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五銖錢最值錢?
您好,五銖錢的種類很多,這個問題提出過於寬泛了,值不值錢主要看鑄造的存世量和品相。直到開元通寶的迅速推行,延綿七百餘年的五銖才至此結束。七百餘年不缺乏各種珍品。所以這個問題頗有點「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意思。
五銖錢鑄造的時期主要是東漢、西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小編就大概簡聊幾種,希望對您有多幫助!
東漢五銖主要分一下幾種郡國五銖漢武帝元狩五年,詔令各郡國鑄行五銖錢,稱為郡國五銖,又叫元守五銖。
鑄期: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西漢末年(新莽時期一度停廢)
幣質:青銅為主。另見有金、銀、玉鉛、錫、鐵等不同質地
特徵:西漢五銖面鑄外郭無內郭
赤仄五銖赤仄五銖是西漢武帝元鼎二年由鍾官鑄造發行的五銖錢,其與當時通行的郡國五銖並行,以一當五枚郡國五銖。
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命令京師鍾官鑄「赤仄」(赤側)錢,面文「五銖」,以一當五行用,世稱「赤仄五銖」。赤仄五銖是武帝時期郡國五銖向三官五銖過渡時期的作品,行用兩年後廢止。
鑄期:元鼎二年
幣質:青銅為主
特徵:鑄工精湛,形體厚重
上林三官五銖上林三官五銖錢的鑄造工藝先進,多為銅範或製作極精細的泥范所造。三官錢形制及「朱」字頭方折的特點,系由三銖錢繼承而來,進而成為此後西漢時期五銖錢基本特徵。上林三官五銖是漢朝五銖錢中比較容易見到的一種。
鑄期:元鼎四年
幣質:青銅為主
特徵:精美
傳形五銖傳形五銖,五銖幣,自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開始鑄造以來,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廢止,一直沿用了739年,是歷史上流通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貨幣。
鑄期:漢武帝時期
幣質:青銅為主
五銖異品(板式繁多)五銖錢自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始鑄,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更鑄開元通寶,通行達739年之久。其間歷經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及於隋唐,各朝及封國、邦國等均有五銖錢鑄造。其中絕大部分可見諸史志或譜錄;然亦有少量不見經傳者。
鑄期:漢至六朝
幣質:青銅為主
西漢五銖建武五銖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十六年復鑄五銖錢。直徑2.6厘米,穿0.9厘米,厚0.1厘米,重3克。錢文清晰,字體方正。粗糙者為東漢初期,精美者系東漢中期鑄行。
鑄期: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始鑄
幣質:銅、鐵等
特徵:形制規範,字文精整美觀
四齣五銖四齣五銖,亦稱「角錢」,五銖錢的一種,鑄行於東漢晚期。其錢形、錢文與東漢早期「五銖」相同,但在錢背內郭四角鑄有四道連接外郭的斜紋,如四路而出,故稱「四齣五銖」。
鑄期: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
幣質:青銅
特徵:背四齣文
綖環五銖綖環錢,指錢幣的內圈被剪去,只剩下肉和外輪。此樣錢在「五銖」身上屢有發現。 五銖鏨去錢心後所剩邊環,叫綖(音延)環錢。一般多用利刃圓鏨切割,將錢一分為二:內為剪邊(對文)五銖,外即為綖環。由殘餘錢文可見,綖環錢多以東漢中晚期五銖鏨切,故應出於公元2世紀至3世紀初。大量出土考察表明,與東漢五銖、剪邊五銖同時出土的綖環錢數量甚少,比例極低,遂有錢幣研究者推斷:鏨取綖環同磨邊取屑一樣,主要用作回爐重新鑄錢,而非為流通行用,故傳世綖環錢甚少。
鑄期:東漢晚期
幣質:青銅
特徵:鑿其中(取銅)而僅剩邊緣,成環狀
鑿邊五銖戰爭頻繁,政局動蕩,社會經濟遭破壞,史稱此時「錢法大壞」。為了省銅,五銖錢越做越小,有「鵝眼」、 「雞目」之稱,更有剪鑿邊圈,稱剪邊五銖。
鑄期:東漢晚期
幣質:青銅
特徵:鑿其外緣剩其內中
東漢末劉焉父子據蜀時始鑄,三國蜀漢劉備父子繼續鑄行。直徑約2.1厘米,重2.5克。錢文字畫肥,銅色發暗,以內外廓為最大特點,亦稱「內廓五銖」。另有形制較小、製作粗糙的小五銖,為蜀漢晚期或私鑄品。
鑄期:東漢末年至三國
幣質:青銅
特徵:大型者製作粗薄;小型者面有外郭,制規整
沈充五銖沈充五銖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東晉孝元帝太興年間(公元318-321年),吳興沈充所鑄大孔小錢。錢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隱約,錢體輕小,似為東漢「剪輪」錢式的仿鑄品。錢形圓,有方孔,正面和背面都有外郭 ,外郭同文字一樣高低 ,可保錢文不受磨損,錢重五銖(約3.33克),鑄有篆字「五銖」二字。
鑄期:東晉孝元帝時期(公元317-322年)
幣質:青銅
特徵:錢文作「五朱」,面有外郭,又有傳形者
陳五銖初出一當鵝眼、剪邊小錢十。徑約2.4厘米,重3.4克左右。「五銖」二字篆書然章法稍異:「五」字交筆平直,形同兩個對頂等腰三角形;「朱」頭圓折而高出「金」頭。外廓較寬,背廓尤壯。陳五銖後雖貶值,但在南朝仍屬相對穩定、流通較廣。
鑄期:南朝陳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始鑄
鑄地:梁
幣質:青銅
特徵:一、製作規整,面無內郭,外緣較寬;二、鑄工精整,錢體較厚大。
太和五銖
太和五銖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鑄造。形制類五銖錢,然製作粗疏。「太和五銖」四字呈方折篆體,直讀,光背。因許民間自鑄,故銅質混雜,大小不一。大者徑2.5厘米、重約3.0克,小者徑2厘米、重2.3克左右。太和五銖鑄行有限,流通僅在京師洛陽一帶,未成北朝之統一通用貨幣,故傳世及出土數量亦少。
鑄期: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
鑄地:北魏
幣質:青銅
特徵:官、民皆鑄,版別甚多,大小精粗不一
永平五銖鑄期: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
鑄地:北魏
幣質:青銅
特徵:錢文較瘦長,「五「字行筆較高
永安五銖錢文「永安五銖」直讀,「永安」二字接廓:「永」字下筆、「安」字寶蓋與穿廓合成一線。初鑄錢光背無文。因民間盜鑄嚴重,錢多大小不一。一般徑約2.2厘米、重3克左右,輕小者徑1.8厘米、重2克,與「雞眼」、剪邊等劣小錢並行。至孝武帝永熙年間(532—534年)更鑄背「土」之「永安五銖」。北魏分東、西魏後,兩魏亦均鑄「永安五銖」。
鑄期: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鑄,其後東、西魏續鑄
鑄地:北魏
幣質:青銅
特徵:闊緣,直筆」五「,篆文流暢雄灑
常平五銖北朝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鑄,青銅製。據《北齊書》帝紀第四 文宣載:……四年春正月……己丑,改鑄新錢,文曰「常平五銖」。又查《隋書》志第十九 食貨載:文宣受禪,除永安之錢,改鑄常平五銖,重如其文。其錢甚貴,且製造甚精。至乾明、皇建之間,往往私鑄。鄴中用錢,有赤熟、青熟、細眉、赤生之異。河南所用,有青薄鉛錫之別。青、齊、徐、兗、梁、豫州,輩類各殊。武平已後,私鑄轉甚,或以生鐵和銅。至於齊亡,卒不能禁。
鑄期: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
鑄地:北齊
幣質:青銅
特徵:製作精美,篆文飄舞流暢
隋五銖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鑄,又叫「開皇五銖」,或稱「置樣五銖」。錢文「五銖」二字篆書,筆畫精整,邊緣較寬,面無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豎紋,錢背肉好均有廓。「五」字交筆有圓曲與斜直兩種,「朱」頭多呈方折。外廓甚闊,面無穿廓,「五」字交筆直,近穿處有一道豎畫。文帝為統一幣制,曾放五銖樣錢令諸關查禁劣錢,遂又稱「置樣五銖」。早期直徑24毫米,晚期直徑逐步減小,而直徑多集中在23.5毫米左右,早期重3克以上,大部分重量集中在2.7g-2.8g左右。後煬帝在揚州開爐鼓鑄夾錫五銖,銅色發白,世稱「白錢」。另有鐵錢。隋五銖是我國「銖兩錢制」的終結。
鑄期:隋高祖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鑄
幣質:青銅、白銅
特徵:製作多精整,寬緣
五珠就介紹到這來吧。。。
唐朝錢幣——開元通寶的迅速推行,延綿七百餘年的五銖至此結束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發動晉陽兵變,次年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之後武則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龍革命後恢復大唐國號。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經濟繁榮、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又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
唐朝貨幣種類有哪些? 且看唐朝貨幣的變遷史?
隋朝末年,人們再也無法忍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了,各地人民紛紛起義,把鬥爭的矛頭直指統治者。這時候隋朝的大官僚唐國公李淵,藉助農民起義的力量奪取了全國政權。這個政權就是後來的唐朝,李淵也就是後世稱之為的唐高祖。
李淵初入長安時,民間使用的是隋代的輕錢,積八九萬枚才滿米斛,乃於武德四年,一改歷代以「 銖 」「兩」為錢名的貨幣制度,鑄行成為「通寶」的錢幣,取名為「開元通寶」,也有讀作「開通元寶」的,但按照開創富熙安定完美生活和開闢新紀元的意思來讀「開元通寶」較合適。「通寶」也就是通行的貨幣。開元通寶的錢文由當時著名的書法大家歐陽詢所書,有八分及篆隸三體,這也是錢文有書人姓名在史書上的第一次紀錄。這說明唐初鑄開元通寶是一件大事。「開元通寶」四字筆力蒼勁,意態精密,端莊俊雅,凝重雄渾。
開元通寶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面文「開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
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由於其質量合理,通貨控制得當,錢幣做工比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愛。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
鑄期: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鑄
幣質:銅、鐵、鉛、金、銀等
特徵:開元通寶(或度開通元寶)錢:史系乘繼北周錢文義之延續和發展,並為後世通寶、元寶錢之起源。
備註:堂早期開元應仍屬笵鑄。自中唐以後,逐漸採用翻砂法鑄造錢幣(傳世有乾元重寶母錢,即為證明)
關注小編,和小編一起探討、交流錢幣收藏小知識和小樂趣!如果錯誤請大師指導!
五銖錢是歷史上發行使用量較大的一種古貨幣,西漢延續晉魏仍在發行使用。版本多,材質也有青銅,純金及銅鎏金版本。
漢代五銖錢分西漢五銖和東漢五銖,西漢五銖普通版例如三官五銖5元一枚,郡國五銖赤庂五鐵20元一枚,東漢五銖普通版|元一枚四齣五銖三十元一枚。網上交易每一段時間都會有變化喜歡收藏古幣的網友,可網上搜索。
推薦閱讀:
※集裝箱導彈對海戰有什麼影響?
※如何看待世界上首例「換頭術」的成功?
※為什麼飛機已經延誤了可是值機時間不變?
※怎麼知道車的通過性如何?
※私護產品到底能不能用?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