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句俗話叫做「七不出門,八不回家」?


當下,不論男女出門歸家,都講究「七不出門,八不歸。」又如「初五十四二十三,娘家有米莫去擔。」認為這些是不吉利的日子。這是長久以來人們逐漸誤解所形成的。象這種誤解最歷害的要算「無毒不丈夫」這句話了,原句為「無度不丈夫」。毒乃狠毒,度乃大度。意思全反!

現回歸主題,七不出門正解:柴米油鹽醬醋茶。大家知道,中國古代男尊女婢,女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更何況女人都是穿小鞋的。男人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如果男人要出門辦事,事先要把家裡的這七樣生活必須品辦好,否則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這也是一個七尺男兒的責任!

八不歸正解: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古人的八條道德準則!不能孝順父母,不能尊敬鄉鄰長輩,不能忠於國家,不能自守信用,不能禮遇他人,不能守義他人,不能廉正自潔,不能有恥家風。如果八條有一條作不到,則無顏見江東父老!

大家覺得呢?我是頭條號(堪與),專門分享楊公風水的(堪與)


根據我的了解,「七不出門,八不回家」主要有兩種解釋,現在分享給大家,共同討論即可。

1、與中華傳統文化有關

七不出:柴、米、油、鹽、醬、醋、茶七種日常生活用品,沒有安排好不宜離家。作為一家之主,家裡的主要日常事務就是上述七種生活物資的調度與使用,如果沒有安排好就出門辦事,那裡家裡人的日子就難過了,嚴重者家將不家,會家破人亡。

放在現代社會來說,男人出遠門,一定要給家裡留足錢財,讓老婆、孩子、父母有基本的依靠。在外面打工掙錢,要及時給家裡寄錢回去,以維持家庭開支。如果男人不將家庭經濟建設好,那麼老婆可能會找隔壁老王解決問題,因此作為一家之主的男人要有責任感和經濟建設能力!

八不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種作人準則做不好,不能歸家。儒家文化認為一個人能做好上述八德,則其身可立,則業可成。男子志在四方,出家謀求功業,當以八德為基礎,不建功立業,無以歸家榮耀門楣!一代名將吳起離家時,對母親大人說:不成為列為上卿名將,誓不歸家。蘇秦遠遊秦國,離家前也說不功成業立,誓不歸家。以上二人就是八不歸的最好解釋。

放在現代社會來說,男人離家掙錢,如果沒有掙到錢,就不要回家。當前社會經濟繁榮,凡事離不開一個錢字,如果男人外出打工掙錢,一年到頭卻身無分文,回家路費還要家裡出,到了家也是家徒四壁,不亦悲乎?因此這是告戒男人,身為男人一定要顧家,為家裡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在外面吃喝玩樂,賭博嫖娼,有一分錢要花兩分錢,那麼這樣的人不配回家。

2、與相關禁忌有關

中華歷史悠久,萬事萬物各有牽制,因此五千年來積累了不少莫名其妙的禁忌。根據《楊公忌日》的要求,初七不宜出門,初八不宜歸家,否則不吉祥。至於為什麼有這樣的禁忌誰也說不清楚,陰陽相生,五行相剋,八卦預測萬物,誰也說不清楚冥冥之中有什麼神秘力量在指引人事,因此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守則守之,反正也沒有什麼害處。


七不出門、八不回家

雖然已經過完年了,在來回顧一些這個事情。很多人對於傳統習俗文化,都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也就是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還有比較常見的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本意是女子要以德行為主,今天大家對其理解意思就是這女孩沒有才能才叫有德行。

我們在回過頭來說一說七不出門、八不回家。

七不出門

最早的說法是出門之前要把家裡的事情辦妥了再出門,都哪些事情呢?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類沒做好就要不能出門。

上面是基於文化方面來分析,還有另一個說法,這個說法不固定,但是核心思想是一樣的,就是民間禁忌,初七這天不宜出門,不同區域文化給出的理由也不太一樣,但是對於民間禁忌這一塊還是有很多人比較相信的。

八不回家

這是基於兩點去分析,一個是文化方面的,這就是忠孝悌信禮義廉恥,這八件事情,也就是最基本道德都沒有遵守的話,也沒臉回家了。

另一個還是基於民間禁忌文化,在外面做事的人回家要避開陰曆初八這一天。

所以很多俗語是含有一定的文化和古人的智慧,當然民間禁忌文化這一塊比較複雜,涉及到五行八卦、周易等方面。

歡迎大家關注老王說文化!


七不出,八不回。

現在許多人都理解為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尤其是老一輩總會這麼囑咐小一輩的孩子們,但是這句話,其實本來並不是說這件事情的。

也與日期沒有關係。

七不出其實講的就是在出門之前必須要做好七件事,否則不好出門,七件事就是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因為這被成為古人生活的必需品,準備好了再出門,是說要將家裡事物都處理妥當,才能出去,和初七沒有關係。

而八不歸則說的就是在回家之前,有八件事情沒有做好不要回家,這八件事就是:忠、孝、悌、信、禮、義、廉、恥。

而這則是古人的道德準則,沒有做到不許回家,其實是警戒出門在外的人要做好人,尊禮守法,光明正大回家的意思,同樣與初八沒有什麼關係。


看到眾多道友的回答,這裡就從「休妻」的角度來說上一說,與大家共同討論。

「七不出門,八不回家」是由「七不出,八不歸」演變而來。這也是一個禁忌。

在古代沒有「離婚」這一說法,基本上是「休妻」。而在封建禮教下,女人處於劣勢,男人十分有權力休妻,即使女人的行為在一定條件下受到約束。因為不得不考慮家庭家族的利益。

於是立下了七條標準: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

這就是所謂的「七出」,最早是「七棄」,「七去」。只要滿足其中一點,男人就可以休妻,如果不願意,也可以強勢休妻。當然,這是維護男人的利益。但不可厚非,這是父系社會。

現在我們有時還開玩笑,說你頭上青青草原一片,也就是俗稱的「綠帽子」。而古代的男人也十分厭惡這點,在自己外出的時候,妻子出軌背叛,給自己帶綠帽子,讓自己做「王八」。

顯然,這是不願意看到的。於是「八不歸」,其中「八」王八的縮影,「歸」龜的諧音。因而這是禁忌。所以不能輕易罵別人王八,烏龜。

後來,「七不出,八不歸」演變成了「七不出門,八不回家。」

最後,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一吐為快!


在某些地方的農村,很多老人家總是提醒年青人,「初七不能出門,初八不好回家」。問及原因,總是說,不吉祥,聽老人言總沒錯的。話雖這麼說,但總感覺含有迷信的色彩。

其實「七不出門,八不回家」確實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話。但其真正的解釋是這樣的:

「七不出門」說的是有七件事沒辦好就不要出門。

這七件事是指: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

封建時代,是男人當家作主,女人是不能出門拋頭露臉的。男人出門之前必須要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行。

「八不回家」說的是有八件事沒做好就不要回家。

這八件事指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反了任何一條都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在當今這個社會裡,雖然男女平等,生活便利,男人出遠門之前,開門七件事不必事事親為,但是也要預留相應的錢財,好讓家裡人安排好生活。

老祖宗留下的做人準則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如果出門在外做了昧良心的事情或者違反了法律法規,那可真的是無顏見江東父老了。

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句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有其深刻含義,而有些人卻只知其一 ,而不知其二,將「七不出門,八不回家」貼上了封建迷信的標籤。


謝邀作答。俗話說:"七不出,八不歸"。又說:"七不出門,八不回家。″為什麼會有七不出門一說呢?古人遠離家門,一般過了初七才行。"吃了上七湯,各人尋郎當"。過年後,初二初四初六是雙曰,是拜年走親訪友的好日子,初三初五初七不能拜年走親戚。初八到元宵天天都可拜年,而且過了初七,人們就該各找各的活幹了。所以出門求學務工經商者,都在過了上七之後。又說「七″指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種曰常生活必須品。男人乃一家之主,肩挑生活之重擔,把這些生活必需品安排妥當後,才有心思出門遠行,做自己該做的事。為什麼又有八不回家之說呢?古人說"七勝八敗″。八是個不吉利之數。而現在人說"八八八,發發發″。八又成了個吉利之數。不少戶籍在外且長期生活在他鄉的商人和打工者,卻選擇八這個日子回去。這反應時代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也變了。又說"八″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沒有做好,就不回家,就無臉見家鄉父老。我對這種理解尚存懷疑。試想,不回家,何談孝悌?同樣,時代在進步,舊觀念也應與時俱進。


老話說「七不出,八不歸」,大家都以為說的是: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更有人連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進去。也有人批評說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下的害人的糟粕。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對。「七不出,八不歸「,這確實是老祖宗傳下的教育人的話,但是其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 七不出: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   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八不歸: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有其深刻含義,切不可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訓。


謝邀!關於七不出門,八不回家,說法紛紜,解釋不同。有說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的。有說源自禁忌文化 ,逢七的日子不出門,逢八日子不歸家,逢九的日子出門最好等等。但我查閱了下資料後,個人傾向於以下這種解釋,七不出: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 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 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 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八不歸: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 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當然,各地風俗差異,個人理解差異,都有不同的解釋,無對錯,看自己選擇。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桃木可以辟邪?
有人說「一根火柴不能給三個人點煙」,原因是什?
古代跨年都做些什麼?
結婚當天新娘為什麼要吃雞蛋?
南北方各地的主食有什麼不同?西北人真的每天都會吃麵條嗎?

TAG:民俗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