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很多人小時候學習的知識長大後都忘了?


謝邀。

先看看是否可以統一一個認知:作為一個已經工作的人回頭來看,上學學習知識的作用是什麼,(咱們先默認並忽略升學就業,這是「習俗性真理」),我覺得作用在於潛移默化培養了人的「理性判斷力」和「感性道德約束」。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鄉下巫師捉妖,手舞足蹈一番之後,用木劍在黃紙人身上一划,紙人立刻血跡斑斑,小時候看著覺得太神奇詭異了,現在呢,即使不知道實際原理,但一定會知道這只是某種化學反應,為什麼會有這個判斷,是你曾經學過的知識在起作用,讓你有了一個非本能的理性判斷能力。

再舉一個例子,就說排隊,當你來到一個車站,看到絕大部分人都在排隊,你也會自覺站到隊尾,如果你確實有緊急的事情,你也會很不好意思地跟前面的人打招呼,請對方諒解讓你插隊,這種對個體的約束性,可不是先天本能的,而是後天潛移默化的「感性道德約束」。

因此,所謂知識被忘記了,我覺得準確的說應該是細節被忘記,比如你會忘記牛頓第二定律具體講的是什麼,但當你需要的時候,你一定會首先意識這是一個關於「力」的知識,其次你應該去找物理方面的資料去查,而絕不應該去翻菜譜找答案。

同理,可以擴展到閱讀上面,其實很多的書看過之後,會被忘記絕大部分,比如《1984》,我總是記不住主角生活的假設國家,和他那個所謂女朋友的名字,但我永遠對於作者描繪的壓抑,機械,令人窒息的社會印象深刻,即使你現在問我那個主角叫什麼,我也想不起來了。

所以,不必為這個問題去焦慮什麼,我建議你需要做的是不斷去閱讀,去學習,畢竟你需要有新的東西進來以供你去忘卻,擁有才會有丟失,學了才會有忘記,咱們國家有一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可不是花錢能買到的,而且是最有吸引力的,共勉吧。


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答:」當我還是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住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讀書對人的改變也是如此。「

這是小編在知乎上看見的一個非常絕妙貼切的回答。許多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經常說:「只要你健康長大,閱讀等你上學再說吧!」於是孩子慢慢長大了,她又說:「學習成績要緊,閱讀等你工作了有時間了在說吧。」遇到這樣的媽媽,我也是很無奈,她說的也對,長身體比閱讀重要,考名校也比閱讀重要,工作了也比重要,傳宗接代了也比閱讀重要... ...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讓你愛閱讀呢?

讀書,內化於心。

你讀的書,接收的思維習慣、反思能力、認知力,悄悄植入了你的潛意識。

你的心理好比是一個花園,你是一個園丁,你每天都在你的潛意識中根據你的思維習慣播種,你所收穫的就是你在潛意識中所播下種子的果實。

而這果實便是你的思維、氣度、涵養、素質。腹有詩書氣自華!

你以為讀的書會忘掉,你以為的以為不是真的你以為!

功利性的社會追求功利性的讀書方式,短頻快地追求知識變現,真正能快速做到知識變現的人少之又少,反身抱怨為讀書付出的努力不值,糾結讀書的意義在哪。

真正接觸知乎一月時間,與知乎互動,當自己想下筆而又無從下筆疾書時,腦中的思維和記憶在高速飛轉,喚回以前所看的那麼多有用的書籍和知識,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及心理經驗,盡情地揮灑在知識的海洋里。每天興奮地看著知友的關注和點贊上升,讀書帶來了生活樂趣,驚喜就在身邊。

讀書的意義,享受和樂趣。美,是用美的眼光去發現。


謝邀!這個問題很容易想的,因為沒複習唄,所以忘了。那為什麼沒複習?因為越長大,小時候的知識用不到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所用知識也會變化。但小時候這部分知識不會消失的,會以某種形式存儲在大腦深處,它會在某個特定的情境中被喚醒,只不過記得不太準確罷了!


環境原因,心態問題,和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導致自己心理上的困擾。其實堅定信念,拋開一切的煩惱,努力學習,教學也有些原因


推薦閱讀:

現在有的學生明明很聰明,可為什麼就不把心思用到學生上呢?
2018熊孩子再見!
不要臉是不是一件好事?
老師曾灌輸過哪些錯誤知識?
『』學的雜『』不如『』學的精『』,到底怎樣才算會學英語呢?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