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講究格律、平仄有那麼難嗎?
萬事只有開頭難,格律也如是道理。作為現階段的詩詞愛好者,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格律不過小兒科。
在學習格律之前,首先你要克服自我心理,不要因為書上寫的複雜,就覺得掌握很困難。古人學習格律,沒有所謂的平仄公式,只憑一句口訣而已。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只要理解這句口訣,就可以掌握基本格律。我把這句口訣定義為[單雙理論]——單數字平仄隨意,雙數字平仄固定。
我們先來理解[雙數固定]的涵義可以這麼說,只要是格律詩,不管絕句或律詩,五言或七言,都有一個共同規律——雙數字都是固定變化的。
初學者可能對平水韻不熟悉,我用一首新韻寫的舊作作為例子。簡單來說,[在普通話中,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
·[閑庭雨後]·
雨縱丹青到晚收,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句]
斜陽落款掛西樓。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
別裁卻數積庭水,平平仄仄平平仄[上句]
獨剪黃昏雲上秋。平仄平平平仄平[下句]
通過以上加粗的字體,可以得出這樣的規律:
一.[每一句中的雙數字,平仄遞變,稱為相錯];
二.[下句中的雙數字,平仄與上一句相反,稱為相對];
三.[上句中雙數字,平仄與上一句相同,稱為相粘];
理解這三條規律,格律已經掌握七八成了。
接下來我們再來理解[單數隨意]一般來說,單數字都是可平可仄,但有一個條件:[不能犯孤平和三平尾]。
[孤平]:在押韻的句子中,沒有平聲相連;
[三平尾]:句末連續使用三個平聲。
這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主要內容,只要理解上面的內容,就已經掌握了基本格律,足夠日常寫詩使用。
在基本格律之外,還有拗救和變格等知識,有興趣了解更多詩詞內容,歡迎關注詩詞補習班。
格律詩難,也不難。待老普按自己的理解慢慢道來。
格律主要內容是平仄、對仗和韻腳。
平仄,主要表現聲音的韻律,即有規律的抑揚頓挫,給人以預期旋律的美感。一句話由若干個節奏組成,節與節間不同的聲調產生起伏高低的節奏,格律詩就是把這種規律運用到極致。所以,在聲韻形式上,應該說格律詩(含詞)是最高形式!有人說,現代詩和歌詞不講究這些,照樣是好作品。其實,現代詩也講究節奏,只不過沒那麼的細緻和嚴格,更注重情感和內容,而格律詩除此還注重吟誦產生的預期的音韻美!講到音韻,歌詞應該更講究,但現在並不講平仄,照樣很好,怎麼說?歌詞是唱的,其實在唱的過程中早已改變了音節的高低,而產生旋律的美。不信,大家別唱,把你平時很喜歡的歌多念幾遍,那感受肯定大打折扣。
以上,主要是想引出一個「節奏」的概念來。一般一個詞就是一個基本節奏,平仄,就是節奏的高低。而漢語,一個詞大多數是兩個字組成,即雙音節。那麼,格律詩以多數情況為準,按兩兩交替的原則確定節奏。這樣就理解了格律詩平仄替換的原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就是格律詩基本原則之一——「替」!而漢語詞的組成,往往是重點在後,修飾語(字詞)在前,比如祖國,中心詞是國,祖是修飾限定詞,等等。所以,平仄以中心字為基準,修飾字可變通。這樣就形成「135可變,246分明」的原則。一般,人們把嚴格不變的叫正格,變通的叫變格。比如,平平仄仄平,為正格;平平平仄平,為變格(3位變仄為平)。這是正格變格的基本理解,當然因為有其它原則的限制,正格也不完全是兩兩交替。後面將會述及。
以上說明了「替」的原理,這是指單句。如果整首詩都按同樣的「替」,就顯得單調了。所以又確定了「對」的原則:即一聯中,對句(第二句)平仄與出句(第一句)相反。即對應同位置的詞平仄相反。以中心字為準,即246位必須相「對」(平仄相反)。
如果聯與聯間平仄規律相同,依然顯得單調,便又規定了「粘」的原則,即下一聯首句與上一聯尾句平仄相同。依然以節奏的中心字為準,即246位平仄相同。
通過以上原則,整首詩就形成了節奏與節奏間、句與句間、聯與聯間不同的平仄規律。試舉例:仄仄平平仄,節奏間平仄交替著;按對的原則形成一聯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句與句問相反(對);按「粘」的原則,下聯首句與上聯尾句相同,則為,平平平仄仄(因其它條件限制(後面將述及)不完全相同,以每個節奏的中心字即246位字為準),再按「對」的原則,得到第二聯下句為,仄仄仄平平。上下兩聯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聯與聯間平仄也不同。這樣,整首詩就顯得靈動,不呆板。
還有,就是孤平問題。一般定義為除了韻腳外整句詩只有一個平聲字且與韻腳不相連者為孤平。如仄平仄仄平。但對於仄仄仄平仄,有爭議,本人認為屬孤平。部分人認為孤平一說僅是針對韻腳句而言的,比如「平平仄仄平」首字變仄即孤平。本人認為非韻腳句亦適用。
除了以上原則,還有一個重要的規定,不能三平尾。比如,仄仄平平平,作為韻腳句(後述)尾字必須平,再比照「替」的原則是合的。但違背了不能三平尾的原則。那麼如何才合律呢?分析下:韻腳「平」不能變,在替的原則中是以中心字為準,那麼24位的「仄、平」不能變,則3位的「平」可變,形成:仄仄仄平平。另有三仄尾的忌!對於三仄尾,一般原理上說來不是原則上的要求,但盡量避免,所以用「忌」!
然後就是最重要的韻腳!格律詩押平聲韻,押在聯尾。則2468句押韻,末字平聲;357句不押,末字仄聲!首句可押可不押,押則平,不押則仄。
以上原則必須弄懂,弄懂以上原則後,平仄格式由第一句(甚至起首第一個節奏結合是否入韻)就可推理出整首詩的平仄形式了,不必硬記。
平仄要求總結如下:
1,韻腳:2468句末平聲,首句入韻則平不入韻則仄,357句末仄聲。
2,替:指單句,135可變,246分明。
3,對:對句與出句(單聯中第二句與第一句)對應位平仄相反(以偶位為準)。
4,粘:下聯首句與上聯尾句平仄格式相同。
5,禁「三平尾」,忌「三仄尾」。
6,孤平:不能孤平。除韻腳外只有一個平聲字,且不與韻腳相連,為孤平。
即同時滿足以上六個原則,詩就合律(單指平仄,對仗本文不討論)。如果記住這幾個原則,對於邏輯推理強的人而言就很容易了,相反就覺得很枯燥,或死記硬背,有些難。所以說,對於格律詩的平仄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另,以上原則同時也包括了「拗救」問題(本句「拗救」。對句「拗救」問題不討論,個人觀點認為必須對句「拗救」的詩句,就是出律的,不合律)。所以,建議初學者不理會「拗救」。「拗救」一詞徒增一個概念的記憶和理解的累贅。
寫詩講究格律有那麼難嗎?說難真的不難,說不難有的地方確實挺難。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邊老街分開講一下:二難一不難。一、格律不難
為什麼說格律不難,因為格律其實就是簡單的公式,和九九乘法表差不多。紅樓夢裡說到:
香菱找黛玉學作詩,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
就是平仄,對仗,粘連,押韻四件事而已。這個規則其實幾分鐘就能看明白。
二、兩處難點1.辯平仄難
古代的入聲今天有好多派入平聲,這部分辨別起來比較難,如:白、石、一、昔等字,今古韻平仄是不一樣的。
2.辨韻部難
舊體詩用《平水韻》,「江陽」不同韻,「刪寒元先鹽咸」不同韻,連東和冬都不同韻,而不同韻部的字是不能隨便混押的。
三、解決辦法有問題不要望而卻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不同的辦法。
1.初學用新韻
如果覺得古韻實在麻煩,可以使用新韻,不要理會入聲字與平水韻,就按照普通話的發音做標準即可,等對仗和粘連熟悉了,再轉回古韻。
2.入聲記規律
大部分入聲字是有規律可循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頭條文章:《老街詩詞閑話44-學格律詩怎麼辨認入聲字》。
3.多讀 多寫 多查
多讀名家作品自然會記住一些常用字,如《滿江紅》、《念奴嬌》是押入聲韻的詞,你會記住:歇、傑、發等入聲字。
《聲律啟蒙》、《笠翁對韻》是古人啟蒙的書,按照平水韻的平聲三十部分的目錄,收錄了很多分常用的平聲字。
多寫、多查,現在手機很方便,寫完後可以複製到檢測網站查詢,不用嫌麻煩,有付出就有收穫,總比用新韻學到的多。
結語詩寫的好不好與懂不懂格律無關,懂了格律只是入門而已 ,古人啟蒙就懂格律,和今天的孩子啟蒙就懂九九乘法表一樣。
學舊體詩不可不懂格律。
關於格律知識可以看下《老街詩詞閑話10-律詩四式讓您半小時學會格律》。
@老街味道
2018-3-25
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說不難也不難,只要掌握了詩詞格律一切最基礎的一些規律,其實也真的很不難。
無非就是在創作上要求起承轉結,只要始終堅持,很快就可以掌握。
再下來就是平仄的掌握了,新韻好說點,一二聲為平,三四聲微仄。平水韻麻煩一些,因為平水韻是按照古語發音為標準,和我們現在人的發音有一定的區別,這就需要經常性的糾錯。
第三個是否押韻?這就需要在網上下載一個韻表經常性對照。
第四就是內容的貫穿,一首詩要始終以一個主題來寫,不要東一耙子西一掃帚。
我曾經用最淺顯的話來解讀,就像兩個人打架,看到一個弱點猛揍,把他打疼了,打怕了,就是寫詩。
剩下的什麼失粘,四平頭,孤平等等,那要在掌握了基礎的東西後才開始學的。如果前期寫不好,可以適當的用一些寫作輔助軟體,這些軟體可以幫你校正平仄,是否押韻,這樣掌握的能快點兒。
寫詩詞格律應該是最簡單的了,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死的,記住就是。等你寫多了,自然就熟練了。何況現在電腦上好多軟體,把詩詞往裡一放,平仄是否對錯一目了然。真正要寫好一首詩或詞,意境才是最難的,那是一種境界後的感悟,是詩詞之外的東西。比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如果主席光寫千里冰封的雪境,也許寫不過古人。但主席下半闕筆鋒一轉,論千古帝王。這就是偉人的情懷,這就是大氣磅礴的手筆。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顯示出主席的無比自信和偉大抱負。要知道,這詞是寫在一九三六年二月,那是共產黨最艱難的時候。這就是境界,這就是詩詞之外的東西。所以才讓世人敬佩。平仄格律有什麼難的。
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事
作詩詞起初講格律比較難,詩詞的格律最基本的由字數、句數、對偶、平仄、押韻等構成,其中平仄最難掌握。愛好詩詞的人大都經歷過,開始想好的句子,與平仄不相一致,於是寫詩做個大體押韻就可以了。經過反覆訓練,也許在掌握平仄上做個八九不離十就很不錯了,但是在平仄的限制下,所寫的詩還是不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過長期的訓練,總會對格律的掌握達到避熟就輕的成度。其實,作詩詞,對格律的掌握是基礎性的工作,而作品有無意境才是十分重要的。在詩詞的格律規定,一定得熟練掌握,萬勿怕難而走捷徑,認為別人看不懂,不管平仄,隨意寫作,這樣把作詩詞的初衷與嚴格作法相分離,收穫的將不是自己想要的,而迎來的將是一事無成和別人的責難。作格律詩詞,如同在針尖上跳舞一樣,正因為刻簿才擁有光彩,正因為非輕鬆的文學修養,才有不同的格局和享受。努力什麼,付出什麼,才有什麼,正是證明有不同的人生目標!點擊鏈接 三上詞話_百度百科
寫詩講究格律、平仄當然並不難,但難的是運用。往往為了拼格律、湊平仄而頗費腦筋,甚至於搞得興味索然。我們做人最理想的境界是什麼?洒脫。寫詩呢,當然也想寫得洒脫,但又受縛于格律,彷彿被繩子捆住手腳,最終落得一身「詩騷」,何言洒脫?余幼時即寫詩,但討厭格律,有時故意「破律」,曾被父親和祖父罵作「不成器東西」。父親和祖父早已不在,緬懷先人凄切切,再不成器愧為人啊!
對於這樣的問題,有說難,有說容易,有說小兒科,其實不然,就是現在的小兒科更難。格律詩從古人那個時候並沒什麼格律,七絕,絕句之類之說,古人不象現在語言平凡,通俗,交流旺盛,語句話多。讀書教書都是以唱以哼為主,高了發怒發憤,低了無聲不入耳難聽見。都在平聲中讀唱,即使仄聲也硬作平聲而讀,三字四字最易讀唱,入課入教,後來之乎者也哉其作句後拖音,聲調而之。四字五字詩之初形成,尾字叶韻便唱便記,慢慢就學之深者可以唱兒寫之,詩之初來。再長再長,句短意長變為戲文,詞之產生,詞牌道來。唐宋盛旺,極限頂峰,引響後人,後人劃定格律,以之教學。元明清期又增賦等等,但還是吟唱為之。五四運動,文化革新,八古變通俗,詩詞也革新了,詩歌湧出。講到現在,一句話,古詩以唱,格律必從之,有節奏,有韻味,唱好聲,韻尾聲。在者古人的詩在唱中慢慢順乎格律平仄,有多少平聲現在變為仄聲,也就是順乎自然,隨著靈感,好詩及來,自然成格律,自然順平仄,有多少詩都是自然吟成,至今朗朗上口,好記好背好讀,並不是以詩而詩。今天不同了,五十六個民族,各族有各族方言,俗語。南北有南北腔調,東西有東西俗語,家住三五里各住一鄉風,家住三五里各住一方言。北京普通話是可統一,方言是不可統一,聲調就更不同了。對於方言濃的地方學寫格律是比較難的,北方人(北京人)就說寫格律容易,容易叶韻,平水韻就是北京方言而來。現在跟古人不同一樣,都是以語言交流,教課也是以語言交流,聲調總高,問式提式都是高音調,即使是平聲字也變成仄聲,吟讀一首格律詩還要靜下心來讀,即使你教了,讀到大學了,填寫一首格律詩還是難的。雖然現在有平水韻,中華新韻,佩文詩韻,南膛北調十八半韻等等。還有什麼過去式(字)現在式,古讀音今讀音古韻讀今韻讀,更給格律帶來難處,平仄也難分清。在者詩韻從來沒有落入教學,格律又是古人所做的好詩,萬事萬物已被詩玩,誰又能格律頂峰呢?就現在新辭新事物重重欲來,今事知識都學不完,誰又去先懂韻,而後去寫格律詩呢?現在人(大多數)寫格律詩還是難的,近代人都超不過去,更不用說古人了,至今都沒有超古人之人,今人寫格律只能是個人樂趣,玩玩而矣。特別現在的年青人,世態發展,突飛猛進,跑速飛快,難以跟上步法,思想情緒化高,寫詩歌是她(他)們的愛好,合乎她(他)們特長,詩是寫事寫景寫態的,詩歌是寫情放壓寫夢境寫遠思夢想的,寫感情論理的,寫內心世界的。大多數人來講還是寫詩歌合乎年青人的靈感,長短不一,無韻可思,無拘無管,沒有什麼格式,也沒有平仄之分,更沒有前詩歌來妨。而格律詩就不同了,唐朝詩已盡,宋朝詞以玩,元朝曲高峰,明清多如海,而今千億萬,更不用說,書店古文古詩各種翻本,網上老是古文古詩,今天何人能超之,學寫格律詩給過分的(詩詞大會)復古帶來了淡莫化了。不學的人多,學的人少,格律在不學不懂的人中就更難寫了,即使會背古詩的人不一定能寫一首好格律的詩來,更不用說能現場作首格律平仄詩。另外,詩是靈性之產物,靈感是好詩之本,立時可記,失之不來,如要去按格律,求平仄,有時時間不及也。在以平仄為一字而失詩意,不按平仄而失格律,為詩而詩,為平仄而平仄詩讀好聽,其實失意,詩就帶上朦朧色彩,而去猜意仿意去讀思,在現在的詩賞析中,多少是硬加解說的。在者,二人轉語,美文,心語,勸世文,順口留,世態謠等等多多新起。抓心,好聽,搞笑,現實,給人們的記憶優新,落印根固,靈感產生而它們也,激語也吟喊它們也,對於格律就更淡莫化了。世代更發展,新事物多多來,學以更博深,更難學止盡,誰又能過此關?誰又能懂到頂端呢?格律你先進博物館吧,研究考古學習,詩歌也跟著去,順口留也隨著你來,其也一個一個後。舊的讓概去了,新的我們又迎來。你那已千年了,新來的,這個多鮮艷啊!
有規則的東西都是不難的,沒有規則的東西最難。因為有規則我們可以熟悉規則後往上套就可以了,熟能生巧,沒有多少難得,只要肯下功夫。沒有規則的是最難的,因為沒有規則並不是說可以隨便寫。比如詩詞的格律就是有規則的,就是前人鋪好了路的,我們只要跟著這條路走就可以。但是詩詞的韻味、自己的情感、當下的景、意境是沒有固定的規則的,這個路是要自己走出來的。
所以你看今人寫詩,按格律寫的人人都會,一天時間就可以知道基本的格律,可以寫詩了。但是能寫出有意境的詩,不是三五年是不成的,更何況每個人的心境不同,寫出來的也是參差不齊的。
其實格律主要的也就是對仗、押韻、平仄。平仄的律句也就是四個標準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他的律句都是根據這四句來變換的。什麼平起平收,平起仄收,都可以不用管,只有知道律句的變化規則,其他的稱呼自己就知道了。
推薦幾本書,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 塗宗濤先生的《詩詞曲格律綱要》都是不錯的版本,值得學習。
我覺的不是難不難的問題,是你重視程度,我談我的看法,也沒工夫引經據典了,晚上眼不好,寫的慢,就用大白話說吧。我們如寫對聯,對聯有寬對,即上下聯韻律可放鬆一些,可按古四聲韻,嚴格對就得查韻律表了。但詩,如五,七律,絕句,必須嚴格按韻律寫,因唐代律詩,絕句會流傳就象現代通俗歌曲一樣傳唱,韻律不對會有拗′口。古詩詞集上,每詩最後一字,收字就標有聲韻。如準確要查工具書,查平水韻(唐),現在有"中華新韻,十八韻(還有十四韻)。我就贊成一些文豪,就反對太古板,死扳,不贊成年青人學古體詩,受約束,我覺得寫詩對句該嚴地方必嚴,詩格律不能變,名種格有公式可查,你查五言,七言古詩,五,七律詞,絕句格式公式可知。但出句給出的要求不能變,如拆字,嵌字,偏旁部首,要對應。而韻律我不願費勁查表,自已讀之上口,不是拗絕,拗句,昂揚起伏,平仄對應,好聽順耳即可!再一點我用聲韻十三轍多些,廣譜寬鬆。只有常看古詩,常念古詩詞,多寫,熟能生巧。年令大思緩手慢,錯字連篇,寫之不易,有不對之處切莫笑話,度人為上!
推薦閱讀:
※上聯:吃虧是福不見福,如何對下聯?
※就上聯我出一聯。天連地,地連天,天地齊連祁連連?
※2017年你最難忘的一件事情是什麼?對於2018,你的心愿是什麼?
※上聯:風拂翠柳絲絲舞,下聯怎麼對?
※上聯:天生我材必有用,下聯怎麼對?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