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轉學搬家會對孩子心理產生影響嗎?
民國時期的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在他的回憶錄里,曾寫到他的轉學經歷:
當時,他的童年是在中國度過的,是快樂的,但當他被送回美國上學後,他才發現許多在美國司空見慣的東西,他卻從來沒有見過;對當時美國孩子的語言、習慣、愛好與興趣,他都無知到難以置信的地步。
由此,司徒雷登也被常被人嘲弄為「不會說英語的土八怪」,還有人甚至打趣他:「看哪,他看上去多麼像中國人啊,是吧?」
這段經歷,給了年少的司徒雷登很大的困惑,直到十六歲後,司徒雷登被送到弗吉尼亞大學的附屬中學,才算擺脫了這段不愉快的經歷。
類似的經歷,筆者也曾經歷過。在十歲以前,筆者一直在農村老家度過,也可以說是度過了一個未必是那麼快樂但絕對有價值有意義的童年。
無他,我知道了什麼叫農村和大自然。
上學當然也是在村裡小學,小學的名字叫東梅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父親從鄉衛生院調到縣城中醫院工作,於是我也在五年級第二學期轉學到縣城小學。
我清楚地記得,那年剛過完春節,父親就帶我到了縣城,當時住在醫院宿舍里,只有一個單人間。去報名前,我倒沒有覺得緊張,但非常難過。
因為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很想念家裡和小夥伴們。我想,這大概就是轉學時必然會遇到而且必須克服的心理現象吧。
以此而論,家長的確需要注意小孩轉學時的心理波動問題。
到縣城的第二天還是第三天,父親帶我去小學。小學名叫巴邱小學(縣城所在巴邱鎮,此前應叫巴丘,因雍正年間避孔夫子諱而由丘改邱),自然是我們縣最好的小學。
去後,還需要進行一次轉學的摸底考試,一起參加的有七八個小孩吧。當時我都不知道,完全是一次突然襲擊,汗一個。考完後,聽說我的成績並不很好。
不過,這其實也不奇怪。雖然我在村裡小學成績算前幾名的,但農村小學如何能和城裡最好的小學比呢?何況我在四年級後成績有所下滑,尤其是數學學得並不怎麼好。
摸底考試倒不影響插班入讀,後來我就由老師領著,去了新的班級。記得當時五年級有十一個班,我被插入五(2)班,班主任是語文老師,姓劉;數學老師記得,姓李。
記得劉老師向全班同學介紹「我們班來了一位新同學」時,同學們當然是大聲鼓掌,我站在門口,我是又緊張又害羞,簡直滿臉通紅到了脖子上。第一次見這架勢啊。然後,我在幾十雙眼睛的注目下走到最後一排去安坐了。
總的來說,小孩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沒有多久,我就忘記了那麼多的「鄉愁」而很快投入到學習中去。因為是五年級下學期了,而且我們那時還得考初中,想不投入,老師學校也不答應啊!
縣城小學的要求當然比村小學高多了,不過我似乎還是比較會學習的人,雖然剛開始在班裡是比較靠後的,但不過一兩個月,我很快就超過了一般同學。等到初中升學考試時,我以全班第二的成績升入峽江中學。
小學畢業,我仍回老家過暑假,家裡的堂嫂都說,嗬,才半年,口音都變成街上的口音了!沒錯,小孩的可塑性就是這麼大。
換言之,轉學也是一種體驗,換一個新環境未必是壞事,大多數孩子都能適應過去,但家長也要密切關注,尤其是個別適應能力差的孩子,更加特別關注。
同時,個人也是反對頻繁轉學的,因為孩子適應環境和交新朋友是需要時間的,如果隔一兩年就轉學一次,孩子剛剛適應環境、剛剛交到朋友就又要走了,對孩子可能也是一種傷害。這點卻是要特別注意的。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很多家長都有搬家的經歷,家長一旦搬家孩子就面臨轉校,孩子搬家轉校後,身邊所有的熟悉環境都會很陌生,在家裡還好有父母陪著,學校就不一樣,孩子換新學校,老師同學都是新面孔,面對這種新的環境,孩子會表現的不愛說話,對陌生環境表現畏懼。那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怎麼解決孩子搬家後的心理問題。
一、搬家篇
1、新家規劃
新家的規劃設計上面,讓孩子一起來參與,孩子卧室設計風格及傢具擺放,都讓孩子來決定,這樣孩子對新家更有興趣和感情,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搬家後的不適感。
2、孩子的朋友
在搬家後孩子換了新環境,以前熟悉的鄰居,玩的好的小夥伴,都要跟著一起換,孩子心理會有一種失落感,做家長的盡量讓孩子,留下以前小夥伴電話,搬家後也保持聯繫,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孩子失落感。
3、孩子的玩具
很多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玩具,陪伴他們時間比較長的,如果要準備搬家,一定要為孩子保留最喜歡的玩具,千萬不要強迫孩子丟掉它們想帶走的舊玩具,讓孩子的舊玩具一起搬到新家,孩子的那種孤獨感就會減少。
二、轉校篇
1、很多孩子搬家後,緊接著面對的就是轉校,很多孩子轉校後會缺乏安全感,對新的環境缺乏安全感,不會主動接觸新同學,孩子一旦在學校不合群,就很容易被其它同學欺負,長時間這樣下去,孩子心理就會落下陰影。
2、很多孩子轉校後,以前熟悉的教學環境突然改變,學習進度跟不上,成績會有明顯的下滑,在這個期間孩子是心理會很煩躁,家長在這個時期,要多和孩子的班主任溝通,讓老師幫忙多關心一下。
3、在轉校期間,家長要注意多觀察孩子回家後的狀態,比如年齡小的孩子會出現厭食、不想上學,年齡大的孩子會出現暴力、敏感主要是性格上的變化,孩子的這些變化都是因為,換了一個新的環境,在學校突然變成焦點,孩子在這種情況會感覺不安,家長在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心理導師,要讓孩子知道,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同時鼓勵孩子多和同學交流。
三、孕媽小劉總結篇
對於搬家轉校的孩子,一定會對孩子心理產生影響,但是往往很多家長有忽律孩子的心理變化,尤其像長期搬家轉校的孩子,沒有固定的成長環境,沒有固定成長小夥伴,孩子很孤獨、經常會沒有安全感。
一種越戰越勇,一種消極獃滯,孩子從心裡接受轉學還好,有的重感情屬於感情行型,對老師同學地域環境都有難捨的情懷,如果轉學了孩子確實很傷心,家長要格外關心正確引導,這個時候可以說比如上大學了也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天南海北的都是你的朋友這樣去哪裡都有朋友,以後還的出國留學先適應一下體會一下異地求學帶來的問題,仔細總結一下為以後打下良好的機會,孩子會積極的進攻入角色扮演主角了,心裡疏導吧,影響在哪裡都有好壞看怎麼教育孩子,你永遠把孩子當成主角他就會永遠自信,我經常和我的孩子說,走到哪裡都是你的世界,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應精緻,應為這是的人生花捲。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會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或者孩子更好的就學機會,為此去為孩子轉學和搬家。但是這樣做反而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因為這是以損傷孩子的「安全感」為代價的。
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石。從孩子的出生直到長大,安全感的培養貫穿全程。而孩子的安全感來自與對內部和外部環境的把控感和穩定感。例如熟悉的生活環境、簡單而穩定的人際關係、家庭關係和睦、沒有太多的生活變故等。
不言而喻,經常轉學和搬家會讓孩子經常處於一個陌生環境中,而任何一次重新適應其實都是一次心理耗能過程,讓孩子已經建立的安全感被破壞。同時,孩子新的就學和生活環境對於父母而言也是一個應激源,也會無形中消耗父母的心理能量。父母能量降低時,本能地會希望孩子更「聽話」、「老實」,但是孩子的哭鬧和不聽話恰恰反映了孩子心理能量不足,需要父母支持的時候,在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反而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所以說,經常轉學搬家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百害而無一利。父母不必刻意強求孩子的外部學習條件。而如果當父母需要搬家和轉學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
我覺得有很大的影響!我現在的鄰居是一位轉業軍人,他有和我談及他孩子當年的事情。那時候他老婆還沒隨軍,一直在老家生活。小孩從幼兒園到二年級都在那邊上。老家那邊的教師普通話不標準,小孩學得很費力。好不容易適應了家鄉的氛圍吧,後來家屬要隨軍了。然後老婆孩子一同去了部隊所在城市,小孩的學籍也轉了過去。接下來問題就出現了,孩子過來後一直很自卑,和周圍的同學格格不入,而且城裡老師的教學方法與鄉下的不一樣。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家長一籌莫展。轉業後孩子又面臨一次轉學,幾次三番,折騰得不行。苦了孩子,累了家長。箇中滋味,一言難盡!
搬家對孩子的影響有兩個方面。
~~第一,搬家意味著孩子需要重新和陌生的人建立人際關係朋友關係夥伴關係。如果在新關係的建立過程中遇到了挫折和傷害,孩子就會產生人際關係的退縮行為。就會處於班級人際社交網路的邊緣。往往處於人際社交網路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學習成績會下降,身心健康發育水平也會降低。不能夠良好的發展自尊。每一次搬家,孩子都需要重新發展,建立人際關係,且不要說孩子要去適應這一切,就是一個成年人,頻繁的換單位,也會產生適應不良,嚴重的會造成人際關係敏感焦慮,失眠等等。
~~第二,七歲之前是孩子人格成長的關鍵時期。孩子需要建立一種穩定安全的感覺。頻繁的搬家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孩子不但需要一個穩定的母親,穩定的父親,也需要一個穩定的養育環境。熟悉安全穩定的環境,對孩子而言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
總結~~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因為教育,環境,霧霾等問題而選擇遷徙。搬到一個沒有污染,空氣安全水安全食品安全的地方。但是頻繁的搬家,應該是盡量避免的。如果因為種種客觀原因,不得不如此,小明教給大家一種替代性的補償方法~~ 第一,家長要在搬家的過渡期,多主動陪伴孩子。幫助孩子約見同學的家庭。幫助孩子建立一個人際環境。帶孩子多參加一些繪畫書法藝術等培訓班,幫助孩子建立更多的社交網。
第二,幫助孩子與搬家之前的,同學們,小夥伴們保持一定的聯繫。通過書信,網路,電話等方式保持,聯繫。搬家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帶著原有生活環境中他對珍惜的一些東西。保持孩子能夠產生不同生活場景之間的聯繫。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三體的秘密》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與最火的健康類專欄。。
歡迎加小明的微博「趙小明心理專家」。與小明深度討論未來互聯網時代的心理學。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會的。經常轉學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給孩子的心理健康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不管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的,因為老換環境,剛和幾個人玩的來,剛剛熟悉身邊的環境可又要分開,不要忽略孩子的感情,一兩次倒沒什麼,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是很需要友情來滋潤的,不固定的生活環境很可能使他找不到真正的友誼,可能會導致一些心裡障礙。
另外,孩子也很沒安全感,其實這個不光是對孩子,老搬家對大人也沒有安全感,沒有歸宿感。
經常轉學和搬家,會對孩子產生以下影響:
1.缺少固定朋友,內心沒有安全感
經常轉學和搬家,會在正處於成長時期的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這種情況下,孩子沒有玩伴,沒有固定和熟悉的朋友。每到一個新的環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過來。可能剛適應了沒多久,父母就又要變動。孩子缺少熟悉的朋友和環境,內心會沒有安全感。
2.教學環境不同,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
孩子還小,總是變動學習環境,對於孩子的學習進度也很受影響。每次都要適應新的老師和同學,甚至是新的教材和教學方法,很難形成自己一以貫之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3,性格慢熱,對於感情會看得很淡薄
老是換環境,接觸不同的人,孩子總要不斷去適應新的環境和朋友,會讓性格變得慢熱。離別太多了,感情不能長久,也就會把感情看得很淡。
經常轉學搬家肯定對孩子心理是有影響的,對於大人而言,經常搬家所帶來的奔波勞頓,對於新環境與人際關係的適應尚且需要耗費相當大的精力,對於孩子而言,也是需要花費精力去適應的。
不同孩子的性格對於環境的適應有著差異之處,天性樂觀積極的孩子可以從新環境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如更寬敞的新家、更潔凈的環境、更多的玩樂地點等等。至於交朋友,樂觀積極的孩子容易認識更多朋友。而內向的孩子適應新環境和建立安全感需要的時間更多,家長應提前進行心理疏導,使孩子理解並接受搬家的原因,並且家長應儘可能地使搬家事宜循序進行,孩子參與到搬家的過程中,有充分的時間整理自己的物品,與原有的玩伴進行告別。家長應幫助孩子在去到新環境之後,仍能夠與原有的夥伴保持聯繫。在互聯網時代,人與人的聯繫除了面對面的聯繫,還有線上的聯繫。在家長的陪同下 ,孩子可以被允許使用手機微信,與舊玩伴進行語音留言或視頻聊天以保持聯繫。
在中國的升學環境中,孩子常常面臨激烈的競爭,在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的階段,孩子身邊的玩伴也會發生變化。搬家不是導致環境變化的唯一原因 。因此,沒必要對搬家一味說不。反而拒絕搬家,拒絕變化,只會導致孩子固守在熟悉的環境,導致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變差。
經常轉學和搬家給孩子一個不穩定的感覺,孩子適應一個學校班級和家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頻繁搬家肯定讓孩子不踏實,如果孩子在學校有了不錯的玩伴因為搬家而分離也是非常痛苦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