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如何看待「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兩句相悖的名言?


謝謝提問。對任何事情和問題的觀察分析都要考慮事情發生的背景和條件。封建社會學而優則仕的階層上升渠道導致「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一觀念的產生。現在來看,這一制度為打破階層固化吸納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不僅維護了封建統治,也為促進社會進步起到一定積極作用。至於「百無一用是書生」,則是說明與暴力或其它社會強制力手段相比,書生畢竟是通過其思想和見解來間接影響統治集團,後者採納與否,皆在未定之數。視角不同,自然結論不同,不在相同的語境下,沒必要得出「相悖」的結論吧。


雖然相悖,都是名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試想,一個沒有文化的人類是何等狀況。一切生產力的發展,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文化,沒有文化,社會無法進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設毛病。而百無一用是書生,也對。它珍對的是書生也就是文人的弱點,書生頭腦強,腦袋裡裝的東西多,但身體弱,只能用腦,不能用力,這兩句名言沒錯。


我認為,在古代,讀書也是一種行業,而相比較於其他行業,讀書這個行業可以獲取更廣、更多的知識,知道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並且,古代的行業講究「士農工商」,讀書考中之後的社會地位遠高於其他行業,就有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

讀書雖然可以獲取更廣、更多的知識,但是,那只是紙上談兵,讀書人並沒有親身實踐過。如果知識不能轉化為實際,方法論不能解決問題,那麼一切都是虛妄。所以,「百無一用是書生」。


推薦閱讀:

教育理論備考:「最早」和「第一」的知識點
南開菊藝甲津門,有什麼典故?
牛!西工大博士答辯致謝,評委潸然淚下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