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和孩子都很生氣的時候,你該怎麼辦?
「你別鬧了,你再鬧媽媽就生氣了」
其實在生活當中,經常會聽到父母不耐煩的對孩子說,「你別鬧了,你再鬧媽媽就生氣了」之類的話。
通常媽媽認為孩子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聽話。
但是,有些孩子在這個時候可能會更崩潰。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如果在孩子六歲之前父母經常用生氣來要挾的話,容易讓孩子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內向、憂鬱的心理,並且害怕與別人相處。
因為他難以預測自己到底是何種行為影響了自己母親的情緒。
為什麼呢?
孩子的年齡決定了他的情緒表達方式孩子生氣都是一種渴望心理需求的表現,他們隨著年齡的不同,對一些事物的認識和判斷都是憑著自己的心情和興趣來決定的。如果受到了挫折就會以自己生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例如,三四歲的寶寶,他們在生氣的時候會扔東西、打人、大哭大鬧,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也生氣,這樣對於言語能力缺乏的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如何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他不會說,「媽媽,我因為這個東西不會玩兒,所以生氣。」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先克制自己,平靜的與孩子溝通。如果連家長也生氣的話,那麼其實是一種對孩子的鼓勵。因為你開始關注他了,他這種摔打和生氣的行為引起了家長的注意。
如果是稍微大一點兒的孩子能夠和你溝通表達了,大人更應該用講道理的方式來和他正常的進行溝通與交流。告訴孩子,他需要矯正的行為以及你的需求。
例如,你可以平靜的告訴他:「媽媽現在因為你的某個行為很生氣。現在媽媽需要安靜一會兒。」
當然,作為家長最好能夠作為表率,先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發現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衝突,並且解決問題。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
《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通常我會直接告訴她,媽媽很生氣,既然你也聽不進去,我們換個時間再說這件事。
孩子聽到這句話以後也會停止耍性子,慢慢平復下來,這個時候,平靜下來的我也能夠重新理清思路,想好下一次再跟她擺道理時候怎麼說才能聽進去,而當孩子再次接受這件事的時候,也已經沒那麼大脾氣了,加上她自己也有所思考,也意識到如果再次重複上次的路子,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同時反思過後的雙方,換了一個時間,換了一個方式,換了一種語氣,再次提起,有點棘手的問題顯得也不是問題了,所以,每當和孩子生氣的時候,家長要及時跳出來,不要讓一時的衝動說出做出讓孩子接受不了的話,和事,緩一緩,再次解決會事半功倍!
這題我在行啊。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是不能氣上加氣。首先你先克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大點的孩子說:「我們兩個都先冷靜一下,都先回去房間反思下到底自己有沒有做錯。」然後你就藉機「逃離」現場,該幹嘛幹嘛去。等到再次見面的時候,先給她施以親人該有的關懷和家的溫暖,必須是不刻意的行為。然後,找到恰當的獨處機會再和他談,甚至可以等她自己來道歉認錯或者吐露心聲。這樣子慢慢地,孩子也就沒那麼叛逆了。 而對於小孩子,則沒那麼簡單了,有些道理她還不懂。而大人的做事方式和情緒直接會影響她,熏陶她。所以,大人遇到生氣的事情,一定要剋制情緒,不可大吵大鬧,亦不可對著孩子發脾氣。雖然解決不了一個問題,幾個問題,但在潛移默化中,無形地培養孩子健康,樂觀,善良和美好的性格。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謝邀!
如果孩子比較小的話,我覺得咱們做大人的不應該和小孩子一般見識,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而且還那麼小,就算惹自己生氣,也不要放在心上。
如果是大孩子,有時氣的不行,那就找冷靜冷靜,給自己和孩子一點時間,冷靜下來了,事情也就過去了!畢竟我們是他父母,他不可能記仇,他是我們的孩子,我們也不會放在心上!
這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
我說一個昨天們家的故事。昨天跟寶貝在育嬰店洗完澡,順便買了三個小零食,剛要出門,寶貝看見了一個佩琪的水杯,非要買。因為事前沒有約定買杯子,所以我拒絕了。寶貝開始哭鬧,我好言相勸了一會。不管用。我就不理他了,進到車裡準備開車走。小姑娘倔強的竟然看我開車也不走,非得要杯子。本著不能破壞約定的規則,我就強行抱走了。一晚上沒跟我說話。早上起來去幼兒園的時候說媽媽我今天不遲到,你給我買昨天的杯子吧。然後我把昨天他的表現跟他說了,她意識到錯誤並跟我道歉。我也答應給她買杯子了,。
我想說的是,當小孩子鬧情緒哭鬧的時候,爸媽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最好不理她,等他情緒穩定了,再教育比較好。在【媽媽是超人里】胡可在超市對哭鬧的小魚兒的態度,絕對是育兒的範本,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當孩子惹我生氣的時候,我就默念孩子是我生的,孩子是我生的,脾氣隨我,我不能和他生氣。再一個就是憋著,當時盡量不發火,去一邊干點別的轉移注意力,事後想想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的,自己小時候肯定也做過這種事情。所以說有火還是盡量不要當時就爆發,這樣的話你也生氣,孩子也不高興。事後給他講道理比當時發火大吵效果要好許多。
我會先深呼吸,穩定自己的情緒 ,然後喝點水,藉機反思自己,也給孩子點時間,這個時間孩子情緒也有緩衝,然後將對自己不對的地方向孩子道歉,再跟孩子轉移話題,談他感興趣的話題。敢於承認錯誤不是晚輩的專利。引導他慢慢也認清自己的不足之處。當然最後不忘教肓他要尊老。並且以後要提高控制能力,穩定情緒。
推薦閱讀:
※什麼時刻讓你覺得我也想過「佛系生活」?
※心理疾病患者能否通過攻讀心理學從而自我疏導?
※當個成年人很慘嗎?我不這麼認為。。。
※為什麼有些消費者喜歡挑大水果買?
※為什麼女生喜歡找男生借錢呢?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