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怎麼看待90後的?
社會對90後的看法,可以微縮成班主任對一個班的看法:「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學生。」年復一年,這位班主任樂此不疲地對自己的學生這麼說道。
90後曾經被稱為「垮掉的一代」、「扶不上牆的一代」。懶惰,追求與眾不同。不著急結婚,結婚了也不著急生孩子,看著長輩在一旁催促,卻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不願意將就」、「追尋真愛」、「結婚要趁晚、離婚要趁早」...這些在70/80後聽起來「大逆不道」的言論,更是加深了社會對90後「垮掉」的看法。
不過我身邊的90後,一個個的倒是很惹人喜愛。
他們與我們這一代不同,除非是家庭經濟確實困難,大部分90後基本都沒有經歷過物資匱乏的時期。又因為計劃生育,從小不愁吃穿也不擔心其他兄弟姊妹分走父母的寵愛。物質基礎相對豐富,從小就更注重精神培養。他們欣欣向榮地長大,懂分享,講禮貌。
80/90後的精神領袖王尼瑪曾經在一期節目上為80/90後嚴肅地正名,他的這段話也代表了我對80/90後的看法,尤其是90後。截圖如下:
70後的退去,80後的高潮、90後則是未來戰場的主力分子。熟知的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李彥宏1968年,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淘寶-馬雲1964年,企鵝QQ的創始人-馬化騰1971年,中國第一個免費殺毒軟體360-周鴻禕1970年。中國3C類品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京東-劉強東1974年,等等,60後一批少數網路創業大軍,70後一大批電子商務大軍,80後大批電子商務及移動互聯網,智能產品的創業大軍正在源源不斷的補充的社會的必需品、
70後、80後初期是傳統行業的天下,那時經濟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社會沒有現在這麼繁榮,更別說網路的普及,80後後期網路正如瘟疫性的蔓延、電子商務也在飛速的蔓延,物流的方便快捷,支付的多種渠道、80後正在享受在雨後春筍般的生活。
還記著這幾年變革最快的則是團購網、也就是前幾年團購網瘋狂的增長,瘋狂的擴大的地盤,瘋狂的有著源源不斷的風投基金。然後,好景不長,一夜之間,網購時代發生了反覆地的變化,最終網購時代終究剩下了這幾家,當然剩下的也是被電商巨頭們,紛紛收購在旗下。
好了,讓我們繞道原文來,如何看待90後,。
上次在空間中提到「90後的將主宰社會的整體,也是整個消費的主流人群。改變思維,學會適應90的思維與習慣」有很多電商同行業的人給予反對的意見。但是在我看來,未來的趨勢,一定要學會90後的思維模式、因為讓他們能讓你一夜暴富積攢用戶群體,也能一夜讓你用戶群體迅速的消失、
80後在創新,90後則在翻新+創新,00後則是在大數據,智能時代中的搖籃成長
簡單的分析一下,90後最大的24,最小的15,,2014年是高考的結束,一大批95後的學生湧進社會這所學校,他們的思維模式是我們不能理解的,也不能改變的。90後在80後的「領導」帶領下,熟練的運用網購,熟練的知曉淘寶,熟練地運用第三方的支付平台,只要現在社會上有網路平台的,90後就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掌握。 如果我沒有估計錯的話,加上國家的支持性,未來報考的專業則是電子商務的居多。這也就養成了先天性的網購群體。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男女比例為56:44,與2012年情況基本保持一致
對於24歲的90後群體來講,他們已經步入社會,可能已經在某家單位任職,據有關數據調查90後購買人群佔比(—— )80後的購買佔比是(——) ,據13年的網購數據,淘寶的以女性為主,則京東以男性居多、另外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大學生藍皮書:中國大學生生活形態研究報告(2013)》27日在京發布。藍皮書指出,68.5%的大學生曾在網上購買過商品,而平均每人每月網購頻次達到1.7次。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每天參與信息消費時長集中在1.5-3.5小時。受訪者對於現階段信息安全滿意度一般(平均分值僅為3.7),同時,一線城市以及主要以互聯網獲取信息的消費者對於信息安全問題的滿意度較低。其主要表現為:城市級別越高對信息消費滿意度越低;主要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的消費者相比通過電視、報刊獲取信息的消費者對信息安全滿意度更低。而學歷與家庭月收入與信息消費安全滿意度成反比。這僅僅是13年的數據,那14年呢?肯定是有所增長的、這是學生的時代,80後如果回憶的話則是很有這樣待遇,90後則是正在生長在小康時段,雖然不能說是拼爹時代,但也是個個都是家裡的寶。
90後的思維模式我們不能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很強,典型代表:90後創業馬佳佳,擁有一套自己的互聯網的思維做生意的女大學生,她講過,90後這一代人是不會在北上廣深買房的,因為他們根本買不起,說實話,我不清楚我是否在北上廣深買房,是否能接受北上廣深的環境,但是因為北上廣的擁擠的人,我也不會買房……跑題了,這僅僅是馬佳佳一席之話,另外重點是的則是馬佳佳的運用的自己的互聯網思維的營銷之術,不得不說,馬佳佳還是在一定的地步上取得的成功。
90後是未來的主要的消費群體,也是未來最大的受益者。電子商務的迅速蔓延,不得不讓這幫90後人群關注,原因嘛!很簡單的,第一:因為互聯網是他們從小都有接觸的,所以很快上手;第二:則是因為家裡80後帶動的原因,第三:電視廣告的蔓延加上逐漸洗腦;第三:物流網大幅度的完善,增加了便捷性,一線二線,這不用說,就連我家六線城市縣城農村都有物流,大大的方便了網購頻次;第四:這算一個附加條,因為現在中高考怕考試的時候是關於電商的題目的作文,所以他們可能會增加他們部分的體驗能力;第五:央視及地方衛視,或者地方的相關組織的報道人物事迹(打雞血),創業的事情,可能又會影響一部分人群、。
80後是互聯網時代,90後是電子商務時代,00後則是大數據時代,智能時代,目前都在各大電商都在玩自己的大數據,與雲計算。90後是在不知不覺的提供數據,00則是全是生長在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家居時代,可能還沒回家,然後通過手機上的一個相關APP進行雲操作,然後家裡的空調開了,自己做飯了,等等家庭一切生活的必備都在運行,而你到家這些已經完全就緒、這並不是科幻,這真的就是現實中的生活。各大電商搶佔路由器,搶佔開關就是因為把把握自己的智能命脈。扯多了。還有一點就是020的迅速流行。線上交易現下提貨,
很通俗的解釋、個話題扯得有點多、
最後講講90後的思維,90後的思維,有時候真的很奇葩。首先:90後可能有些自大,當然肯定也有本分,因為90後生長在一個無壓力時代,大學畢業,選擇專業就畢業,工作之後或許有點眼高手低,自我感覺高大上,自我感覺形象良好,自我感覺這事情就是這麼做,所以造成了現在有的企業沒有經驗的不敢要,哈哈,難道現在的大學生難畢業跟你90師哥師姐們有關? 90後有的很調皮,有的也很思維,不得不說,90後的思維是80後沒有的,相信大家都看過《我是特種兵》裡面的19歲當兵的小庄,利用獨特的思維去完成每次演戲考核,也是用獨特的思維來來思考敵方每次常規的判斷,不走常規路,所以每次都能完美的收局。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有人說所這想法脫離實際,脫離原本的含義,有點大膽,或者根本就同不過,我想說,如果按照大眾的思維來思考這件事情就跟傳統企業有什麼不同,用叛逆的思維考慮事情這才是互聯網的方向,堅持了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舉個簡明的例子:馬雲創業阿里巴巴的時候,多少人給予差評的反對,但是馬雲有自己的見解,所以取得現在的成功,然而還有多少人給予反對的差評,那些給予反對差評的人,已經被互聯網這個新的思維牢牢的壓在下面,那就是傳統企業。電商促成了多少人開始學習這個互聯網的思維,70、80、包括90、年代的不同,則理解的不同。70後理解為70年代的思想,80則是80年代的思維,90則是新一代的人的獨特思維。當然每個年代理解的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企業。企鵝、京東、58、美團、噹噹、聚美、都是不同的典型案例。、
那麼,未來的消費群體我們該怎麼定義呢??女性,男性?白領?屌絲?記得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得屌絲者的天下》,不說不說,人人都是屌絲,人人都想擺脫屌絲,人人都想帶上白領稱號,但是我想說,身為屌絲一族,你值得驕傲! 屌絲是未來的主流人群,也是未來的大軍,因為屌絲成就了多少企業,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是不外公開的、如 你想買性趣用品,但因臉皮薄不敢去實體店,那麼你的第一想法肯定是去網上買,去淘寶,去其他的平台網站買,因為這樣你可能買一箱,或者買夠一年的。或者買點提高性趣中的東東,當然,這都是舉例,如果你去實體店,你買這些可能會異常的注意店鋪管理員的表情,因為怕嘲笑或者怕信息泄露,那麼這些事情就可以在網上解決掉。因為屌絲就是這麼吊、 上面的例子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大家可以靈活運用到其他的行業、、
插曲一個小小的故事,智能手機現在應該人人都是有、最
近可能大家可能都知道一款名叫臉萌的APP軟體應用,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大部分人都有用過,也都體驗過,一夜之間,臉萌迅速在朋友圈如瘟疫般的流行開來,各大頭像立馬被臉萌所包圍,沒有過多的推廣費用,也沒有大面積的漫天宣傳 —這就是臉萌的創始人郭列及9名90後的團隊,利用獨特的逆向思維模式進行滿足大眾的要求。人物的簡介就不用我介紹了吧、郭列,2011年畢業,在校屬於調皮生,善於追求自己的想法,喜歡挑戰自己的喜歡的事情,臉萌上線後四天的下載量為119.3W,多麼龐大的下載規模。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很多人非常羨慕這些90後,當然這些只是成功之後。前期的辛苦就不在細講了,成功的關鍵就是在於這群90後的思想是定位在現在社會的思維,而不是傳統的模式。這點足夠說明的90後思維你們搞不懂。每個人都有自己想法。
或許90後有點小個性,有點喜歡八卦,有點浮躁,有點小煽情,有點不知錯所,有點星座性,有點耍帥,有點愛美,有點叛逆,有點調皮,有點裝13 ,但是這都不是問題,因為90後最大的特點就是新奇,任何有興趣的事物都可以引發的他們全身心的關注,不管是電商,還是營銷,還是創意,還是品牌等等,他們喜歡活學活用,另外一點90不喜歡原班不動去做一件有著規律事情,他們則是更喜歡有挑戰,新奇的事物、有些事情你需要放手讓90後去做,可能有會你意外的驚喜。
說著這麼多,講點90後的怪癖,90後是一群新奇的群體,他們喜歡結交些認識,有共同語言,平易近人的導師或者朋友,另外那些常常在朋友圈誇大自己的,說自己營銷很牛的,自己見了好多人物的,另外還有培訓花錢的,洗腦行動的,對於這些事情,90後的自動屏蔽系統很強大,或者雖然你真的真厲害,但是在90後眼裡,跟我沒有半毛錢關係,簡單通俗的講就是屏蔽掉各種各樣的「裝逼」行為。但是如果你在一件小事上面,或者能跟脫掉自己高高在上的架90字,我只能說,要不你將他們徹底洗腦,要不你就在小事上進行感動他們,前面也說了90是個很奇葩的群體,他們有著自己的思維,他們的抵抗力與排斥力很強的,當然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如果你征服他的話,他么會非常認同你,是一個長期穩定的消費群體、
昨天我看了一篇標題叫《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的文章,頓時感到一陣蒼涼。
就像俠客站在山頭,迎著風,想回頭望一眼心愛的姑娘,卻不能。
因為逆風會吹亂他額前那一綹頭髮,是早上出門前特意對著鏡子,小心翼翼特意從留長的左邊掀起蓋住光亮的前額,然後用水抹平的那綹頭髮。如此神聖的儀式,代表著這個中年男人最後的尊嚴。
他,怎敢讓逆風吹亂了他的發,毀了她一世的牽掛?
聽說大部分男性會在25歲左右出現脫髮。真高興,原來25歲不止是女人的分界嶺。
25歲,我們已經徹底發育成熟,個兒不會再長高,胸不會再變大。一切就這樣B了,骨質密度、肌腱韌性、身體機能、頭腦智商和衝動任性。
比如我,作為第一批90後,在25歲之後,分明感受到,每一天我都在被過去的自己打臉。
25歲之前,我叫囂著自己出門從不擦粉底液,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25歲之後,我出門前一定要先打個底、畫個眉、擦個口紅,不然就感覺這張臉羞於見人。
25歲之前,我覺得護膚品的功能只要保濕就夠了。25歲之後,我還需要我的護膚品可以「提拉緊緻抗衰老」。
25歲之前,我躺在床上玩手機都能玩到天亮,徹夜通宵so easy。25歲之後,我躺在床上無論玩得多來勁兒,到了12點我都默默把手縮回被窩裡,準備進入夢鄉。
25歲之前,下第一場雪的時候我都有勇氣穿薄絲襪出門。25歲之後,氣溫降到十幾度我就有意識的把腳踝藏起來。
25歲之前,我宿醉的次數要以「周」為單位算。25歲之後,宿醉?膽兒挺大啊!
更可怕的是改變並不僅僅出現在生理上,還有我的心。25歲之前,有人對不起我,我恨不得指著他鼻子罵回去。25歲之後,想一想沒什麼大不了,算了吧。
25歲之前,我動不動就給自己立flag,要視金錢圖糞土,要背包走天涯,要永遠做最時髦的人。
可25歲之後呢?我甘願為了糞土般的金錢去做屎殼郎,那些販賣人口的故事嚇得我再不敢輕易獨行,永遠做最時髦的人?呵呵,是工作不夠忙,還是房貸車貸信用卡不用還?
想一想,作為第一批90後還是蠻尷尬的。提前來臨的中年危機,沒結婚的被玩命兒催婚,結了婚的要努力生娃,生了娃的要賺錢養家。結婚早的那撥里已經有人離了婚,沒結婚的那撥還有人至今母胎單身。
更尷尬的是,90後在心智上不如80後耐操,心勁兒上又不如00後敢闖。想就這麼碌碌無為過一生,還心有不甘;想奮力一搏又覺得性趣寡然。
80後擁抱著提前到來的更年期,00後肆意揮霍著大把大把的青春期,可是90後呢?就特么剩下一堆沒用的矯情。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只熱衷娛樂八卦,可我現在確實已經開始看時事新聞和社會熱點。我曾以為我永遠能get到最火的愛豆,可現在卻怎麼也搞不懂TFBOYS到底帥在哪。我曾以為我們才是時代的弄潮兒,直到無數00後,甚至10後開始出現……
他們出現就算了,居然還臭不要臉的說「那些90後的老女人」,他們在直播平台為愛豆「出頭」,他們在王者榮耀里坑隊友……
他們,呵呵,等他們長大了也還是一樣逃不過被那些發過的朋友圈打臉。
我記得網綜《舉杯呵呵喝》陳赫那集里,趙英俊巧妙地解釋了打臉這個詞兒。
他借用了孔子的話「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意思是,說到做到,只為自己言行負責人的,只不過是淺薄而固執的小人,永遠不能成為一等一的人,因為格局太小,不懂變通,把自己定格了。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打臉的過程。只有被打過臉,才知道自己曾經多年幼無知。也只有被打過臉,才證明你已經開始長大。
這種長大,是為了變得更好、為了我們愛的人、為了愛我們的人,為了平和的幸福,去做的一種改變。也許我是被生活折磨出抖M傾向,但我確實開始迷戀上了被打臉的過程。
因為,
反正我也沒辦法呀~
90後越來越開放,簡直讓前輩不敢想想!
90後的年輕人,好吃懶做,喜歡吃好的,玩好的,但是他們吃不了苦,還要愛面子比高低,還要父母幫助買高價房,買好車子,自己卻很難掙到很多錢。啃老族特別多。
推薦閱讀:
※蛋博士告訴你:什麼是藝考?
※蘇打去實習了(四)
※全國各省份超全大學實力排名
※提賽德大學讀研體驗,高級實踐項目你值得擁有!
※美國的學時,學分和學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