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先說「無知者無畏」,又說「恐懼源於未知」,那麼這兩句話算不算互相矛盾?


在不同場景下,任何邏輯自洽適合場景的名言,被我們廣為流傳。

社會貓看來,並不算矛盾,這些都是對的正確的,只不過因場景環境不同,意味便不同罷了。

無知者無畏

出自《論語·季氏篇第十六》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指那些什麼都不知道的也就什麼都不會害怕的人。

我們仔細想一想什麼條件下會無知者無畏?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不同階段的年紀,是否需要有股衝勁和韌性呢?

所以很多大學就這件事做了一個延展性的辯論,無知者無畏與博學者無畏的差別,當然結果也是各說各話,各自場景的邏輯自洽的討論而已。

所以帶給社會貓思考便是,年輕時無知者無畏你有資本,畢竟很多成就來源於無畏的衝勁,但如果老年還無知者無畏那就多少有一些真的無知了,您說呢?

恐懼源於未知

很巧妙的是,這句話源自於《青帝》:「恐懼多源於未知,焦慮來自尚未決斷。」

恐懼你我都有,對未知的都多少有一絲敬畏,這屬於人性,這也是人與動物之間的差別,對不存在的東西會產生莫名的恐懼,因為人不知道這種恐懼從何處來。

而社會貓認為是源於人的掌控慾望,當失去控制便不再安全,高度的不安全變成了恐懼。

這也讓我想到了十九世紀英國詩人麥爾慈提出的一個問題:「宇宙對人類是友好的嗎?」當然這個問題都沒人可以解開,很多自認為聰明的人,讓人倍感世界的無常,直到現在仍有很多人認為4.7.13這些數字是不祥的。

這種角度來看,人是不是多多少少有些脆弱和無助?

那我們在積極看一下這個問題:

未知只有恐懼嗎?社會貓不這麼認為,除了恐懼相伴的一定是有機會的,這就是危機一次的含義,危與機兩者並存。

所以社會貓希望,大家都不要過度解釋單一的含義,而是透過身邊的故事加深對詞義的理解,這樣也能識別對應的場景,給自己一些思路。

社會貓語錄:邏輯自洽並非客觀存在,只是相對主觀的表達而已,流派概念皆是如此。


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但是這兩句話表達的卻是兩種不同的意思。

1."無知者無畏"是指你對不知道的事情不懂的事情可以大膽去嘗試,可以挑戰自己,可以放寬心的向前進!

2."恐懼源於未知"是指你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了解,你對你眼前的事物感到迷茫,你會害怕會恐懼!

3.語言本身只是用來描述你此時此刻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意思,他不存在矛盾與不矛盾,他只能說合不合適,在合適的氛圍合適的時間合適的表達你想要表達的意思,那麼就是對的!


我認為兩句話看似矛盾對立,其實內在統一,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第一句「無知者無畏」,即人們常說的「初生牛犢不怕虎」。強調人們一心干成事情,眼裡只有目標,無所畏懼,沒有權威,沒有自卑,沒有疲憊,排除萬難,敢想敢做敢當,一馬當先,勇往直前。

第二句「恐懼源於未知」,跳蚤試驗,弄疼弄傷,鼻青臉腫,心裡留下深刻陰影,格局發生變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強調人類認知的局限性,知道越多,碰壁越多,擔憂與害怕與之俱增,源於對不確定事物的焦慮與擔心。

綜上,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總是在跌宕起伏,蘭現螺旋上升,沒有一帆風順,開疆拓土需要無所畏懼,守土有責需要有所恐懼。


不矛盾。

第一句講的無知者往往更有勇氣,更容易衝破束縛,而不麻木於現狀。但絕對不是褒義指人應該無知,只是描述了一個現狀發生的機理。

第二句是當下非常流行的靈性話語,表明人內心恐懼的來源。比如不知鬼魂的存在緣由是對於過去人事物的執念而產生的,故一看鬼片就特別害怕。這也是分析了恐懼的成因。

兩句話都是一種機理成因的分析描述。都沒指出人應該無知還是應該無知,所以兩句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故無矛盾。


謝謝邀請:並不矛盾,因為無知到一定程度根本就無法知道自己的無知。 未知恰恰是有知者才有資格面對的,有個概念已經很老了,人的知識就像一個圓圈,圈越大,邊緣越大,接觸到外面的未知世界越多。


謝邀!「無知者無畏」跟「恐懼源於未知」這兩句話不相矛盾,兩句話兩個概念。「無知」就是不知,「無知者」指的是愚昧的人或是不懂事的孩子,「無畏」就是不害怕。「無知者無畏」跟「初生牛犢不怕虎」有相同的意思。舉個例子吧,就在5天前的中午,我家孫女爬進洗衣機里去玩,想躲貓貓,結果被洗衣機卡住了出不來了,這個時候才知道害怕,嚇得又叫外婆又哇哇大哭(此時我在午睡),開先覺得好玩想躲我,讓我午睡起來找不著她,讓我著急。小孩子不知道爬進洗衣機有生命危險(洗衣機沒斷電),被洗衣機卡住出不來還是小事,萬一觸碰到啟動件,我孫女就沒了,我是嚇出了一身汗冷,現在想來還心有餘悸。剛生下來的小牛不認得虎、也不知道虎會吃它,所以「初生牛犢不怕虎」。

「恐懼源於未知」,這裡的「恐懼」不是一般的害怕,而是有潛意識的生命危險。「恐懼源於未知」,就是在做一件有生命危險的事情,但不知道危險程度有多大。比如醉駕,明明知道喝醉酒的人不能開車,但這個喝醉酒的人還是在開車,這時候車裡的人恐懼至極,不知道車在哪一段路會出車禍,也不知道出了車禍會死幾個人,這就是「恐懼源於未知」。

「無知者無畏」就是愚者在做很危險的事情而不知道有危險,所以不害怕。「恐懼源於未知」是知道在做一件關乎有生命危險的事情,而不知道什麼時候死,會死多少人。


謝邀,這個命題可以先從字面意思理解一下:

1、無知者無畏:可以理解為一件事從發生到結束,整個過程是處於我不知道並且預計不到後果的情況,本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可以把這類人歸類於敢於嘗試,敢打敢拼,屬於有勇無謀類!

2、恐懼源於未知:可以理解為一件事的發生到了到結束也不了解後果,但是本著步步為營、穩打穩紮的心態,可以把這類人歸類於較為穩健,一步一個腳印,屬於無勇有謀類!

這種歸類整理把這兩種情況區分為兩類,這樣就可以體現出並不衝突!

(個見)


第一句話是對的,第二句話是錯的。

無知者無畏,因為人們不知道後果,所以才敢為所欲為。

而第二句話是不成立的,任何的恐懼都不是無緣無故的。


這個問題,對於紫宸道及余佩瑩兩位的回答基本認同。只補充一下,無知者無畏是愚者,或是被愚者。後者大多是智者,有一定知識及生活經驗。正如剛從新聞看到的花蓮,如果自身處其地,也必會感到害怕,因為深知地震的殺傷力,但卻不知道當下地震的程度。恐懼是正常人的表現,但要懂得用理智去克服,才有機會化險為夷。


推薦閱讀:

網傳#歌手# 陣容曝光,據說有張韶涵、楊千嬅、張惠妹、薛之謙!你最期待誰的表演?
孩子心理有點封閉,該怎麼讓他活潑起來?
怎麼看待一些功成身就的人卻被病魔和意外打倒?

TAG:文化 | 社會 | 心理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