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萊斯為什麼那麼便宜?
哈嘍,我是小菜牙。
奧特萊斯曾經是我非常喜歡去的一個地方,因為不僅東西便宜,而且歐洲小鎮的造型是我一直情有獨鐘的原因。不過當我漸漸長大後,每次去奧特萊斯我都是只拍照不掏錢包。
我一直以為奧特萊斯的東西僅僅是集中打折,清庫存的一種商業模式。但長期飛國際線的同事告訴我,奧特萊斯的東西根本就和常規品牌的東西不一樣,不管是設計還是用料上。
朋友她上次從洛杉磯回來,帶了一個古奇的小提包。她把家裡另外一個從奧特萊斯買的幾乎同款提包放在一起給我看,我說好像比不多呀。然後她拉著我的手伸進美國帶回來的提包裡面摸了兩圈,又伸到奧特萊斯買的提包摸了兩圈。確實用料完全不一樣,誰的手感更好我不做評價,但美國正牌店買的牛皮厚度更勝一籌。當然這類奢侈品,也不是誰更大更厚就誰更好,但幾乎同款的提包,為什麼在用料上的差距如此明顯?
奧特萊斯的存在是因為消費者喜歡大品牌,但又不喜歡大品牌的價格。
那奧特萊斯的東西到底買不買呢?我覺得看個人。有句話怎麼說的?走自己的路,開心就好。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小菜牙!
奧特萊斯便宜是因為:
1. 選址在郊區,地段費用低
2. 銷售款式也是奧萊款,比專賣店的設計和品質稍差
3. 一些專賣的過季款清倉
4. 來購物的人一般會買比較多,所以走量
我們去奧萊當然為了性價比,所說有的貨物品質稍低,但還是能接受的,而且很多東西用的時間也不會太久,所以看到喜歡的款式就買,使用一段時間差不多也要換新了。
奧萊購物還是比較爽的,有時候淘到便宜的物品比較開心,NIKE工廠店也能淘到AJ之類的,有時候十幾美元買到質量不錯的鞋子,真是很划算。
CLARKS常常100人民幣左右一雙,感覺很白菜啊。
奧特萊斯是一個形成規模的商城,在這裡你看到的那些既時尚又很好的名牌兒。在大商場里不知要賣出多少錢讓你看都不敢看。可是你在這裡信步走來的時候,只要是你的身高,你的體型都適合這件衣服的話。那麼這裡打折的品牌商品就有你的所愛,你就可以買到一個真正屬於你的喜歡的又高檔的牌子。
我一到哈爾濱就願意去奧特萊斯和奧維斯去看一看。奧特萊斯的商品一般都是各大品牌的斷碼產品。在這裡買的服裝,鞋什麼的都是很便宜的。但是這裡賣的衣服都是一些斷檔的。你如果想買這個牌子的也得先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因為沒有適合你的。即使是再便宜你也不會買的。我每年都會和我的老婆去哈爾濱這兩家店子去看一看。我老婆的想法就是秋天的買冬天的,冬天的買夏天的,用他的話說,跟這些名牌的店子講價格是講不下來的,但是一般的情況下,他們都會推出一些活動,對那些名牌斷碼的商品進行甩賣到那時候你用很低的價錢就能買到很好又質量保證的商品。你就拿奧威斯來說,每年這裡的耐克,阿迪達斯。等一些體育的品牌也都是在不同的季節打折,而且也都是一些斷碼的品牌。我每年都去這裡買阿迪買耐克一些商品。感覺到物有所值。所以說這些店子我都特別的喜歡。
我是做服裝面料的,給你來點真貨吧,不網上找。
1。有些品牌在清理庫存。把過季的,斷碼的,顏色不受歡迎的放到那裡做處理,價格肯定便宜。
2。我們還真做過一些品牌的奧特萊斯訂單,專供奧特萊斯的,像中國流行的,專供/特貢一樣。說白了,質量和他們真正的訂單品質差一些,要求低一些,就是要便宜,外觀很接近的。服裝衣服鞋包等做工也是要比進專櫃的差一點點。但是你又不能看出來。奧萊的利潤對他們來說很可觀的。
3。這年頭,中國人到奧萊跟搶的一樣,代購的,幫朋友親友帶的。一進去都是空大箱子套小箱子,一出來就兩箱子滿滿。虛榮心,喜歡大牌么錢不夠就奧萊挑了,較少的代價可以煊較大的Logo。
4。有些品牌知道中國人消費能力,就針對你再搞點花樣,比如奧萊大門口可以拿冊子,裡面有打折碼,還可以再來10%off, 哈哈,很多人更受不了了,還有招行,工行也在某些奧萊掛廣告,用他們的銀聯也可以享受一定折扣。
如果在裡面選一些國際品牌,比較常見的,例如運動品牌,他們的貨大多數是斷碼,顏色和選擇性都比較少,很實惠。質量也可以保證。如果 是一些名不見經轉的所謂品牌,有可能就是偷工減料。
真心超級便宜。但事先說明,當季款是沒有優惠的,或者小優惠一點。前幾年我們這裡城鄉結合部開了一家奧萊。去買過很多打折產品。原價480,打折以後300一雙的耐克。原價1999折後1000的狼爪。打折以後200一雙的newbalance童鞋……
總的來說,奧萊裡面的
東西,不光便宜,而且奧萊基本是購物,餐飲,休閑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購物廣場。當然,奧萊本身的名字(outlets)就說明了是流行外的東西。因為是out嘛……另外,一般來說,去美國玩的人,都必去的地方就是美國奧萊。因為那裡的東西實在太便宜了(即使用人民幣計算)。輕奢品價格大約為國內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甚至有時候只有一個零頭(比如我們這裡賣八百的Tommy體恤,人家同款賣29美刀。一般折後四五百的,人家賣19美刀。至於保羅的就更不用說了。一百五以內隨便買)。但是,說實話,因為奧萊本身定位就不高,所以也難有好的一線,二線產品。
這是現在很多中國朋友到北美後一定有的旅遊項目。就像1990年代中期我剛移居美國時,曾被早來的朋友帶去兩個地方見識資本主義的面貌:一個是大西洋賭城,另一個便是這個叫outlets的地方。那時真的以為outlets是一個地名,後來才知道其實是一種商業模式,朋友解說為「工廠直銷店賣場」,東西跟曼哈頓島上的相同品牌一樣,價格卻便宜不少。這聽起來就讓人興奮,逛起來也甚是愜意。
這樣的賣場通常離高速路不遠,交通便利,要麼在山谷里,要麼在緩坡上,空氣清新,地勢開闊,一幢幢像別墅一樣風格統一的房子交錯排列,由步行街從中串起,就像個美麗的小鎮,逛起來也實在愜意。
去outlets買禮物當然是最容易皆大歡喜的。尤其在新世紀以後,被全世界追捧的歐洲大牌紛紛湧進,outlets一日行就總是以手上拎滿大大小小印著各種大logo的購物袋結束,在回程車上已然因疲憊和興奮而昏昏欲睡,還想著拿出這些禮物送給朋友的一瞬對方臉上的笑容,自己立刻會為只付了五大道一半的銀子而樂出了聲。
這真是一種絕妙的商業模式,購物的心理治療功效在outlets總能發揮到極致。商家也歡喜,因為賣場離城鎮平均單程距離通常在30~80英里,開車起碼要54分鐘(據說這是經過科學計算的),於是他們每天碰到的就凈是些好容易來一趟、不買點什麼怎麼能甘心的遊客,還不用擔心麻煩,因為他們即使不滿意也多半不會再千山萬水回來退換貨。
第一次outlets之行,我買了一件卡其色Polo夾克,售價50多美元,比曼哈頓第五大道Ralph Lauren旗艦店裡的同款夾克至少便宜一半。那時雖然還是窮學生,可看到這麼好的deal也不禁動了心。
只是那件夾克買回家,我又猶豫起來,於是拿到第五大道上的正規店(regular store)去退。不成想,客戶服務部工作人員翻看一眼卻說退不得:「你這是在outlets買的吧?」我十分驚詫他的眼力,他猶豫再三,好像不願傷害我的自尊,但還是拿過一件店裡的夾克對我解釋說:「你對比著看看就知道了,我們這裡的夾克與outlets終究是不同的。」是么?我半明白半糊塗地反問,難道outlets不像宣傳的那樣,賣的是與正規店一樣的東西,只是因為缺少了中間環節,價格才低了下來?
這一模糊疑問到我工作後很快從反向得到了答案。我供職的第一家公司是靠已有上百年歷史的內衣品牌Maidenform養活的,其最主要的訂單是棉布繡花睡衣。可第一季過後,我找遍全島百貨店也沒找到我的設計。問老闆才知道,原來我們的睡衣只在Maidenform outlets銷售,就是說,根本不會出現在正規店裡。Outlets賣的果真並不是「工廠直銷」。
幾年後,我入職一家為紐約某著名內衣設計師品牌提供設計和生產的公司。這位設計師常常帶來的合作項目是專為Saks Fifth Avenue outlets訂製的設計。
她通常對這組設計有如下要求:要與她賣給Saks Fifth Avenue百貨公司的設計呼應,即從顏色到材料都具有其當季品牌的辨識度,但又決不能一模一樣;當然更重要的,零售價要更便宜。總而言之,她希望讓outlets的顧客既能辨認出是她的品牌,又能因為價格低於第五大道而激發出購買慾望。
原來這才是outlets的真相。它有著跟正規店平行的採買程序,跟「直銷」並無多少關係,因此,當看到一些有影響的中文網站將它定義成「在零售商業中專指由銷售名牌過季、下架、斷碼商品的商店組成的購物中心,因此也被稱為『品牌直銷購物中心』」,我知道這並不符實。雖然偶爾的確會銷售少量正規店的尾貨,比如我就曾以八分之一的價格淘到一件Ralph Lauren紫標磨皮夾克,但其貨架上絕大部分貨品是買手通過獨立供應渠道,按照outlets標準採購來的。
說得更直白一些:outlets銷售的大牌,比五大道上的大牌各種成本低,所以價格也低;在outlets買的大牌不能在五大道的大牌店退換,因為它本來就與五大道大牌店的大牌不同。
我的一位朋友聽說我要寫outlets,搖搖頭問,意義何在?有人就是喜歡那些大logo,不管真相是什麼,他們都仍會執著,只要有這樣的執意,outlets就有存在的土壤。
這話著實不錯。可是任何人都有知道真相的權力,知道真相才有選擇的自由。Outlets的真相不僅僅是outlets的真相,它也是消費心理的真相,是全球奢侈品大牌的真相,也就是資本操作市場的真相。
根據outlets研究者的說法,美國outlets最初的確是生產商直銷實體店,第一批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主要是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向其員工銷售有破損或廠里積壓的產品。
1974年,「名利場」公司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將多家直銷店集中起來,在賓州開張了第一家奧特萊斯銷售中心。最初其性質沒變,仍然是工廠直銷。這一商業模式顯然頗受歡迎,在八九十年代得到迅速成長,在不斷擴張的過程中,賣場對貨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工廠積壓產品或者正規品牌店過季、下架、斷碼商品已根本無法滿足供貨,於是,通過供貨渠道採買符合賣場價格標準的產品的做法便悄然成了氣候,只是對外,資本家並不想把這層窗戶紙捅破。
十七八年前我剛到紐約時,附近的outlets賣場里只有美國本土品牌,Coach、Calvin Klein已是了不起的大角色,Nike、Ann Taylor、J.Crew、Gap等中檔貨絕對佔據天下。直到新世紀之交,歐洲名牌才開始大量湧進。
這正契合著全球奢侈品牌「民主化復興」的基本節奏,這個民主化,被歐洲一些大財團解釋為:讓人人都有享受奢侈品的權利和可能。他們買下或侵吞歐洲幾乎所有古老的家庭式小作坊,然後通過各種宣傳和營銷手段,把原來小眾的奢侈品工業多層次化甚至低層次化,從而獲得空前的利益。
不得不說,美國的outlets賣場真是給這種「民主化」提供了再好不過的土壤,它利用人們愛名牌又喜歡佔便宜的心理玩商業遊戲,幫助這些大財團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本該屬於更多中小公司的市場空間。
可是,市場就那麼大,被那幾個醒目的logo霸佔的空間越多,我們可以享受百花齊放的自由就被犧牲得越多,而最終犧牲的,其實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任由歐洲那些古老的家庭式小作坊喪失了它們一貫堅守的獨立、個性和高級品質,於是我們能享受的只剩下趨同、單調和平庸;是我們把很多獨立設計師、手藝人的生存空間壓縮到幾乎為零,於是我們再也沒有了接觸創新的機會甚至感知創新的能力。
水降船低,當高貴的奢侈品牌紛紛向低處行時,本土中檔品牌就不可避免地紛紛淪為了垃圾,於是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的我們,就只能生活在越來越多的垃圾場里。
不過,一個真相總是伴隨另一個真相存在:當你從高級會所走到集貿市場,到處都看得見掛著同一個logo的名牌包袋時,資本家玩的花招離被拆穿的時候也就不遠了。
1.奧特萊斯的商業模式的核心在於,
品牌工廠的存貨或尾貨,
設立在郊區,奧特萊斯物業的,持有人,土地成本和建造成本比較低,間接導致了,商鋪的租金水平低,經營成本小。
2.中國各大城市的基礎設施日益向好,地鐵,輕軌都能導向,郊區,再加上中國迎來了汽車社會,所以奧萊模式是非常不錯的。
3.奧特萊斯商品基於成本小的特點,品牌還不錯,所以就有了很好的性價比。加上人們日益飽滿的消費力,所以發展還是不錯。
有便宜也有貴的
201812月剛去過深圳的奧特萊斯,雖然標記1-3折,但真的不便宜呀,同款的白麗,還沒我在當地買的便宜呢??,許多大牌子沒見過沒聽說過,但喜歡去那裡閑逛,環境挺好的
今天剛去成都的奧萊敗了兩個蔻馳的包、打四折、兩雙耐克的鞋、一件romaxxii的羽絨服、花了五千多、買包的時候導購讓我買瓶護理油、我說是會員、專櫃會給我護理、她們遲疑的說奧萊的貨不一定給護理、感覺和專櫃的的確不一樣、而且沒有專包專卡、勝在便宜吧
推薦閱讀:
※瑞典旅遊辱華事件:人在囧途,要入鄉隨俗
※我們為什麼自駕游?
※中國出境游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德國(German) 旅遊指南
※這是一個你旅遊時看不到的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