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爸媽吵架了特別嚴重怎麼辦?


正常情況下來說,你父母都維持到這個年齡階段了,離婚兩字也就是泄泄彼此內心的鬱悶情緒罷了,你們作子女的不必太急。讓他們鬧一鬧也無妨。如果你們真急了,也可用孩子們最常用們辦法,就是姐弟倆個都各自去抱住父母的大腿發嬌大哭吧,父母都是愛兒女的,他們不會對你們的動作不聞不問,視而不見。待他們情緒各自冷靜下來了,才和他們說一些利害關係的話。你都上高二了,應該知道說些什麼嗎?父母都是生活過來人,他們也會懂得是非對錯,只是有些生活煩惱積壓時間長了,無法發泄,所以到一定時候還是會發的。如果事情冷靜下來後,你們再跟他們講道理,是最佳時機。沒有父母真願意和自己兒女骨肉分離,而且是對著聰明玲利而又十分懂事的孩子更要他們的心。若此時你們還勸不了,也只能聽天由命,順其自然?吧。以上謹是參考意見。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而父母又在家庭當眾扮演著主要角色,他們對孩子的影響之深不言而喻。我想,世界上一輩子不吵架的夫妻,就算有,也是極個別的情況,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但是遭遇父母頻繁吵架,勢必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甚至影響孩子以後組建自己的家庭,在這裡僅以個人經驗,談談作為子女應該如何處理。

工具/原料

  • 完整的家庭,包含父親、母親和孩子
  • 適當的溝通技巧和處理方法

方法/步驟

  1. 首先,遇到父母吵架的時候,作為孩子,是最無辜的。特別是還年幼的孩子,害怕這樣的情況,可能僅僅只會不知所措的在一旁哭泣,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有部分心軟的父母,看到孩子哇哇大哭,往往會心疼,暫時放下夫妻矛盾,去安撫孩子,結束夫妻「戰爭」。

  2. 其次,如果是年齡較大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相對完備的個體意識,了解父母吵架的嚴重性,應該冷靜區分吵架的程度。如果只是因為一些小事瑣事拌嘴,雙方沒有發生大聲或者明顯變臉的爭執,孩子可以考慮視而不見,夫妻之間,也需要這樣的小矛盾增進了解和夫妻感情。或者,孩子可以適當的在苗頭上予以制止。例如,吃飯時,媽媽喜歡把吃剩的幾個菜混倒在一起,覺得可以節省空間,而爸爸則不喜歡各種菜混在一起,吃起來不方便,這個時候孩子可以笑著緩和氣氛的說「又回到吃大鍋飯的時代啦,混合菜系味道還不錯嘛」。類似於這樣的小矛盾,孩子都可以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化解。

  3. 其次,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原則問題,而且吵得凶,作為孩子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支持正確的一方。就拿最常見的做家務來說,如果爸爸特別大男子主義,覺得做家務帶孩子就是女人的事情,在媽媽偶爾抱怨家務勞累的時候,爸爸還不予理解,一味指責媽媽,孩子就應該明確立場,表明家務活應該每個人都有義務,都是家庭的一份子,有責任讓家裡變得更好,對家庭的貢獻不能僅僅只以賺錢的多少來衡量。孩子在表明態度的時候,要做到有理有據有節,但是要注意和爸爸說話的態度、語氣、語調等,和長輩說話要尊重,這樣容易讓爸爸接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4. 再次,父母頻繁吵架,根據個人經驗,可以適當讓雙方親戚勸解,不過是在只有一方在的情況下。例如,孩子只和媽媽去舅舅家玩的時候,爸爸不在,當舅舅和媽媽聊天的時候,孩子可以用幾句輕描淡寫的話語,適當向舅舅說明父母吵架的情況,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媽媽找不到發泄的地方,可以跟自己的親哥哥或者弟弟訴苦,親兄妹沒有什麼不可以說的,兄弟也會耐心傾聽,緩解媽媽的情緒,人有怨氣憋在心裡對身體也不好;第二,舅舅往往會假裝支持媽媽,在言語上附和媽媽,讓媽媽心裡覺得舒服,然後會找時機勸解媽媽,以家庭為重,也指出媽媽的錯誤,欲擒故縱,這個時候媽媽的情緒已經緩和很多,也容易聽進去舅舅的意見。同樣,只跟爸爸去姑姑、叔叔家也是一個道理。但是要注意兩點,去親戚家只能和父母一方去,而且應該去父母自己的親兄妹家,畢竟真正的自家人還是好說話。

  5. 最後一點個人感悟,父母吵架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子女的事情,學習成績啊,畢業之後的工作問題啊,結婚問題啊等等,畢竟可憐天下父母心。作為孩子的我們,處理這方面問題的時候也適當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讀書的時候,咱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工作之後努力賺錢,孝敬父母;結婚以後,好好教育子女,尊重長輩。相信父母看到孩子過的好,心裡也踏實,吵架自然會越來越少。

  6. 祝天下所有父母身體健康,所有家庭和睦幸福!

    END

注意事項

  • 個人生活經驗,僅供參考,還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原創經驗,希望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管不了就別管,有些事不是你說怎麼辦就能怎麼辦的,父母之間不管怎麼吵終究會考慮孩子,如果最後還是離了說明過的真的不好,不如放手,父母還是你的父母,弟弟還是你的弟弟,這些都不會改變,變的只是生活環境而已,如果說父母為了你們勉強在一起,天天不開心吵架你願意?


推薦閱讀:

外婆剛去世,父親又被查出癌症,非常非常壓抑,如何調節心態?
異地戀的哪個瞬間讓你徹底失望了 ????
姐姐有抑鬱症,該怎麼幫助她?
失眠是病嗎?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