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俗認為剩女比剩男可憐?
如果一個女人在30歲之前還沒有結婚,可能幾乎所有的人都在你身邊懷疑,或者他們認為你很窮,但沒有人認為她們真的是「沒有人喜歡」,這可能也只是在開玩笑: 因為在網上聊天的時候,所以不要那麼苛刻!但對於男性,年齡在35歲以上的,人們的態度幾乎是打了180°摺疊,每個人都會認為他們「混的真差,甚至搞不到一個兒媳」!為什麼沒有人關心剩男?
女人不窮,即使沒有嫁給30多歲的人,她們也有自己不願結婚的「資本」,甚至因為她們天生麗質,不得不暫時獨自生活。而剩下的男人之所以貧窮,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想找兒媳婦,而是因為他們實在不符合找媳婦的標準。
在35歲的時候,男人沒有結婚,一定是在「矮丑搓 」的專欄里:身體素質差,醜陋,身體殘疾,精神障礙),個人能力差(一般,不熟練,懶惰),家庭狀況不佳(不結婚,買不起房子,買不起嫁妝)。當一個男人娶媳婦時,他需要比女人要有更多的內部和外部的條件。如果缺乏這些基本的三點,自然就會變得不那麼自信,在愛情方面也就沒有那麼有競爭力了。
特別是對於那些有身體殘疾,心理缺陷的男性,他們失去了獲得生活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他們不得不依靠家庭的一方來維持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命運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愛情是無法企及的奢侈品。但在很多情況下,公眾輿論在情感層面上不能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而那些高學歷、高收入、的剩女相比較,這些男人才是「剩男」!
剩女想找男朋友可以說幾分鐘的事情,更多的時間,他們是在騎驢找馬,但剩下的男人卻是真誠的。然而,美是最容易貶值的資源,世界喜歡美麗,但美麗總是轉瞬即逝,剩女一旦超過40歲,價值也會迅速下降。剩下的男人和剩下的「剩女」也將一同無法擺脫「剩下」兩字詞,除非他們保持年輕的心態和士氣。
最後,無論「男人」或「剩女」,年輕的男人和女人都是世俗的綽號, 畢竟,也有很多「剩男剩女」都是獨身的,他們喜歡單身生活, !所以,過你自己的生活吧,讓別人羨慕你吧!
有一句老話是這麼說的,男人三十一朵花,女人三十豆腐渣
雖然並沒有那麼誇張,但是很現實的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大齡男女青年,男人還可以慢慢熬但是女人卻經不起歲月的摧殘。都知道女人是需要情感的滋潤需要男人的呵護才能彰顯女人的嫵媚,但是一個單身漢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唯一的情感缺失就是沒有傾訴的對象,對男人沒有太大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流逝,男人會越發成熟但是女人卻日見曬老,年齡越大區別也就越顯著。
我記得我有一個朋友,跟我差不多年紀現在快30了也是一直找不到女朋友,其實男孩條件不算差,至少家庭寬裕沒有任何負擔,長的還行婚房也準備好了,但是現在很多女孩子挑肥揀瘦嫌這嫌那,再加上男孩的口才也不是特別好所以一直也沒遇倒一個合適的。
後來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一個護士,比男孩大兩歲,按道理來說這個年紀的女人應該是比較成熟,不說很會持家但是至少應該是比較懂事並且張弛有度理性消費的,但是這個女孩依然特別任性,家庭條件本身就不是太好但是花錢大手大腳,每個月5000多的工資一到月底基本就所剩無幾,男孩勸過她要理性消費,但是她的說法是以前家裡窮買不起大學現在要用回來。花錢的事情也就沒啥,反正用的也都是她自己的,但是女孩特別不懂事,為人不懂禮貌不懂人情世故,女孩說性格就這樣,無法適應男孩的生活圈。後來女孩貸款買了一輛車說這就是自己的嫁妝,然後每天開車自己上下班,其實當時男孩還很猶豫還想再處處還想過結婚的事情,女孩沒車純碎也是為了自己方便。但是有一次女孩開車送男孩回家女孩居然跟男孩開口要加油費,說每次都是坐她的車回家不應該給加油費嗎。男孩當時特別鬱悶,心裡想平常出去約會吃喝玩買哪一次不是用男孩的錢,居然還有這樣的,於是跟女孩分手了。
後來男孩結婚了,那個女生據說一直到現在還是沒有找到對象並且年紀越來越大,恐怕也很難再找到如意的了。
所以這個事情給大家的啟發是,每一個剩男剩女都是有原因的,好好的自我反思一下,為什麼會剩到今天,大齡女青年遠不如大齡男青年好找對象。
剩男可憐,剩女可悲 朋友們在閑談中提到了剩男、剩女的話題,其中有人引用了雜誌上的說法「剩女條件優越,比剩男有優勢。」言語里不是對剩女擔憂,似乎倒有幾分艷羨之情。我不敢隨意附和,想了想說:「剩男可憐,剩女可悲。」眾人默然。
剩男可憐。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剩男絕大多數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為綜合水平偏低的男性。突出表現為「三差」:身體素質差(容貌、身體缺陷、智力)、個人能力差、家庭條件差。由於這些因素,剩男沒有什麼明顯的一技之長,生存能力非常低下,缺乏吸引異性的應有魅力,失去了在進攻愛情堡壘中的主動性,對愛情信心不足,沒有絲毫的把握。
嚴重的,因為天災人禍造成行動不便,甚至永久喪失獨立性,終生放棄了增長才智的機會,不得不在自己的一生中無奈地保持著與生俱來的最原始的生存方式。生活不能自食其力,更不能自主,長期依賴他人在生命的苦難線上艱難掙扎。他們自己生活尚且力不從心,談愛情只能是難上加難。他們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關愛,極易引起社會各類人士的同情和憐憫。
剩女可悲,是說剩女大部分各方面條件都很優越,在愛情方面佔盡了優勢,卻不能在談婚論嫁的年齡段如願以償,這是讓人感到疑惑和悲哀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問題著實需要人們的關注和思考。
私下以為,剩女和剩男完全不同,走的是另一個極端。
剩女中十之八九為高學歷、高收入、高地位的「三高女郎」,她們個個美韻猶存、才華超群,志向高遠,渾身上下散發出令人炫目的光彩。她們自命不凡,對愛情充滿信心、充滿幻想,要求甚高,期望得到和她們的身份、地位、收入、相貌等實力相當的「等價愛情」。她們的愛情態度明朗而堅決:男方條件不「達標」,「繡球」不會拋~她們盡情地品嘗著事業成功的果實,開始自信地收穫愛情。
然而,現實決不是她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今非昔比的她們,哪裡還像她們妙齡時期在情愛戰中那麼炙手可熱。公平的上天賜予了她們耀眼的光芒,也必然附帶給一些刻骨銘心的缺憾。在如花似玉的年齡,優秀的她們選擇了事業,提高了身價,冷落了愛情。同齡異性可不會輕易耐心等待,在美女們的低級溫柔攻勢下,紛紛進入圍城,暢享天倫之樂。等到她們事業輝煌時,志向相同的單身異性已所剩無幾,寥若晨星,同齡或大齡之間女多男少的愛情形勢不容置疑,一道不大不小的難題擺在了年齡偏大的才女們面前。不僅如此,她們的劣勢還暴露在身體方面。青春貌美已接近昨日黃花,女性生理機能正在退化,大都超過了最佳生育期,在重視優生優育的今天不能不令人心存遺憾。更糟糕的是她們的現有狀態,與中國傳統的、理想的「男大女小、男強女弱」的愛情觀念有所相悖,的確也讓才女們不知所措。人們習慣選擇「男大女小、男強女弱」這種婚配模式,公認這樣女人會有安全感,男人會有放心感,組合成的家庭穩定性強,不容易出問題。略微有點細心地人不難發現,越是能力低的,甚至先天缺陷的女性,全都早早成家。越是才能高的,越是「老大難」。這樣的才女,男性容易對她們失去信心,心理會感到無比壓抑,越發不放心對方,唯恐棄家出走,「紅杏出牆」,擔心周圍的人笑話他「沒材料兒」。最致命的是,面對如此嚴峻的愛情危機,有些依然抱著僥倖心理,自恃雄厚的愛情資本苦苦等待,大有「不見王子心不死」之勢。她們不願意委屈自己,她們那麼多年的奮鬥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過得更好些嗎,當然,也包括愛情。這樣的現實,她們很難接受,事業得意的她們怎麼甘心遭遇愛情的「滑鐵盧」,不過,盲目的等待只能使她們心傷,一步步滑向孤獨的深淵。事業上的「女強人」,必成為愛情上的「低智商」。
其實,事業與愛情不是一碼事。二者固然存在一定聯繫,但不是非得把它們聯繫起來。事業是一個人的事,愛情是兩個人的事。事業需要智慧和付出,愛情亦然。事業增長了才幹,
愛情提供了獨立、溫馨的港灣。甜美、牢固的愛情不是光看彼此相識時的條件,關鍵要看雙方結合後的智慧經營。決不是一結婚就萬事大吉了的。感情這東西,真的也很需要長期「投資」。
因此,聰明的才女們必須認清「時務」,打開心結,放低愛情門檻,精心培養屬於自己的愛情世界,築牢事業發展的大後方——家庭。這肯定不是什麼丟人的事。真剩下,那才叫不好呢。
願每一個剩男、剩女早日找到自己的感情歸宿,繼續幸福地生活下去~
因為幾年前的封建思想,女人是男人的依附,一旦女人不結婚,就是失敗者。但時代已經不同了,女人已經大步向前,經濟獨立的不少,家境優越的不少,有了自己結婚的要求,雖然裡面有些是女人自己啥都沒有,想找更好的男人,可也有不少確實是非常優秀的女人,不會將就。婚姻如果沒有質量,糊塗結婚,女人付出的代價比男人要大很多,一個離婚的女人,名聲不好聽,大部分女人離婚還會帶個孩子,因為孩子是身上掉的肉,除非不得已,哪個女人會不要自己的孩子?女人進步了,男人也要進步,不要動輒說以前怎麼的,給碗飯吃就嫁,現在都有車有房了誰家還缺個吃喝啊,男人不僅要能賺錢,還要有內涵,溫暖,體貼,幽默,會打扮,愛乾淨,否則,女的不嫁,男人就是不停地辱罵人家還是不嫁,你能如何呢?如果男人真的不在乎剩女嫁不嫁,幹嘛一看到剩女就去罵人,剩女很少罵剩男的,因為那些罵人的剩男,真的上不了檯面,是屬於被女人呢淘汰的類型,你再罵,人家還是不理你,能奈何?
為什麼世俗認為剩女比剩男可憐?
此問題可以從幾方面來論證剩女確實比剩男可憐。
- 女人有著生理上的衰變,更年期退化,加上女人生育健康最佳年齡優質年段。而男人只要氣血方剛,年齡不是問題,猶然激情澎湃,意志風發,也不遜色。
- 女人天生又拘謹矜持,對感情不主動,扭扭捏捏,有愛不想去倒追。而男人生性直率,對愛冒險狂追又能耍無奈。相對的剩男要選偶會比較有機會又快。而女人只能守株待兔,一般不會倒貼去求嫁,這樣剩女只能又隔置下。
- 女人選偶較精細,需斟酌很細,畢竟她要過男家去,等於第二次人生命運選擇,需要找個適合。而男人相對的比較不挑剔選擇,畢竟是要女生娶到家過生活,只要情投,其他並不要求什麼原則。
- 姐弟婚難巧合,男人比較愛慕年輕女人,這是必然,而剩女也只能選擇比自己歲數大的男人較有機會,相反的剩男容易找到比自己小歲數的女人,這樣相反意識,又給剩女擇偶機會大大折扣,又是導致剩女的可憐。
- 所謂的剩女,一則重事業或仕途,忽略結婚終身大事,大多都是高姿態優秀,跨過青春期。而一般同齡的優秀男人,適齡已成婚,留著剩男自身條件差不敢高攀,優秀女人也看他不匹配,剩女又是難尋適宜人選機遇,只能當剩女再繼續。
- 所謂的剩女,很多是本身條件不差矣,正因為這樣,她選親挑剔,高不成低不就,挑三揀四,勢利眼光,隨著年齡增大,來提親的一個比一個差,前者不可以,後者更差底,不情願下台階,可是受年齡影響,選婚資格卻一直滑下,那麼只能再等以下。而剩男只要有錢就能把女人拿下,如今物慾橫流,有些幼稚的女人她只看錢財,對男人年齡並不很顧忌,奢望男人財氣。又是讓剩女悲泣。
從以上幾方面闡述,可以證明世俗認為剩女比剩男更可憐之處。
我認為結婚女人最可憐,每天過著守活寡的生活,還動不動滿世界滅小三,小四。書本上告訴你離婚女有多慘,這樣精神勝利法讓多少美女每天飽受家暴,冷暴力,慢慢熬成黃臉婆。我離婚了才發現我們的教育耽誤了多少人的青春年華,讓多少人慢慢的枯萎。其實我們中國民族最繁榮昌盛的唐朝女皇帝武媚娘,也是一生嫁兩個皇帝,同時也是父子,要是現代一個女人嫁給父子,也是被罵死,別說擁護你當皇帝,就是過大街也被人吐口水。想想我們只是離婚,就滿世界說,離婚就是刷新,就像手機中毒,清理垃圾一樣,是中華民族邁向文明的一個過程。只要我們記住自己的責任,不忘初心,努力工作,一樣可以創造奇蹟
世俗認為剩女比剩男可憐,本質上還是自古以來男女不平等的體現。
但男人可以外出工作啊,有收入,首先身體健康時的生活是有保障的。而且男人只要有錢,任何年齡都可以娶妻納妾。但女人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就葯被嫌棄,因為女人最大價值就是生育嘛!一般人情願娶個能生的醜八怪,也不願意娶個不能生的天仙。
雖然說現代社會女性地位高了很多,女人在工作上也頂半邊天了,沒了男人照樣活的好好的。但幾千年的傳統思想還沒徹底消滅,甚至還很濃。包括女人自己,都會覺得一定年齡沒結婚的話,就很慘了,這輩子沒人要了,黃花菜了。阿英就是這樣的女人。她前夫吃喝嫖賭,她離婚了。可是這幾年找的男人又是吃喝嫖賭的,不僅不給家用,還花阿英錢,外面女人也是一直不斷。但阿英本身很能幹的,外出打工,一年存個五六萬頁沒問題。我說那你幹嘛不出去打工,有錢才是最重要的啊。她說「女人嘛,總是要找歌男人的,總不能一直這樣回娘家」。難怪她男人總是吵她罵她,甚至都動手打她了,可她還是一直守著男人。
剩女在社會上受到的歧視和壓力的確大於剩男,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男女不平等造成的!
謝邀!這確實是世俗的看法,所謂的剩男剩女,其實都是上一代人對婚姻、繁衍後代、愛情的看法,其實並沒有什麼根據,是個很主觀的看法,不結婚是全球性現象,在亞洲的日本、韓國,這樣的比例不比中國小,歐洲就更別說了,但只有中國是戴著一種判斷去看這個現象的,具體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剩」從何來在上一代人看來,到了年齡就要去上學,到了年齡就要去結婚,到了年齡就要去生孩子,就好象人生就像是設定好時間軸的程序,到了某個時間節點就必須做什麼一樣,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這一代的人生就是這麼過的,所以自然認為下一代應該和他們一樣,但恰恰相反,這一代人不但逆反,而且追求的不是「湊合」的人生。
權利地位提升在我看來,縱觀全球,中國女性的地位可能是最高的了,幾乎沒有什麼方面是低於男性的,甚至在很多方面是高於男性的,例如現實生活中的女士優先,婚後不用冠夫姓等等,女性的政治地位也非常之高了。隨著權利地位的提高,以前爭取的是結婚的權利,不是作為附庸,而是作為平等的半邊天。而現在,我看是女性在爭取不結婚的權利,對立面就是這個所謂的世俗。
媒體推波助瀾作為一名曾在媒體工作十幾年的媒體人,深知媒體的運作方式,對話題的運作是吸引眼球的重要方式,本來作為大眾媒體對剩男剩女的問題報道過一輪之後,就不怎麼碰這類話題了,因為「炒剩飯」大家都覺得丟人,沒意思,但隨著自媒體的爆髮式增長,剩飯卻成了隨意發揮的錦囊,什麼剩女話題啊,婆媳話題啊,翻來覆去的說,一時間,這些話題好像充斥到各處都有了,反而又重新引起了關注。
生育時間段大家都知道,女人一生就只排400顆卵子,從16歲開始算的話,一年排12顆,可以排33年,也就是到了49、50的話,就沒了,不能再生育了,而實際情況可能還要更早一些,所以,女人的生育使命,就像是倒計時一樣存在,在這樣的壓力下,有些人早早嫁了,而有些人就容易崩潰了,這不但是社會給予的壓力,也是自身性別所給給予的壓力。壓力之下往往會出現另一種逆反。
經濟不信任現在社會風氣的問題,女人對於男人有沒有房非常在意,裸婚的前提非常多,不是每個女孩子都願意,嫁入豪門和准豪門成為了稍微有點姿色女性的終極目標(一部分啊,不是全部),導致很多條件不錯的適齡女性就是耗著,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沒什麼好結果。即便是男方有房的,也沒有幾個會同意改名為女方或是房產證寫兩人名字,無論男女都會把住自己的財產,導致婚姻的合作生產、共同積累財富的功能失效。
當社交越來越方便的時候,社交障礙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女性、男性成為了宅男宅女,除了上班幾乎不出門,不與外界接觸,使得明明是適婚年齡,卻沒有幾個異性朋友,可結婚的選擇非常之小,時間過得這麼快,一晃幾年就過去了,等著急的時候一上婚戀網,發現自己卻成為了一件商品丟入紅海之中,一點優勢都沒有了。
本該「無剩女」中國有句古話:有剩男無剩女。男的不結婚的,叫打光棍也行,也王老五也罷,自古就多了去了,根本不叫事兒,但女的不行啊,自古無剩女啊,但在全國男女比例失調的情況下(男多女少),還「剩」了這麼多女,實在是奇怪啊,不由得以「剩」來奚落女性了。其實放眼世界,女性不結婚、不生孩子是全球現象,甚至是一種趨勢,是一種城市化的普遍現象,中國不是特例,甚是不是最嚴重的,這是時代進步的產物之一,不用特彆強調,無論男女,都有選擇理想另一半的權利和自由,沒碰到合適的,就不應該湊合,湊合也沒有好結果,在我看來,「剩」著,要比離婚代價小多了。
都是世俗的偏見,其實誰都不可憐,不要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剩男剩女也不都是因為標準高剩下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獨身主義者,不願走入婚姻,認為一個人過就很好,為什麼要和另一個人綁在一起呢?人生取向是多元化的,誰說必須要結婚必須要生孩子呢?一輩子就這幾十年,只要過得開心,不違心,怎麼高興怎麼活,為什麼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呢?中國人最大的臭毛病就是愛評價別人,自己還一屁股屎呢,還愛笑話別人,人家不結婚和你半毛錢關係也沒有,不要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別人!這世界根本就沒有可憐人,什麼樣的命運,就有什麼樣的人生,都是自己的福報修來的,可伶什麼?!乞丐可憐嗎?在他們的世界裡很快樂!農民工可憐嗎?端著大碗面,臉上笑容很燦爛!富二代幸福嗎?你知道他無所事事、空虛無聊時有多痛苦?!別人眼裡的幸福不算幸福,自己內心的幸福才叫真的幸福!
時下,「剩女」話題風行一時,彷彿真成了一個問題。不過,所謂這「剩女」問題多少有點「偽問題」之嫌,也有「建構」之痕迹,如果一定要界定為一個問題,充其量也只能是小問題,因為我怕我們這個社會把沉默的「剩男」真問題、大問題給掩蓋了。
所謂問題都有其成為問題的客觀事實基礎。剩女剩男是跟男女婚配人口比例失衡有關的問題,而男女婚配的基礎是其人口年齡性別結構。就人口來說,事實是這樣的:由於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出生性別比一直偏離正常值範圍(103-107)。1982年普查為108.5,1990年為114.1,2000年更嚴重到119.3,2009年依然保持在近120的失衡水平上。所以,當這部分人口進入婚配期時,必然會出現「婚姻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女性人口大大少於男性人口的現象,造成婚姻擠壓。從2010年起,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出生的失衡男女漸次進入婚育期,男多女少的婚姻擠壓現象已開始顯現並積累。2020年前後,我國「婚姻市場」將會發生質的變化,這是因為持續而嚴重的出生性別比失衡的人口(1985-2000)將成為主體完全進入其婚配期(20-34歲)。筆者的推算數據顯示,2020年,22歲-34歲男性人口將比其婚配的女性人口多出2600多萬。由於我國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從上世紀80年代持續至今,所以,即便是從現在起出生性別比迅速恢復到正常值範圍,適婚男性人口絕對過剩的婚姻擠壓現象也會越來越嚴重且會延續到2030年以後。
當然,年齡性別結構平衡只是人們婚姻的基礎。現實的婚姻,不僅與婚配男女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有關,還與社會經濟條件、婚育觀念因素有關,這其中人們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婚配模式影響較大。現實中的男女婚姻模式除了「門當戶對」,還有一種是「嫁高娶低」、「男高女低」的梯度婚配模式。如果以甲、乙、丙、丁等表示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排序的話,那麼男女婚配的這種模式是甲男乙女、乙男丙女、丙男丁女,在這種婚配模式下,這個社會上最終剩餘下來的就是甲女丁男。若以教育程度地位為例,男博士娶女碩士,男碩士討女學士…,最後剩下的可能是女博士和男文盲。
所以,男女適婚人口比例嚴重失衡加上實際的婚配模式落差,造就了剩男剩女們。不過,相比龐大的剩男「後備軍」,剩女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更重要的是,剩男剩女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群體。剩女首先不是女性適婚人口的絕對剩餘,而是來自社會婚配模式和個體婚姻的選擇。這個群體的特點是,她們大多佔據主動和優勢地位,經濟獨立且自主性強,而其中還不乏不婚主義者。這樣特徵的一個剩女小眾,不構成所謂問題的要件,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剩女」是個「偽問題」。相反,剩男就不一樣了,剩男首先是男性適婚人口大量絕對過剩,且他們還多處於被動和劣勢地位。他們的基本特徵是:自身經濟、文化等資源處於劣勢;被社會排擠和歧視;有旺盛的生理需求卻又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滿足。這樣一個被社會遺忘的社會底層大眾,若沒有必要的「安全閥」,必定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負面衝擊。可以推斷,隨著這些想結婚而又無法找到配偶的大齡男青年和終身未婚男性數量不斷積累,社會不穩定和不安定的風險也將大大增加。一旦社會出現某種突發事件如民事糾紛、官民矛盾、失業等,這些「剩男」們都可能是主導社會嚴重衝突的「主力軍」。實際上,近年來社會上頻發的群眾暴力事件背後,都有這些「剩男」的影子。
由於剩女地位的「優勢」,她們擁有較多的話語權,也因此不奇怪,媒體、影視、大眾傳媒中不乏這樣那樣的剩女話題,這個不成為社會問題的問題也時時被「建構」出來,並由此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而那些沒有話語權的不幸的廣大剩男們就只能沉默了。
推薦閱讀:
※麵包和愛情,你會怎麼選?(1)
※警方確認張雨綺夫婦衝突 網友:社會我綺姐,人狠話不多!
※刪前留念。
※揭秘斗圖背後的生意經:90後做表情包兩年賺50萬
※出門在外,不給別人添麻煩,就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