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改善「家長捨不得管,老師不敢管,外人不方便管」這一教育現狀?


出現這樣的事情,問題就嚴重了。歸根結底還是家長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了,殊不知這樣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人,而不是對孩子的好。

家長捨不得管:在這個經濟發展飛速的時代,每對父母都只有一個孩子,那就是父母的寶貝疙瘩,就好像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把愛全部給了孩子,就造成了對孩子的太過溺愛。

首先我們做家長的要端正自我的行為,如果孩子犯了錯,我們做為家長的首先要問孩子錯在了哪裡,給孩子講有關的道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保證以後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放任孩子不管不問,那樣不是對孩子的好,而是害了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講,家長們也要上心了。社會不容得我們不上心哦,否則孩子就完蛋了。

老師不敢管:有些家長就是太溺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點兒委屈,不問青紅皂白就去學校找老師,和老師大吵大鬧。也不問問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一味地護著孩子。

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是密切相關的,不是送到學校做為家長的就不問不問了,家庭的教育是尤為重要的,家庭是一個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對其終生施教的地方。「養不教,父之過」。正是說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家庭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外人不方便管:外人都會抱這這樣的態度,他的孩子都關不了,外人咋好意思插手關,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哪。教育別人家的孩子,傷害的是他們父母的面子。往嚴重里說,管教別人家的孩子,容易傷了兩家的和氣

好好的風箏,放的時候不認真,放飛的時候自有人替你剪斷它;好好的孩子,你不教育他,日後自有人替你教育。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如果孩子被溺愛到碰不得、摸不得,那孩子遲早會闖出潑天大禍。


出現這一問題的現狀,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家長的寵愛。

第一,針對家長捨不得管

原因:大多數的家庭是一個孩子,家庭條件好了,自己當時經歷的就不想再讓自己的孩子重新經歷,於是就放任了,自己不管,也不想讓老師管。

改善:家長重新認識自己的行為,不是對孩子好,而是害孩子,在孩子表現不對的時候還是要及時的給予糾正,免得小事化大。有舍有得,我們對孩子也只是教育,又不是打罵。

第二,老師不敢管

原因:1、因為管教孩子,有的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到學校找老師,或者是去教育局告老師。2、有的家長還打老師。3、有的學生行為惡劣也會打老師。導致老師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自己受傷害。

改善:是有個別的老師虐待學生,這樣的老師確實該處理。但是大多數的老師還是好的,他們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來的,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對待,才會耳提面命,教育孩子,這是一種好事。1、家長們一定要先了解老師為什麼教育自己的孩子。2、老師和家長要經常的溝通,免得遭到誤解。

第三,外人不方便管

原因:這也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來的,人家的孩子管多了總是惹人煩,還不如不管。

改善: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應該虛心接受,只要是正常的教育,即便當時不樂意,也不要表現出來,也是為了孩子好。

孩子小的時候還是需要大人的引導的,如果放任他自己發展,在有些錯誤發生的時候,不及時糾正,等著惡劣了,不服管教了,家長可能就又愁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了,所以該管教的時候還是要管教的。


家長首先應該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思想上去改變現在的這種教育弊病,其次應該進行言傳身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引導孩子,再次就是經常和孩子進行談心,放低姿態,互換角色去理解孩子教育孩子,讓孩子去理解父母,父母也去理解孩子,最後就是家校配合,積极參与配合老師的教育,聽從老師合理化建議,雙管齊下,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這是我的一點拙見,望大家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怎麼拯救混在職業院校的孩子?
幼兒園的老師應該對小孩子負責還是哄家長高興?
中了500萬,怎麼花更合理?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