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怎樣產生意識的?
意識是什麼?意識是怎麼產生的?非生物有沒有意識?等等,關於意識的追問層出不窮,如同追問」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一樣,都是從意識概念衍生出來的關於生命本質的終極追問。
生命是宇宙發展的最高級形態,而具有完整自我意識的生命又是這種高級形態的最高表現形式,因此,意識現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切宇宙現象中最為複雜和最難認知的現象。
人類研究意識幾千年,對意識本質的認識取得了豐碩成果。早期對意識的研究,主要依賴意識內省的方法,通過長期培養對意識過程敏銳、細微、幽深的體察、洞釋與感應,獲得對意識本質和面貌的認識。意識內省法主要集中在佛教與道教的修行實踐中,經過幾千年堅持與求索,為人類認識生命和世界的本質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智慧。
當人類哲學從宗教的發源中分離出來後,經過兩千多年艱苦跋涉,通過感性與理性的交織辨識,在追蹤生命與世界本質的道路上,又不約而同地回歸到宗教的門下。在他們辛苦抽象的結果中,不論是絕對精神的宇宙觀,還是絕對物質的宇宙觀,都不能在邏輯思維的抽象中使各自實現完美自然自恰的認識躍變和思想躍變,更無法實現兩者矛盾的自然統一或辯證統一。最終,他們要麼推給上帝以求精神歸宿,要麼推給實踐以求枯思推卸的解脫。
科學也一樣,科學的實證外求法,注重現象背後規律的發現和定性,優勢在於對物質規律和人文規律的把握與創造利用,當深入到生命和宇宙本原的核心時,同樣陷入兩難境地。其一、生命與宇宙本原的無形無象、無限宏大,使科學與技術顯得無限渺小與幼稚;其二、當外求法以意識去研究意識時,研究對象要麼在終極過程中自然消失,要麼回歸到研究主體的自我意識之中,這種終極的必然背反現象以外求法無法超越,如同自已抓住自己頭髮企圖把自已提起來一樣,行不通。
人類苦苦追尋的源頭與歸宿,難道真的沒有出路嗎?當我們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慾望之靈性、思想之靈性、情感之靈性,我們必獲得了一切的靈性之本身。人類的高貴在於萬物之靈的美譽,也必同時賦予了我們通往靈性之源的寬廣道路。這是一條聖潔的道路,也是一條信念的道路,有無數先賢的慈祥閃耀在這條無上光明的道路盡頭,回應我們無限的渴望與靈魂的企求。
我們從哪裡來,必回歸哪裡去。眾多先賢都告訴我們,人類是迷失在六種意識中的迷途羔羊,不是因為有了肉體才有了我們的意識,而是因為有了我們的意識才聚合了我們的肉體。人的六種意識,都是在肉體的虛妄覺知中形成,隨著肉體的消亡而消亡。在人的六種意識的背後,一個剎那間億萬次生滅的第七識,既為六種意識提供覺知與慾念和思想的功能,又連接著我們生命的靈明之源。
一切具有完整自我意識的覺性生命,都擁有一個完整獨立、完全相同、永恆不變的靈明妙覺,釋迦摩尼佛稱他為妙有或真如本性,這個真如本性也就是宇宙的本原,而正是這些無數無量」心物一元」的宇宙靈性,妄動催生了一切無窮無盡的天地生靈、宇宙萬象。
意識的根本,來自於永恆的妙明。如果你顛倒求索,必成水中撈月。每一個人的根本意識,都宏大如虛空,又幽微如虛空,你雖然如飄浮在虛空中的一粒塵埃,但靈明無時不在包圍著、聚交著、感應著你,他雖然是你的主宰,卻又不主宰你任何思想、情感與行為,你的頑固習性全部由你過往的因果累積而成,並在以後的因緣推動下延伸和延續。
本覺的妙明卻奇妙無比,難以言表,當你覺悟到他時,你的生命品質將上升到超越的境界,而融入無量的明澈和無盡的光明,透徹宇宙的每一個實體和每一處虛空,照見宇宙萬象的本來面目。
世界是物質的,也是能量的。當能量不能以運動的形式全部釋放出去時,所剩能量就以質量的形式保存下來。意識做為世界的一部分,一樣也應該有質量和能量。我們能意識到宇宙的無邊,也能意識到時間的無盡,這兩者之比就是一種運動,這運動是什麼,我們的意識便是什麼。這運動是什麼呢?是我們的整個宇宙天體在大爆炸的運動。它的速度既是1也是無限大,說它是1,是因為它用無限的時間走完無窮的距離;說它是無限大,是因為任行可想像空間都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這就是我們的意識,確地說是我們意識的大背景。這就象是有人在問,什麼是畫?我們說畫是一張紙,而不同的畫就是紙上不同的線條和色塊一樣,不同的意識就是剛才我說的那個大背景上的大小不同的運動在我們腦神經元中留下的痕迹。
請參考《圓覺經》第三章。生物身物其究競是由本源緣合而成。既然生成生物,就具備生物的特性。老子稱這種特性為「徼」。本源和合成身體,就具備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本源又和合成身外之物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和合六塵產生六識,意識由此產生。
地球磁場在開始時,誘發了萌(懵)體也稱作類生命體的誕生,不過初期類生命體周期短的無法想像,後來的某些環境偶然因素促進了有意識生命體與萌體的徹底「決裂」,也就有了動物與植物間的區別;生物在胚胎未發育或鞏固定型前靠的是胎息,在獲取感知時胎兒會內視自己的內臟及肌體,然後才是視覺聚焦,在獲取意識後靠胎息(臨盆前)的作用逐步減少,臨盆後呼吸完全代替胎息
推薦閱讀:
※津教學會 | 陶西平:走科學化的中國幼兒教育道路 ———陳鶴琴先生幼兒教育思想的時代意義
※寶寶多大時斷奶最科學?
※最詳盡和最科學的撞球教程 怎樣打撞球[推薦
※年輕的數學家們都去哪裡了?
※未來科學大獎,敢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