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依靠什麼成為西方稱讚的民主典範?


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當前世界發展價值觀與中國發展價值觀的衝突,當前世界的運行規則是西方世界主導,而主導的前提是西方擁有科技,文化,軍事,經濟的制高點。當前中國在各各方面全面趕超西方,並且超越只是時間問題,全世界各國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已經對西方的發展模式產生懷疑,因此西方急需一個樣板來證明西方制度的發展模式是正確的,而印度正好符合條件,所以西方全面吹捧支持印度就順理成章了。這就是西方媒體為什麼全面拒絕正確報道中國的發展成果和誇大印度的發展成果的主要原因,一句話中國的制度與西方制度誰好誰壞將直接影響未來的世界發展潮流。


謝邀!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西方所謂的「民主典範」是什麼?其次其「典範」典在何處范在哪裡真有典範效應嗎?再次是任何「典範」都有其適應性和局限性,盲目「山寨典範」必然面臨著更大的問題。關鍵是要看清西方的「民主」真按其所說做了嗎?其對國家和經濟的發展真是最佳了嗎?!民主的目的是廣納善言,聚合全民智慧更好更怏發展!但由於「二八效應」和智慧富積效應,站得高看得遠思得全的人畢竟在少數,因此有益的民主是集各家所長聚「蟲」成「龍」,即要民主也要集中智慧發展。而西方鼓吹所謂的「民主典範」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實現其對它國的政治干預、文化侵略和經濟殘蝕做鋪墊而以,諸多前「社會主義國家」被西方「民主侵略」後到今天的結局可說明一切!其本質是以「民主」的由頭干「軟」侵略之事,西方的「民主」就是給別人挖的「坑」!用心險惡。

中國不上其「套」,走中國特色之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西方望塵莫及!


這個問題有問題。印度是民主國家嗎?首先你得弄明白民主到底是什麼。一人一票就叫民主嗎?在一個文盲佔總人口九成(注意是總人口的九成,印度人自己統計出來的七成是不算「賤民」這個不算人的群體的)的國家,講什麼選舉投票,那不是笑話嘛。一個既不認識自已的名字又不認識被選舉人的名字,怎麼投票?就算是投票了,又有什麼意義?由一群不識字的人去選管理國家的人這本身就是個笑活。再說了,西方式的民主就真的是先進的,是對的嗎?其實民主的弊端已經清楚的擺在那裡了,看看特朗普跟希拉里,再看看對岸那一出出鬧劇,比的是誰比誰更不爛,如此而已。一人一票的民主,最終逃脫不了政治選票化,而被選出來的人只對投自己票的人負責,花所有人的錢卻只兌現對一部分人的承諾,有時這些承諾甚至會危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最終只會造成對立和割裂。而且為了選票,參選的人只能提一些大眾聽得懂看得見的東西,深層次的東西根本無暇顧及,甚至有時候為了迎合選民,不得不提一些跟自己意願相反的觀點出來,更何況,民主這東西最容易被綁架,因為看起來人人說了算,實際上誰說了也不算,最終權和餞便趁虛而入,選項只有A和B,最多再加上C和D,而無論ABCD,都要花很多錢,最終不管誰上台都首先要對錢負責。還有比這還荒唐的事嗎]?


謝邀。印度獨立後完全繼承了英國的政權體系和三權分立相互制約的民主制度。成為了發展中國家裡最大的執行西式憲政統治的國家。西方為了向世界宣傳其民主體制的優越性,體現其政治正確。當然會向世界推介他們的親兒子印度,因其是鼓動其它國家接受西方政治理念的模板。儘管印度國內的亂象同真正的民主文明相處甚遠,但印度統治者也以其繼承的西式社會框架為賣點,滿世界以發展中國家中最民主的一國自吹自擂。成就了今日世界的認知。


印度自噓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西方媒體和政客也為此吹捧,把民主國家作為印度超越中國的一大優勢。實則民主恰恰是印度發展的一大劣勢。理由如下,1.印度之所謂民主實為偽民主。西方民主強調的是自由、人權、平等,而印度社會深度分裂,不平等現象嚴重,種性制度、歧視女性、家族政治都是封建制殘餘,與西方民主制格格不入。精英階層與廣大底層貧民,高種性與低種性之間存在鴻溝。每年成千上萬的貧困農民選擇自殺,不計其數的女性被「榮譽謀殺」或其它傷害。這樣的所謂民主國家就好比一個流浪漢撿了一件破西服穿在身上冒充有錢人。2、一個國家選擇何種政治制度,應該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印度是在鬆散的殖民地國家基礎上獨立的,沒有經過深刻的社會變革,封建的、殖民的思想和殘餘深刻影響著印度社會,適當集權的政治制度本應更適應印度的社會狀況,但印度選擇了一件中看不中用的民主外衣。後果是,獨立至今印度仍然是一個鬆散的矛盾的社會,地方勢力,宗教勢力強大,連語言都無法統一,我們常說的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在印度那是妄想,反而帶來嚴重的低效率和高腐敗。舉一例,印度政府曾想學中國實施計劃生育,但這與印度教教義相違,為了選票,國大黨只好放棄這一計劃。


西方媒體慣於將印度稱為發展中國家的「民主櫥窗」,這一民主典範的核心表現是,「競爭性選舉」這個民主的形式從印度立國以來就一直得以成功運行。西方的稱讚自然有其意識形態宣傳的目的存在,在印度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民眾受教育程度不足的情況下,以選舉為核心的議會民主制竟能幾十年依然在運轉,便足以使西方感動了。

印度何以能?這個問題非常大,我從執政階級的角度來淺談一下。

我認為這是因為印度的資產階級很好地繼承了英國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印度資產階級在英印政府時期就開始了英國式的民主政治實踐,包括組織政黨、參與立法議會、組織並參與競選、參加文官考試、以政府辭職來抗爭等等,他們在參與政府運作的過程中完全習得了這一套政治行為模式,接受並認同這樣的政治價值觀念。在爭取獨立的過程中,他們發現議會民主制可以成為抗爭英國殖民統治的形式,同時還可以消解民眾的武裝革命熱情,訓練民眾的政治參與,將民眾納入自己可控的政治體系中來。那麼在獨立後,他們自然而然地沿襲了這套駕輕就熟的體制。

以選舉為例,1935年英國制定頒布了修改後的《印度政府法》,規定在印度實行省自治,省立法議會由民眾選舉產生。這是民族資產階級爭取多年得來的來之不易的結果,因此,儘管他們要求實現印度政治獨立的目的沒有實現,但他們決定先抓住「省自治」這個階段性成果。國大黨、穆斯林聯盟和其他黨派、團體都積极參与了競選。「尼赫魯為爭取更多群眾支持國大黨,奔走於全國各地,行程8萬英里,在各種集會上發表演說數百次,聽眾達1000多萬人。」穆斯林聯盟也出動了最大的力量開展競選。這次省立法議會選舉中,共有1500萬選民參選,國大黨獲得大多數投票,在11個省里,有5個省獲得絕對多數,4個省獲得相對多數,是這次選舉中的最大贏家。

有了這樣的競選經驗,印度獨立後,執政的國大黨沒有理由不繼續推行民主選舉,並借著革命紅利完善資產階級的民主形式。可以說,印度的政治體制從形式上完全貼合資產階級的「民主」標準,至於印度民主發展導致的那些混亂,西方媒體即便有關注,也不會歸因為民主制度不行。


首先要弄明白西方稱讚的"民主典範"是什麼?

西方的民主典範大概是:議會制,選舉制,多黨制,總統任期制,,新聞輿論自由,社會多元化,等等。印度是這樣的國家嗎?

議會制:由於印度的政治體制脫胎於英國殖民統治,因此政府組建也大同小異;如印度有聯邦院,人民院以分別對應英國的上院和下院;

選舉制和多黨制就不用說了;印度最大的兩個黨:一個是現在的執政黨——印度人民黨以及最大的在野黨印度國大黨。總統任期制。各個邦也有議會並進行議員選舉;邦政府首腦選舉產生,不過和其它西方國家不同的是:無論邦議會多數黨是哪一個,邦政府副首腦必須是執政黨的議員擔任;

新聞自由,輿論監督就不好說了。印度媒體自己報道,每年無辜遇害的記者數以百計;記者打官司也多數是敗訴。對邦政府官員腐敗的報道也遭到恐嚇和威脅;

社會多元就更不說了:種姓制度根深蒂固;婦女安全無從談起;尤其是穆斯林民眾在印度北方的一些邦備受歧視;就連旅遊景點"泰姬陵"也差一點被拆掉;貧富差距懸殊;污染嚴重,等等,幾乎所有西方國家發展階段的通病在印度都有體現。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樣,西方對印度的讚譽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印度確實是西式民主在發展中國家的典範之一,它體量大,是有標杆意義。巴西也是西式民主發展得相當成熟的發展中大國,但其體量沒有印度這麼大,在地緣政治上的角斗中角色沒有印度那麼突出,所以典範的意義沒有那麼明顯。

在現代政治學裡,最核心的概念其實是「自由」,民主與法治都是為了保護「自由」而設立的。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一個社會,人的基本自由不能得到充分保障,那麼這個社會的政治體系在程序上設置得哪怕再完美,其實都沒有意義。

什麼是自由?其實換個概念來講就是人權。人權是什麼?先是吃喝拉撒睡的基本保障,然後是人身安全,再其次是發展權利。講人權講自由,僅僅講抽象的選舉自由,離開了具體的最切實的基本財富、人身安全與社會自由,僅僅有加入政党參與黨派鬥爭的自由,那完全是本末倒置。

印度的例子只能說僅僅西式的民主未必能帶來自由。從西方本身的發展歷史來看,民主也最後才發展出來的,是在法治健全的基礎上,才逐步有了全民性的民主,黑人與婦女的充分投票權已經是後來之事。對此不太了解的人,我建議去好好了解美國的「麥卡錫主義」與馬丁·路德金領導的黑人運動的歷史。

新加坡成為發達國家的秘訣並不神奇,說穿了就是:法治先於民主!因為在真正發達之前,一個政治與經濟實體對法治的需要遠高於對民主的需要,自由更需要法治切實的保護,而不是靠所謂民主的鬥爭。亞洲四小龍墊底的對岸,現在的法治水平依然不見多少長進,倒是黨派鬥爭全世界無出其右,這種困局其實就與印度的發展困局沒啥大的差別。

因此發展中國家與地區成為所謂西方民主的典範,實在不值得慶幸,恐怕要擔心有未老而先衰之虞。

走合乎自己實際的路最重要,成為別人的好學生不見得就叫做有出息!


民主是印度政治制度的表象,它只是披著民主的外衣,它實質離民主太遙遠。『種姓制度的存在對民主的傷害太大,不同種姓的民眾在政治地位很不平等,因此經濟地位也就低下,工作機會比其他高種姓要少。印度文明指數極低,強姦犯罪頻發,婦女地位低下。

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西方人眼裡被吹噓成民主典範,其意義耐人尋味。與中國相比,在發展進步方面遠遠落後於中國的印度為什麼能獲得西方人的認可呢?這背後是什麼心態呢?

坦白地說是一種仇視和恐懼的心態,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強大己經引起西方國家的集體焦慮,他們不希望一個政治制度與西方截然不同,而經濟上又強大的國家的存在,所以中國發展的再好,他們總會帶著挑剔的心態看中國,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不唱讚歌也就罷了,他們現在找到一個榜樣一印度來平衡自己失落的心態,印度便成為無所不能的民主楷模了,經濟稍有進步,就鼓吹印度將成引領世界經濟的旗手,計算印度超過中國需多少年。一說印度經濟增長方式比中國更健康,一說印度IT產業比中國先進。你看他們多麼在乎印度,多麼鄙視中國。

西方為印度搖旗納喊可謂不惜餘力,稱讚的背後有很強的中國因素,想靠印度制衡中國,削弱中國影響力才是其根本所在,西方不能容忍民主影響力的下滑。


民主一詞最早源於馬克思對其所設想的社會主義社會體系的統治方式的描述 ,由此引申。民主一詞從來不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推崇的統治方式,甚至由於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二者的對立性,民主一詞歷來被資本主義國家所摒棄,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歷來所推崇的治國理念是自由。

但是隨著1991年蘇聯的解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於種種目的,將這一社會主義專有名詞進行改造並推向全球。但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說的所謂民主卻僅僅穿了一層民主的外衣,其本質依然是西方國家所推崇的自由體系。

對於現在所謂民主的定義,其定義的話語權完全由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把持。這就好像一個人即是出題者又是答題者還是閱卷者,所以對於印度這個所謂最大的民主國家完全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定義。而印度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關係可以說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印度真的民主嗎?印度符合常識性的民主範疇嗎?或者說印度的民主定義是否符合馬克思對於民主的定義?這個問題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只有很少一部分符合。那麼為什麼印度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推崇為最大的民主國家呢?如果剔除地緣政治原因和政治偏見、陰謀論,我只能說印度人口是使用西方民主制國家中最多的。


推薦閱讀:

印度人來到中國後見到中國情況是什麼說的?
為什麼評論區裡面很多人都是看不起印度的?
對於印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印度政府得民心嗎?

TAG:印度力量 | 國際社會 | 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