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量子力學,到底適不適合學齡前孩子?
寶寶在0-6歲之間,大腦急速生長,這個時候良好的啟蒙教育有助於寶寶將來的發展!我們對於我們自身的腦部的研究,還比較膚淺,很多事情都還沒弄明白,比如為什麼做夢?做夢到底是不是靈魂出竅?研究人員各執一詞,沒有定論。這樣的情況下,所以我們希望儘可能多的啟發孩子。
有時會我們用大人的眼界局限了孩子的未來量子力學,在成人中,可能只有一小撮人能看的進去,能看的懂,還能應用,絕大部分人估計跟我一樣,以為那是天書!所以給大家的印象是,這是門很難懂的學問,大人都不懂,何況小孩子啊!
這是我們認知道路上的錯誤思維,大人經歷了太多,思維成了定勢,有些時候很簡單的道理,大人都要想很多遍,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是空白的,思維是發散的,他們更容易理解問題。所以就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孩子學東西更快,更容易。
從學習的角度,我建議不要用我們大人的眼界局限孩子的未來。反正量子力學不是什麼歪門邪道,可以讓孩子接觸下!
有時候我們用我們的已有認知,給別人指了錯誤的方向
去年去了趟尚比亞、辛巴威,以前只是在地里課本中獲得過對於非洲的認知,大概是非洲大陸、天氣炎熱之類的,後來更多的是從去過的人的描述中獲得認知,那些人說那邊有多麼多麼熱,蚊蟲多麼多,皮膚多麼黑,有多麼的貧窮。
於是去之前,我就準備了很多夏天的衣服,帶了驅蚊膏,等生活用品,到了地方後發現晚上也會冷,而且需要加被子,其實住的地方也沒有多少蚊蟲,我那兩瓶驅蚊膏,壓根沒打開過。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我們有時候被別人一知半解的說教給弄錯了,所以我們寧可接觸的更廣泛些,讓孩子自己去挑選,這樣也許對孩子更有利。
關注行走的糖果,儘可能給你中肯的答案!
感謝邀請。
剛看到這個題目,筆者一臉懵懂,天哪,小悟空,你要烤(考)糊我這個偏科嚴重的文科女嗎?既然被邀請了,那就知難而上吧。
首先筆者先了解了下題目配圖中這冊書的來歷,原來是大名鼎鼎的扎克伯格讀給女兒的第一本關於物理科學啟蒙的繪本,對於規定自己每兩周讀一本書的小扎來說,選擇自然科學繪本做為開啟女兒智慧的金鑰匙,筆者一點都不感到奇怪。
據說有位麻省理工的教授說過這麼一句「雖然量子物理很多人無法理解,但新出生的嬰兒恰恰是最能理解量子物理學的人」。
雖然這個結論無從考證,但自然科學總板著一張嚴肅深奧的臉的傳統形象,會不會隨著更多的簡單基礎科普化身為活潑可愛的小精靈走進千家萬戶呢?我們將拭目以待。
咱們的科學家們也非常重視物理科學的啟蒙教育,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出了一本《量子力學(少年版)》,物理學家李淼也出了本《給孩子講量子力學》。
《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的目錄是這樣的:
第一講 量子世界是什麼樣的
第二講 物質為何能保持穩定
第三講 量子力學有什麼用
第四講 量子計算機和人類大腦
實驗一 光的干涉
實驗二 激光打氣球1
實驗三 激光打氣球2
實驗四 測量普朗克常數
後記
頭條的朋友們看完感覺如何?
咱們國家基礎教育的慣例是從語言文字入手的,人們大多能接受詩詞歌賦開蒙,自然科學的繪本並不多見,知識發展變化如此之迅猛,令人刮目之餘更為之驚嘆。
隨著哈佛畢業生何江的原聲視頻在網上廣為流傳,他的導師,被譽為「中國科學界最接近諾貝爾獎的人」,享譽國內外、華人科學界的女天才庄小威的成長經歷也被挖掘了出來,這位34歲就成為哈佛雙聘教授的傳奇人物,聽說她六歲時接受了人生第一堂物理啟蒙課,是她的爸爸引導她描述力對物體的作用的,哦對了,庄小威的父母退休前是中科大教授。
回到題目本身,父母自身的知識結構對孩子有強大而深遠的影響,現階段大多數父母還停留在以語言文字為基礎教育的知識水平上,一步跨越到自然科學領域不太現實,慢慢來吧,不妨從和孩子一起觀看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講解的「太空第一課」開始。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感謝閱讀。
謝邀。我認為適合。我們給寶寶讀繪本的目的是什麼。不是要他們能掌握多少知識,而是培養孩子的一種習慣,讓他們從精美的圖畫中尋找到樂趣,並由此喜歡上書,愛上閱讀,同時也是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最好方法。
陪寶寶讀過繪本的父母一定深有體會,很多繪本把深奧的道理用精練的文字走達出來,我們自己都很受教。
一聽說量子力學,我們成人的世界觀一定會覺得高深難懂,離我們大部分人很遙遠,孩子肯定看不懂。
其實,沒必要想那麼複雜,寶寶看書角度不同,書中的一些色彩,形狀都可能引發興趣。我們也沒必要非要孩子能明白書上的知識,只要孩子喜歡,跟著他的節奏去讀就好了,有些東西是潛移默化的。
這也是打開寶寶閱讀的廣度,感覺到世界的神奇,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說不定就此愛上科學。未來教育不再是填鴨式的,而是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科學正是五種思維模式之一。
圖片來自網路
謝謝邀請。我覺得不適合,我回答很肯定,學齡前孩子學量子力學這不是超前教育嗎?這還是大學物理系的必修課吧?這位家長您問這個問題是不覺得不滿3歲的寶寶學量子力學很令人覺得詫異嗎?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讓孩子學習固然有益但是要學符合他年齡階段的知識,學齡前孩子一般只要在生活中學會見到熟人能禮貌說「你好」打招呼,能想要大小便能及時提前告知等就可以了,各位家長,你們覺得呢?
感謝您的邀請!接到問題首先我蒙了,因為沒了解過這套書,後來百度過之後才了解原來是小扎推薦的書籍。對於沒有親自讀過的書籍我不好過多的做評判,但是對於怎麼給寶寶選書我想說:
給寶寶選什麼書,在6歲以前的孩子是沒有什麼自主的能力的,因為不識字,不理解,所以都是父母幫著選。那麼孩子真正喜歡什麼樣的內容,對什麼樣的內容感興趣,又往往取決於父母的喜好,然而這樣就產生了局限。
我之所以發現這樣的問題是源於我家寶貝,我家寶貝很喜歡書,自認我家各種兒童書籍還是挺全的,基本上熱門的,推薦的都能在我家找到,當然也有一些是我喜歡的。寶貝有一個好朋友非常喜歡恐龍,家裡有很多關於恐龍的書,兩個小傢伙在一起交流,拿著繪本看的時候我家寶貝對恐龍也非常感興趣,和我說了很多關於恐龍的事情,也表達了想要更多的了解恐龍的願望,後來我就給他也準備了一些關於恐龍的書。他現在能認得很多種恐龍,並且能夠說出他們的喜好,習性,是肉食恐龍還是食草的。
通過這個例子我了解到,寶寶的世界是未知的,他有很多想要了解,想要探索的方向,父母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多的引導,至於他最後喜歡什麼,想要往哪個方向去探索,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但是在最初父母應該給他更多的認知世界的方向和可能性。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人,知道循序漸進,還知道層次分明。只所以有專家,不如普通勞動者明白世物的真正原理。原因就在,教育上忘記了什麼是基本。這也是造成國人大部分人,視學習為負擔的重要原因。別說不知道,愛好才是最好的老師,玩耍才是學習與生活的原本天性。現手機誰喊過累?瘋禍,那個孩子會自然的休停?打麻將更是不辭勞苦,為了好玩人們還會搞犯罪的事情。放著天生的學習動力不用,專門干,為難人們習慣了的學習本能。連很多大學生都不明白,什麼叫人生的基本素質,。我們為什麼是由自然人到社會人?其中之間是個什麼關係,又為什麼要按其素質為人?連最基本的,常見的,離不開的。季節氣候,山水田林……的原理與關係都弄不明白,直接就跳到了分子,量子……的那一層。別說只學懂,就是學會了。完全以經掌握了,還能發明新的東西出來。那他們也還是一個個,特別苦惱的人群。……。可惜了他們的智慧與辛苦,最多也只發揮了一半的潛能。因為他們不能完全忘記周圍的眾多俗事。原因是他們在很小時就應該完全清楚的事情。還要等到學業有成了才來,戴著顯微鏡或放大鏡來看,只能用肉眼來直觀的常識事情。那些理論學家和社會學家們不是不知道,為了保護他們以有的利益。不原與世俗以形成了的大潮抗爭。他們也怕粉身碎骨,人類就是這麼可憐!因為我是死得不能再死的真正可恨微生物,才敢毫無顧忌的說點實情。謝邀!
推薦閱讀:
※100k的電阻串聯104電容,兩段加5V的電壓,電容充電多長時間能充滿?
※空間是不是一種物質?
※液壓磅為什麼選擇用油,而不是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