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越管孩子孩子越不聽話,怎麼辦?


說一個我們家才發生的小故事。

昨天,我兒子坐在小床邊上。就像下圖的這種床。因為是和大床靠在一起,所以屁股可以坐到床欄上。

我看到了,並沒有提醒他。果然,不一會,他就一個不當心,一屁股仰掉進小床里。我看到他嚇了一跳,神色慌張得看著我。我檢查了一下沒事。就說「你看吧。我之前就跟你說很多遍了,坐在床欄上危險。以後別再坐了」。他剛開始本能得想哭,估計摔得不是特別疼,又看我沒有責備他,就不哭了。我趁機又說「爸爸平時也跟你說,走樓梯別跑,會摔倒,也是這個原因。這些都是危險的事,以後爸爸媽媽告訴你第一遍,你就要記住嘍」。他若有所思得點點頭。後面幾次,果然不敢再坐床欄了。

還有一次,兒子要吃杏仁。但是他剝的殼,就隨手扔地上。明明在外面,他都會扔垃圾桶里,反而在家裡,什麼垃圾都要扔地上。越說他,他越要扔地上。

我跟兒子說「你把殼扔地上,殼尖尖的,扎到腳很疼的」。他一點反應沒有。我婆婆拿著簸箕要來掃,我沒讓掃。只一會兒時間,就聽我兒子大叫。我一看,是紮腳了。我幫他把殼弄下來,說「你看,剛剛我已經告訴你了吧。我是為了保護你,不想讓你被扎,才說的。你以後要不要聽媽媽說,要不要保護好自己呢?」。兒子淚眼婆娑得說「要」。

說一百遍沒有用?越管越不聽話?那就讓他切身體驗一下。

有時候,就算孩子當時聽進去了大人的話,一轉身忘了,也很正常。對他們來說,他們還想像不出,不聽話會帶來什麼危險,什麼後果。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所以並沒有體會,所以把我們的話當耳旁風。甚至,家長嘮叨多了,孩子反而越跟大人對著干。

很多事情我都是這樣。跟他剪指甲,他不願意。那就不剪。第二天上幼兒園,老師會檢查指甲,並發一張黃牌(別人都是紅牌)。自己得了黃牌自然不高興。下次回來會主動要求剪指甲。

說不管用,那就讓他們自己去承擔後果。


要想孩子聽話,前提必須是要先尊重孩子

馬小媽我有個閨蜜,她的孩子今年5歲,一次,閨蜜跟我說,實在拿家裡的孩子沒辦法。

她說「孩子總是我說一句,他頂十句。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電視,我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他就說,「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

閨蜜氣得關掉電視不讓孩子看,孩子就叫起來:「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其實,這個孩子越管越不聽話,主要是來自我閨蜜平時在家的霸道教育有關,此類的孩子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的行為本質沒有錯,只是模仿了家長不尊重孩子而已。

所以要想孩子聽話,前提必須是要先尊重孩子。

遇到這樣的情況時,當父母對孩子有一個要求,而孩子反駁家長的時候,父母可以不再言語。事後與孩子討論一個處理這件事情的方法,雙方達成共識。

學會和孩子商量,不是凡事都由著孩子

例如小孩特別愛吃糖,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一天只能吃一顆,但是說吃了糖必須馬上漱口,那麼孩子也會遵守他的諾言。其實孩子有時比大人的原則性強,你讓他吃一顆,他記住了絕對不吃兩顆。

在談判的過程中,糖是可以吃的,但是吃要有度,對於孩子來說通過談判,他們會意識到,吃與不吃是自己做主的。

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比如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我很不高興你的做法」、「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很讓我傷心」等。這樣做,一是讓自己平靜下來,二是讓孩子知道你生氣了,三是給孩子反思自己錯誤行為的機會和時間。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我的頭條號——「愛嘮叨的馬小媽」,並點個贊哦!不僅有家庭育兒乾貨,還有每日親子遊戲與你分享哦~


孩子越管越不聽話?是你方法沒用對!

同事兒子7歲,是個有名的「小倔驢」。做錯了事,好聲好氣跟他說,孩子不拿你當回事兒;嚴厲批評,雖然嘴上認錯了,可過幾天還是老樣子。你越是管他,他就越不聽話,越不讓乾的事情越去插一腳。

小淘認為,管教孩子是門藝術,家長不同的做法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既不能縱容孩子,更不能把孩子逼得太緊。

很多時候,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習慣於用「禁止」式,「不要搗亂」「不要調皮」,殊不知偏偏是這樣的「不要」才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叫「別去想那隻粉紅色的大象」,心理學家召集了一大批志願者,告訴他們:「在你們面前這所房子里,有一頭粉紅色的大象。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要求你們剋制一下自己的思維,不要去想這件事,一次都不要。」結果志願者們發現,這很難做到,腦袋裡會無可抑止地出現粉紅色的大象。

因為很多時候,「禁止」會有很強的暗示性,激起人強烈的好奇心。孩子心智不成熟,更容易被激起好奇心。

心理學家還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讓一群5歲的孩子選幾個他們最感興趣的玩具,選完之後研究者對一半的孩子說,這個玩具你不能玩,不然我會生氣哦;對另外那一半的小孩,研究者就用了非常嚴厲的恐嚇語氣,警告他們要是玩的話,以後永遠都不再給你玩玩具了。

結果一段時間過後,研究者發現,那些被輕微警告的孩子,覺得玩具沒那麼大吸引力了;而那些被嚴厲警告的孩子,他們對玩具的興趣就有增無減。

所以,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聽話」行為。很多孩子並不是真的淘氣、倔強到無可救藥,只是父母沒有採用對的方法。很多時候,讓孩子乖乖聽話,只需要換一種方式那麼簡單。

父母做到以下四點,相信孩子會變得更好「合作」

放下身段,平時多溝通

有的家長在對別人家的孩子的時候,和顏悅色,但在對自己的孩子的時候,總是一臉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事實上,家長要想讓孩子聽你的,必須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和孩子溝通,但切忌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親子之間的溝通更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

語氣平和,態度真誠的溝通才能讓自己更加了解孩子,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只有真正關心孩子,當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才能知道問題的根結所在,從而正確地引導孩子。

身體力行,別說第二遍

當孩子盯著電視,不吃飯不寫作業不睡覺時,很多家長都會一遍遍喊「別看了,快來/快去…」「說幾遍了,還…」可是到頭來,孩子還是這樣,充耳不聞。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直接放下你手頭的事,走到孩子面前,盯他一小會兒;等孩子意識到氣氛不太對,回過頭來看你時,把要求簡單幹脆地告訴孩子,並且只說一次,然後讓孩子準確地重複一下你剛才的要求。如果孩子不為所動,你就繼續站他旁邊盯著他。一般做到這份上,孩子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一點不好意思或者妥協。這時候抓住孩子心理上的柔軟期,進行簡單的鼓勵,「媽媽/爸爸知道你是個按時xx的好孩子,乖,咱現在去…」

表達心情,認可孩子情緒

有時候孩子還不懂得正確表達、發泄自己的情緒,所以當他們感到心情不悅時就會鬧彆扭。當發現孩子耍性子不聽話時,可以嘗試著說「你現在是不是有點生氣?」,替孩子說出內心的情緒。?

如果家長能幫孩子把情緒說出來,一來,孩子會感到被理解、被關心;二來,這也教會了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耍性子。

同時,也想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我現在有點不開心,因為以前總是按時xx的那個小傢伙,現在卻只顧著…」在批評孩子之前,先給點暗示,這樣孩子多少會知道已經惹爸爸/媽媽生氣了,繼續任性下去後果很嚴重。

協商讓步,讓孩子自己選擇

當孩子無法準確理解你的「指示」意圖時,我們要學會向後退一步,給孩子一種選擇,「要麼繼續看你的電視,但是接下來一周都不能再看了;要麼你現在關掉電視去…,以後每天還是能看半小時」。

要讓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或者更加聽話,那就要培養孩子的自主、獨立意識。其中的關鍵,就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想做的事,不可能隨時按照父母的意願來,因此,父母要與孩子協商解決問題的辦法。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或許是很好的方法。

*淘兒學,專註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信息*


越管孩子,孩子越不聽話。這種情況是很多父母所困擾的問題,跟孩子講道理不聽,打罵孩子更是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怎麼辦呢? 對於這樣的情況,有幾點是家長需要去把握和注意的。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 兩歲以後,孩子越來越愛說不,越來越不聽話。這是因為他開始有自我意識,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來行動。 為人父母要尊重他有選擇的權利,他的做法和想法可能不對,甚至是危險的,我們可以加以引導,但不能簡單粗暴地說:「我叫你幹嘛你就幹嘛!」、「我說不行就不行!」 第二,要讓孩子知其所以然。 不僅要告訴他怎麼做,還要告訴他為什麼要那樣做。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孩子才比較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如果只告訴他要怎麼做,不跟他講原因,他便會調動本能的自我意識與你抗爭。告訴他為什麼要那樣做,其實就是尊重孩子,把選擇的權力交給了他。 第三,要用平和的語氣跟孩子溝通。 想讓孩子聽話,家長首先要好好說話。命令、專斷的口吻,是在利用家長的權威,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 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溝通,孩子感受到的是尊重,是你平穩的情緒,他也會以平和的態度回應你。


孩子越管越管越不聽話,是很多父母的感受。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就要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了。

孩子對於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具有選擇性接受的,孩子接受的程度決定了教育的效果。

01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按理說,孩子在父母正確的教育引導下,應該越長大越聽話,應該越來越越懂事才對,但孩子的表現出現了相反的結果。究其原因還是由於父母的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所致。

  • 一是禁錮式的教育方式

很多父母為了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往往喜歡採取一些命令、強迫式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父母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讓孩子這樣做,那樣不能做。而孩子對這樣的方式是十分反感的,因為孩子天行好奇,喜歡嘗試,喜歡自由,不喜歡被別人禁錮。

  • 二是不在乎孩子感受,不尊重孩子想法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孩子是需要顧及孩子的感受的,不估計孩子的感受,孩子接受的程度就會大打折扣。父母可以試想一下,你的上司不在乎你的感受,就一味地教育你,你能接受嗎?回答是當然不能了。孩子有自己的個性,孩子渴望自己的想法能被父母重視,能被父母尊重。父母只有感受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夠更好地教育孩子。

  • 三是鼓勵的教育方式少,批評指責的方式多

孩子都是喜歡被表揚,被鼓勵的,他們往往喜歡喜歡從父母的表揚中認可自我,找到自信。而父母不善於表揚孩子的話,孩子建立自信就變得更加困難了。當孩子犯錯了,有的父母一味指責孩子,不幫助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你說孩子能接受你的教育方式嗎?

02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會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呢

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才能起到最大程度的效果。而科學合理的方式往往都是從孩子為出發點,最終又要落在孩子的身上,也就是教育孩子的起點,過程,結果都要以孩子為中心。

  • 一是父母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一個人對朋友的終極追求就是朋友不僅是朋友,還是自己的老師。父母要以朋友和老師的身份走進孩子的心裡,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以朋友的身份為孩子鼓勵加油,以老師的身份為孩子做好引導。

  • 二是父母教育孩子要堅持原則,堅持底線思維

原則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把尺度,如何把握好這個度量,不讓孩子觸及父母的底線是非常重要的。堅持原則能讓孩子適可而止,幫助孩子認清自我,建立良好的規矩意識。

  •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在生活態度和一言一行上為孩子做好榜樣。父母要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要注意自我修鍊,用自己的行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與其讓孩子聽話,不如你先聽孩子的話】

孩子現在是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不聽話的背後不是和大人故意對著干,而是他們是想把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和給體現出來,孩子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對大人的觀點指令,把自己的存在感抬高,也是尋求大人對他們尊重的一條途徑。

孩子諸多行為都是源於相似心理,可以在各方面和他進行一些溝通改進,促進親子關係,你會發現孩子並不是不聽話了,而是逐漸長大了!以下幾點要學習哦……

1.不要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協助他實施他的想法

孩子在剛學會那湯勺吃飯,他們會把湯勺伸去青菜的盤子里,想要勺起青菜,這不但很困難麻煩,可能還會把飯菜弄的滿桌全是,與其強迫孩子能夠按照你的想法去來,就不如放手讓他自己解決,等到他需要你的時候你再出現,按照他的想法幫助他完成。

2.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一般我們都會說:「糖吃多了會對牙齒不好」,但是還會有不少的孩子選擇不聽話,堅持一定要吃,那麼媽媽可以平靜下來換個角度,讓他去吃,但是補充一句:「如果吃太多糖而牙齒長蟲子很痛的話,到時候去醫生那裡拔牙,這個後果你要自己承擔」。用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認為你是站在他這邊的,但同時也可以讓他聽到你「委婉的阻止」。

3.不要和他將一些道理,多和他做些遊戲

換上一個形式,這就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就比如讓孩子和媽媽角色互換,媽媽去扮演孩子經常去偷吃蛋糕,這個場景設定下,媽媽就可以引導孩子作為媽媽的你要怎麼說才能讓我知道經常吃甜食會使牙齒長蟲子呢?」

小時候孩子並不是很理解家長,但是有自我意識,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對看待問題,你會驚奇的發現,孩子並不是故意給自己作對,只是在成長而已。


T:越管孩子孩子越不聽話,怎麼辦?

有一個聽話的小孩似乎是每個父母的夢想,可惜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當初那個只會吃奶睡覺的小寶寶,自從會走會說後,好像就開始偏離了父母的期望,開始不再那麼「聽」父母的話,而且初生牛犢不怕虎,幾乎也不怕什麼威脅,父母眼中的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呢?做父母的該如何讓孩子更聽話呢?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一、父母期望值高於孩子能力值比如女兒2歲左右時,開始要嘗試自己穿衣穿鞋,可惜能力有限,穿的費勁,我看的也心累,如果由我幫忙,最多也就2分鐘搞定,可惜只要我一伸手她就尖叫哭鬧拒絕,然後自己再在那裡摸索十分鐘甚至半小時才勉勉強強穿上去。這種情況下很多媽媽也許就有話說「明明我能2分鐘搞定的事情她非要花半小時,這不是浪費我時間嗎,還不讓我幫忙,又哭又鬧,簡直太不聽話了。」很多時候,父母只會從自己的角度想事情,比如看到孩子磨蹭,只會想到浪費時間,而不知道這也是孩子的學習過程,因為思維不同,跟孩子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就武斷的給孩子加上「不聽話」的標籤。

二、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結果遭到「反噬」在《媽媽是超人》這當節目里,有這樣一個橋段,霍思燕因為早上起晚了,在手忙腳亂化妝,而兒子嗯哼在客廳組裝了一個小汽車,高興的急於要跟媽媽分享,儘管霍思燕著急化妝趕時間,但她還是第一時間回應嗯哼的快樂,飛奔去客廳分享嗯哼的喜悅,還跟嗯哼熱情討論他的小汽車。而反觀黃聖依,因為家裡停水了,黃聖依非常苦惱,安迪拿了媽媽的發箍帶在自己頭上興奮的給媽媽看,結果黃聖依忙著水龍頭看都美看安迪一眼;還有一次黃聖依做早餐時,安迪頂著布娃娃玩給媽媽看,結果黃聖依忙著布置早晨,理都沒理安迪。在孩子對父母有情感需求時,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回應,那麼在父母要求孩子聽話時,孩子又怎麼會乖乖聽父母的話呢。三、專制武斷,認為自己才是唯一正確的在店裡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顧客,帶著孩子來買衣服,結果孩子選衣服就一個要求,要某個圖案比如超人的衣服,而父母選衣服則看質量、價格等,於是常常看到親子之間的拉鋸戰,「這個質量好!」「這個有超人!」「這個便宜!」「這個有超人!」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孩子被父母批判:這孩子說話怎麼就不聽,一根筋。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是傀儡,每個孩子都是有自主意識的,如果父母隨意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將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孩子,那麼孩子怎麼可能還會自願去聽話。

既然知道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那麼家長該怎麼做讓孩子更聽話呢?一、尊重孩子發展規律,與孩子共同合作2歲左右的孩子是自我意識萌發時期,這時候的他們開始自我覺醒,想要掌握自己的權利,自我認知里自己是超人,什麼都會,而父母隨意的干涉在他們眼裡就是侵犯他們的合法權益,此時父母只有尊崇孩子的發展規律,孩子才會感激你。孩子非要自己穿衣,那麼預留出足夠的時間,比如早起半小時,還可以口頭徵求孩子是否需要幫忙,以提高效率,給孩子充分自由的情況下,讓自己也不至於太被動;非要自己吃飯,雖然又慢又亂,同樣可以預留出足夠時間和空間,還可以讓孩子最後幫忙一起整理,讓孩子享受自由的同時還要一起承擔結果,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如何吃飯才能更高效。只有父母充分配合孩子,在父母需要孩子配合時,孩子才會乖乖聽話。

二、及時回應孩子需求,內心得到滿足的孩子才能聽進去話認真聽孩子的每一句話,真正做到心靈的溝通,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從大人身上學到尊重、理解和有效溝通。在店裡上班時,客人的來臨總是不期而至,但是對於女兒的需求,我也總是積極回應,比如女兒在畫畫,來客人的時候她也會要我欣賞她拿在手上的畫作,我會跟她說:哇,這個顏色畫的真漂亮,那麼這裡該塗什麼顏色呢,媽媽現在要給看人看衣服,你先把那裡畫完了,等客人走了媽媽再看看,好嗎?即給了她內心滿足,又成功支開了她,但是客人走後,我也會信守承諾及時陪著她,基於對我的信任,她總體上還是很聽話的。三、換位思考,把選擇權和自主權還給孩子換位思考,顧名思義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思,感孩子所感,理解孩子的情緒,然後提出解決方案。在購物時是我們和孩子最容易產生衝突的時候,因為心裡都各自有想法,難以兩者都均衡,那麼面對孩子無理要求,我們不如這樣做:

  • 進商場前先跟孩子規定好只可以買一樣多少錢區間的東西,超出範圍的目標堅決不服從;
  • 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讓他自己支配;
  • 1.跟孩子共情,表達對他說法的肯定,如「媽媽知道你很喜歡超人,」2.表達難處「但是媽媽今天帶的錢不夠」3.說出解決辦法「如果以後/回家後你能幫媽媽一起賺錢/幹活的話,等我們有了足夠的錢就可以過來買了。」「我們可以去別的店看看有沒有更便宜點的超人」。

其實孩子多數並沒有那麼不可理喻,也許開始幾次會聽不懂或聽不進去,一味的哭鬧,只要父母有耐心、夠細心、有愛心,充分尊重孩子,對孩子意見加以採納並給出合理建議,孩子多數還是會願意聽從父母的話的。

我是小皮育兒經,多平台原創作者,獲4月份育兒領域優質月度賬號獎,愛學習,愛生活,關注我,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孕產育兒知識,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越管孩子,孩子越不聽話。這種情況是很多父母所困擾的問題,跟孩子講道理不聽,打罵孩子更是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怎麼辦呢?

對於這樣的情況,有幾點是家長需要去把握和注意的。

1、了解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情緒很激動的情況下,一定要避免跟孩子對立、爭執,這樣的做法,只會導致雙方情緒的進一步失控,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還可能導致父子、母子關係惡化。

2、管教不止於口頭,還應該進行有力的行為干預。你看著孩子在那裡鬧騰、調皮搗蛋,甚至對別人造成影響的時候,一定不能只是口頭對孩子說「停下來」,任何威脅性的語言都無助於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反而有可能激起孩子進一步的行為。所以,你需要控制住孩子,讓孩子的行動不能繼續下去。

3、將孩子帶離。尤其是在公共場合,要避免對孩子進行任何進一步的管教措施,可以將孩子帶到安靜、人員稀少的地方,或者讓孩子自己回到房間,提供一個相對私密的空間給孩子緩解情緒。

4、現在流行的教育理念中,有一種「暫停」的概念,也就是當孩子鬧事的時候,對孩子進行口頭告誡,並且約定一個很短的時間要求誰都不要亂動,保持安靜,讓雙方都冷靜下來,以便於下一步的管教措施。

5、當孩子冷靜下來後,跟孩子說明他的行為有哪些不妥,也就是俗稱的講道理,同時,你需要採取一定的懲戒措施,比如說,今天的零食不能吃了,或者這一周的動畫片時間全部取消,你需要拿走他的一些權利,用這種方式讓孩子意識到,他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損失,讓他覺得不舒服,逐漸讓孩子建議遵守規則的意識。

6、跟孩子一起制定行為規則,對孩子的言行提出要求,明確懲戒和獎勵的標準,引導孩子遵守。

7、在這過程中,態度要溫和,但是不要隨意的讓步,不能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的底線是可以鬆動的,這個原則很重要。

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一起關注孩子成長和家庭環境建設的話題!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不一定是孩子不夠好,可能是父母不懂孩子心

孩子小的時候一點小小的進步都能讓寶爸寶媽歡呼雀躍,而如今,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故意跟家長對著干,家長的耐心被磨得所剩無幾,每每總羨慕別人家的小孩:他們都能乖乖吃飯、按時睡覺、自己整理東西,感嘆自家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

孩子的經歷與閱歷,決定了他們對於外界的分析和認知,他們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就想如同大人一樣想要掌控自己的行為,就會對家長的一些行為產生質疑,這應該是最初孩子「不聽話」的主要來源。

其實家長想要化解親子之間的這種矛盾,不僅僅要擁有超人的耐心和熱情,還需要用心的去了解孩子的心理,與孩子鬥智斗勇,慢慢從中掌握一些相處的技巧。一定要相信那句: 孩子犯錯,是教育的最佳時機!面對孩子的這種「不聽話」的逆反,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一、誇讚孩子要具體,給孩子自信

一般提倡對孩子進行鼓勵、表揚的教育方式,但家長們往往只用「你真棒」「你好乖」「你好聰明」之類的話來表揚孩子,看似沒有問題的誇獎,卻因為裡面包含的信息量太少,並不足以增強孩子自信心,對平時的一些行為習慣的改善也起不到促進作用。家長採用鼓勵教育,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受到鼓勵、表揚的具體點在哪裡,是因為孩子成績比上一次提高了,還是上次出錯的單詞這次寫對了,或者這次主動地將玩具自己收拾好了,等等,家長用具體、形象的的語言描述欣賞孩子哪一點。因為家長們對孩子的努力給予相信、肯定和鼓勵,那麼孩子一定會克服困難,不斷堅持,不斷地努力改善自己的行為。

很多家長天生就會挑刺,總感覺有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自家的孩子怎麼看都不對勁,這樣長期下去,孩子會感覺自己怎麼都做不好,反而更加逆反、不聽話。其實,家長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暗示,讓他自己找出錯誤,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機會,這樣下去也會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二、先認真肯定後委婉拒絕

孩子與成人擁有著很大的差異性,所以每個家庭在孩子生活習慣中,不免會產生衝突,想要避免爭端,就要提前與孩子約定好,讓他們選擇,最後根據孩子自己的選擇來執行。家長們和孩子之間的紛爭是永遠都分不出勝負的,只要吵架雙方都是失敗者,和孩子有了共同的約定,給孩子一定的選擇和自由,然後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有個很典型的例子:媽媽提醒小明上英語課的時候到了,小明卻不想聽從安排,他想繼續玩。如果這時媽媽說:快停下來,我們現在就得走了,不然會遲到的。小明會說:就不,我要畫完這幅畫再走。畢竟,沒有哪個孩子願意在玩得很好的時候,立刻停下手上的玩具去上課,這樣自然引發了親子衝突。

其實,改變一下說話的方式,哪怕簡單的一句話也會讓結果與眾不同,比如,媽媽如果說:等一會上課回來我們還可以接著畫,可以嗎?家長答應孩子的一個要求並同時給他另一個選擇的時候,孩子會覺得受到了尊重,當然會非常樂意合作,自然也就不會出現矛盾了。各位爸爸媽媽們,想讓孩子乖乖聽話其實是有竅門的,那就是不要說「不」。你只要堅持這樣做,你就會成功,既達到了孩子乖乖聽話的目的,同樣孩子感覺自己得到了尊重並得到了選擇權。三、家長自我控制情緒並理解孩子

很多情況下,孩子的要求雖然合理,但由於某些原因並沒辦法答應他,比如孩子在超市非要買某個玩具,如果當場拒絕孩子的請求,孩子不免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情緒,或者會大哭大叫,或者滿地滾爬,家長就會感覺很尷尬,不滿足不合適,滿足了就會違背本心,該怎麼辦呢?這時家長可以用這些小技巧,避免發生此類的情況:首先跟孩子解釋你的難處,讓孩子慢慢地接受眼下這個事實;其次用比孩子聲音低一些的音量解釋你當下的需求,但是並不批評孩子;最後讓孩子知道你的拒絕是深思熟慮的。

做完了這些,孩子可能並不會立馬就會接受這樣的事實,那就不要吝嗇你的擁抱,並告訴他你很同情他現在的狀態,也為這種情況感覺難過,但是依然還是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辦法滿足他的要求。孩子留意到你的存在以及提供的一些選擇,孩子或許會更容易贊同你的安排。

當家長和孩子生氣時,家長首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只要一小會兒的時間,孩子們就會同意與家長合作。等到大家都冷靜下來的時候,家長再與孩子進行情緒的釋放,趕走體內的壞情緒,可以試試用下面的辦法來釋放怒氣。1.活躍身體,大聲唱歌或蹦蹦跳跳,做運動,丟沙包,撕一些廢紙等等;2.暫時離開,回房間休息,放鬆情緒,並清楚知道如果以後再發生類似事情,怎麼在第一時間恰當的應對這些負面情緒;3.自我檢查,家長要學會自我反省,冷靜下來時,與孩子談一談當時的情況怎麼才可以更好,並教會孩子怎麼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4.轉移注意力,情緒湧上來的時候,會沖昏理智,家長先進行深呼吸,讓注意力轉移,把怒氣吐出來,等孩子處於放鬆的狀態下,再與他們討論。當然,對於小孩子來說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些困難,但並不妨礙家長用愛的方式進行引導,正如美國作家歐瑪龐培所說,「孩子在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最需要愛」。

愛和自由是孩子們健康成長快樂的源泉,家長們在寬鬆、愉悅的環境下,讓孩子們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和時間,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掌控,讓他們在不斷的反覆試錯過程中學習,同時給予正面的關注和尊重,讓孩子產生強烈的自我滿足感,這是非常有益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的天性就是跑跑跳跳,外面的世界總是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他們。家長帶孩子出去玩,但是戶外活動結束想要回家的時候,親子矛盾就產生了:家長想按照計劃趕緊回家,而孩子正玩的興高采烈,不願意乖乖回家。為了避免以後發生此類,定規矩迫在眉睫,且切實可行,事前預防總比事後控制要好得多,並不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隨心所欲的,比如公園關門,比如約人出行,等等。

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如果提前了解接下來可能會預見的一些事情,每個人心態上會很放鬆,並且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也願意配合與合作。家長想要建立合理人性化的家庭規矩,需要家庭全員一同參與,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並講清違反需要承擔的後果,以及如何降低後果。

制定的規矩,要符合孩子年齡段的正常生長發育以及家庭成員都能夠遵守。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好的行為習慣轉化成一種本能,孩子更容易堅持下去,整個家庭也會更快樂和諧。五、家庭成員要學會道歉

孩子做錯事情,無論他是有心還是無意,可能事後會後悔並希望能盡量彌補錯誤。這時家長就應該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稱讚他已經是長大了,並給孩子一個改過的機會,讓孩子的心理不產生負擔。當然,家長也會犯錯,請給孩子一個指出錯誤的機會,不要跟孩子說「大人說什麼都是對的」之類的話,這樣孩子會感覺不公平,即使道歉也是被強迫,心中充滿大寫的「不服」。

家長為了實現某一個計劃或目標,應該多引導孩子獨自思考這件事對他人造成了什麼影響,也應該考慮下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讓他自己發自內心的反思、真心實意的彌補自己的錯誤並道歉。家長要學會做減法,事情處理好就過去了,直接翻篇拋到腦後,避免孩子天天提心弔膽,害怕往事重提,尷尬、羞愧,形成心理壓力。六、學會「置身事外」,放手孩子自己處理

現在國家開放二胎,很多家庭都有了兩個孩子,和諧的家庭關係將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長對孩子們盡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並讓孩子們學會互敬互愛,互相包容,共同分享,避免出現嫉妒和傷害對方的情況。家長想要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自身需求,並有針對性的滿足,對於一些特殊情況給予特殊對待。父母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孩子們的細微變化,避免出現怨恨,責怪家長偏心。

孩子之間偶爾出現爭吵實數正常,家長要本著非必須裁決,非必須干涉的小事項,堅決不干涉,更不刻意偏袒,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關注孩子成長上面。孩子發現家長不干涉,他們自然會冷靜獨立的解決問題,並且孩子們互相之間也不會產生隔閡,反而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親密。家庭中二胎如此,戶外的人際交往也是如此,以家庭看大處,平時多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孩子們冷靜分析並糾正錯誤的想法。如果擔心這種辦法可能會引起爭吵,家長可以單獨與每個孩子在一起,針對性討論,並給予有益的積極的指導。

孩子們的「不聽話」只是暫時的,或者說只是某種特定情況下的必然,如果家長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重視與尊重,孩子會越來越信任家長,願意與家長一起解決問題,並且自身也得到了改善。

孩子們越來越自信,是因為孩子感受到了家長的肯定和關愛,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慢慢的,我們的孩子也會變成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註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不知道你所說的管教是指什麼?如果是打罵和責罰,那麼沒用是必然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為人父母,我們通常會重視我們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影響,卻容易忽略自己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如果父母自己本身不愛讀書,厭惡社交,如何讓孩子熱愛學習,熱情待人呢?

所以,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請你自己先努力朝那個方向奮鬥!

你的注意力是否真的是在孩子身上!

我有一個表姐,她埋怨父母幫她帶小孩,動不動就去醫院,孩子快入園了,該不會背古詩什麼的。

當然,我小孩一歲半就可以背古詩,但她不知道,這是因為我時刻關注著她的變化!

當發現她有語言方面的進步和需求時,我會及時給她增加學習內容!這樣孩子學起來並不吃力,和學習日常用語一樣,念著念著就會了!

而她將孩子託付給父母,每周末回來當個周末媽媽,面對孩子,許多時候她並不知道孩子真的需要什麼,如何開教育呢?

教育孩子本就是父母的事,不需要妄想把這個責任推脫給老人!

如果你想讓孩子聽你的,首先你需要懂得她在說什麼!話不投機半句多。不管實在成人世界還是孩子的世界,都是如此!

有一種力叫做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我們這一輩的高中課本應該有,如果你學習還可以,應該會有印象。

其實你對孩子的任何武力制裁孩子都會化作一種情緒去報復給其它事物。這個「其它」可能是家中的寵物,自己的玩具或者其它剛好路過的小朋友!

以德服人不止是一句口號!珍惜你每一次動手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孩子對你的武力產生敬畏!

小時候我媽她基本上不打我,但我非常怕她!唯一挨打的原因一定是學習!

我小孩到現在沒有真正挨過打,但是會有懲罰,懲罰的原因只有不認真吃飯!

每個家庭和家長對孩子教育有不同的理解,也會有偏向,把握好你的底線,給孩子清晰的界限感比不停的打罵和吼叫更有用處!

我是小屁孩媽咪,一個自然養育的推崇者和實踐者!


推薦閱讀:

資料分析怎麼做才能拿到滿分?
和女生聊天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孩子沒考好,你會怎麼樣對待孩子?
成績差但精通法語有什麼出路嗎?
某縣作為一種措施讓家長到教室聽課,大家怎麼看?

TAG: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