥曾經不止一次地說過她在自家的臟土桶里找到半拉長綠毛的窩窩頭然後在爐盤上烤烤吃了的事,還有她餓得不行出去撿樹葉子吃——對啊,我姥姥就是被婆婆虐待然後啃樹皮的現實版啊,但是這並不影響她的善良和隱忍。在她的心裡,兒媳婦就應該受婆婆的氣,婆婆不是親娘,對自己不好是天經地義的,不能反抗。
而我聽我姥姥提到這些事的原話是:當年那麼困難都挺過來了,現在就算再有難處,也能過得去!
那位說,你姥姥當真一點怨言也沒有嗎?
我可以很明白的告訴您,她有。
她的不平來自於我三姥爺一家人對她的態度。
我剛才說了,我的三姥爺,在我大姥爺把養家的重擔扔給我姥爺的時候,他還在念書。
我姥姥的娘家是木匠,所以我姥姥有金戒指金鐲子這些值錢的陪嫁。
老話說得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我三姥爺正值念書長身體的年紀,吃飯和念書都要錢;家裡還有個威風凜凜的老太太坐鎮,這原本就緊巴的日子無疑就是雪上加霜。
我三姥爺學習好,我姥姥覺得他是個好苗子,就和他說:二嫂就算砸鍋賣鐵,也得把你供出來。
然後我三姥爺就真的考上了軍校。
我姥姥倒沒有砸鍋賣鐵,但是她把自己陪嫁的首飾全都賤賣了,就為了供我三姥爺讀書。
我姥姥說,家裡出個大學生,不容易。
三姥爺的前途從此一片光明。
他在內蒙紮根,娶妻生子,兩口子都是幹部,大兒子和大閨女也是高幹子弟,小兒子自己開公司。
我三姥爺家的三個孩子,也是斷了奶就給我姥姥送過來,該上學了他們再領回去。
長嫂為母。
不框外地說,如果沒有我姥姥這個二嫂,就沒有我三姥爺一家人的幸福。
如果我姥姥當年沒有傾其所有供我三姥爺讀書,他現在很有可能也是個退休工人,根本不可能進部隊當幹部,更不可能尋機會把兒女都安排進部隊扛肩花。
所以我姥姥當然是我三姥爺一家人的恩人。
但是我三姥爺一家人是怎麼對待我姥姥和我姥爺的呢?
我之前說過,我姥姥得了白內障。
後來她還得了一個更可怕的病:老年痴呆。
這個時候我三姥爺夫妻倆都已經退休了,聽說我姥姥病了,就過來看。
當然,之前我三姥爺也會隔幾年過來看看我姥姥和姥爺。畢竟他是這老兩口撫養長大的嘛!
但是那一次還真是印象深刻。因為我三姥爺夫妻想把我姥爺接走,回他們內蒙安度晚年。
對啊,您沒看錯,那公母倆只想接走我姥爺一個人。因為我姥爺有退休工資——您知道的,鐵路工人,尤其是解放前就參加工作的退休工人,退休工資很高的!
而我姥姥是家庭婦女並且還有病,得花錢啊,有可能還是無底洞……所以不能帶她走。
這是我姥姥親手養大的小叔子和親手帶大的侄子們一家人所做出的重大決定。
夠諷刺吧?
連我爸都想衝過去問他們,還有沒有良心!
用我爸的話說——那會兒還沒退休,屬於年輕氣盛。
我三姥爺一家人很有錢,至少比我姥姥和姥爺有錢。
但是每次,我的那倆表舅舅來看我姥爺,我姥爺都會明裡暗裡給他們錢。
我姥姥的不平就來自於這裡——人家不缺錢,你還給人家錢!你自己閨女缺錢的時候你都不主動張羅著多給點!你想讓你侄子給你摔盆兒,可是人家有親爹親娘憑什麼給你抬棺材板!
就算後來我姥姥不在了,我姥爺生病了,住院了,他那倆親侄子也沒過來瞅他一眼。
全程我媽伺候。
我姥爺出院後走路有點歪歪,他那倆侄子再來,我姥爺還是想給他們錢。
我媽不管。我媽說那是老人自己的錢,他想給誰給誰。咱們管不了,他願意給。
我不行,我說老頭兒這還吃著葯呢,憑什麼把救命錢喂白眼兒狼?
我這年輕氣盛估計也是得了我爸的真傳。
我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和我姥爺說:我不要您的錢,我知道您那是救命錢,憑什麼要給他們?您想想,您住院的時候是誰伺候的,不還是折騰我和我媽!他們來人么?有電話問您病情么?他們確實是關心您的死活呢,因為您要是去世了,他們也不可能再從您身上得錢了!把錢給他們不如喂狗,您看您咳嗽的時候咱家養的小狗子還趕緊跑過來跟您腿上蹭蹭,它要是會說話,可比您養大的兄弟和侄子們強!至少狗子是真心關心您呢,您的兄弟和侄子們,只關心您有錢沒有……
我媽說,也就我敢這麼和老頭兒說話。
我就說。
我們伺候老人是應當應份的,但是,老人的財產憑什麼就得便宜那些個白眼兒兒狼呢?
姥爺去世以後我媽給內蒙三姥爺家打電話。我三姥爺聽到消息之後就哼了幾聲,也沒說啥。
我姥爺的墓地是我花錢買的。
鐵路工人的退休工資雖然比社保高,但是喪葬費報銷得卻比社保要少。我姥爺臨終住院吃藥各種花錢,他的存款最後也沒剩下多少。喪葬費+存摺餘額+最後一個月工資,都不夠買個墳頭的,臨了還得我這個外甥女掏錢給老兩口買墓地(我媽要給我錢我沒要),這事要是讓三姥爺一家子知道,估計得大失所望。
我姥爺在老家的房子和地都被我大姥爺一家人給霸佔了,據說城中村拆遷補償早就成了百萬富翁;我三姥爺因為是高幹,他名下的田地我大姥爺他們不敢霸佔,麻利兒地變現給人家錢。
現在,我姥爺和姥姥都不在了——我三姥爺一家人最大的遺憾,不是老人去世帶來的悲痛,應該是再也不能有機會有理由盤剝我們了吧?
只是,我不想再認這門親戚而已。
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每一個父母都是這樣的,覺得兒子是自己的,女兒是別人的。其實在農村,這種現象還是比較嚴重。自己辛辛苦苦掙錢,為了就是讓兒子培養長大成人,給他成家,娶媳婦兒生孩子,反正就是所有掙的錢都留給兒子。在農村裡面有一些父母還把閨女結婚的錢,要的彩禮非常的高,要的錢的就是給自己的兒子娶媳婦或者買房子用。直到生病之後呢,又希望自己的女兒過來來伺候照顧。其實說白了是什麼呢?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成家,但是呢,兒媳婦是否孝順他們其實並不是抱有太大的希望。希望的是,只要兒子過得好就可以。大家都知道,閨女是父母的小棉襖,他們真正的躺到床上以後,還是希望自己的閨女來照顧。這是歷代中國父母的心理。也是一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