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有吃餃子的習俗嗎?
小年夜一般也叫祭灶節,小年夜有祭灶王、掃塵、剪窗花等等的習俗,它是由農曆的日期來定的,一般來說北方小年是農曆臘月23,南方的小年是農曆臘月24。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而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餃子的由來 餃子古代叫「嬌耳」,民間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東漢末年,災害嚴重,很多人患病,很多人患爛耳朵病。名醫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看見瘟疫流行,於是他在冬至那天,找一塊空地,搭起醫棚,架起大鍋,給人們舍葯治病,救活了很多窮人。
張仲景的葯叫「祛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以及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里燉,燉好後,把它們撈起來,剁碎,再用麵皮作成耳朵一樣的東西,下鍋煮好後,分給病人吃。人們叫這種東西為「嬌耳」。人們吃下嬌耳,再喝下一碗湯,便兩耳發熱熱血沸騰,不久爛耳朵病就好了。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小年也是過年的開端,過去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甚至是整個正月都是年。過去,農民只有到了隆冬數九的日子才能休息,這也正體現了年節的調節作用。那過年了就自然也要吃餃子,順理成章就成了流傳已久的習俗。
吃餃子。祭灶節,民間講究,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 吃灶糖。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推薦閱讀:
※到底什麼決定了窮的越窮,富的越富?
※問廣大知友,性格太佛系有什麼壞處嗎?
※囯產的MPV為什麼都叫他麵包車呢?
※怎樣預防腦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