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為什麼會不滿足?


人不滿足的根源——對人不了解、對自己不了解。

知足常樂,是一句人神共知的常識!說是常識,是我們大家都知道;說是世界上最陌生的常識也不為過:因為大家做不到。

人們都在用追求外在慾望實現的方式,來獲得快樂!並且大家都趨之而往,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默契,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不敢說實話,或者說我說出來,你也覺著不過是一家之言,不過我還是會說,呵呵。

因為——人們都不知道這個想法——不是——自己的!

人長大的過程,是從小開始就在生存環境中不斷被灌輸價值觀的過程,最後這些價值觀都融入到潛意識之中,變成了好似自己想出來的一樣。

  1. 中國人為什麼會更在意別人的看法?有沒有可能跟小時候生長在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有關?
  2. 我們為什麼渴望得第一名?會否因為從小就會因為得第一名而被獎勵、誇獎有關?
  3. 我們為什麼希望比別人更優秀?是否跟我們從小被教育「別人做得到你也可以」!

從社會性的環境、教育過程中,我們是以「比較」來學習事物的。比如「長短、高低、胖瘦」,沒有比較的世界,是無法被描述的世界,也無法在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

但是,這種從小就開始的比較式的學習,同時強化了「好、更好、更強、更高」,奧林匹克精神是拓展了人類力量的邊界,但是在我們人類生活中,也強化了「吃的更好、住的更好、行的更好、做的更好」等等的有意識、無意識的行為。

為什麼不滿足?因為Ta不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人,有自己明確的木標追求,但是不是隨波追求的追求,更不是不斷滿足自己慾望的需求。

因為,一個自知的人,外在的物慾之類的追求,也許根本都不能滿Ta內心的渴望,為什麼?我不能完全回答,這裡面的邏輯我確實不能完全嚴謹的推演,我只能說是觀察總結,不能完全使用每一個人。

也許有一天你自己能夠了解自己之後,再重新制定自己人生目標時,你能夠體會外在的慾望也許就是細枝末節。

我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那些物慾的追求,而是說那些生存所需的你必然會追求,而能夠讓你真正發自內心的驅動的,不一定偉大,但是一定不是通常的物質。

我簡單試著解釋一下。

  1. 人,應該在得到結果才能滿足嗎?是的!那麼豈不是人生一世99%的時間都在不滿足中度過,這樣的人生會否失去了很多樂趣可言?(我個人看法:是的)
  2. 不是的,人生同時也是一個過程,應該過程中也充滿了樂趣!那請問:如果你做一份不是你發自內心真正渴望的事情,你能夠從中間得到樂趣嗎?還是你始終只想要結果而將過程快進呢?
  3. 如果你的人生戛然而止,你會在此刻滿意嗎?人生的突發性讓任何都有可能!
  4. 假如你覺著可以選擇,你是選擇任何一刻都會知足的狀態、還是只有結果知足的狀態?
  5. 你在做什麼樣的事情時,你才能體驗到任何一刻的快樂?
  6. 當面對各種壓力、痛苦時,能夠支撐你下去的是什麼?這種東西是你所追求的目標嗎?是金錢?還是金錢背後服務的家庭、孩子?
  7. 請問你的家庭、孩子,是你一生奮鬥的目標嗎?如果是,那麼當你獨自一人時如何度過?當你孩子長大獨立不再需要你時,你又如何過?
  8. 那你內心真正渴望的事情 你知道是什麼嗎?
  9. 你可曾想過你現在追求的目標是你真實內心的渴望?還是不知哪兒來的?是否真正的尋根到底的追問過?

好了,我也不知足了。

我認為,人不滿足來源於,不了解自己內心的渴求,誤生出一些不必要的「不知足」。


舉個例子吧,你吃一次飯也只能管一定時間,滿足一時的需求,等你能量消耗完了,就需要補充能量,這時候你就又有進食得慾望,慾望產生需求,需求的滿足不是一次性的過程,而是重複不段,周而復始的周期過程,滿足與不滿足只是過程中的兩個狀態而已,你吃飽了就滿足,餓了就不滿足


推薦閱讀:

「兒子,千萬別幫老婆做家務!」爸爸寫的這封信火了
出來工作,你哪個時候最想家?
積極的人最容易受打擊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