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和回應群發的新年祝福?


謝謝邀請。群發的新年祝福要如何回應?就在剛剛回應完一堆群發簡訊。我們分發送者和接受者兩方面人的感受來談談吧!

首先,說一下發送者,幾年前我也會群發簡訊,微信的內容發送給一些自己常聯繫或者重要人物。這真是個費勁的活,想真誠的把自己的祝福送給自己在意的這些朋友和同事。作為發送者真叫累,但會收到反饋,至少知道哪些人還記得或者知道我的存在,有點兒刷存在感的感覺。

再說下接受者。接受者也會收到一堆的祝福。但一一回應真的很累,打字少了顯得不夠重視對方,打字多了,這麼多人又真的很費時間,基本上過節幹不了別的全都抱手機回複信息了。

經過這幾年的折騰,我變懶了。我會在朋友圈祝福大家,不再一一發送信息給在意的人。我想心裡有我的不會在乎我的一個信息未到,心裡沒我的更不記得我是誰。索性這樣省點兒力氣了,但還會一一回復收到的祝福信息。

您有更好的辦法兩全其美么?歡迎探討哈!


謝謝邀請。

我們為什麼要苛求對方的祝福一定要每個字都自己打出來,每個詞都是發自內心的呢?

——對別人的苛刻,到底是因為對自己的要求太高,還是本身就存在心理問題?


過年了,這是個喜氣的日子,大家都要高高興興的,可是偏偏有人要自己找氣生。

轉發信息就是沒有誠意嗎?

其實並不是,很多人轉發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一些有專業人士編出來的簡訊,要比自己寫更好,而且是好太多了。

用一個簡單的對比,有一個詞叫前程似錦,它的說法是:未來有好的前程,就像錦繡那樣美好徇爛。

可是有人就會想不起這個詞,那要用同樣內容的祝福該怎麼說呢?

那就是——祝您升官發財!

這樣是不是又太俗套了一些?

所以,用別人編輯好的內容,其實可以更準確的,更生動的表達出意思。反而自己寫,會顯得沒有誠意。因為就算一些文筆比較好的人,也不一定會在祝福這個領域,能保證自己出口成章的。

其實這個問題不能從另一個方面來看

無論是複製的信息,還是群發的信息,對方至少想著你了,至少願意給你送上一份祝福。

其實,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那些轉發信息的人,是一種虛情假意的表現。這到底是轉發的人錯了,還是有些人實在過於苛刻了呢?

要知道,對方是可以不給你發簡訊的,他是可以選擇不祝福你的。他甚至可以認為,你不配得到他的祝福。

這話是有點難聽,卻是事實,因為送祝福這種事情,雖然沒有成本,可如果一個人討厭你,為什麼還要送祝福呢?


其實像這種吹毛求疵的人,我見的簡直太多了,他們要求這個世界上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人都要盡善盡美,而對自己的要求卻是得過且過。

過年是個好日子,是個幸福團圓的日子,如果不願意接受祝福,大可以選擇關機。

如果覺得祝福是好的,那就給對方回一條感謝的信息,或是同樣的祝福。


因為回答這條問題的時候是除夕,還沒有到新年,所以就預祝大家新年快樂!!!


【不管什麼方式的的新年祝福都表示感謝,回復謝謝,並表祝福】為什麼?

第一,雖然不是一對一,私人定製般的祝福,但最起碼他(她)的手機名冊里還有你。

第二,現在社會紛繁複雜,每個人都有很多交友圈,有親人群,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的同學群,有單位群,支部群,股票群,彩票群等等,若對每一個人都私人定製祝福得花多少時間,不是很為難人么?

第三,君子之交淡如水,何必在意這種形式呢?有的人就是給你寫5百字,你真需要他時卻影都不見了。有的人可能只有短短4個字新年快樂,在你需要是仍會及時相助。你說是不?

總之,看一個人是不是真朋友,不是在你順境時,而是在你逆境時。不能拿春節是否專發祝福語來評判。

本回答由頭條號原創標作者CASbooklong為您提供,歡迎關注,感謝點贊。


謝謝邀請

無論是群發的還是個人編寫的新年祝福,我都表示真誠的感謝,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人心冷漠,世態炎涼已是不掙的事實,能記著給你群發新年祝福的別管他是真心的還是敷衍的,至少他還記得你,還知道有你這個朋友,對待這種事情不要太往心裡去,要有一顆平常心。另外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許朋友覺的自己的水平不夠好,自己編的祝福沒有網上或者他人編的有心意,或者他加班工作忙,又或者正在回家的路途中等等各種可能,所以不要要求別人要怎樣,人家完全可以不給你發,你又如何,所以當我接到這種群發祝福信息我會高興的回復一個祝福他的新年快樂信息,善待自己也要善待他人,最後祝所有網友2018新年安康,恭喜發財。


你總不能倒退,人力送封雞毛信吧。感覺是舊社會的人有意義,一封家書抵萬金。還有人寫詩,浪漫浪漫的,人們都是喜歡對美好的事物,有較深的回憶。現代人朋友多,交際廣,你逐個人工送信,也不現實。群發,總比沒發好,你說是不是這樣。當然,你也是可以逐條寫信息,逐個發的,你發幾條就明白,還是群發好。


推薦閱讀:

日本零售商為什麼喜歡把東西都裝進自動售貨機賣?
被質疑的「陰柔美」|別向粗暴與蒼白認輸
親歷辛巴威亂局的中國人:「我聽到三聲巨響」
梁文道:他們發不了聲,我們不該選擇忽視 | 八分
談新加坡教育的分流制度

TAG: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