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益生菌可以緩解腸道疾病嗎?


腸道的疾病,十之八九由於腸道菌群紊亂造成。

所以益生菌是一種解決方案。

但是我們也不太贊成使用益生菌,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益生菌就如同藥物一樣,它具有雙面性。

大家可以查一下文獻,有研究機構做過小白鼠實驗,把勇敢小白鼠的菌群放到膽小的小白鼠體內,膽小的小白鼠變得勇敢,而把膽小的小白鼠的菌群放到了勇敢的小白鼠體內,勇敢的小白鼠變得膽小。

由此可見,菌群,尤其是外來菌群的大量攝入,會對宿主產生不可預知的後果。

所以菌群的攝入應該依醫囑,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採取的一種治療措施。

一般來講,調節腸道菌群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益生元。增殖體內自身的益生菌,這樣的風險最低。也符合我們食療的這種預防疾病的理念。

只要能增殖益生菌的東西,我們都稱之為益生元。

歡迎關注,腸道菌群,公眾號,了解更多腸道菌群相關知識。


補充益生菌的益處

益生菌的核心作用是「調節腸道菌群」。

總體上來上,益生菌產品也許可以幫助大家:

1、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2、穩定腸道系統屏障;

3、在使用抗生素或患疾病後幫助腸道菌群回復正常;

國內有一些益生菌類藥品,就是用來治療,由腸道致病菌感染或菌群失調,引起的一些腸道疾病。

4、 抑制有害菌的生長;

5、促進免疫系統響應。

除了益生菌的藥品以外,市面上還有不少益生菌的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

但效果如何?

美國國家衛生署(NIH)就曾經對已經發表的相關研究,進行過綜合分析後。

得出的結論是:可能有效果,但要說能夠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疾病疾病,證據還不夠強大!

但有兩個功能是比較明確的:

1、預防因為細菌感染或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

2、改善腸應激綜合征。

益生菌可以取代藥物治療嗎

不可以!

我們往往都喜歡食療,或者選擇一些天然的產品,替代藥物。

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益生菌比其他西藥好!!

益生菌食品比益生菌藥品好!

但並不完全是這樣的,要提醒大家,如果有不舒服,一定遵照醫囑!!

1)益生菌藥品更純,益生菌食品大多還有一些其他的配料,不一定對治療有用;

2)按要求保存的情況下,益生菌藥品的穩定性更好,保質期內活菌數量更有保證;

3)藥品菌株一定是經過嚴格的醫學臨床試驗篩選且驗證療效,而食品菌株不管商家怎麼宣傳,食品菌株不一定有同樣嚴格的臨床試驗來證明效果;

4)遵照醫囑,可以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怎麼吃

吃益生菌,為了提高整體腸道健康,如果覺得效果不好,可以試著不同牌子的產品一個個產品試,慢慢得也許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了,不一定是那個最貴的哦,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明老師,專註於「未病先防」的健康管理師,6年「實戰經驗」,關注我收穫大健康。

益生菌是預防和調理腸道疾的最優之選。

益生菌全稱是——有利於生命健康的細菌。它們存在人體的腸道當中,大腸小腸都有分布。它們的量很大,重量有1.2--2公斤左右,數量以萬億計,菌種有400多種,掌管著70%以上的免疫細胞。

古語說,血為百病之源,腸為萬病之根。當人生病時,面對外來微生物的入侵,腸道是我們第一大防線。

健康的腸道有兩個標準,我們可以自己來對照一下:

1.排便的標準——(24小時內排便1-2次是正常的標準)

2.腸道內在環境的健康標準——(腸道乾淨,不含或含有少量有害物質),

由此可見,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定會有一個健康的腸道,而健康的腸道益生菌的菌群要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一旦失去平衡,就會菌群混亂,失調以後出現消化系統疾病的癥狀,例如便秘和腹瀉,甚至嚴重到腹瀉脫水,威脅到生命。

據調查,現在很多人都有便秘的情況,其中女性佔了47%,男性11%左右,總和超過了50%,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現在是10人9秘的一個嚴峻的現狀。

益生菌有很多強大的功能:

1.第一大功效就是通腸道,它具備雙向調節便秘和腹瀉的功能,維持菌群的平衡,

2.人體內維生素的合成也是依靠益生菌來完成,例如維生素K等。

3它能抑制腸道腫瘤細胞的形成,降低腸道腫瘤的發病幾率和風險。以前直腸癌和腫瘤集中在老年群,而近年來臨床發現集中在中年人群了,這跟益生菌的數量減少有著密切的關係。

其實益生菌我們身體天生就有,從出生3-5個月後自行繁殖逐漸達到飽和狀態,按正常的狀態,這種繁殖能力一直會持續到40-55歲之間,然後繁殖益生菌的能力回逐步下降,到了55歲以後繁殖能力降到正常的7%左右,所以中老年特別需要補充益生菌。然而,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的改變,呼吸的空氣,飲水的質量下降以及生活方式的不科學,讓我們過早地導致益生菌繁殖能力下降,所以現在出現腸道疾病的人群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由此可見,日常持續補充益生菌非常有必要。

目前補充益生菌有兩種方式:一種口服,另一種就是灌腸(針對嚴重菌群失調的患者)

日常生活中多採用口服的方式,市場上的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但效果各異,最大的瓶頸就是因為任何食物吃進去以後,都要進入到胃來消化,而胃是酸性環境,益生菌本身耐酸性很差,進入人體後存活幾率非常低,能順利到達腸道起作用的微乎其微。而且益生菌在常溫下都容易死亡,菌種穩定性不強,從生產出來到消費者手中,其實很多菌群已經死亡了,從十萬級掉到了萬級,甚至更少。

所以建議大家在選擇益生菌時優先選擇大公司大品牌的產品,常溫下也能保存,嗜酸性好的益生菌。

若有其他疑問,可在評論區留言。


功能性胃腸病可通過益生菌調理

  目前,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緊湊,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飲食結構的不合理,功能性胃腸病已越來越常見。據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的柯美雲教授介紹:「在消化內科門診就診的患者中,約一半以上有功能性胃腸病的表現,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腸易激綜合征等,胃腸功能紊亂情況下,容易出現腸道細菌紊亂。」

  柯教授介紹:「人體腸道尤其是結腸內需氧菌可達到102-9/ml;厭氧菌更多,達到10 9-12/ml,人體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就有數百個菌種,正常腸道菌群具備多種生理功能,例如生物、化學和免疫的屏障作用,穩定環境、抵抗衰老、拮抗腫瘤等。如出現腸道菌群失調,將打破這些正常的生理功能;功能性胃腸病,尤其是腸易激綜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脹常伴有腸道菌群失調,患者胃腸健康受損,同時焦慮、抑鬱等精神壓力也隨之而來。」

  功能性胃腸病可表現為腹脹、腹瀉、便秘等消化道癥狀,但去醫院就診卻查不出器質性疾病。「在門診工作中,常遇到患者在診病過程中,接受過多種檢查,仍查不出原因,但患者感到胃腸不適,有的患者受嚴重便秘的困擾,常出現焦慮抑鬱狀態」柯教授表示:「功能性胃腸病常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且花費巨大。」

  柯美雲教授表示:「目前對於功能性胃腸病治療原則有兩點應引起注意:一是減少對腸道的刺激,二要改善腸道內環境,包括改善腸道菌群失調。近年來應用益生菌治療改善腸道菌群失調已日益引起廣泛的關注。國內外臨床試驗不斷證實,通過益生菌酸奶的攝入可以有效改善胃腸不適等癥狀,其中含有B益暢菌的酸奶已經被證實其對腸易激綜合徵人群、便秘人群的胃腸道改善效果明確。」

  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楊月欣教授牽頭的研究結果證實:含B益暢菌的益生菌酸奶對腸道傳輸緩慢的中國人群效果明顯。每日飲用1-2杯含「B益暢菌」的酸奶,連續飲用2周,可以縮短老年人和女性的腸道傳輸時間,明顯改善便秘癥狀。

   在分享這些臨床試驗結果的同時,楊月欣教授同時指出:「這並不意味著所有酸奶都具有改善胃腸道健康的特點。只有被臨床研究證實的,才能證明其有效性,也才能切實的起到改善作用。」國際上對益生菌有明確並一致公認的定義,即只有活的、有足夠數量並對宿主有益的微生物菌種才能稱之為益生菌;如果聲稱酸奶中的菌種是益生菌,首先必須有臨床試驗證明。今後對添加益生菌的酸奶應更加科學、更加嚴謹和專業。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犀牛互助會


腸道菌群,人體腸道的正常微生物,如長雙岐桿菌,植物乳酸桿菌等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須的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B1、B2、B6、B12),維生素K,煙酸、泛酸等,還能利用蛋白質殘渣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如天冬門氨酸、丙氨酸、纈氨酸和蘇氨酸等,並參與糖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同時還能促進鐵、鎂、鋅等礦物元素的吸收。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類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一旦缺少會引起多種疾病,下面列舉與腸道菌群相關的常見疾病。

01慢性腹瀉與腸道菌群

慢性腹瀉是一種癥狀,可由多種疾病或因素引起。慢性腹瀉的診斷和複雜,除一小部分屬於致病菌引起外,大部分找不到明確的病因。現在腸道菌群失調作為慢性腹瀉的病因已被人們充分認識,有人曾對57例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腹瀉人進行分析,發現9例為慢性痢疾,27例為一般性結腸炎,10例為黏液性結腸炎,11例為潰瘍性結腸炎。最後的結論是:72%的慢性腹瀉是原籍菌(原來就生長在該部位的)異常表現,並無外來菌參加。這一實驗說明大部分的慢性腹瀉是由菌群失調引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腹瀉中有很小的一部分是有結腸癌引起的。

02腸源性內毒素血症與腸道菌群

腸源性內毒素血症簡單地說就是腸道里的內毒素進入了血液。內毒素是革蘭陰性桿菌細胞壁上的脂多糖的組成成分。革蘭陰性桿菌是腸道的主要菌群之一,如果腸道內的革蘭陰性桿菌量增多,內毒素水平也增高或肝臟的解毒能力下降,或兩者同時具備的話,內毒素將進入血液,這就是內毒素血症。內毒素血症是一種臨床疾病,它最多見於肝臟疾病,特別是肝硬化,因為它是一個慢性的過程,所以它的發病形式也是一個隱匿的表現。當然它也會有急性的情況,最多見於大量抗革蘭陰性桿菌的抗生素治療後,由於大量革蘭陰性菌被殺死,細胞壁內的脂多糖分解,內毒素大量的釋放,最終會引起休克等嚴重的臨床表現。

03大腸癌與腸道菌群

醫學家已廣泛的研究大腸癌與腸道菌群的關係,現在可以肯定大腸癌的發病與腸道細菌有關。因為腸道細菌分泌的許多酶如β葡萄糖醛酸酶、硝基還原酶、偶氮還原酶、7—α羥基酶、膽固醇脫氫酶等,都與結腸癌的發生有關。現在的研究表明,這些酶類本身並不致癌,我們的絕大多數食物也並不致癌,但是兩者在一起就會變成了致癌物。比如在南太平洋一個關島上,當地人大腸癌發病率非常地高,科研人員對其進行研究後,發現當地人吃了一種有果實的蕨類,含有致癌物蘇鐵苷,使當地人都患大腸癌。但是,科研人員也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將蘇鐵苷餵給普通大鼠時就發生大腸癌,餵給無菌時則不發生,並且如果不經口給葯也不發生。後來進一步的研究才發現,是腸道腐敗菌分泌的酶,使蘇鐵苷水解成具有誘變活性的甲基偶氮甲醇,從而致癌。

04肝病與腸道菌群

肝臟患病時,會影響腸道菌群的結構和功能,而腸道菌群失調時又會反過來影響肝臟功能,兩者互為結果,引起機體一系列病理改變。

在肝炎、肝硬化中,由於膽汁分泌異常、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常會引起「小腸污染綜合症」。此病能使大腸「定居」的菌群在小腸上部定植。可出現脂肪腹瀉,維生素缺乏,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吸收不良等臨床表現。肝硬化尤其肝昏迷時,常有大腸桿菌大量增加,以及原來主要在下消化道的類桿菌在小腸內大量繁殖,對這些菌的控制,常可使肝昏迷緩解。反之,肝病時,大腸中細菌易移位到空腸,釋放出尿素酶,過多地分解尿素產生氨,使血氨升高,就能加重肝昏迷。

慢性肝病是由於免疫功能低下,膽汁分泌異常,消化不良、營養不足,門靜脈高壓使腸道菌群失去平衡,慢性活動性肝炎病人4~30%有腹瀉。通過厭氧培養發現,肝硬化病人糞便中類桿菌、雙歧桿菌明顯低於正常對照組,並與肝功能損害程度有一定的聯繫。對正常人及肝硬化病人進行檢測,發健康人糞便中厭氧菌占絕對優勢,需氧菌數量明顯低於厭氧菌,而肝硬化者雙歧桿菌、類桿菌、真桿菌明顯低於正常人,而大腸桿菌數明顯增加。

05膽固醇與腸道菌群

動脈硬化是膽固醇在動脈血管內膜上的一種沉積的表現,它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影響,如血管壁脆弱,因此,膽固醇和膽汁酸代謝與成人患動脈硬化症有密切關係。在腸道菌群中,有的細菌對膽汁酸產生有益的代謝,有的細菌產生有害代謝,現在已知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及屎腸球菌是有益的。很多研究證明乳酸菌存在與血漿膽固醇的減少有直接關係,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有益菌可使膽固醇轉化為人體不吸收的糞固醇,乳酸菌可產生參與膽固醇的代謝的甲羥戊二酸單醯酶A。

06骨質疏鬆與腸道菌群

骨質疏鬆症又稱脆骨症。眾所周知、鈣質降低與雌激素自然下降的關係密切。雌激素的下降,使體內的鈣平衡受到干擾,導致骨質疏鬆,容易骨折,而雌激素水平下降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通過在體內循環的雌激素有60%從膽汁分泌到腸道,再經腸道細菌酶作用,使之重新被吸收並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然後再送人肝臟激活而重新發揮生物活性作用。在使用抗生素時發現,血中雌激素的含量比正常時明顯偏低,雌激素被吸收的能力明顯下降,而此時糞便中雌激素的含量比正常時高60倍左右。這種現象往往是由於使用抗生素使腸內正常菌群受到抑制,導致雌激素再吸收能力下降,引起骨質疏鬆症。由於有益菌(乳酸菌類)能促進人體對鈣吸收的作用,因而,缺乏有益菌也不利於鈣的吸收,同樣是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原因之一。

07焦慮、抑鬱症與腸道菌群

焦慮與抑鬱症可能由多方面的病因引起。如精神壓力、心理因素、變態反應、營養缺乏或不平衡等。但是,也有證明,某些氨基酸(如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對治療這類疾病很有效。由於乳桿菌在發酵蛋白性物質過程中,可水解蛋白質,釋放出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等氨基酸,因而對防治焦慮和抑鬱症有益。也有研究指出,腸內毒素與焦慮和抑鬱症可能有相當密切的聯繫。一旦由於各種原因造成菌群失調時,腸內有益菌減少就會使能水解蛋白質的菌減少,從而使色氨酸、苯丙氨酸減少,病情更加重,也可能是因為菌群失調,使原由潛在致病性的有害菌增多,內毒素增加,導致焦慮與抑鬱症。


推薦閱讀:

宮頸糜爛影響生育嗎?
長白頭髮了怎麼辦?
輝山乳業 喝出優質的健康人生
有哪些健身的,隨便什麼流派,街健也好,健身房也好,大家出來說說自己的經歷吧?
我喜歡喝可樂,然後問下多喝可樂有害健康嗎?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