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家長的話,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教育並不是為了有一個聽話的孩子

孩子不聽話,這幾乎是所有家長都會有的抱怨,我們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可他就是不聽。其實這裡是一個普遍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往往夾雜了太多的控制欲,我們總是希望孩子按照我們規劃好的路線筆直的前行,的確,也許這條路是最快,最平坦的,但往往不是孩子最喜歡的,也並非最好的。

我們要培養的是一個可以獨立思考,獨立處事,獨立生活的孩子,那麼一味要求聽話,對於這些目標而言,不見得是好事。

讓孩子體驗一個完整的成長過程

我們有的時候替孩子考慮得太多,替他們做了太多,給了他們一個太過安全和平穩的成長經歷,可是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如何面對風雨?我們既然不能保護他們一輩子,那就應該儘早教會他們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勇氣。

我們要做的是識別出哪些是孩子不能承受的危險,然後在那裡做一下隔離,至於孩子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的小坎坷,小曲折,小起伏,小反覆,我們就安靜地看著便好,讓他們體會到這一輩子都會體會到的各種情緒,各種結果,讓他們經歷失敗和挫折,讓他們面對選擇自行決定,讓他們體會成功,也品嘗失敗,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去探索,去總結,去改進和完善,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多花費幾倍的時間,也許結果沒有按照我們的設定去走來得好,但這樣一路走來的孩子放眼將來會有更好的能力去適應這個世界。

學習和孩子溝通的技巧

我們作為父母,總是要向孩子傳授各種知識和經驗的,但是這需要技巧和方法,不是高高在上的發號施令,要求孩子單純地服從。而應該俯下身,和孩子在同一個高度,去做孩子的夥伴。

在開始的時候,我們不要直接告訴孩子你要怎樣怎樣,而是給他一個自主探索的機會,如果他沒有求助,那麼就按照他自己的想法自己去嘗試,如果成功了,一定要不吝惜你的讚賞,然後啟發他看看是否還有別的更好的方法。如果失敗了,也要鼓勵,問問他是否需要幫助,還是繼續自己嘗試。有的時候我們直接告訴孩子結果,固然是很省力氣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最好的方式,也不是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不妨走一些彎路,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允許他們嘗試,允許他們犯錯,然後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提示和協助。

對於一些規則性的東西也是如此,我們不要很生硬地約束孩子,很多育兒書都會提到同情,但很多人都流於表面,孩子哭就安慰說我知道你委屈,一定很傷心吧,哭吧,這樣雖然有效,但還是停留在表面。我們要真的深入孩子的內心,要了解孩子為什麼總是試圖對抗規則,那是因為很多規則都和孩子的本能相衝突,和規則對抗的是孩子的本能。我們要先知道孩子的本能是什麼,就是不同成長階段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這是繞不過去的,然後我們可以針對這些特點去採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比如2 3歲的孩子經常出現不排隊,不守秩序的情況,我們就不要去沒完沒了地說教,這個年紀的孩子還不能很好理解秩序,也還不到自律的年紀,我們只要把他們拉回到自己的位置就好了。


謝謝頭條邀請。

跟孩子溝通是一門學問,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聽話還是不聽話,因為孩子不是機器人。至於怎麼跟孩子溝通,《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本書特別好,建議你看看,這本書告訴你跟孩子溝通技巧有: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比如帶孩子在遊樂場玩,你覺得時間很晚了希望帶他走,孩子覺得沒盡興不肯走,於是哭鬧起來,這個時候孩子的感受是什麼?肯定是委屈和傷心。你可以幫孩子說出他的感受:媽媽知道你還很想玩,現在走覺得有點不開心,所以你才哭了,對不對?孩子可能會哭得更大聲,沒關係,哭也是一種情緒宣洩;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孩子不肯與我們合作,是因為他們和我們在需求上存在矛盾。還是上面遊樂場的例子,我們的需求:走,孩子的需求:玩——這就矛盾了。怎麼鼓勵孩子合作?需要尊重孩子,在遊玩開始的時候就跟孩子商定什麼時候結束(比如鬧鐘響的時候等),因為有了事先的溝通和約定,最後你告訴孩子,時間到了,該走了,他一定會配合的;

3.代替懲罰的方法。孩子不聽話時我們總會怒火攻心,一起之下來一頓打,這樣暴力的教育方法可以偶爾為之但長期下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在做你不同意的事情時,需要明確表達你的立場,表明你的期望,並提供選擇方案,這樣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4.鼓勵孩子自立。要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尊重孩子的努力,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5.學會讚賞孩子。家裡經常得到讚賞的孩子,內心會比較陽光,看問題也會比較積極;

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你對孩子說的什麼話其實會對他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7.融會貫通。改變孩子需要將以上所有的技巧都用上。同時,我們也需要做出改變,」溫柔而堅定」地講道理,多多發現孩子的優點。


孩子為什要聽家長的話!?覺得最為家長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原因如下:

1.作為家長,我覺不會要求孩子聽我的話,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才更有潛質!

2.為什麼不聽話?作為家長就是對的嗎?大人的話都是正確的嗎?我以前聽過一個幽默小笑話,兩個孩子對話,「問大人為什麼不挑食,」另一個孩子回答,「因為大人只買他們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聽後一陣唏噓,感慨不已,孩子說的不對嗎?我們常常指著孩子挑食,自己何嘗不是如此!大人們常常抱著遊戲嘴裡卻讓孩子趕緊去學習,大人手裡拿著電腦卻罵孩子只知道玩遊戲!想想孩子為什麼要聽話!如果這時候孩子站起來頂撞我們幾句話,那這個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優秀的孩子。

3.我們常常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孩子提出抗議,就給孩子帶上不聽話的帽子!聽那句歌詞都是怎麼唱的「我們都是好孩子!最最天真的孩子」孩子沒錯,錯的是我們自己!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不願做一個聽從安排的機器!為不聽話的孩子點贊??

歡迎大家點贊評論 請關注 朝畫夕詩 竭誠為您提供免費教育視頻和資料


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其實就是不聽安排,不願意跟家長合作。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我們合作:

(1)我們來看孩子不願意和我們合作的情況是怎麼發生。

我們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希望孩子能夠在能力上有充分的發展,還要教育孩子的行為符合社會規則,這恰恰是我們和孩子產生矛盾的地方:

我們希望孩子注意外表整潔、講秩序、懂禮貌、按流程辦事,但是孩子們恰恰不關注這些,有多少孩子會願意洗澡、洗衣服、禮貌的講話呢?於是,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教孩子們這些內容,而他們卻越來越反抗,我們差不多成了孩子們的「敵人」。

我們想讓孩子們去做這些事情:「洗手去,小聲點、把衣服疊好、趕快寫作業、先刷牙再睡覺、趕快睡覺去......」,同時,我們又不讓孩子做另外一些事情:「別咬手指頭、別亂扔東西、別磨蹭......」

而孩子們呢,他們的態度變成了:「我就是干我想乾的。」我們家長的態度就成了:「你按照我說的去做」。於是爭吵不可避免地發生,孩子再也不肯和我們合作了。

(2)我們來了解孩子當時的情緒反應。

首先,我們梳理一下每天要求孩子「必須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這個過程大家不要省略,這是找到具體問題並進行實踐操作的重要一步。

其次,我們來體驗孩子的感受,進行換位思考體驗訓練。這在書中主要是從第52頁到56頁的內容,幾乎包括了家長對孩子發出指令的所有方式:責備和問罪、謾罵、威脅、命令、說教、警告、控訴、比較、諷刺挖苦、負面預言等。

比如:我們對孩子說:「你的臟手印又弄門上了!怎麼老這樣?......到底怎麼回事?你就不能做的好一點?」這本質是責備和問罪,我們親自體驗後知道,孩子不會改掉這個毛病的,因為他們心裡想的可能是:「在媽媽眼裡,門可能比我還重要,下次我乾脆騙她吧」。

我在按照書中的這一部分做完訓練後,馬上就理解我女兒的平時對我的反應了。不管我們所要求的事情多麼正確,因為沒有顧忌孩子的感受,我們給孩子帶來的情感傷害、自尊心打擊,甚至是羞辱,孩子要麼委曲求全,要麼奮起反抗。

當然我們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反應過程,我們就知道,讓孩子聽話,首先要理解孩子,然後才能讓孩子聽話。


有一種可能做父母的也不聽家中老人的話,就像自己不孝順父母,卻希望孩子將來孝順自己一樣。一般來說,老人的要求不會太多,不該管的工作,生活上面的問題,老人一般都不會插手,所以不用擔心父母還會像兒時那樣嘮叨我們!

不止是父母,自己跟長輩,領導的關係也同樣會影響到孩子,道理是一樣的!

當然不排除一些孩子特別調皮,不過這也是暫時的,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樣!等孩子長大懂事了以後就回歸正道了!

還有一種可能,孩子正處在叛逆期,一般是十二三歲的孩子!這時候父母別太較勁,暫時糊塗一下,適當順應孩子的行為,孩子吃了虧以後會回頭的!

實際情況比較複雜,幾句話也不可能完全清楚!希望可以幫到您!


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乖」「」要聽話「是眾多家長的育兒目標,似乎這樣的孩子是好孩子,可曾知道在這些目標之下,孩子內心有過多少的委屈和壓抑。個人更加認同」愛與自由「的養育理念,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給予尊重,這個尊重是建立在界線的基礎上。

孩子的行為符合」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是被允許的。

家長苦惱於孩子不聽話,重要的是看看什麼原因?個人認為」聽不聽話「並不是問題關鍵,關鍵在於家長對於孩子的期待是否是基於對孩子的理解與尊重。當孩子想要讓父母看到自己,嘗試向父母表達內心的想法時,可能會表現得叛逆。

孩子感覺到被尊重和理解,就會非常樂於合作的。


這個問題應該辯證地看,孩子到底是怎麼個不聽話法。老人有句話說:孩子太老實不是好事,太老實就是身體不舒服。孩子的天性就是調皮,你不可能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坐得住、有條理。

如果孩子仍處在三四歲的年紀,那麼,我的意見就是要孩子「不聽話」。這個年齡的孩子,只有調皮、活潑好動,才聰明,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喜歡動的小孩子好奇心也強,比如說,見到汽車在跑動,小孩子會追著看,這個東西為什麼會跑?為什麼會叫?有些家長可能認為,這樣做太危險,如果孩子見了汽車躲得遠遠地就好了。其實,有好奇心的孩子,長大了以後,探究欲會更台強。

如果是上了小 學以後,孩子不聽話,這個時候,就要對孩子進行適當地教育和引導。因為,如果這個時候的孩子不聽話,上課不認真聽講,不做作業,不聽教師的話,學習就會跟不上。小學也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雖然說學習不難,但是,如果從小學習就落在後面,對孩子的自信心是一個打擊。上小學以後的孩子 ,我建議家長,重點對孩子進行習慣的養成教育。比如說,放學以後,一定要按照完成作業,如果完不成作業,不能看電視。這樣的規矩,這樣的習慣養成了,對孩子以後學習和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謝謝頭條邀請。

表面上看,這是孩子不聽家長話,其實這是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而這也是育兒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一點,兒童的邏輯,和大人的邏輯,是不一樣的。比如當你著急帶著她出門去的時候,她正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面,一會兒玩布偶,一會兒玩玩具,一會摸摸這個,一會摸摸那個。因為你們關注的重點是不一樣的,你急著想出去看美好的世界,而對孩子來說,可能此刻的體驗會更加的重要。

這種邏輯,和重點都不一致,導致了雙方溝通基礎不一樣。

而這個時候往往家長會著急,這一著急就會導致雙方的溝通更加困難,因為孩子是非常脆弱而敏感的。當他感受到你的不良情緒以後,受傷,逆反等負面情緒,就會在他的小腦袋中產生,結果就是他更加的不聽話,甚至發脾氣哭鬧。

正確的方法是理解他,適當的尊重他的節奏,或者給他有限的選擇,比如說,再玩一分鐘,我們就出門嘍。當他耍小脾氣的時候,也要接納這種脾氣,尤其要告訴他,爸爸媽媽還是很愛你的。要知道很多時候他發脾氣,其實內心是恐懼的,擔心也不管他了。


首先分析一下這件事是必須做,必須聽的嗎?有時候我們覺得必須聽的話,站在娃娃的角度想就未必了。所以聽聽他是怎麼想的?如果是原則性的問題就堅持,要麼就隨他去吧,後果自負。

比如我家寶寶出門前總亂跑,穿衣服都得追。我乾脆不追了,隨他跑。我只告訴他,我們要出門了,你想出門就來找媽媽穿衣服,要麼你就玩兒著去。然後我坐著玩兒自己的等他來找我。過一會兒他就拿著衣服鞋子過來找我了。

再比如,吃飯要扔地下,那就給他準備一份,然後告訴他,你願意吃還是扔隨便你,但只有這一份,然後等他吃完扔完就收拾走。不到飯點不給他吃東西。

對孩子來說,好好說道理,聽不聽由他選擇,不聽就後果自負。不用擔心太多,糾結太多,大多數時候沒啥大事。


在學校,老師要求所有孩子聽話,坐好!這是為了好管理學生,是自己省些心!在家裡也要孩子聽話,真的特別聽話,恐怕做家長的又有別的擔憂了!當孩子與自己的溝通達成一致時孩子就會很聽話!如果孩子感覺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回應時就會很叛逆,


推薦閱讀:

恩諾教育:一位北大女博士自述家庭教育
聰明的父母,絕不把這7個錯誤的教育觀念帶進2019,尤其第4個!
請走進我的心,了解孩子,了解教育,了解學習,了解改變
我有個十歲的弟弟,我比他大九歲,十歲的男孩心理大概是怎麼樣的,我要怎麼教育他才是對的呢,我好睏擾的?
這位爆紅漫畫家的育兒觀念值得父母深思!

TAG:家庭教育 | 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