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選擇素食,素食會引起營養缺乏嗎?
1.人適合吃素還是吃肉?
人類自身的生理結構屬於偏食草動物的雜食動物,離食肉動物比較遠。人類牙齒的結構接近於牛、馬和羊,而與老虎、獅子和豹子的相差甚遠,同為雜食動物的熊的牙齒則比較接近於食肉動物;就腸子的長度和胃酸的濃度而言,人類也比較接近於食草動物,而非食肉動物。
人類牙齒接近於食草動物
中國進入穩定的農耕文明時代是從大禹治水開始的,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農耕文明之前的漫長歷史時期,人類處在採獵時代,維持生存的4種手段為採摘、撿拾、挖掘和捕撈。處在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還沒有學會用火,也沒有什麼有效的可以切割動物屍體的工具,人類自身的牙齒也不像是老虎那樣強壯,無法撕扯開動物堅固的皮革。因此,飲食是以野果為主,所吃的肉類食物是比較少的。
大禹治水雕塑
進入農耕文明時代之後,肉是極為稀缺之物。中國民間把能夠「吃香的,喝辣的」當成是人生最重要的奮鬥目標。所謂「香」一般指的就是肉。肉可以滿足口腹之慾——讓人大快朵頤,享受美味;因為肉類食物的稀缺和難得,吃肉可以給人帶來精神的愉悅和滿足。除了貴族階層,一般人只能是偶然吃之。
想想40年前,人們一年吃不了幾回肉,可現在很多人一天就吃幾回肉。人的身體自然不是按照一天吃幾回肉設計的。肉類食物因為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比較高,雖然可以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慾,但過度攝食卻會給健康帶來危害,這個問題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
《呂氏春秋》稱肉為爛腸之食
《呂氏春秋·本生》云:「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之曰爛腸之食。」肥肉厚酒被很多人當成是營養豐富的美食,很多人努力追求鼻想以此來強壯自己的身體,而實質上它們卻被命名為是爛腸之食。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可沒有激素飼料,那個時候的肉可都是自然生長的,而我們今天放開肚子大口吃的肉,絕大部分是生長期極短、用激素吹肥、有很多人工合成化學殘留物的非自然生長的肉!
養雞場的雞40多天即可出欄
2.吃素會缺蛋白質嗎?我們一直有一個認識的誤區,就是吃肉少,機體所需要的蛋白質會不足,我們有「肉=蛋白質」的觀念。事實上,這種觀念並不正確。人類的三大類食物植物、動物、菌物之中全部都含有蛋白質。水果的種類和品種眾多,蛋白質含量相差也不小,按照新鮮水果來測定,其蛋白質含量約為總重的0.5%~6%;堅果的蛋白質含量遠比水果為高,如核桃的蛋白質含量約為15%,比雞蛋高20%,花生的蛋白質含量約為25%;而肥豬肉的蛋白質含量僅為2%~3%,脂肪含量90%;瘦豬肉的蛋白質含量與核桃的差不多,約為15%;牛肉的蛋白質含量約為20%。
自然食物中均含有蛋白質
作為人類主食的天然稻穀和小麥的蛋白質含量並不低,與品種、產地和種植過程有關,一般稻穀的蛋白質含量約為7%~11%,而小麥的蛋白質含量約為10%~18%。但這個含量並非精米精面之中的蛋白質含量,稻穀和小麥精製加工的過程,既會損耗其元氣,也會破壞其蛋白質。
五穀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現代預防醫學》2010年第37卷第10期「6種食用菌蛋白質與氨基酸的含量分析及評價」,研究者共選擇了姬松茸、冬菇、干樅菌、雲耳、銀耳和岩耳6種食用菌,測定的結果6種食用菌蛋白質含量都很豐富,但相差懸殊。從高到低依次為:姬松茸56.4%,冬菇28.3%,干樅菌25.7%,雲耳10.3%,銀耳9.60%,岩耳9.00%。
白色農業——人工食用菌
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的《經濟展望》雜誌竟然宣稱:「未來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場潛力的並非是汽車、電視機或電子產品,而是中國的豆腐。」黃豆的蛋白質含量為40%,是牛肉蛋白質含量的2倍,雞蛋蛋白質含量的2.3倍,瘦豬肉蛋白質含量的2.7倍。大豆蛋白的相對分子量範圍3000~160000道爾頓,中國民間所自然產生出來的吃黃豆的多種方法,如豆腐、豆芽、豆腐腦、豆漿、豆醬等等,通過高溫、發酵等方法,可能是將大豆蛋白分子量變小的一種途徑,這樣可以減少脾胃消化分解和運化吸收的負擔。
豆腐是未來最有市場潛力的產品嗎?
3.應該用什麼來評判食物營養?美國人用電磨高溫加工把大米和小麥一遍一遍地精磨,磨得又精有細又白,目的是為了視覺和口感。營養學家知道儲存在大米米糠和小麥胚芽之中90%以上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被破壞,所以就把化學合成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添加進去,作為高營養強化大米和麵粉高價賣給消費者。問題就出在評判標準的問題。
素食者與肉食者、熟食者與生食者、饕餮者與辟穀者,以及其他各種有關「吃」方面的理論派別一直都在爭執不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贊成或反對某種特定學說的證據與爭論堆積如山。毫無疑問,如果我們依據這些所謂的結論進食,那麼我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到底應該把什麼作為飲食的評判標準?
喜歡吃饕餮大餐嗎?
現代營養學按照機械自然觀來解讀食物,把食物營養分為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7大類共40多種營養素。這種把食物營養當成是分子式的堆砌物的研究模式在根上就有問題。因為機械是人為力的產物,而食物體是自然力的產物。從什麼角度來評判食物營養才是終極真理呢?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說:「知識的合法性基礎存在於本原的奠基之中」。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
只有回到生命原點,向食物體的生命本原元氣來尋求答案,我們才會找到真理。生命本原是什麼?《莊子-知北游》曰:「通天下一氣耳!」元氣是生命之本,元氣是生命之源。食物體生命和人類生命都統一於元氣。就食物體的營養問題而言,只有從元氣本原出發,用元氣滿溢程度來作為食物營養的評價標準,才是正確合理的方法!舍元氣其誰?
美國人給過度加工的大米和麵粉之中添加化學合成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不是無知者無畏呢?只有自然才可以孕育元氣,科技只能製造化學物。如果人類可以在稻穀和小麥前期加工的過程中,用元氣而非分子式作為評判標準,把電磨高溫加工變成石磨低溫加工,全人類的平均壽命最起碼可以延長10歲以上!
戰國時期道家大師莊子畫像
生命本原代表著生命的終極存在和終極依據。人類只有回到原點,才能夠弄清楚有關生命的真正意義,才能夠建立起正確的普世價值和評判標準。如果把生命本原元氣作為評判標準,動物體的氣場和氣機與人類最為接近,但人類無法像老虎那樣直接攝食活體動物,人類所吃的肉一般都是來自於動物屍體,而動物與人一樣活的是一口氣,屍體之中的元氣與活體是無法相比的。而相反,素食之中的水果、堅果和80%的蔬菜是可以直接攝食的。
應該吃什麼?
烹飪料理階段對食物體元氣的損傷也比較大。《莊子-達生》云:「形精不虧,是謂能移」。元氣不可能無中生有,也不會憑空消失。元氣補益遵循能量守恆定律,即只有能量才可以產生能量,只有元氣才可以補益元氣,只有生命才可以滋養生命。能生食的水果、堅果和蔬菜屬於「形精不虧」的食物,其元氣能夠移到人類體內。可以做種子的五穀和商業街屬於元氣滿溢的食物。肉類食物則是要經過高溫加工,元氣損傷比較大。
總結一下,人類在生理上屬於接近於食草動物的雜食動物,人類的飲食應該以素食為主,偶然吃肉;純素食者不會導致營養缺乏的問題,但動物的氣場和氣機與人類的親和度高於植物;從哲學高度來看,純素食屬於非黑即白的思路,從養生和口腹之慾的角度來看,少量適度攝食一些自然生長的動物性食物,是白中有黑的太極智慧;過度加工會損毀食物體元氣,烹飪料理應適度。
文喜有話說 2017.12.4.
感謝邀請,
純素食者是會引起營養缺乏癥狀的。素食者也分為蛋奶素食者和純素食者,蛋奶素食者日常只是不攝入肉類,但會攝入蛋奶製品,肉類中富含蛋白質、脂溶性營養成分、氨基酸,特有的維生素成分,這些都是素食中沒有的,而蛋奶製品中能補充脂溶性營養成分、氨基酸、蛋白質,只是少數維生素可能補充不了,少數礦物質沒有肉製品豐富,但不會出現明顯的營養缺乏癥狀。但純素食者就不同了,他們因為不攝入肉製品,也不攝入蛋奶製品,因此很容易出現蛋白質缺乏、能量缺乏、脂溶性營養成分缺乏,另外,很多維生素只有動物性食物中才有,例如維生素B12、維生素D等,常見幾種礦物質也在動物性食物中復函,例如鐵、鋅、鈣,因此,純素食者很容易出現惡性貧血、皮膚疾病、抵抗力下降、脫髮、身體無力等情況,日常一定要多攝入豆製品,以防蛋白質缺乏,脂溶性營養素的缺乏,必要的時候最好是選擇膳食補充劑補充。
另外,素食者需要注重穀物類食物的補充,其中B族營養成分豐富,能夠提供足夠能量彌補素食者容易缺乏能量的問題。很多人提倡素食,對於物質豐富的現代生活來說,素食能夠預防很多生活慢性疾病的發生,例如三高和其他心腦血管慢性疾病,但同樣也有它的缺陷,比如會造成很多營養缺乏癥狀。純素食並不是一件好事,只要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高油高脂高糖高鹽食物,少吃垃圾食品,注重生活作息和運動的話,正常的飲食也可以保持身體健康。
另外,素食者要注意水果的攝入量,很多素食者容易飢餓,用水果來充饑,水果中富含糖分,有較多果糖、少量葡萄糖,大量攝入會囤積葡萄糖給胰島造成負擔,而且過量的果糖會造成高血脂,阻礙在肝臟中生成的中性脂肪的排出(阻礙載體蛋白質合成),因此容易誘發脂肪肝。
不會的
美國營養師協會是全世界最大的營養師組織,在2009年發布了一項關於素食的立場性文件,它說對於所有年齡和生理階段的人群,包括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兒、兒童還有運動員,規劃好的素食包括純素都很健康,可以提供充足的營養並且幫助防治慢性病。
合理搭配的素食,對人體的健康非常有幫助,美前總統柯林頓,表示在選擇素食飲食後身體更加健康了。
謝邀。
素食可以歸類為偏食的一種形式,可以分為嚴格素食和輕素食。嚴格素食者是不吃任何與動物有關的食物,比如蛋、奶、動物油脂等;而輕素食者並沒有那麼嚴格,除了明顯的肉魚等不吃外,會吃一些蛋和牛奶等,以及相關的製品。素食者不吃動物性食物,大概有那麼幾種原因,一是信仰和民族的問題,這個不作評價。二是從健康的問題出發而逐步形成的素食,這些人多半是對動物性食物持懷疑和不信任的原因,「不敢再吃動物性食物」。三是由於健康原因,被勸告不能再吃動物性食物者,或者看著身邊有人因為吃素原有的健康問題得到緩解,也跟著吃素。對於後兩類素食者來說,開始素食是為了健康,慢慢身體也就習慣了素食的營養提供方式了。
從現代營養學來考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是7大類: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在這些營養素中,水通常是單獨的攝入,跟動物性食物或植物性食物沒有太多關係。三大功能物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中,碳水化合物的是需求最大的, 碳水化合物主要靠植物性(各種的主食)食物提供,動物性食物提供的量反而不大。動物性食物提供的,更多是優質的蛋白質和脂肪,尤其是蛋白質。其他的營養素,動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都能提供,只是有的成分含量差別很大而已。比如有的脂溶性維生素在動物食品中含量相對豐富,而在植物食品中含量則低很多;膳食纖維在植物食品中含量很高,而動物食品中含量相對低很多。另外,動物食品中的蛋白質與構成人體的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和比例接近,更利於人體的吸收了利用,而植物食品中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和比例跟人體差別較大,不利於人體的吸收和利用。
但是,在植物食品中,植物的種子類食品,比如大豆、瓜子、花生等,其各種的營養成分都非常的豐富,從含量來看,完全可以滿足身體的需要。這些食物最大的問題並不是營養成分不足,而是植物種子大都脂肪含量非常高,能量密度大,大量食用後很容易導致能量過剩而導致肥胖等問題。另外由於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方式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的,而對氨基酸的吸收是按照組成人體的各種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來進行,由於植物蛋白與人體蛋白的氨基酸組成差別大,因此氨基酸的吸收效率低,會產生氨基酸相對過剩,增加肝腎的負擔:多餘的氨基酸不會留在體內,必須通過腎臟排出體外。
因此就算是純素食者,只要食物搭配合理,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作息規律、經常運動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人體並不會出現嚴重的營養缺乏癥狀。加上現在單獨的營養素品種很多,完全可以在合理有效的監督下進行有效的補充,避免出現健康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動物性食物雖然有各種的問題,但其提供的一些營養也是人體所必須、植物性食物含量很低的營養素,普通人合理是攝入對健康反而更好。
謝謝您的邀請??生活好了,人們卻吃出一些文明病!生活中有人開始反思自己的飲食結構,認為吃素好!於是開始長年吃素!其實凡事凡物都有利就有弊!素食主義者的利弊?
一.利:1.減少疾病:食材脂肪含量少,基本不含膽固醇,能降低心血管疾病。2.減輕身體負擔:素食食材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讓身體帶走毒素,有利於新陳代謝。3.增強食慾:素菜中含有的膳食纖維,能夠增加飽腹感,對增強食慾,防止胃痛有幫助。4.遠離毒素:人類飲食中的毒素大都來源於各種肉類,而素食中含有的植物化學物質能夠幫助身體排毒,多吃素菜能夠有效清除體內致病毒素。
二.弊:1.攝入更多的植物性食物,帶來一些營養素缺乏的因素。2.優質蛋白的攝入減少、植物性食物中的鈣的吸收率低。3.膳食纖維及植酸對營養素吸收的干擾,很容易造成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鈣、鐵、鋅、硒及維生素A、D、B12等。4.患有肝、腎疾病的人也不適合食素,尤其是尿毒症患者。
總之,吃素不能一概而論,就一定會缺乏營養!如搭配好,就不一定!那麼是否吃素?對這個話題,我持中立態度:不反對!不提倡!這純說各人喜好!不能相互批評:你認為吃什麼好就吃什麼!你喜歡怎麼說就怎麼說!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他人,對不同觀念者橫加評擊!人們其實大可不必:他人持什麼態度?吃什麼?如何吃?真的與我們沒有半點關係!(圖片:手機隨拍)
素食並不完全可取,會導致優質動物蛋白質的缺乏,雖說植物蛋白可以起到補充的作用,但也是會對健康有所影響,建議如不是因為信仰問題,還是不要全素食,做到食物多樣,營養才能均衡,什麼都吃,什麼都適量吃才會更健康!
可能很多人覺得吃素食好,健康!其實不然,同等條件下,吃肉的比吃素的要年輕,因為肉里含有一種物質,可以抗氧化,延緩衰老!但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什麼東西都不能多吃,適可而止,菜肉兼顧,少吃多活動,相信大家一定會健健康康的幸福一生的!
推薦閱讀:
※現在的工作幹不了一輩子,我應該怎麼辦?
※為什麼忽然那麼多人曬「18歲」?
※最近侯耀華師徒事件是怎麼回事?
※修心感悟~生活就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