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小人,儒家的孔子如何對付?
面對小人是要講究時候的,這個在易經裡面就體現了
《易·乾卦》曰:「初九,潛龍勿用」,為什麼說潛龍勿用,這時候是小人當朝,權勢滔天,你一小官或者平民,這時候你出頭申討,不僅不能除惡揚善,反而會被小人所害。這時候應該隱忍。
等你雪藏到小人的勢力開始走向衰弱的時候,那時候你就可以出來獻言獻策了,因為這時候小人已經威脅不到你了,你的出來說不定會加速他們的消亡。這就是時機對了的結果。
這是我個人認為的,畢竟不是孔子本人,誰說都得在前面加一個字猜字,不過確實遇到過小人陽虎等等,人生也有巔峰和低落的時候,在小人或者政見不合當朝之時他確實選擇了隱忍,哪怕最後的周遊列國,在這其中他的學識和見識不斷的增長,知識越多,反而看的越淡,隨心所欲而不越規矩,所以開辦私學,廣教弟子。從政治家變成了教育家。
這就是孔子的應對策略,因時而定,不做力不能為之事,孔子只會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這樣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反而為適得其反。要學會在逆境之中樂觀,遊刃有餘。不斷的適應和改變策略,方得始終。
自我解嘲弄一份幽默。孔子是幽默的,富於情趣的一個人。他十四年間,游於宋、衛、陳、蔡之間,不如意十居八九,總泰然處之。在魯國碰到季恆子,陽貨這些人,想到晉國去又去不成,到了黃河邊上,而有水哉水哉之嘆。恆魋一類人想害他,孔子「恆魋其如予何」表示自得自適不憂不懼氣派。在陳斷糧,有一次,與門人相失於路上。後來,門人找到孔子,說他像一條「喪家犬」。他聽見說:別的我不知道,至於像條喪家犬,倒有點像。
子貢問孔子:死者有知乎?孔子說:等你死了,就知道。
孔子是幽默、自然、率真、率性的,有時解嘲。
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從《論語》中看出。
有一個叫原壤的人是孔子的老朋友,這個人最出名的事情是他母親死了,孔子前去弔喪,原壤非但沒有表現出哀痛的樣子,反而唱起了歌。有一次,原壤夷俟(si),子曰:「幼而不遜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孔子見他叉開雙腿座在地上等候自己,十分無禮傲慢,孔子忍不住脫口斥責他:「你年輕時,狂妄不聽教訓。長大了,你一事無成。現在你老了,又老而不死,你簡直是個禍害!」孔子不僅破口痛罵,還忍不住用手杖打他的腿。
還有一個例子,一個偽善的人叫孺悲,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他來找孔子,因為孔子討厭那些表裡不一的人,因此不願意見他,便讓門人說自己病了。哪知門人剛走出去,正想傳話呢,孔子竟在裡屋拿出了瑟,邊彈邊唱了起來,高亢嘹亮的歌聲故意讓孺悲聽到。好像在告知對方:我不但在家,而且還很高興,就是不見你。
以上這些我們看到什麼,我們看到的是孔子的憤怒和憎恨,好像不符合孔子一貫的「仁愛」思想,但孔還說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孔子為什麼憤怒,為道義憤怒。仁德的人是不為功利私情所左右的,他以平靜純凈的心態,客觀理智地看待每一個人。他喜愛的也是大家都喜愛的真正值得人喜愛的,他厭惡的也是眾人所不齒的確實讓人厭惡的。這正好說明了孔子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
孔子說:「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孔子主張嚴懲小人出自一個事件。有一個小人橫躺在縣官要經過的路上,轎夫問縣官怎麼辦。縣官說:不跟小人一般見識,繞路行吧。經過這次事件後,此小人認為縣官都怕他,他由此變得狂妄,肆無忌憚。他去強姦一個婦女,被眾人扭送衙門,縣官一看,原來是躺在路上的那個小人,縣下令斬殺。縣官對手下說:要是當時打他一頓,狠狠的教訓他,他就不會落到今天的下場了。孔子對小人恨之入骨,懲罰小人毫不手軟。孔子的一鄰居,坐姿醜陋,孔子就用木棍打他;看到一個貶低老子的小人,孔子拔刀砍掉他的一支手;邵正卯褻瀆老子的道,孔子下令將他殺掉。有人勸孔子少殺人,孔子反駁說:「古之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夫?」意思是:從古至今,哪裡有聰明睿智、武藝高強的人不殺人的呢?
在儒家立場下小人就是雖然具有四端之善性,但因主觀或者客觀原因缺乏學習而未達到道德自覺狀態,而要達到仁義禮智的狀態,則要通過學習來完成,因此儒家無論是孔子,孟子,還是荀子都是十分重視學習的。
推薦閱讀:
※上聯:恨不知所蹤,一笑而珉;請接下聯?
※上聯:八方棋,棋八方,世事如棋,局局新,如何對下聯?
※上聯:翠竹千竿傲霜雪,下聯怎麼對?
※燒香拜佛到底有多大用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