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很多人會相信中醫沒有副作用?


《神農本草經》中毒性的有無和大小是判斷三品的一個重要標準。其所云「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說明上品藥物包含著食物的內容,無毒且具有補益的作用,可以久服、多服。中品和下品藥物則包含著毒的內容,《周禮·天官》載「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而中醫傳統所云「是葯三分毒」說明了毒和葯的聯繫。

中醫素有「葯食同源」之說,表明醫藥與飲食屬同一個起源。實際上,飲食的出現,比醫藥要早得多,因為人類為了生存、繁衍後代,就必須攝取食物,以維持身體代謝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人們逐漸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進食;哪些有害,不宜進食。通過講究飲食,使某些疾病得到醫治,而逐漸形成了葯膳食療學。 中藥的治療藥效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葯勁大」,用藥正確時,效果突出,而用藥不當時,容易出現較明顯的副作用。

也就是說,從古至今,中醫從來都認為是葯三分毒!為何會有藥材配伍,那是因為古人數千年來對各類中藥材歸經、性味、功效、禁忌都做了充分的臨床實踐,經驗累積而成。

中藥材的禁忌,也就是可能的副作用,歷經數千年應用,其毒性也就是副作用具有廣泛的認知性、穩定性,因此名醫配伍出來的方子影響深遠、造福人類社會。這些藥方對於每味藥材的劑量多少是嚴格控制,其目的就是避免產生副作用,利用不同藥材的屬性進行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君臣佐使。

下面這張圖裡有20來種中藥材的歸經、性味、功效、禁忌,這些都是前人經驗累積留給我們現代人的寶貴財富!


這正是中醫的神奇之處。單獨來看,是葯三分毒。但是中醫治百病是辨證施治,醫生對什麼病用什麼葯,那些葯有什麼副作用,如何搭配,是有講究的,所以學中醫藥要背《十八反歌》《十九畏歌》

中藥即有配伍禁忌。也有的配伍有各種中和作用。某些藥物合用會產生劇烈的毒副作用也有的會降低和破壞藥效。包括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歌」源自:張子和《儒門事親》「十九畏歌」源自:劉純《醫經小學》。

另外在中藥的炮製過程也是有講究的,有的用炒,有的用琣,在煲葯時毒症高的也可久煎去毒,比如,調和諸葯的有甘草,可以中和藥性,

所以中醫中藥副作用比較小是因為辯證。

乃道乃哲理。

有人可以用核來發電,有人過馬路被撞死……

皆道!法!

過去給中央領導治病的老中醫,用大劑量砒霜治病,當時他把徒弟們都叫到一起,讓大家看看,這種脈象我生只遇到倆次,她的身體狀況和別人不一樣,因此開出了大劑量砒霜。病人痊癒

可見,副作用因人而異,因身體而異。

因此純種的小白鼠才值錢,現在某院的小白鼠已經近親繁殖到150代以後了,

它們對藥物的反應就無限趨於一致,

因此它們才能用來做藥物試驗。


中藥號稱天然草藥,不是化學合成,所以叫純天然無副作用,其實我們知道很多天然植物是有毒的,如毒蘑菇、斷腸草等。

中醫是傳統醫學、屬經驗醫學,中成藥上對副作用都以一句:「副作用不明」代過,都喜歡拿祖傳、古方做噱頭,往往沒按現代醫學走臨床統計。

所以並非中藥沒副作用,是不知道會有什麼副作用,事實呢中醫對中藥連為什麼會有治病作用也不知道的,拿哲學的五行八卦來套理論,不說純屬扯淡,至少是不夠嚴謹的。

現代醫學(簡稱西醫是錯的,現代醫學是世界性的,並非西方所有,西方國家的傳統醫學象放血療法等,也是不科學的。)是一門科學,是不斷創新的科學,所以講究最新發現,最新臨床檢驗。中藥有幾千年傳承,有不少中藥和藥方是值得現代醫學去研究和繼續。


中藥有沒有副作用先不談,問題它能不能治病,吃糖塊也沒副作用,但從來沒人說過糖塊治病,中醫的說法,中藥治百病,最讓人不解的是,中醫啥病都能治,事實上,沒有一個病是中醫治癒的。後來中醫不談治病了,就跟你談養生,保健。騙的一群老頭老太太滴溜轉,幾萬幾萬的買中醫保健品。這就是中國的中醫詐騙文化,比尿壺,裹腳布還骯髒噁心。


那是因為以前沒有偉大的方博士指點,很多人愚昧,相信中醫沒有副作用。自從有了方博士科普,貴州人不再吃折耳根,有文化的智商高的不再用中醫中藥,腦殘的也只能在一通罵聲中悄悄用。中醫中藥用量少了後,如肝癌等中藥所致疾病大量減少,醫保節餘翻番。破壞自然生態種中藥的也少多了。出現幾千年來的新氣象。


就跟 很多人相信 躺著也可以賺錢! 這些人 你一和他講科學 他就和你講愛國! 沒辦法! 雖然我也非常相信我們國家的瑰寶,氣血 經脈。 可是我從小 老師教的就是 細胞 H2O啊!


也是有的,但是你如果了解,就會去想辦法避免,打個比方,一副中藥,開的中藥有些並不是對你這個症的葯,而是中和這個藥方會引起某些不適(也可以說是副作用)的調和葯。藥方根據情況有增減,量也有增減,是葯三分毒,很多水果吃了都會有不適,怎會沒副作用呢。


推薦閱讀:

初學跑步如何測量跑步運動時間和跑步運動方式是否合適?
感冒不吃藥,怎樣好的最快?
女性習慣性流產早期會出現什麼癥狀

TAG:健康 | 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