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校在建立之前大多都是墳場,這是真的嗎?


咋說呢,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情況吧,有的學校的確是建設在了亂葬崗、墳場之上,但是不是大多數,也絕不是絕大多數。 那麼,老麥與諸位分析下,這個問題吧。

分兩部分,一部分從現實角度,一部分從不科學的角度。 現實角度來說呢,高速發展的城市建設,使得城市的土地越來越珍貴,當前絕大多數城市的生財之道主要就是靠——賣地。好地段的土地自然可以賣出好價錢,賣出好價錢,自然就會有GDP,那麼從執政角度來說,就會臉上有光,於是好地段的土地絕大多數被用來做了房地產開發。

然而,教育用地全是劃撥土地,而且土地使用率極低,又是操場,又是校舍的,關鍵是沒有一毛錢的土地收入不說,還得投資建設起來,所以……結果大家就知道了,為了「變廢為寶」,在城郊結合帶或是其他一些閑置多年的歷史上的亂葬崗什麼的就被用作了教育用地,建設了學校。這對於當地ZF來說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一是閑置土地有了新用途,二是學校的投入使用,給區域帶來了新的經濟活力。——好了,這是現實角度的分析。

那麼,咱們從非科學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一種說法呢,是利用學生的至陽之氣來壓制住這些陰邪之地的陰氣,有沒有道理呢?

老麥的理解,還是有一定道理,學校本身是一個密集區域,學生眾多,而且八九點鐘的太陽,有一種無邪的陽剛之氣,確實可以壓制一些不良的氣場。這種效果比一個居住小區的鎮壓作用要好一些。可是,到了晚上,這些八九點鐘的太陽都回家照耀父母了,學校之地就有些空蕩蕩,空蕩蕩……所以,一般的學校都會在一些特別的位置建設有一些奇異的雕塑或是塑像什麼,其實,起到的也是一種鎮壓的作用。

但是這個「利用學生陽氣鎮邪」不科學的分析,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歷史傳承,所以,老麥更傾向於第一種現實說法。同時,如果你縱觀歷史,知名的學堂、學府,一般都是選擇在山清水秀的怡人之地,因為這些地方充溢著充足的靈氣,更容易成才一些,譬如四大書院:應天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區南湖畔)、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白鹿洞書院。哪一個不是山清水秀處,朗朗讀書聲。

說明:本文原創老麥,圖片來源於網路,首發今日頭條,如需轉載請聯繫老麥。敬請關註:老麥說說,與老麥一起去探尋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閱讀量8編輯


問問你身邊的朋友,在學生時代,是不是也聽過一個傳言:我們學校是建在一片墳場上的,以前這裡就是個亂葬崗,陰氣特別重。

至於為什麼要建在墳場上,在學生中最流行的說法是:學校里學生比較多,又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白天學生多,陽氣重,能夠鎮壓墳地產生的陰氣,而到了晚上,陰氣沒有了束縛,所以學校里的鬼故事大多發生在晚上。

其實,這個傳言並不是假的,的確有很多學校都是建在墳場之上。但「利用學生身上的陽氣來鎮壓墳地的陰氣」這樣的說法純屬胡編亂造,是封建迷信的說法。

因為在過去的幾千年間,中國人的墓地大部分坐落在城鎮的外圍,可能就是一片荒郊野嶺,而且那個時候提倡土葬,大家門戶還會用棺材厚葬老人,而窮人家可能裹個草席就埋下去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們稱為「亂葬崗」的地方。

後來,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城市空間的向外拓展,就讓不少原本的荒野草地都變成了如今的市中心、郊區。有些「亂葬崗」也被容納進去。

但凡學校都希望設立在遠離鬧市的地方,這樣能遠離一些外界的誘惑,利於創造安靜的學習氛圍。隨著城市中心的地價不斷提高,於是很多學校的新校區自然就會建在郊區那種的偏僻地方,再加上墳地便宜,能夠更好節省資金,發展硬體設施。

此外,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中,發生過無數次戰爭,幾乎每一寸土地下面,都有戰爭的痕迹。即使是不發生戰爭的地方,由於正常年份死亡的人需要埋葬的緣故,墳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遷移一次,每一個老的墳地都會繼續變成耕地或住宅。所以不論是從哪一個方面來看,中國的土地下基本都曾經過墳場的經歷。

幾乎全國大多數的學校都是在墳地上興建的,在自稱「古墓派」的西安大學生中間有個說法很有意思,是:「上學如上墳。」幾乎隔一段時間,西安的某個高校都會因為發現古墓上熱搜。


應當是真的。小編小學就是一片墳場,到了大學,學校是新建的校區,也是一大片墳地,直到小編大學畢業,裡面的墳都沒有遷乾淨。你能想像每天晚上自習,路邊就是凸起的墳頭是一種什麼感覺嗎?這麼建,有種說法,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陽氣比較重,能夠壓制的住!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往往當年學習不好的學生反而記得感恩老師?
在物理和數學領域,有哪些假設是不能提出的或沒有意義的?
上海一位著名雙語學校校長談教育的焦慮
奧數學霸十大招式,學渣「含淚」讀完

TAG:學校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