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熊孩子?


您好,我是一個四歲半孩子的寶媽,談不上教育孩子,只能說是帶孩子的經驗吧。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老一輩的說法對於現代的孩子還適用嗎?孩子並不是一張「白紙」,可以任人塗抹。他一出生,就是一個小小探險家,各種好奇心,而且學習和模仿相當驚人。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觸,最親密的人。父母要耐心的指導,必須做到言傳身教。與其說教育熊孩子,不如說引導熊孩子。

1.給孩子做好榜樣:要求孩子誠實,父母不能撒謊;要求孩子講衛生,父母不能飯前便後不洗手。父母之間互相尊重,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效仿之。家裡立規矩也要趁早,現在都管不了,青春期叛逆的時候該怎麼辦?比如吃飯規矩:吃飯先喝粥、不能吧唧嘴、吃完飯才能離開餐桌等等,也可以說是習慣。我孩子有時候生氣的樣子、說話的口氣、偶爾說出來的一句話,我發現都是我和寶爸平時做過說過的,我們倆都深深的檢討自己。

2.讚賞孩子的「成就」:孩子第一次走路、第一次拿筷子吃飯、第一次學會穿衣服,父母都要適當的鼓勵與讚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說:媽媽覺得你可以的、這一次比上次做的好等,他每一次獨自完成,自信心也會增加一點點。但是也要接納孩子的失敗,即使天才兒童也會有表現不好的時候,不要斥責或處罰,唯有你的接納,孩子才會有機會從中獲得信心,隨著年齡慢慢增長,他心裡有事也都會和你分享,因為媽媽總會給予適當建議(犯大錯也得打屁股)。當然如果寶爸管孩子的時候,其他人不能過去護著孩子(包括關禁閉),只能讓孩子錯誤的認為他做的是對的;只有他承認自己錯了,其他人再過去給予安慰。孩子心理落差也不至於太大(全家人都訓我等等)。

最後,教育孩子永遠都有說不完的話,每個家長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套,當媽的平時只能多多的看一些育兒書,選擇性的參考拿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小樹的長大也要慢慢的修剪,在育兒這條路上也會一直走下去,願你和你的孩子永遠都有聊不完的話題。


如何教育熊孩子?

其實熊孩子,只是孩子自我控制力的欠缺表現。常常熊孩子做錯事,都是父母錯誤的教育引發。

那下面介紹帶熊孩子出門前的3個準備

一、出門前事先想好餐飲和娛樂場所

1、盡量選擇合適孩子活動的場所,比如一些商場或餐飲有提供兒童娛樂區,兒童娛樂區上有滑梯,孩子喜歡玩的玩具,活動空間等,孩子們就可以盡情的玩耍,我們也能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2、隨身攜帶孩子喜歡的東西

比如孩子上興趣班的畫畫、玩具、繪本等,當孩子專註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就會沒有太多的精力和興趣去搞破壞。此時我們就很安心的和朋友一起喝東西,聊天等,做到陪娃和陪朋友了。

3、約法三章

出門前要先和孩子講好,哪些事情允許,哪些事情不允許,如果不能遵守,那下次就不帶他出去了。比如,去商場之前就講好,只能挑選一件玩具,價格在多少以內。這樣孩子到了商場不會見到什麼就要買什麼,而且還能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價格意識。

二、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父母平時的教育指導

其實,對孩子出現的「熊」問題,父母需要在平日的生活中注意以下幾點:

1、建立必要的規則

在給予足夠愛的基礎上,建立必要的規則。一方面要給孩子足夠的呵護和關愛,接納孩子的自身特點,讓孩子在愛的滋養下成長;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在適當的時候建立必要的規則,通過規則來規範孩子的行為。可以定日常上的規則。

2、鍛煉孩子的自控能力

熊孩子「熊」的另一個原因是,孩子的自控能力不足,更容易受到內心衝動驅使,做不到根據相應情景調節自己的行為。父母可以通過適度延遲滿足的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比如可以滿足3次中的1次,獎勵可以等到3天再獎勵。

3、引導社會規範

社會規範教導我們,在公眾場合,哪些行為是被鼓勵和肯定的,哪些是不合適的。告訴孩子「公眾場合不能大聲喧嘩」,「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直覺排隊和遵守鐵序」等等,諸如此類的規範會讓孩子學到如何正確地跟別人交往並且獲得別人的尊重。比如:排隊不要插隊,吃飯時不要亂動別人的東西,不要到處亂跑等。


在中國,熊孩子泛指不老實,愛惡作劇,讓人哭笑不得的調皮孩子。也有地方稱之為「倒霉孩子」。熊孩子通常情況下是一種愛稱,然而對於如何教育熊孩子,大多家長也是一籌莫展。對待熊孩子,切不可操之過急,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

保持冷靜的心態

大多數家長在看到熊孩子的一系列惡作劇之後,怒火中燒,往往會通過斥責甚至打罵的方式,試圖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其實這種做法最不可取。首先你要弄清楚,他為什麼這麼做。大多數熊孩子背後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1)試圖引起他人注意,渴望被關注;

(2)出於對新鮮事物的好奇;

(3)認為被管束。

採取平等溝通的方式

家長在為孩子設立明確的行為界限時,要跟孩子闡明兩點:

(1)為何不能越界;

(2)越界之後會有什麼處罰。對待孩子,家長要像朋友一樣,站在同等的地位,嘗試與其溝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本身就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解力。

以身作則,正面引導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是通過後天的模仿和學習形成的。早期,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佔大多數,其行為和語言每分每秒都在影響著孩子。

熊孩子的產生,父母佔大部分責任。在為孩子制定行為規範時,家長要注意起到模範帶頭的作用。

總之,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尤其對待熊孩子,家長要付出比一般孩子更多的耐心,加之合理有效的方法,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熊孩子的行為經常惹怒我們。面對這樣又生氣又無奈的狀況,我們訓斥甚至打罵孩子,然而我們發現並不能解決問題。

故事一

六歲的帥帥在桌子面前畫畫,媽媽在旁邊看書。帥帥開始用一隻腳踢地板。「別踢了,帥帥!」媽媽生氣的說。帥帥停了下來。沒過一會兒,他又用兩隻腳開始踢起來。「帥帥,我說了,不要再製造噪音了!」媽媽又訓斥了帥帥。但沒兩分鐘,他又開始踢地板。媽媽一下子把書摔倒桌上,打了帥帥,大聲吼道,「我說過不要再踢了,為什麼你總是要做讓我生氣的事情?」

故事二

五歲的瓜瓜經常和他的媽媽發生衝突。不論媽媽要他做什麼,他都要反抗,一概拒絕。他經常發脾氣,毀壞玩具,餐具。媽媽必須強硬地逼迫或懲罰他,否則他總是有辦法不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或家務。瓜瓜的媽媽很困惑,自己明明為瓜瓜樹立了好的榜樣,可是榜樣作用在這裡卻沒有效果。而瓜瓜很快發現,不論媽媽說什麼,爸爸都言聽計從,總是迫於媽媽生氣時的壓力,對媽媽妥協。

孩子從出生起,就忙著用各種方法確定家裡的一分子,確定父母對他的愛。通過一次次的行為的成功,他就能確定,「哦,我這樣做能夠讓我有歸屬感,讓我感到安全和備受關注」。於是,他選擇用這種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需求。這就是他的動機。當然,孩子並沒有覺察他們背後隱藏的動機。

故事一種,如果問帥帥為什麼不停的踢凳子,帥帥一定不知道。他的行為都是無意識的從一次次嘗試和錯誤學習。他會不斷重複那些讓他感受到自身價值和歸屬感的行為。他不停的踢凳子,為了獲得了媽媽的關注,最後一刻,徹底激怒了媽媽,這讓帥帥感到成功,因為他徹底吸引了媽媽全部的關注。他這麼做就是想得到媽媽的過分關注,如果媽媽能認識到這一點,就能比較好的處理這件事。

孩子不僅不斷嘗試,還是生活的觀察家,他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雖然結論並不總是正確),並據此找到自己行為的方向。故事二,瓜瓜觀察到爸爸被媽媽的強權所屈服,於是他模仿媽媽,用生氣和憤怒來讓媽媽屈服,得到自己在家裡的權威地位。

每個關係的特性都取決於這個關係雙方的互動和貢獻。父母對孩子的方式,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方式影響著他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當我們明白了為什麼,明白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我們就能應付自如。

我是花花,更多教育話題歡迎和我討論!


「熊孩子」這一稱呼原本帶有些許昵稱的意味,但現在逐漸演變為指代那些不懂事、無規矩,經常闖禍,甚至父母已經沒辦法控制的孩子。「熊孩子」小則不聽話、搶別人的東西,大則打人、偷盜,甚至置他人生命於不顧。

若是別人家的熊孩子,我們大可能躲則躲。但若是自家的小天使突然間有了主意,多了想法,時不時讓爸爸媽媽頭疼一疼,猝不及防、無法招架——此時,既為人父母還深受其害這雙重的因素壓過來,是該好好反思反思之前的教育方式也要好好思考思考以後的管教措施了吧!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教育「熊孩子」?

首先,要冷靜,要對孩子有足夠的關心。我們總說應該教好孩子,但有時身傳勝於言教。當被問及在發現孩子欺負別的孩子時應該如何管教時,心理學家說:「如果能徵得被欺負孩子的同意,就讓欺負人和被欺負的孩子好好談談,讓小霸王聽聽被欺負的感覺。讓小霸王尋找彌補、改進這段關係的方式。」

其次,學會平等溝通,最好避免情緒化的針鋒相對。孩子做錯事之後家長教育他們「別這樣做」或者「別那樣做」,但並不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這樣只是阻止孩子,並不會讓他們成長。所以,應該和孩子溝通他們不良行為的後果,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們怎麼做。

再次,別打孩子。

心理學家發現打屁股對孩子並無好處,如果父母解決孩子問題行為的第一個方法沒有奏效,應該換種方式,但最好別打孩子。

另外,心理學家還建議,如果家長們覺得跟自己十幾歲的孩子之間喪失了基本的關心、交流、合作或者依從關係,想要將親情關係拉回正軌,可能是時候需要向心理學家或是教育專家求助。

講真 熊孩子背後就是因為有奇葩的爹媽


熊孩子」這一稱呼原本帶有些許昵稱的意味,但現在逐漸演變為指代那些不懂事、無規矩,經常闖禍,甚至父母已經沒辦法控制的孩子。「熊孩子」小則不聽話、搶別人的東西,大則打人、偷盜,甚至置他人生命於不顧。下面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遇到的熊孩子吧。

@℡﹏青梔:抓著我手機不放,把攝像頭給我舔進水了。

@逃 我外甥:小姨你啥時候結婚,結婚了就多個人給我壓歲錢了。

@猴子他姐:我侄女拿我美寶蓮眼線筆當鉛筆,好幾管我都捨不得用的香奈兒口紅當彩筆,還嫌顏色不夠多,我他娘的想打死她,當然她爸會先打死我!!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參加婚宴,四五歲的小伴娘,白裙子美美的,到吃飯的時候竟然把裙子脫了,光膀子,就穿一個小內褲坐在椅子上,一手一隻雞腿。

@咸:別把指紋鎖輸入小鬼的。別把密碼給小鬼看見。別把手機給小鬼玩。不然辛辛苦苦玩的記錄,攢的錢,下的小說可能就從此灰飛煙滅。

@匿名網友:把我馬上就要寫完的暑假作業偷走,扔到了河裡!

@匿名網友:做了一整天的cupcake!!!五十個!!!被熊孩子每個都舔了一口!!!奶油沒有了~無法補救~全部報廢!!!好想死……

要警惕對「熊孩子」的縱容

「他們還小啊!長大了就好了。」很多人對「熊孩子」們都會如此寬容。父母說起自家的「熊孩子」,也是半嗔半怒,責備不足疼愛有加,心裡抱定:孩子淘,那是有活力;搞搞破壞,那是創造力,大人跟他計較才真是「熊」到家了。

但更多的輿論認為,一些家長對孩子進行「不能吃虧」「不能被欺負」「大不了賠錢」的教育,存在很多問題。

「就在剛剛,樓下自動提款機取錢,遭遇『熊孩子』一個。ATM機的自動門一次只放一個人進去,我們都在外面排隊,一個家長領著孩子就過來了,孩子刺溜躥到我前面,趴在自動門上使勁按按鈕,他娘裝作沒看到也不排隊,等門一開,她讓孩子刺溜躥進去,她就正好也擠進去了,這就是家長的教育,利用孩子小、不懂事去占『小便宜』。」一受訪者回憶。

另一受訪者的朋友,兒子第一次玩打火機燒了衣櫃,燒了她老公大部分的衣服。她沒有責備孩子,說是怕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第二次還是玩打火機,燒了半個房子,護照錢之類都燒了。還是沒有責備孩子。「我之前一個領導,他孩子也被教成『熊孩子』,他還自豪地說,他兒子就是像他,不會被別的孩子欺負」。

顯然,很多人受到 「熊孩子」的困擾,家長們也頭疼不已,那麼究竟應該如何教育「熊孩子」?

對於「熊孩子」們的行為,在天涯論壇里,網友的議論,多數人表示「理解」。當然,也有人「不原諒」,認為「熊孩子」真是可怕和可恨的存在,「9歲了,難道會不懂,學校不普及嗎?還在公共場所玩火,真是好氣憤!」「看得心裡好難受,這17個家庭怎麼辦啊?!」「現在的孩子,愛心缺失很嚴重。」「不負刑事責任,全家搬去別的地方,就沒事了。」

實際上,類似的事件絕非只發生在中國。在美國青少年中流行一種叫Knockout的「遊戲」,就是一群十幾歲的青少年聚在街頭,冷不丁地以重拳攻擊路人,目的就是一拳要讓對方不省人事。他們還會錄下視頻並發到Facebook上炫耀他們的強大。根據CNN報道,因這種罪行而被逮捕的男孩們的家長,都堅稱他們的孩子只是在玩一個「沒想到會失控的惡作劇」。

據荷蘭萊頓大學人類發展研究所的研究,會對他人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的少年,往往都具有反社會人格,這具有先天的因素。研究表明,這些青少年大腦中,負責處理社會信息和衝動控制的區域存在缺陷。但更多的研究表明,這還是和後天的教養有關。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院長姚建龍認為,反社會人格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在成年之後才會形成。「9歲很難說有這種傾向,即使有這種傾向,在早期階段也都是可以引導和干預的,所以對這樣的孩子,主要是引導和教育,讓他知道自己行為的危害在什麼地方。」姚建龍說。

「家長應當從小就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是危險的(如電源插孔、熱鍋、開水等),不能碰;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如欺負弱小、危害他人等)。不要等到將來形成禍患,後悔不及。教育孩子懂得這些並不需要很多時間,但它比教孩子多背幾首古詩、多學幾句外語要重要得多。」網友「過來人」說。

「這個商場人流量和商戶相當多,任何一個在場的人,看到一個『熊孩子』在這樣的地方玩打火機,都應該立刻制止,但當時為啥沒人制止?恐怕還是人們的消防意識不夠。」一網友回應。

中科院心理學研究員王極盛則認為,成長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很強,對外界的一切信息都很敏感,當動畫片中的片段、網路上的新聞對孩子產生吸引時,孩子會不自覺受到暗示和感染,不知不覺會模仿相同的行為。家長應該控制和引導孩子接觸的信息內容,當孩子犯錯時用商量、討論的口氣幫助孩子明辨是非,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

首先,要冷靜,要對孩子有足夠的關心。我們總說應該教好孩子,但有時身傳勝於言教。當被問及在發現孩子欺負別的孩子時應該如何管教時,心理學家皮克哈特說:「如果能徵得被欺負孩子的同意,就讓欺負人和被欺負的孩子好好談談,讓小霸王聽聽被欺負的感覺。讓小霸王尋找彌補、改進這段關係的方式。」

其次,學會平等溝通,最好避免情緒化的針鋒相對。孩子做錯事之後家長教育他們「別這樣做」或者「別那樣做」,但並不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這樣只是阻止孩子,並不會讓他們成長。所以,應該和孩子溝通他們不良行為的後果,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們怎麼做。

再次,別打孩子。心理學家發現打屁股對孩子並無好處,如果父母解決孩子問題行為的第一個方法沒有奏效,應該換種方式,但最好別打孩子。

另外,心理學家還建議,如果家長們覺得跟自己十幾歲的孩子之間喪失了基本的關心、交流、合作或者依從關係,想要將親情關係拉回正軌,可能是時候需要向心理學家或是教育專家求助。

講真 熊孩子背後就是因為有奇葩的爹媽


熊孩子在咱們大人的世界觀裡面通常定義為不聽話,發脾氣,愛哭鬧,搞破壞,還喜歡和父母對著來的那種,還有其他等等,其實熊孩子變成那樣也是父母造成的,教育熊孩子,首先父母們要對自己進行教育,因為熊孩子都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教育熊孩子,首先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媽媽一起商討孩子變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是大人的寵溺?還是平時父母過度的打罵?主要問題在哪裡?哪些問題需要改變,如何進行糾正,以後如何避免這類事情發生等等,孩子是大人的影子,很多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都是在蓄意的模仿大人,想想平時我們是否影響到了孩子,自己說話的語氣,自己發脾氣的行為,所以這些今後都要注意


誰家孩子不頑皮,然而「熊」則是孩子的天性,一般孩子都很難把握熊的度,這個時候可能需要家長的引導及教育,下面我詳細說說如何教育熊孩子。

第一,拿我自己家熊孩子來說吧!我孩子二歲很熊,每次一熊起來不得了,讓我很抓狂,比如不讓他幹嘛他拼跟你對著干,如果做錯了事他怕挨揍趕緊找避風港(爺爺奶奶),熊孩子在熊的時候也會察言觀色,所以家長不能放縱溺愛,否則他會變本加厲地熊,這個時候家長必須幫他糾正錯誤讓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二,家長要獎罰分明,其實熊孩子所表現出的,都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不必對他們過於苛求,要想讓熊孩子真正轉變成人見人愛、乖巧聽話的萌孩子,需要平時長期的教導。家長必須賞罰分明、言出必行,平時給孩子訂好規矩、做好榜樣,言傳身教的將正能量傳遞給孩子,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

第三,家長要幫助熊孩子立規矩,讓他從小就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個意識在寶寶頭腦中紮下了根,就會成為他的行為準則,形成自律。寶寶需要一個界限,這個界限給他展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孩子的模仿能力也相當厲害的,就比如有一次孩子他奶奶從窗戶扔了一點垃圾從此有垃圾他就踩著凳子往樓下扔,所以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等大了在教,其實孩子什麼都懂,如果不懂都是家長慣的!

教育好熊孩子是需要循序漸進地,家長切勿著急!


熊孩子,尤其是愛欺負人的熊孩子,對於身為父母的家長來說,如何教育都是一件棘手頭疼的事情,很多父母對於熊孩子感覺無可奈何,那麼如何教育熊孩子呢,下面講法君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對於欺負人的熊孩子父母怎麼辦?

首先,溝通—弄清楚熊孩子為什麼這樣做?對於欺負人的熊孩子,父母首先應該了解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是因為孩子為了引起大人注意,或是以此為樂等等,對於不同原因採取不同對策。

其次,教育—區別施策教育熊孩子,對於為了引起大人注意而欺負人的熊孩子,說明父母與孩子溝通交流較少,平時關心教育孩子較少,此種情況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增加陪伴孩子時間。對於以此為樂的孩子,則是孩子的價值觀取向錯誤,父母需要耐心教育,甚至嚴厲批評,告知孩子欺負人是嚴重後果等。


推薦閱讀:

想開個燴菜店起什麼名子合適?
面對現實生活應該腳踏實地還是放飛自我?
新房裝修,衛生間有必要做乾濕隔離嗎?
如何定義「有用」?
國內哪個地方的人酒量最好?

TAG:教育 | 育兒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