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吵架,孩子長大後會是什麼樣的?


父母吵架肯定影響孩子,這個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獨生子女。因為在他們的眼裡,你們就是天地,你們吵架,在小時候的他們看來,無疑是天要塌了的感覺。我是一個獨生女,這個是我的真實體會。

我的父母都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經常為生活中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干戈。我至今還能清楚地記得我小時候他們幾次比較厲害的爭吵打架,我一個人躲在被窩裡瑟瑟發抖默默哭泣的無助心情和第二天頂著一雙腫腫的眼睛去上課時的無比尷尬。那麼久的時間過去了,也經歷了那麼多的事,那種感覺卻依然那麼清晰和刻骨,回憶起來彷彿就像是昨天剛發生的一樣。

至於對孩子的影響。我覺得,有好壞兩種可能。壞的可能,就是孩子見證著父母的爭吵,恐懼婚姻,或者習慣於父母的爭吵,日後照樣和另一半爭吵著過日子。好的可能,就是孩子通過親身體會,意識到父母這樣爭吵的壞處,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引以為戒,好好地和另一半相處。很幸運的是,我是後者。因為我的職業特殊性,我見過了太多的生離死別和人情冷暖,我不太會去糾結一些瑣事。也因為小時候的經歷,我結婚的時候就和老公約好,以後不管碰到什麼事,都不在孩子面前爭吵。大寶六歲了,二寶也兩歲了,我們做到了這一點。

遇到矛盾分歧,大人商量著解決,吵架並不能解決什麼事。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盡量讓他們在一個溫馨的環境中快樂地成長吧!


早期有專家Arlene Walker-Andrews認為,即使只有4個月大的嬰孩,也能輕易的辨別媽媽的情緒表情,他在實驗中發現,嬰幼兒對媽媽的負面情緒更加強烈,心理學家提醒,媽媽的負面情緒,對孩子來說相當於「冷暴力」。

有一次,在地鐵遇見一家三口,寶寶大概12個月的樣子,一開始是爸爸抱著的,後來可能吵鬧著要媽媽抱,而爸爸擔心媽媽太累,所以就沒把寶寶遞過去,這時候寶寶就開始哭鬧起來,媽媽就伸手接了過去,寶寶非常高興手舞足蹈,可能不小心打到了媽媽,媽媽突然非常生氣,而孩子的爸爸見媽媽生氣了,就在一旁嬉皮笑臉的逗寶寶。接下來,寶寶看了看媽媽的臉,再看了看媽媽的臉,伸手撲向了爸爸的懷裡,然後盯著媽媽的臉看了幾秒,「哇哇哇」大哭起來。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對媽媽的負面情緒有多麼的敏感。

二。媽媽經常生氣,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曾經有一個孩子,玩具收拾慢了,媽媽的臉就拉成苦瓜臉,洗澡忘記把毛巾掛起來,媽媽就低吼,衣櫃翻亂了,媽媽就大發雷霆,以上的種種,導致了這個孩子不喜歡回家,他常常放學後一個人在大街上溜達到晚飯時間才回家,因為家裡太壓抑了。後來,可能這個孩子真的受不了這樣的家庭氛圍了,他留下了一封信,然後就永遠的消失了。

當看完這個故事時,是啊,生活的壓力,婚姻的不滿,生活中的太多太多,都能讓媽媽生氣,可媽媽的生氣,往往傷害最大的卻是自己的孩子。媽媽的生氣,會給孩子傳達一種「冷暴力」的信息,會讓孩子在媽媽面前卻步,經常生氣的媽媽,對於親子關係的建設是消極的,難以成為孩子的情感寄託,所以經常生氣的媽媽,和孩子的關係也會比較疏遠。

還有美國精神分析家通過實驗發現,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如果沒能和媽媽建立親密關係,他們未來也將無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的內心冷漠,不相信親密的情感,因為他們從小在媽媽身上得不到情感的「澆蓋」,他們患上了「原始情感饑渴症」。

三。被心情愉悅的媽媽愛著的孩子會永遠幸福。

「蓄杯理論」認為,每個孩子是帶著一隻空杯子來到這個世上的,愉悅的媽媽給孩子這隻杯子裝上是滿滿的愛和親密,而常常生氣的媽媽給孩子這隻杯子裝上的是孤單和痛苦。那些杯子里裝滿愛的孩子,常常是快樂的平和的孩子,而那些杯子里裝滿孤單和痛苦的孩子,常常是脾氣暴躁,愛使壞的孩子。

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媽媽們都能保持一份愉悅的心情,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


孩子長大以後會是什麼樣?這是每一個作為爸爸媽媽都應該關心的話題。我們每一個家長其實內心裏面也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優秀。想讓孩子完成自己的夢想。甚至是把自己從小的夢想沒有完成的,也駕馭孩子身上。所以說,某種程度上,現在的孩子,他們其實是非常累的。大家也能夠看到,現在孩子一個3、4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書包重量也至少有五斤以上。孩子已經非常累了,每天的作業也非常的多。作為父母的我們,而且還經常的吵架。這在無形當中又給孩子增加了很大的負擔。那在吵架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會是什麼樣的呢?

父母親都知道,對著孩子吵架是非常不明智的。但是他們事後會非常的後悔。後悔自己當時沒忍住。還是對著孩子發火。甚至有些夫妻對著孩子打架。往往這個時候,孩子會嚇得躲到一邊兒,或者是哇哇大哭。這無形當中,在孩子的大腦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印象是非常壞的印象。而且孩子會永遠的記著,不會忘記。當他長大以後,他還會想起父母以前吵架的樣子。這會讓他在潛移默化當中,對以後家庭,或者是成家,或者是結婚。會有某種程度上的恐懼感。所以說這一點作為父母千萬要記得。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者是打架。因為這對孩子的影響會是終生的。

另外一點就是,在吵架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膽量一般都非常小。什麼事兒也不敢參與,也不敢去做。孩子的內心也會非常的小。遇到事情和挫折之後,會不知道如何去做。因為他覺得父母經常吵架,沒有人去可以傾訴。所以長大以後,孩子的性格一般也比較孤僻。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將來。父母在吵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夫妻吵完之後,也許就沒事兒了。但是對孩子的影響卻沒有磨掉。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會有一種暴力傾向。他會覺得遇到什麼事情溝通不了就開始動歪主意。父母吵架的家庭會不和諧。孩子在家裡邊得到的溫暖也會少很多。所以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會讓父母很擔心。

作為父母,一定要為孩子考慮。不是說把孩子生下來,父母就盡到了責任。而是要做孩子的榜樣。可以這麼說,父母是什麼樣子,孩子將來也會是什麼樣的!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學壞,那作為父母現在就改一改吧!


在我小時候,我爸媽也經常吵架,我爸屬於老實人我媽就潑辣不講里,然後有時就勸架,結果被我媽罵,從小就不是很喜歡我媽,太自私了,經常打我罵我,罵的那些話非常非常難聽,有時要一兩毛錢也不給說沒錢,自己卻天天打麻將,也沒讓我讀多少書,小學都沒畢業,就去學做衣服,記得我去學做衣服的第一個月每天加班掙了一百,我媽要去了,從那以後我就想逃離那個家,出去打工後就覺得外面很好,自己掙錢自己花,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後來嫁人了,生小孩也沒怎麼照顧我,回去也不怎麼幫我帶娃,她有時間就去打牌了,最可氣的是有一次去伯伯家喝喜酒,我帶寶寶去的,(那時寶寶才6,7個月,)沒人幫我帶,中午我爸很忙,就叫我媽幫抱一下,她說她很熱,要去麻將館吹空調,我真的真的很委屈,下午就為點小事吵了,她又罵我,我覺得他們就給了我生命,把我養活了,而且只把我養到了12歲,從來沒感覺家庭的溫暖,不過遇到一好老公,一個好婆子

不敢和大人說話,只和同齡人玩,


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從小在養父母家長大,他們天天吵,因為養母好賭,常常賭得一天一夜也不願意回家,最離譜的是還帶著我去賭,因為帶著我賭完回家,養父看到小孩在,不會和她吵架。所以我是養母的「避雷針」。

我小時候也愛賭,但常常輸,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賭了100多張小貼紙,從此我醒悟過來不再賭。

他們常常因為賭博的事情吵架,某次我養父實在受不了,拿掃把抽我養母,結果不小心打到我,他心疼了好久。

我從小開始,脾氣非常暴躁,和別人說話就像吵架,結果常常和同學吵架,甚至打架,一直到我大學,有同學提醒我幹嘛這麼大的姑娘說話要用吵架的語氣去說,我才反應過來,從此做好人。


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會產生各種性格缺陷。

第一,自卑。由於家長經常吵架,孩子心裡會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很多小的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喜歡我了」,「是不是不要我了」,「好可怕啊,我好害怕」「怎麼辦.....」這種強烈的不安全感,時間長了就會產生自卑的心態。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自卑的心態就會產生兩種極端,要麼是討好型人格,好好先生,生怕別人拒絕和嫌棄。要麼是孤僻性格,不善於與人交往,情商偏低。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也先否定自己,喪失自信,特別是在碰到困難的時候,會本能性的產生「這個我不行」「這個我幹不了」的心理情緒。

第二,敏感。這個心理動態同時存在於討好型人格和孤僻型人格身上。特別在乎外界的看法和想法,他人一旦對他(她)有一點點的不友好,就會在心理上不停的揣測對方是不是故意針對,是不是不喜歡自己。在長大後,也是普遍承受能力偏弱,對他人的信任感偏低。

第三,脾氣暴躁。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看見父母吵架,甚至打架,那麼多半孩子的脾氣不會好,並且還伴有暴力傾向。這是因為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他(她)的心裡早就以為人與人之間相處就是這樣的模式;或者認為只有這樣的模式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在心理上,也會對婚姻產生恐懼,或者有戀母戀父情節。

所以為了孩子,父母還是需要理智解決分歧。


以我自己家姐姐孩子來說,姐姐和姐夫是一日小吵,三日大吵,日日日爭吵,這算是高頻繁的,那麼他們的孩子呢。

首先是習慣了,對於外人不理解時他會說,`我媽就這樣,我爸就這樣,我已經習慣了,他們不吵架不正常`,現在他就是遠離他們,再者就是我們觀察到的,姐姐姐夫吵架孩子一點不受影響的打遊戲,也不會出來說說或者看看。

還有就是性格上,家庭裡面總有個人強勢,總有個人弱勢些,那麼我表姐是強勢方,表姐夫弱勢方,孩子從小在姐姐面前聽話,乖,可是爸爸面前犟嘴,頂嘴,對姐夫呼來嚇去,甩臉色,姐姐在就不敢,姐姐不在簡直反天了。

其次,學習超級差,簡直慘不忍堵。

還有就是情商不高。

所以影響具大。

建議爸爸媽媽們忍一下,再忍一下。


像我這樣。

這些事情我從來都沒向任何人提起,今天說出來也算是慢慢的打開自己的心結,不過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有些時候甚至動手打起來,在我的記憶里充滿了吵架的場景,不自覺的就會想起來,有些時候甚至是血腥暴力的場景。

不願意回家

在我上了初中後,就特別抵觸回家,幸好是住校的,一周回去一次,周末放假恨不得早點回學校,不願意在家逗留一分鐘。

暑假的時候,經常跑出去到隔壁村的同學家玩,一去基本就一個星期不回家,那時候真是不想回家。甚至害怕提起家這個詞。

羨慕別人家庭和睦

每次在同學家看到他的父母關係那麼和諧恩愛,真的是羨慕的不行。

在村裡,有個關係不和諧的家庭我感覺自己都抬不起頭來,特別怕別人問我關於家的事情。問爸爸媽媽最近有沒有打架。

和家人聯繫少沒感情

長大以後父母吵架漸漸少了,可我也不願意回家,不願意往家裡打電話,基本一個月打一次或者好幾個月也不打一次。

影響自己婚戀價值觀

最嚴重的是這嚴重影響到了個人對於婚戀的理解,我害怕自己也走進那樣的生活,害怕有一天去了老婆生了孩子也會天天吵架。我不敢去找女朋友,更沒想過要結婚。

不敢正面面對衝突,一直逃避

還有一個影響就是,我十分害怕和別人吵架,甚至不願意和別人吵架,一遇到這個場景就趕緊走開。在家裡有什麼意見和老婆不和我一般就閉嘴不說了,害怕引起衝突,不敢去正面面對衝突。


當你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的時候,請回到童年找找答案。

分享一點自己的切身經驗和體會吧。

我是在父母的爭吵聲中長大的。

我比較小的時候,父母就總是吵架。那時候他們都年輕,除了吵架,還打,砸東西。每當這個時候,我就特別惶恐,有一種被父母撕裂和拋棄的感覺,我會在屋裡大聲地哭,希望能用哭聲引起父母的憐憫,從而讓他們停止爭吵。可是沒有用,父母根本不理我。有時甚至還會轉過來罵我。

他們吵架之後,會冷戰很長時間。這時候,我們吃飯都會成問題,只好去爺爺奶奶家蹭飯。關鍵是父母冷戰,家庭氣氛壓抑,我和弟弟也不敢笑鬧、不敢犯錯,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招來父母的打罵。

最煩的是每年年三十,父母總會吵架,而且基本都是因為同樣的事情吵。我爸爸年三十上午總要跑出去玩,拖到比較晚才回來吃團年飯,媽媽就覺得爸爸怎麼說都不聽,就慪氣,出言諷刺,然後兩人就鼓氣,鼓到晚上就吵起來。因為過年,我們本來歡歡喜喜,可是父母一吵架,心裡頓時就陰雲密布、惴惴不安起來。

我父母的吵架是到我初中的時候才稍微要好些。那也是因為我初中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好,他們對我的學業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所以每次他們吵架,我就生氣,甚至躲到外婆家裡不回家,他們怕影響我的學習,漸漸地在我面前就忍住了。可是等到我和弟弟都長大成人之後,我們才發覺,父母的相處模式還是以前那一套,幾十年根本就沒有改變,你想控制我,我想控制你,有了問題就只會吵。

現在,對於父母的爭吵,我已經能淡然處之。但是,父母的爭吵對我的影響,我是在最近幾年才慢慢明白的。父母的爭吵對我個性的影響,比如膽小怕事什麼的,都還可以慢慢調節,也比較有成效。但是對於我處理人際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的影響,卻是修正起來非常難的事情。

總的來說,爭吵的父母對於我處理人際關係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害怕摩擦和衝突。

其實,人和人相處,有摩擦,有衝突,都是非常正常的,因為這也算是一種交流。但是因為從小看到父母的摩擦和衝突,而且這種摩擦和衝突帶來的結果總是家庭的低氣壓,所以,面對和別人的摩擦和衝突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解決這種摩擦和衝突,而是要麼忍氣吞聲,要麼堅決決裂。

後來,我發現我生活中那些人家關係處理得好的人,並不是和別人沒有摩擦和衝突,但是他們面對摩擦和衝突的時候,會選擇更加圓轉的方式去解決,所以很多時候,摩擦和衝突並沒有影響到他們和別人的關係,有時候反而因此讓雙方的關係更進一步。

2、總是把事實和情緒混在一起。

比如我先生回家晚了,也不電話通知我。我就會劈頭蓋臉一頓說,說的內容包括我擔心他呀,他不懂體諒我呀,總是這樣也不改讓我心累什麼的,夾七夾八一大堆。其實我要表達的就是事實——他晚回家不通知我,是不體諒我;情緒——我很擔心他,也生氣。但是我卻會拉拉雜雜扯出很多舊賬。所以到最後,本來心裡愧疚的老公,就會變得不耐煩。然後兩個人就會吵起來。而兩個人之間吵架的爆點,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當我有一天又這樣夾槍帶棒地說我老公的時候,我忽然驚覺,我們兩個人的相處模式,居然跟我父母一模一樣。當時真是嚇了一大跳,也從此開始清理親密關係中的種種不妥之處。

3、很難對人完全敞開心扉

因為小時候父母總是在把話說得最敞開的時候吵架,比如本來大家開開心心地開著家裡人的玩笑,話說得開了,當然也就不客氣,會說到對方一些缺點。可是,說著說著,父母之間就會變成攻擊,然後就開始了戰爭。相反,當父母之間客客氣氣的時候,家庭氣氛最融洽。

所以,我總是覺得,人之間一旦走得太近,就容易暴露缺點,發生一些糾纏,並慢慢演變成互相傷害。為了保護自己,我總是很難完全敞開心扉去表達自己。有時說嗨了,徹底表達了自己,過後就會惴惴不安。當有人對我表現出熱情和親熱的時候,我往往都會有所保留,甚至會刻意拉開和對方的距離。因為我覺得有距離的人際關係,才是最安全的。

4、只會生氣,不會告訴對方生氣的原因,不會和解。

特別是在處理夫妻關係時,一旦和老公起了衝突,就會生氣。但是對方問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卻不告訴他為什麼,要麼是不理對方,冷戰,要麼是發一通脾氣了事。不會明明白白地跟對方表達自己的情緒,然後雙方認錯、和解。而是一直死磕,而且每次生氣,本來一開始是很小的事情,到了最後,就會想到以前的很多很多,氣就越生越大,最後就變成要麼大爆發,要麼就對兩個人的關係心灰意冷。這讓對方也不知所措。

而且據我觀察,我身邊和我類似情況的朋友,確實成長於父母長期爭吵的家庭里。而那些個性溫和、人際關係處理得好的朋友,父母關係也都比較好。

所以,當我們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的時候,回顧一下童年,從自己的父母相處模式上找找原因,也是必要的,不是為了指責父母,而是能對症下藥。這樣,我們才能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時間久了,不僅影響孩子的成長,還影響孩子的婚姻觀。

我從記事以來,我爸媽不是吵架就是打架,我媽比較弱小,從來都是被打的那一個,我們要是上去想護著我媽,那會被一起打。

我哥,我妹後來都出去打工了,家裡就剩我一個上學,我就成了我爸媽吵架和打架的見證者。

我經常被拉來當裁判,非得說他們倆誰的錯或者誰更是為了我們孩子好。我經常都是被嚇哭!

我自從上高中開始住校,一個月放一次家,回家兩天時間,每次回家我媽都要跟我一起睡覺,然後一直抱怨我爸,還說要不是因為我們幾個孩子,早就跟我爸離婚了。

而我爸經常喝的醉醺醺的拉著我哭,說自己心裡很苦,要不是為了我們幾個孩子,早就跟我媽離婚了。

然後,我當時就覺得我是多餘的,是罪人!

有一次放假回家,家裡沒人。隔壁奶奶告訴我,我爸媽吵架,我媽生氣喝了農藥自殺,現在醫院洗胃呢。我當時內心只有害怕和恐懼,在家門口哭,還好我媽後來救回來了。

自從那次之後,我媽經常說,以後我們結婚了,過的再不幸福也不要選擇自殺,因為那個過程太痛苦,她體驗過。

開始我一直只是討厭我爸媽吵架打架,但是上了大學之後,我開始有時間交朋友,談戀愛的時候,我才慢慢發現我身上的問題,我已經潛意識模仿了我父母的婚姻相處模式,我變的像我媽媽一樣焦慮、挑刺和愛抱怨,而且還經常會說話刺激男朋友,潛意識想看看他是否會打我。

總之,我越來越像我媽了,我找的對象竟然有我爸的影子。我意識到我的問題,所以我決定改變,走出原生家庭對我的負面影響。

我做了心理測試和輔導,然後大量的讀書學習,後來還進入了教育培訓的行業。

如今,自己不僅走出來原生家庭的影響,擁有了現在幸福的小家庭,還慢慢的調節我爸媽之前的關係,要知道他們已經分居10年啦。不過還好,他們現在關係緩和了很多。

長時間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打架肯定影響孩子,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請盡量不要這麼做。

如果,我們已經受了原生家庭的影響,那我們可以通過自我學習和經營改變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好。


推薦閱讀:

小事 | 擊退「社會人」
網紅「流氓」還有理了?
8月的31個瞬間
20個社會定律
一個老實人,是怎麼被社會淘汰的?

TAG:教育 | 社會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