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到孩子被欺負,你會怎麼辦?


這樣的事情,我記得發生在孩子兩歲多的時候,那時候帶他去小區玩,幾個和它差不多的小女孩一起玩沙灘工具,有個小女孩直接就搶走我兒子的鏟子,兒子很茫然,緊接著就大哭,那時候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比較弱,只是遠遠地看著我哭著。

當時心裡還是挺難過,我想我該怎麼做,我沒有批評那個小女孩,把兒子叫到身邊,抱抱他說:別人搶走了你的東西,你很傷心是嗎?

嗯嗯,媽媽,他們是壞蛋!

寶貝,媽媽知道了,你很傷心,你告訴小妹妹,這是你的玩具,沒有經過你的允許,是不能拿別人東西的。

兒子好像哭得沒有那麼傷心了。

我接著安慰他:好了,不哭了,你的東西你可以決定給誰玩也可以決定不給誰玩。如果想玩要經過你的同意才行。

孩子點點頭,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

後來,孩子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慢慢也在改變著。

我想每個家長或許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關鍵是我們怎麼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手段去維護自己的利益,保護自己,這些都很重要。

@我是七歲男孩的媽媽,我用親身經歷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我的頭條號:宇軒媽育兒,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你評論,點贊,轉發。


孩子被欺負,家長心裡多少會不舒服。但是,我會看自己孩子情緒來。如果,我們家豆豆覺得沒什麼或是會自己處理,我就在旁邊觀看就好。如果,我們家豆豆情緒很失落,對方孩子又比較強勢,我會協調一下。

昨天,帶豆豆出去活動。有一個小男孩就比較自我,很喜歡動手打人。他推了豆豆一次,豆豆沒理會。後來又打了一下頭,豆豆大聲呵斥:「你不可以打人知道嗎?手不是用來打人的!」小男孩再也沒碰過他。

後來,有一個小哥哥搶走了豆豆的挖機。我感覺豆豆非常生氣,因為這是他最喜愛的玩具。我預感情況不妙,立馬把小哥哥拉到豆豆身邊:

「小哥哥,你想玩弟弟挖機嗎?那是不是要諮詢他的意見呢?」

「弟弟,我可以玩嗎?」

「可以。」

雖然,豆豆最終有點失落,總歸沒有跟哥哥發生矛盾。我覺得,孩子被欺負了,如果孩子有能力自己處理,我們可以給孩子機會。畢竟,我們不能陪伴他一輩子,總有一天需要他自己面對。如果孩子沒有能力處理,那我們家長必須出面,穩定孩子情緒,告訴孩子你的態度,然後再公平公正的解決問題。


出於人的本能,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當然會心痛!接下來做的事情有:

第一,首先詢問孩子被欺負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先出手,而導致別的孩子的還擊,我們應該幫助這個孩子,不要讓這種情況再發生。如果是其他的的孩子毫無理由的欺負自己的孩子,那麼應該教訓那些孩子,不能再有這樣事情發生。

第二,接下來還要告訴孩子,遇到自己被欺負的時候,如果離老師比較近,離家長比較近這種情況下,應該想到首先是向老師或家長報告 ,免得對自己造成無謂的傷害。小孩子畢竟怕大人,他看見老師和家長來了,肯定會停止動手的。

第三,要讓孩子分析自己受欺負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時常表現那樣膽小怕事很懦弱嗎?還是因為自己平時手多嘴欠,而導致別人欺負自己了。如果是前者,告訴孩子應該表現的勇敢;如果是後者,那麼平時要注意,在同學面前不要動手動腳,也不要對同學們出言不遜,不然的話,有時候就會導致別人的報負。

心疼孩子是人的天性,但是我們的情況下一定要搞清問題,然後再去溝通一下呀,不能盲目護短


孩子被欺負,千萬不能以暴制暴,聰明的家長都會這麼做...

01

看孩子反應,無需直接插手

相信孩子的處理能力

1 孩子不在意,你無需小題大做

0~3歲孩子本身沒太多欺負與被欺負的感覺,有時你覺得孩子受到欺負可能僅僅是你自己的感覺,而孩子並不這麼覺得。如果在遊樂場,有小朋友搶了孩子的玩具,你家孩子根本就沒當回事,或者你孩子看了後表現很鎮定,你就無需把兩個孩子都拉到一邊說教一通。

2 平常心對待本無惡意的打鬧

在外遇到孩子受欺負時,家長需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將0~3歲間孩子的打鬧看做成人間的打鬥,完全不是一個性質。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動手戳一下,打一下,原本就沒惡意,只是表達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表達完就結束了,也無所謂記仇,下次繼續是好朋友。

3 你的態度影響孩子的判斷

大人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判斷,所以遇到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時,千萬不要直接插手,你的反應過於激烈可能讓孩子害怕,下次遇到時更不知該如何處理,一味的依賴父母去解決。

02

上前問清原因,理清頭緒

幫助孩子找出癥結

1 不是每次打鬧,都需要上前

孩子間的打鬧很單純,那一瞬間就是純粹想這裡戳下那裡碰下,並不針對任何一個小朋友,就是純粹的調皮,如果只是偶爾發生矛盾,問題並不嚴重,父母無需過於在意

2 孩子委屈,父母從容上前

無論是誰的錯,只要孩子因為打鬧而委屈甚至傷心的哭起來,這時媽媽們就要走上前去教導孩子處理問題,讓孩子知道有人保護,但這種上前去一定要從容不迫,切忌火急火燎,把一次普通打鬧的影響誇大化。

3 每次都是相同孩子,必須上前弄清楚

每次都和同一個小朋友發生矛盾,父母就要弄清楚原因了,一次是偶然那多次就不見得了,早早的消除矛盾,為好的人際關係打下良好的基礎。

03

聯手調皮孩子的家長,共同教育

幫助樹立正確的交往方式

1 動手孩子更需要教育

孩子動手可能是喜歡和你家孩子玩,所以想用這種方式引起注意。動手孩子的父母可趁機引導自家孩子:你喜歡這個小朋友很棒,說明你有愛心,但我們需要去握手表達誠意,而不是動手,你動手了,他會疼,他疼了就不會和做朋友了。讓孩子知道動手方式不對,可能失去這個朋友,下次換種方式。

2 分析原因,讓孩子認同

自家孩子受欺負,應聯手動手孩子的家長一起管教,錯了就道歉,道歉後就原諒,又沒多大過節,簡單一個道歉對孩子來說就足以。孩子根本不會計較那麼多

3 治標更需治本,以暴制暴不明智

自己孩子受欺負,非要還手才覺得解氣,事實上還手並不能解決問題,只不過是你覺得解氣了。可孩子間打鬧就是普通的調皮,前一分鐘有過節,下一分鐘就手拉手一起玩了,父母遇到孩子間有矛盾時,要教導孩子怎麼去進行正常的人際關係,而不是以暴制暴。

04

勇敢面對,握手言歡

培養愛心,懂得原諒

1 原諒,教會孩子寬容

學會原諒,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境界,讓孩子從小胸懷寬曠,不斤斤計較,發生矛盾是不經意間的,當其他人道歉後,也要接受。無論怎樣,盡量說服孩子原諒,如果你孩子並沒有同意原諒,父母就不能霸蠻,而需要更加耐心。

2 選擇原諒後,鼓勵一起玩耍

雖然已經原諒了動手孩子,但自家孩子內心可能還有點膽怯,這時媽媽需要繼續引導,鼓勵他們一起玩,讓孩子內心完全釋然,在玩的過程中,你一定要隨時盯著,以免再度發生打鬧。

END


我是朵朵媽媽,為寫文章放棄減肥的職場媽媽。做及格的職場媽媽,帶娃、職場、婚姻、生活,關注我們,讓你每天都進步一點。


當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活動範圍就不只是局限於家長和老師的視野範圍之內了,很多的欺負都發生在你看不見的地方。而大人無法時時充當孩子的保護傘,只能靠孩子自己去面對和解決,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然而,家長們要明白,教孩子防禦並不只是單純在教技能,也不是教:打回去,把玩具搶回來,那麼簡單,它關係到孩子一生的性格和意識塑造。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維權意識特別重要。所謂的「維權」就是屬於自己的權利,比如先來後到,輪流以及屬於自己歸屬東西的權利意識。

舉個例子:在一個公共設施玩鞦韆,一個小孩問一個正在玩耍的家長說,可以讓我也玩會嗎,家長說可以呀,等會我們就讓給你了,然後過了一會,不問孩子意見,就強行讓孩子把鞦韆讓給別人。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說,不好意思,我們也剛到,等我們盪完了可以給你。兩種情況你屬於哪一種?

很多家長都會是第一種,把孩子正在玩的鞦韆讓給別人,犧牲孩子的快樂成全別人。其實我們是可以說不的,是可以拒絕別人的。這是先來後到的原則,自己先來了就有先玩痛快的權利。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教孩子照顧別人的感受,卻忽略了教孩子維護自己的權利。

那麼該怎麼做呢?

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信,明確權利和界限。

別人的玩具未經允許你不能碰;但是你自己的,或者正在玩的公共設施,別人也不能未經你允許就隨便搶走。你不能打別人,別人也不能打你。

教孩子認識自己權利的同時,當然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權利,也要學會接受別人權利範圍內的拒絕。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權利。

向孩子示範如何維權

3歲以下的孩子,由於語言和認知能力有限,當權利受到侵犯時,他們還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需要家長引導孩子。

比如有別的小朋友想玩自己的正在玩的玩具時,說,這是我們的玩具,等我們不玩再給你。

教孩子用語言表明態度,把自己的需求大聲說出來

也就是語言維權。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被打是不太建議打回去的。試想,如果孩子發現打回去有效,那麼這個孩子就沒有動力去想別的解決辦法了。

難道以後也要靠暴力解決問題嗎?

成熟的成年人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拳腳相加,而是溝通。

當孩子被打時,要大聲說,你打人是不對的,我不允許你打我

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搶,請立刻把玩具還給我。在受到侵犯的第一時間,堅定的用明確的語言表明自己的立場,讓對方覺得,這人不好惹啊,還是算了吧,可以使孩子免受下次侵犯。

當然這需要平時多練習,培養孩子意識。

如果仍然解決不了問題,就應該鼓勵孩子去向老師家長求助。這並不丟臉

要告訴孩子:不犧牲自己權利的前提下,去盡量照顧別人;

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去盡量維護自己的權利。

人都有善良和自私的一面,凡事把握好度就是合理的。


文/桐陽媽

關於孩子被欺負該怎麼辦,類似的問題,我已經回復過很多次,只要沒什麼危險,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

衝突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孩子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這種學習就是孩子發展內在自我。

專家們對孩子被打是否還手也在爭論不休,到底在爭論什麼,無非就是爭論自己的觀點是對的。多少結論是根據觀察孩子得來的?多少結論只是理論,還是經過實踐過 ?多少結論又是孩子的真實感受?

育兒最需要看到任何專家,任何書籍,觀點永遠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包括我今天的觀點,依然代表我本人。

家長只是藉助於這些觀念,引起自己的思考,再根據實際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

所以,家長的思考,家長的判斷,家長的觀察,家長的智慧才是育兒大法。

很多父母說,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這個很難做到,不能眼看著孩子被欺負,孩子這麼軟弱,將來被欺負怎麼辦?

凡是這樣想,其實已經離開了孩子打架事情本身,而是家長的焦慮來自於自己的幻想。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孩子打架衝突,你去聽聽孩子的感受,看看孩子的重點在什麼地方。

我們已經有了焦慮,有了自己的感受,在情緒里,你的思維一定是制約的,不僅僅制約你,也去局限孩子。 所以放下焦慮是應對孩子打架的第一步。

儘管我學了不少理論,但是我不做理論育兒,只做實際觀察和實踐育兒,這些年,觀察很多孩子的結果是孩子活在當下。

孩子打架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孩子打架的事實和感受,構成了打架的真相。

比如,兩個孩子因為搶玩具打架。事實是什麼?孩子都要得到這個玩具,為了得到這個玩具而衝突。

對於沒有爭奪過玩具的孩子,孩子的真實感受是什麼?是這個玩具我沒得到,孩子有種挫敗感,這就是孩子的第一個當下,孩子的體驗就是挫敗。

沒得到玩具,還被打了,這又是一個當下。孩子的體驗,就是我不夠強大。打完結束了,接受了這個結果,該幹什麼,幹什麼,這又是當下。

這就是前一分鐘在打,後一分鐘和好。

不接受這個結果,通過哭釋情緒,哭著哭著就是在應對挫敗感,父母只需要看見孩子這種情緒,去理解孩子,去同理孩子,孩子雖然沒得到,但是父母看見這種難過,孩子被理解了,心中也釋然了。

衝突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有哪些優勢?孩子第一次體驗完了,可能感受不深,但是每次去體驗,他就會想怎樣保護玩具,怎樣保護自己,應該強大起來,這樣孩子體驗到必須有力量,否則東西被搶,身體還疼。

如果孩子體驗到不夠強大,力量還不夠,那我下次不和你玩,選擇離開。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其實,不相信孩子能夠避開危險,不相信孩子有生存的能力。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被打,不停的教育,或者不停的說孩子膽小。強化了打架事件,恰恰轉移了這兩個體驗,孩子應對挫折的體驗被剝奪,孩子的感受被剝奪。

轉移到父母的感受,欺負與被欺負,不斷強化打架,其實給孩子傳遞攻擊,無論是弱小者還是強大者都是攻擊 。

一個是對內攻擊,父母給孩子定義了弱小,孩子認為自己就是軟弱的,不敢去強大,內心就會壓抑,所以自我攻擊。

一個是對外攻擊,這孩子怎麼這麼厲害,怎麼老打人,孩子認可自己是厲害的,所以,下次還是會攻擊。

所以膽小者越來越膽小,強大者越來越強大。

有些父母不理解孩子為啥窩裡橫,實際恰恰是孩子在家裡釋放自己強大的特徵。最可怕的是孩子在外弱小,在家裡服從權威。這樣孩子的內在壓抑,反而不會健康。

有些父母可能說了,交給孩子去處理,打出問題怎麼辦?父母是幹什麼用的,就是保護孩子的安全,別人拿著棍子,拿著石頭,往你家孩子頭上打,那不叫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而是叫見死不救。

所以在保證孩子的安全前提下,交給孩子去處理,如果比較嚴重,把孩子拉開,不去強化。

當然寫了這麼多,很多人還是不敢放手,總的有些方法引導吧,看到方法,大家會覺得是乾貨,其實,僅僅是我的觀點。

怎麼引導:分開+事實+感受。

1、先把孩子分開。

把孩子分開,不要去強化欺負與被欺負,無論是打人者還是被打著,父母要給孩子傳遞愛,緊緊地抱著孩子,對於強者,我都攻擊別人了,媽媽愛我,孩子自我修正,會認為打人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對於弱小者,有挫敗感,媽媽陪伴在我身邊,讓我感受到滿滿的愛,有媽媽在,我不怕,敢於向前探索,提高自己的力量,讓自己強大。

2、看見事實。?

把孩子的衝突落實到具體的問題上,在具體的事情上通過規則去解決。

比如,孩子搶玩具,父母可以詢問孩子,你們都喜歡這個玩具,都想得到,除了爭搶有沒有好的方式?

先交給孩子處理。如果孩子處理不了。對於自己的玩具,要給孩子灌輸,有權利保護自己的東西,對於別人的玩具,要經過同意才能拿。共同的玩具先到先得。我家裡倆娃玩具很多,就通過這樣的規則約束。有時不想玩,各自保護自己的玩具,想玩會分享,現在倆娃經常還在交換。??

3、體驗感受。??

我家倆娃的衝突,我很少參與,基本交給她們去處理。偶爾也參與,一次姐姐打了妹妹,被爺爺看見了,爺爺在強化衝突,姐姐狠毒,怎麼不讓著妹妹之類的。

我首先抱著倆娃,一腿一個,你們都想玩這個小飛機?倆娃說是。二女兒那個時候,語言還跟不上。我只是和大女兒交流,你想要這個玩具,你打了妹妹,妹妹會疼,你希望妹妹疼嗎?姐姐說,不希望。那以後和和妹妹好好說。孩子回答,是的。

讓孩子看到打人之後的感受,妹妹疼。 當然,她們現在也有衝突,交給她們去處理,老二搶不過,接受這個結果,但是趁姐姐不注意,拿上就跑,姐姐也不在意,允許妹妹玩。孩子在衝突中學習和交往。

很多人認為孩子一定要教育才懂道理,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別忘了孩子接受什麼教育在於主動選擇,所有煙都寫著吸煙有害健康,很多人還在抽煙,吸毒犯法,很多人在吸毒,進監獄的人,都知道會犯法,還鋌而走險。

對於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怎樣做人,父母總是焦慮過度,很難養成一個穩定自我的孩子。


如果我的孩子被欺負了,我會積極去做以下三件事情:

1.引導孩子適應現實

當孩子受到欺負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但不要表現得過於緊張和氣憤。父母要避免自己的父母情緒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父母要要孩子傳達一種觀念:被欺負並不可怕,爸爸媽媽和你一起解決。

2.耐心和孩子溝通,了解具體情況

父母要首先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是由於別的孩子太霸道了或不懂得如何與人溝通,還是因為自己的孩子不小心惹惱了別的孩子,又或者只是孩子們之間無意的小摩擦。

不同的起因有不同的處理策略。

如果是別的孩子過於霸道,而自己的孩子又比較柔弱,特別是當欺負行為總是有針對性地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時候,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適度反擊,往往「強硬反擊」對無理的欺負行為最管用。而此時,過於忍讓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懦弱。

如果是別的孩子的交往方式有問題,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主動示好,比如和對方說「如果你以後不動手了,我們還可以做好朋友。」

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有責任,父母要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對方道歉,並清楚知道以後遇到類似問題如何解決。

3.正確引導孩子,積極教育

父母應該及時和老師溝通,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案。需要明確的是,當孩子們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父母應該以平和的心態面對老師,理解老師的工作。和老師一起想辦法、一起配合,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同時,父母千萬不要給孩子灌輸一些錯誤的思想,比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家打你,你要是不還手,我以後不管你了」······

父母不要縱容孩子去報復,應該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增強與同學間交往的信任。讓孩子樹立以友情為重、以和為貴的心裡,要多做積極正面的教育和引導。

我是暉雪琳源,歡迎關注我的日常生活,每天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共同成長。 歡迎關注,評論,點贊,轉發,收藏,私信。


小孩子之間的問題,應該交由小孩子自己來解決,作家長的不要替代或者干涉太多。往往是因為家長反應過激強化了孩子的恐懼心理,從而讓孩子因為這件事情變得膽小怕事。

孩子因為年紀小,還不懂得如何和同伴之間打招呼,有時候會要推、咬、抓等方式去表達,並非有意去傷害對方。

假如家長知道了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就不會太過緊張,也不會讓孩子感到委屈。

一方面,家長自己要情緒穩定,態度溫和地安撫自己的孩子,假如孩子哭了,抱孩子入懷,告訴孩子說,我理解你的委屈,你想哭就哭吧!

然後,再走到那個推人的孩子面前,詢問孩子是不是想和自己孩子交往啊,是不是想和我們一起玩啊?

如果對方回答說,是,那麼家長可以再對她說,我們家寶貝也願意和你做朋友,可是你這樣子的表達方式,傷到她了,她很不高興,怎麼辦?

此時觀察對方的表情,如果她能聽懂,升起了同理心,那麼,這個時候 ,你再告訴她說:小朋友之間應該這樣打招呼,可以走上前,向對方問好說,你好,我們可以一起玩嗎?

如果推人的孩子表示接受,那麼就要引導她演練一遍,用這種文明的方式和自己孩子打招呼,替代前面的行為。

這是這一種,如果是另一種,就是愛打人或者愛推人的孩子是一見面就出手,那麼可以告訴自己的孩子,鼓勵孩子還手保護自己,一旦自己的孩子這樣做了,推開對方,對方下次就不敢再欺負孩子了。要改變打與被打的互動模式,打破這種不對等,下次,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了。

同時,家長也要告訴自己的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和別的小朋友打招呼,學會分享與合作,不要動手,一旦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也要學會保護自己,正當防衛。


昨天晚上,我所在的媽媽群「炸」了。起因是這樣的:

一個媽媽提問:小朋友太多,容易磕著碰著,如果寶寶被欺負了怎麼辦?然後緊接著群里風格突變成了「必須還手打回去派」和「得看情況盡量別動手派」的大型PK現場……

「得看情況盡量別動手派」主張:盡量以理服人,盡量跟寶寶們以及寶寶的家長們講道理,有錯的認錯,被欺負的也要學會寬容和分享。

「必須還手打回去派」則反駁:什麼時候居然能給寶寶講道理了?!不要用寬容和分享掩蓋被欺負的事實!要教會寶寶有教養、善良可不是教寶寶變「聖母」!

●●●

Emmm……小櫻也不想評判雙方的對錯,只是想跟大家討論一下:寶寶「被欺負」後,你我到底該怎麼做?

事實上,這也是困擾每一位家長的現實問題。隨著月齡增大,寶寶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漸漸多了起來。發生爭執、肢體衝突的場面實在太常見了。

相應的,很多家長也擔心自家寶寶「受委屈」,最重要的是,「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會不會有影響」?「孩子以後不懂得自我保護怎麼辦」?

但是!小櫻還是要問:你確定,

孩子是真的被欺負了嗎?

西爾斯《親密育兒全書》認為,「嬰兒的拍打,儘管看起來令人不快,但實際上是嬉戲式的交流,最不濟也不過是心理挫敗的表達方式而已,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攻擊、無禮的行為。」

你看,有時候我們看到寶寶「被欺負」的場景,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攻擊,很可能他們只是想善意的打個招呼,並不是主動性的攻擊。

怎麼判斷呢?崔醫生的建議是:留意對方的面部表情是關鍵!如果對方笑得特別開心,推一下或者拍一下,很可能只是想打個招呼。如果對方表情不太友善,大概率就是發脾氣、欺負人了。

那麼,如果孩子確實被打、被欺負了怎麼辦?小櫻詳細地諮詢了很多家長,總結如下: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怎麼做呢?

接納寶寶情緒

事實上,孩子之間的衝突,其實也是孩子正在學習如何成為社會一員的過程,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自我保護的機會。

  • 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你的擁抱

家長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天然榜樣,在孩子面前,家長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處理方式和言行。

研究表明,根據父母在解決孩子之間衝突的方法的不同,會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無意識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敵對想法;另一種是教會孩子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再次發生。很顯然,後者更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尤其建議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你自己的心疼、氣氛,甚至是「恨鐵不成鋼」的情緒發泄在寶寶身上。比如有的家長會訓斥寶寶「白長這麼大個兒,連那麼個XXX都打不過」,或者「他打你你不會打他嗎」等等,這些話都是堅決要禁止的。

這種時候寶寶最需要的是家長的的撫慰。給寶寶一個溫暖的懷抱,接納他的情緒,傾聽他的委屈,並且在寶寶平靜後,教會他如何保護自己,引導他自己處理,避免再次受到傷害,比什麼都重要。

  • 讓孩子增強自我意識

有的孩子天性敏感、平和,可能在大人看起來就是「容易被打、被欺負,還不會還手」,很多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即便我當下安慰了寶寶,但孩子未來會不會不自信?

所以,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切記不要有「寶寶被欺負了」「這不是你的錯」等表現,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增強自我意識,更強調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被欺負」這件事情。

比如家長可以先引導寶寶發泄情緒,然後教會寶寶下次面對這樣的事情,可以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寶寶漸漸就會明白,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沒什麼可怕的。

教會寶寶保護自己

相比代替寶寶處理一次爭端,讓他學會如何面對類似的情景更有實際意義。所以當寶寶情緒平靜下來後,家長更需要做的是教會寶寶如何保護自己。

比如家長可以嘗試以下這些方法:

  • 教會孩子交朋友。有朋友是一種無形的支持,也是一種很好的緩衝。而且跟小夥伴一起玩的過程,也是學習和適應社交禮儀的過程。

  • 寶寶需要有一個好身體。你可別笑,在現實中,強壯身體的確是一種威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寶寶被攻擊的概率。

  • 教會寶寶應對一些常見衝突的辦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各種衝突是無法避免的。第一次遇到衝突的孩子很難做出合適的反映,所以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模擬實驗」,教會孩子準備一些應急方案。

例如遇到一些在爭端中表現得很強勢的小朋友,當對方表現出攻擊性時,不要怕,也許一句:「不許打人!」就能起到震懾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也需要教會孩子判斷具體情況。比如,言語的警告無效,或者對方「人多勢眾」的情況,可以選擇「走為上策」的方法,遠離爭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如果對方是個「小霸王」式的寶寶,常無故製造爭端並且欺負小朋友,就要引導寶寶慢慢遠離這類同伴。

給寶寶機會自己去面對

我們不會永遠替孩子解決問題,孩子也終究有一天要長大成人。這也是前文一直在強調「教會方法」的原因所在。

作為父母,看到寶寶吃虧受了委屈還要「忍住不出手」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愛子之心和保護寶寶的天性讓家長總是情不自禁地代替寶寶去解決問題。

但事實上,只有不斷的鍛煉,孩子才會慢慢成長,才能真正學會自我保護。在寶寶安全不會受到傷害的前提下,可以嘗試著讓寶寶自己解決,然後家長再跟寶寶「復盤」。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可以給孩子空間,孩子們的衝突讓孩子自己解決,可對方家長不是啊!難道我還忍著?

當然不!如果對方的行為有可能傷及寶寶,或者有可能給寶寶造成心理影響,當然要毫不猶豫地出手制止。

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孩子,另一方面,也是給孩子做出示範:禮貌、教養並不是被人欺負的理由。可能年齡小的孩子還不能理解這其中的差別,但這對於讓孩子學會應對衝突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到今天凌晨,群里家長們的PK才漸漸落下帷幕,那麼,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如果孩子被欺負了,你會如何應對呢?歡迎留言討論!

崔玉濤育學園 查看官方網站 育學園-崔玉濤醫生權威懷孕育兒助手


要是小孩子之間比較正常的爭搶,或者小的衝突,我會先一邊密切觀察,讓孩子自己去處理。

如果我發現爭執升級了,比如說有比較厲害的爭搶或者大人的現象出現我就會去制止,並且告訴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處理。

孩子被欺負我會告訴他,首先要馬上躲開或制止對方,不能讓自己受到傷害。先用語言告訴他:「不許搶我的東西、不許推我!」如果對方還動手就可以上手擋住他、推開他。需要幫助時及時的喊身邊的大人。


推薦閱讀:

育嬰師代煥煥—寶寶晚上總會哭鬧,當媽的必須知道這3個原因!
您可以縱容孩子惡意「欺負人」,但我沒這個義務!
新手媽媽困惑:寶寶紙尿褲多久換一次合適呢
我小時候差點淹死,所以現在孩子玩水特別重視這幾點
娃聽話,是因為愛你。

TAG: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