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學生思維」有哪些?


01

前段時間,一個學弟向我抱怨。

稱自己來目前這家公司已經三個月了,跟自己一起入職的同事都有人帶,成長的很快,而自己也想學習想進步,可總是不盡人意,看著自己與他人的距離越來越遠,便開始焦慮起來,在考慮要不要辭職。

這讓我不禁想起剛出來工作時候的我,在公司也是沒有人管的那種。

經常埋怨自己運氣差,明明自己很好學卻沒有人願意教,為什麼有的人工作態度明顯不如自己卻還能有那麼多機會給他鍛煉,諸如此類…戾氣很重。

這就是典型的「學生思維」,潛意識裡總把自己代入一個被動的,等待著別人幫助的這樣一個角色。

02

後來閱歷達到某個點突然頓悟。

這是社會,是職場,不是學校,沒有任何人有義務或者責任教你東西。

如果有人願意教你,你要學會感激。

如果沒有,就主動學習,不要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就是應該被幫助的那個人。

初入職場,確實很小白,很多東西都不懂,需要幫助,但是你想過別人幫助你的緣由是什麼嗎,人家得不到一絲好處還會浪費自己的精力和工作時間。

要麼你會說話,要麼你很善於搞關係,也許會有人喜歡你了願意主動指點你。

記住,你已經不是學生這個香餑餑的職業了,你還在想著當一個好學生、等著老師給你畫重點然後拿高分嗎?

工作中,你要轉換思維,你要明白沒人盯著你是否進步,如果長時間做不好本職工作,只知道一味抱怨,不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等待你的只有被辭退。

自己想進步,一定要主動學習,只有主動好學者才能真正獲得機會。

03

還有一種「學生思維」,不清楚自己的勞動價值,沒有底氣去爭取自己的勞動所得。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抱著什麼都不懂,還需要學習的心態,任勞任怨。

別人不能接受連續加班,我能。

別人不能接受連續深夜加班,我能。

別人不能接受連續深夜加班且沒有工作餐沒有加班費,我能。

面對該報銷的費用不能報銷,提及該發放的提成卻語焉不詳,這些理所應當的勞動所得我卻沒有底氣去提,甚至有時候老闆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行為我也沒有認為不正常,因為我始終覺得公司培養了我,要懂得感恩。

04

可是有的資本家就是習慣了吃人血饅頭,恨不得把員工的剩餘價值榨取地一分不剩。

他們不會考慮,給你的工資是否能夠保證你在這座城市的基本生存,也不會覺得剋扣你的勞動所得會有所臉紅。

我便開始思考這些事情是不是正常的,工作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拿應得的報酬,做應做的事情,沒有誰欠誰的,但當你提及理應所屬的勞動報酬,他卻開始阿諛爾爾打哈哈。

好老闆跟員工談錢,壞老闆只跟員工談情懷、談夢想,不要不花言巧語所騙。

05

還有一種思維很多人提過,就是總想有一段時間給你專門地準備,準備好了再開始。

其實工作之後,你會發現,很難有一段沒有打擾、任何條件都具備的時光,讓你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

其實人生就是把有限的時間,分給無限的人和事,如何學著分配時間給重要的人和事,這也是成長的過程。

沒有萬事俱備的時候,只有做,或者不做。

06

以上三點

不要總是被動的等待別人的幫助,主動做好準備才能獲得機會。

不要輕看自己的勞動價值,面對理所應當的勞動所得要記住這是你應得的。

也不要總想著準備好了再開始,先行動,再思考。


又到了每年一度的秋招季節,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收到許多私信,其中絕大部分,是大學畢業生或者准畢業生髮來的。

「太爺,我是Top5本科,在學校時成績也是排得上號的,可畢業之後卻發現根本找不到工作,難道學歷和文憑現在這麼不值錢了嗎?」

「研究生畢業小半年,已經換了兩份工作了,要麼自己覺得不適合公司,要麼公司覺得我不適合,萬能的太爺幫我出出主意唄」

……

以上種種,不一而足,幾乎所有的私信都劍指同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學校如魚得水的學霸們,走進社會後往往會屢屢碰壁?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大學和職場,完全就是兩個類型的遊戲。

你玩過《仙劍奇俠傳》嗎?其實學校生活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RPG遊戲。

在這個RPG遊戲里,你要做的,是通過大大小小的考試去練級,直到打倒「畢業」這個大Boss,然後通關。

在這個遊戲里,老師們像是路旁的NPC,不停地教導你:「XX地方有個道具,沒有它就過不了關」、「想要打倒期末考,XX課是必備技能」。

當然,我不否認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但那些活動,充其量只能算是支線任務。哪怕你的世界線開放如《莎木》,也終歸是有限度的。而你的最終目標「畢業」,並沒有變。

「學校」RPG遊戲玩起來很簡單:你所需要的答案,其實就像道具,和其他RPG遊戲一樣被鎖在寶箱里,你發現了,就通關了;你沒發現——少俠請重新來過。

在這樣一個遊戲中,你只需要按圖索驥就行了,於是,很多人在「通關」畢業之後,會下意識把這樣一套思維準則套用到職場里,比如:

職務就像學生會,慢慢熬總會換屆的;

職場就像學校,只要努力總會被發現;

工作就像學習,自己能力出眾總會完成。

不客氣地說,這些想法,就是典型的「學生思維」。

結果,你們會發現:

認為職務會輪換的,早早便遇到了職場天花板;

認為職場只需努力的,累得要死也沒被領導看見;

認為工作能憑自己搞定的,眼睜睜看著別的小組拿了大額的年終獎。

我知道有些同學會疑惑:這些寶貴的經驗,明明很有用的,為什麼換了個環境就不行了呢?

因為職場不是《仙劍》,而是《絕地求生》啊。

《絕地求生》是一款開放世界策略遊戲,每局遊戲中的一百名玩家會被投放到絕地島的上空,他們需要收集各種資源,對抗其他玩家,生存到最後。

如果說學習思維的核心在於發現答案,那麼職場思維的核心,就是解決問題。

毋庸諱言,我們的教育體系本身存在著一定的荒誕性。一方面,學生們需要掌握足夠多的知識,以便在進入社會、進入公司之後能夠解決陌生的、複雜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負責教授學生的老師們,卻缺乏著解決現實問題的經歷。無論是助教、講師還是教授,他們的人生軌跡都徘徊在象牙塔里,從未邁出半步。他們的學識來自理論,也能夠進一步發展理論,可是遇到現實問題的時候,他們是茫然的。

忽然想起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那個笑話:

「為了漲姿勢,我加入一個物理博士群,見到有人問:一滴水從很高的地方落下來,會不會弄死人?

群里一下就熱鬧起來,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討論。

一小時後我默默的問了一句:你們沒有淋過雨嗎?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靜……

然後,然後我就被踢出群了……」

這種黑「學術精英」的段子無非聊博一笑,然而它也揭露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在現實問題面前,慣常的學術思維是沒有用的。

在學校學習的時間越久,這種慣性思維模式紮根得就越深,然而很多已經步入職場的人,卻絲毫沒有意識到這種思維對他們的束縛。

我接觸過很多職場新人,他們在接受一項全新的工作時,第一反應不是去弄清工作的細節和需求,而是直接上網查資料,看看這項工作別人是怎麼做的,然而依樣畫葫蘆,亦步亦趨學了個十之八九。

不怕丟臉地說,就連我自己,起初也是一樣的。

這種慣性思維模式或許能夠幫助你很快完成任務,但同時也給了你巨大的限制,扼殺了你創造性完成工作的可能。

或許依靠這樣的做法,你能夠繼續混下去,甚至混得不差。可是如果你想彰顯出你的優秀,超越別人,那麼你最起碼要擁有下面三種「職場」思維模式:

一、結果導向

和學校不同,在職場里你的價值衡量標準,不是你會多少種才藝,也不是你熬夜到幾點,而是你做了什麼。

這個世界上有個神奇的東西,叫績效考核。不幸的是,絕大多數公司都有這麼個神奇的東西。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雖然沒成功,不過自己已經儘力了」……這些聊以自慰的話,在學校里或許還能夠感動老師,捎帶腳感動自己,可在職場上,它們一分錢也不值。

公司並不需要一個勤奮努力卻沒有產出的下屬,如果努力了卻沒有結果,那麼只有兩種可能:要麼能力有問題,要麼方向有問題。無論哪種,都證明了你並不是一個合格的下屬。

不管你加班加點還是消極怠工,沒成功就是沒成功,你的責任並不會因你的努力而減少。在領導眼中,最重要的只是結果,Done or None,如此而已。

越早明白這一點,你就越早能夠學會不給自己留退路——那些「努力」的借口,永遠不可能代替工作成果。

二、執行能力

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總是熱衷於提出各種想法和創意,這本身不是壞事,然而這些想法和創意,在沒有切實可靠的執行方案之前,基本毫無意義——想法只是想法,是無法帶來實際效果的。在空想時我們會忽略很多執行中可能面臨的瑣碎細節,等到了真正開始執行的時候,這些細節堆積到了一起,便成了極大的障礙。

想法人人都有,然而其中能夠得以執行的,不過十之一二,而最終能達成預期的,更是少得可憐。

這就是「學生思維」最容易犯的錯誤:把想法當成了終點。考試時我們大可以因為想通了解題過程而欣喜,然而在職場里,這僅僅意味著你的工作剛剛步入正軌,可以真正「開始」幹活了。放心吧,讓你為難的事情,還在後面呢。

IT行業有句老話:想法是沒有價值的,有價值的是把想法實現的過程。對於IT產品而言,上線運行往往比求全責備更為重要。一個不完美但平穩改進升級的產品,遠比一個只有經理天花亂墜地「畫大餅」的產品更能得到用戶的認可。

60分的產品和100分的創意相比,前者至少能夠滿足一部分需求,而後者不能。

三、解決問題

上學的時候,老師都喜歡愛提問的學生,所以很多同學在畢業之後,也會不自覺地把這個「好習慣」繼承下來。那麼這種「好習慣」,實際表現怎樣呢?

前幾天有個自媒體同行跟我訴苦,說他招了個實習生,小姑娘挺聰明,沒幾天就了解了如何寫文發稿,還經常對他說:這個流程不大合理,那篇文章主題不夠明確……諸如此類。

終於有一天,這位同行問她:你分析得頭頭是道,那麼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呢?

結果人家小姑娘來了一句:這不是你的事兒嗎?我就是幫你找出問題啊。

每當我想到那位同行當時一臉懵逼的表情,嘴角都會不由得浮起一絲笑意……

很多新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提出問題本身是好的,然而和老師不同,老闆需要的不是問題,而是答案。

正確的做法,是在提出問題後迅速提出解決的方案,而這個方案又必須是可行的。你要給老闆的不是問題,而是判斷:做,或者不做。

你要學會把自己的所有思考,都彙集到「如何解決」上。

當你玩慣了RPG,猛然換成「大逃殺」時,有一定的不適期很正常。

但是如果你一直用玩RPG的思維去玩「大逃殺」,那麼等待你的,必然是「落地成盒」。

思維的轉變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你不斷試錯、積累。這種轉變的效果短期之內並不會很明顯,但是假以時日,當你回頭看時,你會發現:

你已經成長為職場精英了。


對於這個話題,跟心疼好學生,說說明明在學校一直被教育,一旦工作就崩潰的思維。

1.團隊是合作的組織,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

事實是,你當然要做好自己的本職,但別人看你不順眼,一百種方法合理的不支持或者敷衍你。

2.少說話,多幹活。

這的確是一個好員工,然後,你喜歡收到「好人卡」還是升職加薪的通知?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是真理,關鍵在於:哭且會哭。

3.認為「做得好,就會收到表揚」。

其實,做得好是本分,有沒有表揚看領導風格。

4.有技術就是一切。

在學校成績好的同學很容易在工作後迅速掌握一項技術,技術高很好,但技術高不是升職加薪的唯一因素。

拋磚引玉,還有哪些從小被教育,長大後發現圖樣的觀點,留言不錯吧


- 1 -

學生時代,我們都很自由。

我們有著自己的人際關係圈,而這種關係圈一般是毫無利益瓜葛的。同學之間代簽到、帶假條、互助完成作業等都是平常小事。

但進入職場後,人際關係卻不再像以前那麼簡單。然而還是有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這個轉變,在開始實習後仍然以學生思維去對待工作和人際。

可是,同事不會像同學一樣無條件地對你好,你可能會遇到奇葩的客戶,也許會遇到奇葩的同事甚至上司。

即使你身邊的人都很好,也仍然會有表面笑嘻嘻,實則塑料情的狀況出現。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是否有用心在工作上,並且能在短時間之內快速成長。

每年有那麼多實習生被批評到哭,還要被說「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其實早些了解到職場和學校的區別,轉變一下心態,就可以順利繞過很多坑。

- 2 -

老王見過一個實習生,長相甜美,性格開朗。

新來的第一天,她就和部門內所有同事都打過招呼,甚至已經在茶水間談開了家常。所有同事都覺得,她是一個很會聊天的人,而且一點都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不過時間長了,這種人際交往方式就出現了弊端。這個看起來很懂處理人際關係的妹子,上班經常都會遲到10到15分鐘,工作群的信息也經常不會回復。

時間一長,大家對她的評價也低了很多,認為她工作並不用心。

有一次午休時,她問別人說:「為什麼同事們看上去都對我很好,但卻不願意多教我工作上的事情?

有些人就開玩笑問她為什麼每次工作群發通知都不回復,大家可能以為你很忙所以就不找你啦。

但她卻回答:「以前在社團里經常收到那些收到請回復的簡訊,事實上又不是什麼很大的任務,我工作都會認真做,每天都在加班,早上遲到我都會跟他們說一句的,回不回復又有什麼關係呢?

雖然很多人都曾受過「收到請回復」的荼毒,然而在職場上,回復是必要的。一是對方不確定你是否接到通知,需要花時間再次確認;二是如果你手頭工作太多,就應該告知對方,協商解決辦法。

雖然這位實習生努力想要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工作溝通。她身上典型的「學生思維」就是,按照自己在學校的風格行事,有事又不敢麻煩別人。

其實在職場中,大部分人都不會出現人際交往問題。兩個人距離近一些,有私人層面的交情會使得團隊氛圍更融洽,但就算不是很熟,也不會影響工作,反正下班就見不到面。

- 3 -

與她相反的另一種典型學生思維,是「不願做事」。

老王的夫人之前帶過一個實習生,當讓他去做用戶調查時,他表現得十分不情願。從他的表情上可以讀出這麼一句話:「我是211畢業的實習生,進來你讓我做這個?」

調查做完之後,他丟了一個文檔過來,裡面是亂七八糟的問題和回答的詞語,沒有標點符號,就連格式都沒有調,什麼字體字型大小都有。

我在收到文檔的時候只問了他一個問題,本次訪談數據里,男女比例是多少?

他沉默了。

而另一個實習生在接到任務的時候,先問了這份調查的目的和最遲上交時間,在截止日期前交上了一份詳細的表格,順便把所有高頻出現的答案都排了順序,寫了簡單的總結。

很多人去實習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最牛逼,可以一個方案讓老闆賞識,從此升職加薪提早就業。他們總希望早點接觸核心的工作,而不是去做這些看似沒有意義的打雜。

但其實,只要不是和崗位內容相差太遠的工作,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職場里沒有老師催促你去學習,也沒有人會那麼耐心地給你解釋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項目,因為他們都默認你已經理解了,也沒有心思關注你的內心戲。

像喵遇到過的兩個實習生一樣,一個帶著逆反心理隨便應付任務,不了解也沒有問過;另一個則在重複的訪問中,發現了高頻回答的規律,就算他不知道這些數據可以運用到哪裡,也能夠在向我們提問的時候準確表達出他的疑惑。

- 4 –

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一切都想得太「理所當然」。

首先,要勇於提問,不要理所當然地覺得一切任務都要一個人搞定。當你進入實習,同事給了你一個任務,不會做就應該及時提問,不明白也可以及時提問,不要總是等著有人給你解釋一切,催著你去學習進步。

其次,要尊重他人,不要理所當然地覺得實習就可以混日子。實習就不要像上課一樣隨意遲到,不要認為打好了關係,就可以肆無忌憚地靠著私人交情混過一切。

最後,尊重自己,不要理所當然地覺得實習生都是沒有價值的,應該為你自己的勞動爭取合理的報酬。如果不知道什麼事合理,問問你去實習的朋友們,心裡就能有點數了。

理所當然還有很多的情況,也可以用於解釋大部分的「學生思維」。遇到問題總是希望有現成的解決方法,就像題目不會做的時候總能翻答案。然而,現實中沒有人會那麼耐心幫你做好一切,不然還要你有什麼用呢?

走出舒適區,鍛煉自己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是每一個人的必經之路。

歡迎點擊我的頭像或你能看見的名片按鈕,關注我的個人頭條號,更多乾貨與你分享,我是王銳旭,一個專註研究互聯網招聘和社會問題思考的青年企業家。


1.認為別人教你是理所應當的

在學校里,老師的薪水就是用來支付她講課費用的。她的責任就是站在講台上面,把知識一股腦的傳授給你。你掌握知識多與少,這是衡量她工作的標準。

在職場,你的mentor和你只是同事關係。她的薪水是用來支付她本職工作費用的。帶你,只是為了讓團隊工作能夠更好地開展。所以,不要希望你的mentor和老師一樣整天圍著你轉,她們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你的mentor甩給你一堆資料,放下一句不懂來問我,並幫你解答問題時,她就已經合格了。當然,你可能覺得她的解答不夠像老師講課一樣清晰明了,那你就自己去尋找正確答案,你又不比她差什麼。

畢竟公司給你支付薪水不是讓你來這裡像學生一樣等著別人來主動「喂」你的,你是要主動學會解決問題。

2.總是為自己的失誤找借口

在學校里,一次考不好沒什麼大不了,畢竟還有下一次嘛。老師因為成績來找你們談話,你們也總是習慣找各種理由為自己解釋,什麼複習重點偏了啊,最近身體不太好啊,等等。

在職場,你沒有那麼多失誤的機會。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自己都是要負責任的。出了問題,那就是商業損失,不讓你賠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裡還會有那麼多的機會讓你出錯。

所以,出了問題,不要拿出學校那套說辭,給自己找各種借口,甚至推卸責任到別人身上。錯了就是錯了,那我們就要找出根本原因,如何避免下一次不會再出現同樣的錯誤,這才是大家最關心的。

3.玻璃心一碰就碎

在學校,你上課不認真聽講,老師會好言相勸的找你聊天。你和室友發生矛盾,輔導員會主動了解情況,幫你們和解。你生病受傷了,朋友們會噓寒問暖。所有的人都在圍著你轉,對你都是和顏悅色的,生怕一個不小心,你想不開做出什麼過激行為。

在職場,大家都是拿著差不多的薪水來工作的,誰會關心你心情好不好。同事同事,共同做事。你只要把你分內的事情做好,大家都不會對你怎麼樣。但如果因為你的失誤,給別人添了麻煩,大家不給你好臉子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收起你的玻璃心,干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別給別人添麻煩。

4.不懂得團隊合作

在學校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學習,是一件單打獨鬥的事情。成績考的好與不好,只有自己能掌握。

在職場里,很少有工作是個人單打獨鬥的。只要你們是一個團隊,哪怕每個人負責的內容都不同,那你們也是一個整體。不要認為別人的工作不會影響到你,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你們團隊中不管哪個人失誤,對你的客戶來說,那都是你們自己的內部問題。

所以,如果團隊中有人來向你求助,請從大局角度出發能解決問題就幫忙解決問題,不要用這不是我的工作來推脫。同理,如果你搞定不了,也請放下姿態,去請教團隊里的相對專業的人士,不要捂著蓋著。面對客戶的時候,請統一好戰線,不要在外人面前搞事情。

以上,是我這一年來帶新人時最大的感受。

可能語言比較偏激,但如果能聽進去的朋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我覺得作為終身學習者,我們要時刻保持學生的心態,但千萬不要一直保持學生的思維。

曾經一度以為邁出學校大門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可事實上,在生活中摸爬滾打多年以後,我發現真正的學習其實是從邁出校門那一刻才開始的。

身邊不乏大量愛學習的朋友,在大家樂此不疲地追求獲得知識的快感時,我發現很多人其實還仍舊保持著在學校里的學習方式,環境雖然變了,但是方法依舊沒變,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看起來很努力,但收到的效果並不盡人意的原因。

總結下來,大體上有以下幾種思維定式,致使我們仍舊保持著學校里的學習方式。

1、無論學什麼都喜歡從頭開始

上學的時候每本書老師都是從第一頁開始講起,一個學期下來學完整本教材的內容。

可能大家受到這種方法的影響太深,導致在現代學習中,很多人在面對一項新知識的時候,很喜歡「從頭開始」。

看書喜歡一頁一頁看,學英語喜歡一個單詞一個單詞記,學習軟體也要從菜單欄、工具欄一個一個摸索過去。

這種什麼事都從頭研究的精神是好的,但重點是要看清楚自己學習的目的,如果你只是為了喝一杯水,真的沒有必要去現挖一口井。

如果因為接觸一個概念,就試圖把一門學科都學透,難免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按需獲取,才是我們學習的正確姿勢。

2、總希望有人給劃重點

上學最好的一點就是一直有老師教,有什麼不會的問題直接去問老師就好,甚至多問問題還是勤於好學的表現。

在應試教育階段,我們經歷最多的往往就是考試之前老師會划出重點,告訴你哪些會考,哪些不會考,甚至在複習的時候如果發現這道題是考綱之外的就可以直接放棄。

走上社會以後,我們完全要靠自己去學習,再也沒有什麼老師可以那麼盡心竭力地在身邊指導我們。可是很多人還是丟棄不了一定要有人給劃重點才安心的習慣。

於是各種求書單,求資料,求指點的需求層出不窮,甚至很多人根本不在意自己當前的目標是什麼,只要是大牛推薦的書,統統都買下來。

其實,在真實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要面對的問題都有所不同,所以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別人認為的重點,可能對你來說毫無意義。

最重要的是,你要想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擁有自己的判斷力,不人云亦云,這才是成熟的標誌。

3、總覺得用不到的知識就是沒用的

上學的時候,那些考綱以外的知識即使你寫在試卷上也不會為你加分。所以經常有家長教育孩子說,「學這個有什麼用?考試能打100分嗎?」

於是,我們安心地把書本上的知識掌握了,就足以應對考試內容。

可是走上社會後,哪有那些明確的考試,即使是公司的績效考核,也沒有明確說明只要掌握什麼技能就可以獲得怎樣的成果。

慢慢地,我們了解了綜合素質的重要性。那些你看起來暫時用不到的知識,很可能日後會成為你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別人嗅覺敏銳地追趕趨勢的時候,你因為覺得這些東西自己現在都用不上,所以視而不見。

當機會停在眼前的時候,才大聲驚呼,早知道應該學這個東西的,要是我早點學,現在一定可以怎樣怎樣……

現實就是這麼殘忍,所謂有錢難買早知道,如果你總是習慣性地拒絕你認為「沒用 」的東西,那你接觸到的「有用」的內容也會越來越少,社會沒有標準答案,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結果。

4、總希望有人來監督約束自己

學校環境中有老師和家長督促的氛圍,使很多人有了依賴心理。到了社會上,仍然擺脫不了希望有人監督約束的期待。

在職場上,很多人如果沒人給分配任務,自己就不知道要做些什麼。在網路上,很多人一定要加入類似學校性質的社群才可以安心地學習,覺得有了監督有了約束,自己才算是找到了團體。

雖然群體性學習氛圍可以為我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但也容易滋生隨波逐流的心態。

如果你無法做到自律,那就永遠沒有辦法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你不為自己做好計劃,就只能被別人的計劃排滿自己的時間。

5、認為成績是衡量一切的標準

在學校里學習成績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學生的地位,我們習慣了這種有成績標籤的生活。到了社會上,仍然要找各種類似成績單一樣的東西來證明自己價值的存在,比如讀書的數量,比如寫作的字數,比如工資的錢數,比如證書的個數。

如果是當事人把這些「成績」作為自己行為的總結倒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是把這些作為追求的目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更重要的,如果你沒有達到這些成績就認為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是失敗的,就更加要不得了。

如果你總是活在別人的價值體系里,那永遠都尋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別人說你不行,並不代表你這個人就一無是處。

生活是多元化的,不要以單一的標準去衡量事物,生活沒有滿分只有剛好。

以上這些思維定式讓我們雖然身處社會之中,但內心仍舊停留在學校的氛圍中,當自己在生活中跌跌撞撞滿身傷痕後才發出感慨,生活里沒有老師,沒有考試,完全都要靠自己去抉擇。

要想成熟,首先要學會認清事實,面對現狀。運用學校里的方式學習,只會成為我們的束縛,那些無效的努力無疑是對美好生活的浪費。

只有認清自己的目標,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按需獲取,自律勇敢地面對生活,才能讓我們在快速發展的知識浪潮中,博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是歐陽芊雙,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如果答案對你有所啟發,歡迎點贊關注。


有一篇問答是「如何看待繼北大碩士被阿里巴巴拒了後,清華的博士也被百度拒了這件事?」並不一定時北大、清華的人在應聘中就有優勢。北大和清華是中國最有名的學府,但是這並不代表這其中的所有人就很優秀。

第一個學生思維就是「給自己貼標籤」,不論好的還是壞的。你走出校園去求職的那刻,確實可以告訴面試官自己的學歷,但是更重要的是你這個人,你的能力有多少。如果你僅僅因為自己是名校畢業就自信,而不去努力的話,你的自信在若干年後會被消耗殆盡。

第二個學生思維是「作為弱勢的一方很傲嬌」。覺得自己是新來的,不會很正常,一被人說就感到委屈。不會是很正常,但是你要去學啊,不要等著別人來教你。每個人都很忙,很少有人會來主動問你要不要幫忙的。職場中做不好事情被說是很正常的,我們只能儘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對得起自己和這份工作。

第三個學生思維就是「太注重自己的感受」。我們常說「事實勝於雄辯」,要拿事實說話,而不是談論自己的感受。比如昨天回答了一個問題「感覺領導不是特別喜歡我,我又不想討好領導,該怎麼辦呢?」你覺得領導不喜歡你,我還覺得領導喜歡你呢。

人的感覺有時候並不一定準確和客觀。當發生了某件不太好的事時,我們常說「我以為…」,你以為的不一定是你以為的,任何事情都要用證據說話。

進入職場後,我們要改掉自己用學生思維解決問題的習慣,作為一名社會人,說話、做事都要有理有據,不要信口開河;更不要再提「當年勇」,重要的是現在;遇到不會的,要虛心學習。

——END——

你還知道哪些「學生思維」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在大學生活的學習里,我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關於學生思維,我想做些表述。學生思維有好有壞,壞多於好,先說壞的。

一、不做努力,開口求助。很多人在這裡表現為自己不去研究不去學習,想著拿別人做好的成果應該與自己分享,就是「拿來主義」了。

二、習慣抱怨,不做改變。很多學生習慣於抱怨學校的不周,抱怨社會的不公,卻沒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提高自己的能力,還覺得是父母沒有給自己最好的資源。這種思維很可怕。

三、急功近利,不學無術。上了大學之後少了外在的約束,很多學生認為學習對自己日後的工作沒有多大幫助,開始自我鬆懈,甚至只做有眼前利益的事,完全放棄專業知識的學習,卻想找到高薪的工作。

四、孤芳自賞,自我肯定。大學生自我意識強,喜歡發表有自己見解的言論,且不接受他人意見,自認為見地獨到,其實是固執己見。

五、推卸責任,不願負責。這裡不管是誰,做事總有不周的時候,大學生在這種情況下,為自己找借口,推開責任,不願意承擔自己犯的錯誤。

當然,很多大學生身上也有其他群體所沒有的閃光點,以上只是一些大學生在為人處世思維的欠缺,也有一些大學生經過大學的磨鍊,變得十分成熟幹練,又飽含工作熱情,成為社會上的精英。


從學校進入職場當中,就要相應的切換為職場思維,在從學生到職場人士的轉換當中,這個思維的轉變非常重要。典型的學生思維有以下幾個:

第一,認為學習好,努力工作就會有好的結果。

這個就像學校裡面,老師會比較喜歡學習好,認真刻苦的學生,職場里不是這樣,很多在校成績好的學生,在職場當中,有些並沒能取得理想的發展,讓職場發展不如意時,他們會責怪環境險惡,自己的努力沒有被看到,或者歸結為那些發展好的別人有關係等外部原因。

但事實上,職場對一個人的能力要求,不僅僅是刻苦,也不僅僅是學習。但好的學習能力是職場發展必備的能力之一。

第二,主觀能動性比較差,等待分配任務

會等待分配任務,就像等待老師留作業一樣。問題倒不大,因為初入職場要求的是執行力,但是如果想在職場中要長足的發展,就必須轉變思維,去提升自己,更有主動性。除了做好基礎的執行工作之外,還要想一想工作流程方面,還有哪一些可以提升的工作,怎樣還能再做出來一點比現在不一樣的進步的地方。也就是創造性的部分,當你在職場越久,你越會發現。只有執行力,是很難走到太遠的。

第三,對人際關係不敏感,只呆在熟悉的圈子裡

學校的環境相對比較簡單。只要做好了自己的學習,考試,論文就可以了,但是在職場當中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有意識地去訓練自己。和周圍的同事,上司,打交道的能力。

不要只呆在自己熟悉的圈子。和人打交道的能力這一類軟實力在職場上非常重要。圈子和人脈也是。所以,建議主動 走出熟悉的圈子,不斷去拓展更大的圈子,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人脈體系。

我是職場喵女王,用專業的能力和美麗的態度行走職場,關注我,助力職場,一路UPUP~~~~

本回答由喵女王原創並首發頭條,對任何抄襲行為將保留投訴權利。


【1】以為社會上的人對你好都是別有用心的。

其實大家都很忙,只是出於禮儀對你好一點或者溫柔一點,別有用心的前提是你還有利用價值,沒有太大利用價值的人,對你特別好,其實不划算。至於騙人騙色的事情,成本更高,理性的人都不會去做。

【2】覺得老闆一定會剋扣自己的工資。

新手的收入是低,但是是和你的能力匹配的,如果你能力很強,靠譜的老闆一定會意識到你很快就知道身價,會給你加薪。畢竟發現一個人才不容易。

【3】覺得自己工作非常努力還總別人挑刺。

其實新手沒有見過別人的高質量工作標準,所以總是用自己的過去來對比現在,覺得自己好努力還得不到認可。其實你是為你十幾年在職業化訓練這個領域無所作為買單呢。

【4】總是等著別人布置工作

要學會主動攬活和思考,不能指望什麼都有人安排。你媽照顧你是因為她是你媽,但是在職場,大家照顧你,除非你是領導的親戚。一般的領導只在你入職最開始的時候,像老師那樣來給你布置作業,甚至還有些無微不至的關懷,但是最後希望都是你能夠成長起來,獨擋一面。

【5】現在這份工作沒有前途

這是學生事情剛踏入工作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根本原因是學生時代一般都沒錢也沒太多眼界,所以開始掙錢後,總覺得自己的行業沒前途,工作沒發展,總想走捷徑,反而耽誤了自己的人生。

【6】這事應該不急吧

學生時代做一件事先後快慢都是自己判斷,但是工作中做一件事緊急程度是領導決定。你不能用自己的看法替代領導的判斷,這非常危險。

最可怕的是你的活是干不完的 --- 對的,是無窮無盡的。特別你是在一個上升期的公司的話,給你任務的速度很多時候是超過你的處理速度的。所以這個時候,你在接到一個被分配的任務或者一個email要求你幹什麼的時候,你不是要馬上可以做,而是要強迫自己停下,分清現在這個任務的優先順序,請示領導確認,然後分配好開始時間,之後再開始做。

所以,一定要學會必要的時間管理技能!

我是職場老司機秋葉大叔,歡迎你的關注!


推薦閱讀:

作為軍事迷,有哪些知識平台值得我們關注?
陸學藝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多重職業的未來在哪裡?
欠銀行的錢,下輩子我一定還
梁文道:他們發不了聲,我們不該選擇忽視 | 八分

TAG:教育 | 社會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