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感到孤獨怎麼辦?
首先,我承認我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害怕過孤獨,但是到今天我已經不再害怕了。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內心世界還不那麼豐富,自信需要靠外界支撐,他會害怕孤獨。如果沒有朋友或者是別的人群不接受他,內心會特別難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成長,一個人的內心會越發豐富,精神生活也會變得越加富有,外在的孤獨(比如說沒有朋友生活在周圍)就會變得不那麼可怕了。
現在我願意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一個人獨處上,我願意一個人讀書、一個人思考問題、一個人去大自然中走走。但是,我認為這和年輕時候害怕孤獨並不矛盾。因為人的成長就是從一個喜歡熱鬧的社會動物,逐漸走向願意獨處的思想動物的過程。而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內在對自己有自信,外在願意一個人面對自己。
其次,我們需要區分孤獨和獨處。孤獨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內心深刻的情緒,而這種深刻的情緒,來自於我們害怕被群體拋棄的原始本能。因為人整體上是社會動物,社會動物只有在群體中才會有安全感,一旦脫離群體後就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會迫使一個人向自己的群體靠攏,當沒有任何群體願意接受自我時,孤獨感就會變得深刻無望,帶來某種壓抑甚至引起某種精神疾病。孤獨感實際上是我們在某種情況下還缺乏修鍊的一種表現。
當一個人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以後,他在一個人呆著的時候就不再沒有安全感了,也就意味著他自己獨處的時候會變得更加愜意。在這種情況之下,他的獨處實際上是一種豐富自己的過程。其實,他獨處的時候很難說是他自己一個人,他可以聽音樂、朗讀詩歌、閱讀小說、打坐靜思等,或者甚至可以無所事事。總而言之,他是帶著一種閑適、悠閑的感覺。如果是這樣,說明他已經擺脫了孤獨感。所以,獨處某種意義上是一種修鍊成熟的狀態。
第三,我認為孤獨對第一個人的成長是有好處的。當一個人被迫孤獨的時候(比如你在某一個階段處於某一個環境中確實沒有辦法跟其他人交往),不管是因為外在原因還是內在原因,你就不得不回到自己內心,對自己內心世界進行整理和思考,這是一個人不斷地走向成熟的重要過程。
曾經有位作家寫過一個短篇小說,故事中主人公跟一個富人打賭,說如果自己可以住在一個房子里十年不出來,那麼富人就要把自己的錢都給他。然後他就自己住到了房子里去,打賭的條件是他可以在房子里做任何事情,但必須是一個人。所以,他就一個人在房子里讀書,先從小說讀起,然後讀歷史、哲學、宗教書籍,後來玩樂器,最後就什麼也不做,靜坐著沉思默想。等快要到十年的時候,富人感覺自己的財富就要拱手讓人,於是想去把主人公給幹掉。但當他進入屋後發現主人公已經離開了,並且留下了一張紙條說「我這十年儘管非常孤獨,但是卻收穫了人生最完善的修鍊,感謝你給了我這個機會,我也知道你今天晚上會來殺我,所以我就提前離開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孤獨或者說是獨處,是有利於他變得更加完善或者內心更加豐富的。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孤獨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一個人沉浸在孤獨中,內心非常空虛又不願意學習,這就非常危險了。這樣下去最終結果是靈魂的喪失、精神的萎靡甚至會陷入某種疾病狀態。另外,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最深刻的孤獨就是在一群人中間的孤獨」,它的內在含義是:即使我們處在一群人中間,我們依然會感到孤獨,如果我們不能在熱鬧中找到靈魂上的夥伴,那麼就無法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所以,在不孤獨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找到志同道合、可以進行深度的靈魂和思想交流的人物。我認為我們既要學會在孤獨中成長,也要學會在人群中間熱鬧。
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閱讀古今中外賢人的著作,從他們的文字中汲取豐富的思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雖然人是孤獨的,但我們的靈魂不孤獨,有古今中外的仁人賢士陪伴著我們。總而言之,孤獨是一種好狀態,也是一種壞狀態,關鍵看我們是選擇在孤獨中提升,還是在孤獨中毀滅。
聲明:本文首發於今日頭條,僅授權新東方官方微信公眾號(ID:xdf2013)標記原創標識,老俞閑話微信公眾號(ID:laoyuxianhua)轉載,其他自媒體如無本人授權,均屬抄襲。
孤獨,是一種態度!
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和您有同感,我也經常感到孤獨,但我不害怕孤獨,因為孤獨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害怕孤獨的原因在於我們常常把寂寞看作是孤獨,讓孤獨替寂寞背上了「黑鍋」,孤獨和寂寞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圖:徘徊在寂寞與孤獨中的男人)首先,寂寞是一種失落而孤獨是一種收穫。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我們在其中浮浮沉沉,患得患失。父母養老、子女上學、醫療、住房、事業,生活中的雞毛蒜皮讓我們變得愈發的焦慮,忙的頭破血流又不知道何時能夠到頭。我們的耐心漸漸被俗世的紛擾所消耗殆盡,我們變得易怒,狂躁,稍有不如心意的事情就要開罵,問候對方全家,秒變鍵盤俠。
見多了,罵多了,也就老練了,麻木了,再也不血氣方剛,意氣用事。激情過後,無味、無趣、無聊變成了生活的主流,我們渴望任何方面的哪怕是一點點的新鮮與刺激,無論是肉體的或是精神的。到了最後,身邊再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引起你的興趣,身邊也再無一個真心的知己,孤家寡人,我們把自己封閉、包裹起來,再不敢透露出哪怕是一絲絲的軟弱。這就是寂寞,是無意義,無價值的生活。
孤獨則與寂寞不同,孤獨是一種獲得。我們時常一個人散步,一個人看書,一個人默默地思考,一個人靜靜地發獃,在孤獨中我們是自由的思想者,在孤獨中我們是靈魂的主宰者,天地與我同壽,日月與我為伴,山川河流訴說著人類歷史的變遷,草木鳥獸傾聽著我的喜怒哀樂。孤獨並不可怕,在孤獨中我們獲得知識,反思人生,感悟生命。孤獨是一種獲得,孤獨也是一種境界。
(圖:在繽紛的世界中學會孤獨)其次,寂寞為我們帶來絕望,而孤獨給我們營造希望。
被寂寞所包裹,你無處可逃,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愛人,你的訴說對象只有寂寞,而得到的回應也是寂寞,寂寞能讓人發瘋、發狂。試想一下你呆在一個空無一人的黑暗房間中,你又能堅持多久呢?你被絕望和無助打敗,又墮入了更深的絕望與無助,這就是寂寞,這就是當代人痛苦的生存困境。
這時,我們便需要孤獨,用孤獨來對抗寂寞。當你在成長的路上翻山越嶺,人們和你擦肩而過,除了你自己,身邊的人都可以算作「過客」,沒有人能夠一直陪你到人生的終點,天下也沒有不散的宴席。你終將在寂寞與孤獨中做出選擇。
選擇孤獨,學會孤獨,擁抱孤獨,孤獨是每一個人成長和成熟的必經階段。在孤獨中你學會反思,學會堅強,學會孤身一人面對這世事的千重險,學會孤身一人扛起這生活的萬般難。到那時你會發現,生活就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圖:如走鋼絲般的人生路)最後,容筆者再嘮叨兩句。寂寞是離群索居的獨處,而孤獨是看破一切的超脫;寂寞是狂歡後的失落,而孤獨是內省後的平和;寂寞如飛兒撲火般脆弱;而孤獨似萬仞高山般巍峨。
願你心有孤獨,矢志向前,走出半生,仍是少年!
感謝諸位的評論與點贊,希望與您在彼此的學習中共同收穫感動。??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真誠鳴謝提供者;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有的人說,孤獨可以毀掉一個人。
我卻覺得,用「毀掉」這樣的字眼有點過於誇張了。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孤獨的時刻,這是難免的。
重要的是怎麼去度過這樣孤獨灰暗的時刻。
孤獨也可以獨而不孤啊。
剛念大學的時候,是我孤獨感最重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我就像是一個孤島,身邊沒有一個可以交心的人,我感覺整個世界都是灰暗的,我想即使就是我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也不會有人在乎吧。
為了儘快擺脫這種想法,我開始每天在微信上跟親朋好友聊天,聊我的生活現狀,聊著聊著我發現,其實我在做的事情是在對我最親最愛的人傳遞負能量。我把我的焦慮、孤寂感都交給了我最不想交付的人。
我慢慢意識到我不能這樣做了。
我需要一個樹洞,我可以肆無忌憚的釋放自己的一切負面的東西。
我找到了Sounds。
我非常慶幸我找到了這樣一個平台,它是我的專屬樹洞。
所有不能讓人家知道的心事,在這裡我都能說出來。因為在這裡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沒有人在乎我是誰。
聲嘶力竭也好,嬉笑怒罵也好。
這裡是孤獨者的秘密小島、孤獨症患者的集體狂歡。
他們會告訴你,孤獨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改變不了這種常態,那就享受吧。
在很多人看來,人都是因愛而生,離不開親密關係的,因此會排斥和逃避孤獨。可是,孤獨真的有那麼可怕,那麼一無是處嗎?實際上,獨處不僅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能力。
人類終其一生都被兩種完全相反的驅動力操縱著,一種是對陪伴、愛以及其他所有能讓我們親近同類的關係的渴望,另一種則是對獨立、孤單和自主的嚮往。
人之所以會渴望孤獨,是將它當成了一種逃離平常生活壓力的手段,一種擺脫過往重獲新生的方法。
那問題來了,我們究竟是因為孤獨而想要去愛,還是因為愛而孤獨呢?或者進一步說,孤獨真的有那麼可怕,讓我們想盡辦法逃避它嗎?
不妨看看我要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孤獨:回歸自我》,就帶我們去領悟孤獨背後的深刻涵義。
本書作者是英國首屈一指的心理學家安東尼·斯托爾,他對孤獨的看法,跟大多數人不太一樣,他覺得孤獨並不是唯恐避之不及的病態,而是一種真實的需要和一種重要的能力。不僅如此,孤獨還有很多用途,比如激發創造力、治療傷痛、讓我們找到自我等等。
所以說,孤獨並不只有消極的一面。相信看完本書,你會以一種新的眼光看待孤獨,更能學著去享受孤獨。
本書帶我們走進孤獨的真實世界,作者通過梳理弗洛伊德、榮格和溫尼克特等人的精神分析學說,探索卡夫卡、牛頓、貝多芬等天才的隱秘心理,向我們展示了孤獨背後的深層意義與內涵,並討論了孤獨在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療愈傷痛、找到自我等等方面的價值。讓我們用全新的角度看待和體驗孤獨。
如果想了解關於本書的更多內容,可以下載「路上讀書」APP,收聽本書的精華解讀,。路上讀書,一個音頻圖書館。
我就是一個孤獨的人,但是我很享受這種感覺,我是在孤獨中補充能量的人。
有一次剛到一個新公司的時候,因為現在住的地方離公司遠,所以要重新找房子租。有個同事知道了說:「我也在找房子,杭州現在租房子很貴,要不咱倆一起合租吧(同住一屋的那種),這樣還能節省一筆開支呢。」但是我拒絕了:「我已經找好了,簽好合同了,不好意思。」其實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找好呢,但是我不想和別人合租的,尤其是和同事合租,直接拒絕挺尷尬的,所以我撒了個謊來拒絕。
本來每天都在公司可以見到了,合租的話,回到家還要再見,感覺自己要一直帶著一點面具來生活,而家本應該是個展現真實自己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我可以做我任何想做的事情而不用顧忌別人的感受,我不想把這種唯一的地方也失去。而且和同事之類的合租,很可能因為生活觀念的不同而產生矛盾,比如我想早點關燈睡覺或者想看會書,他卻一直在那裡看什麼綜藝節目時不時哈哈大笑,嚴重影響到了自己(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最後兩個人還是得不歡而算。所以我選擇一個人住,別人不要影響我,我也不影響別人。
還有在公司中午吃飯的時候,別人都是三五成群的一起下樓吃飯,我都是自己一個人等到晚一點再吃,錯過人流的高峰,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因為我覺得這樣可以隨心所欲的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而那些三五成群的人,還要花很長時間來一邊走一遍商量去哪吃,想找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地方。所以別人吃個飯一般要一兩個小時,我一般是二三十分鐘搞定,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工作,也不怎麼需要加班了。
我做什麼事情幾乎都是自己一個人,一個人上下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住,雖然有時候會感到孤獨,但是卻沒有痛苦,沒有寂寞的感覺。因為我一個人也過得很充實,下班了有時候自己做飯,吃完飯出去溜溜彎,運動運動健健身,然後回到家要麼追追自己喜歡的劇,要麼看看書給自己充充電,要麼在悟空問答上答答題,周末的時候自己騎上自行車在這個城市轉一轉,拍拍照片,上班時候的壓力和陰霾也會一掃而光,我覺得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有滋有味的。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如果這種孤獨讓你感到痛苦了,那說明這種狀態不適合你,你可以多和同事朋友聚聚會,聊聊天,找到自己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正確方式,那你的生活也會是有滋有味有意義的。
孤獨是一種所有人都會有的情緒,然而人類成功進化的標誌就是準確的識別到情緒並且進行自我控制。
我所經歷過的孤獨有以下幾種
大部分人的孤獨都是始於青春期,我們急切的想確立自我,想和別人不一樣,想擺脫一樣的衣服一樣的髮型,但當一個人擁有了自我瞬間,那他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和自己一模一樣,這種孤獨感,是成長的味道。
其實這樣的孤獨很容易走偏,如果有初高中的孩子看到這裡,我想告訴你們,孤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千萬不要劍走偏鋒。
第二種孤獨是成年後,在燈紅酒綠的異鄉的孤獨。這個時候我們往往都長大了,成為了社會眼中獨立的個人,我們離開家庭,我們開始試著說服自己,孤獨也不是一件讓人悲哀的事情,並且接受了孤獨。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看電影。
但這樣的孤獨最容易被華燈初上和萬家燈火擊潰。越是燈火酒綠越是襯著自己格外孤獨。
有時我也會處在這樣的過程中,但一定要牢記,這個二十齣頭的年紀的這份孤獨,是你將來被瑣事纏身之後最懷念的一種感覺,孤獨的時間你一定要利用起來,也是這段時間,將會決定十年後你和別人會產生本質性的不同。
當然第三種是靈魂層面的孤獨了,你所熱愛的書籍、電影、藝術作品,你的品味,你的想法,你找到了自己愛的人,卻發現你們可以攜手共度人生路但似乎靈魂永遠是孤獨的。
靈魂層面的孤獨無法解決,只能接受,畢竟我們的人生也是一場註定孤獨的修行,但是不要被孤獨擊潰。
最打動我的是曾經看到有人說,「孤獨是我們低身直面陽光下的薔薇時能聞到的花香,就在那一絲絲若隱若現的美妙體驗中,我們獨自與這個世界發生了一點關係,然後迷戀上了它,再也忘不掉。多年以後,我們能回憶和確定的自己,就是在這樣的香味中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也許我們真的是孤獨的,但前兩種孤獨不必害怕,最後這種孤獨可能也無法避免,但是孤獨的瞬間,我們獨自與這個世界發生了那麼一點關係的瞬間,可能是人生中我們真正是我們自己的時候,是真正我們沒有扮演什麼角色的時候。這樣想想,似乎享受孤獨也變得不那麼難了,對嗎?
現代社會的人們經常感到孤獨,是因為經常保持在線,偶爾斷連的一種痛苦挫敗感。
回想一下,你早上起來和晚上睡覺前,是不是都是在玩手機?在學習或者工作的間隙里,你是不是拿手機拼了命地刷刷刷?即使自己工作異常忙碌,有時候也惦記著手機裡面的朋友圈、微博和頭條。
如今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保持在線,我不是說保持在線不好,畢竟生活和工作有時候特別枯燥無聊,需要時時在線和別人取得聯繫,這樣才能消除內心泛濫的空虛。
我們人類具有強大的適應性,就是無論多好與多壞的情況,我們過不了多久,也能一一適應。
也就是說,當你習慣了每天下班之後和別人聊天吹水,當你習慣了每天無所事事的時候玩手機,當你習慣了有什麼事情不是想著一個人怎麼解決,而是往人群里鑽,過一段時間之後,讓你適當地脫離群體和手機,你就會感到濃烈的孤獨感。
怎麼辦呢?
每一周留點空閑的時間和自己獨處。
也就是說,無論自己多麼想玩手機,無論自己多麼想保持在線,都抽點時間擺脫對物質的依賴,在這段時間裡,什麼也不做,就自己和自己呆在一起。
你可以反省自己過去一周做了什麼,收穫了什麼,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就是這樣的一種自我察覺,讓你可以對自己有較為清楚的認知,否則很多人只是在重複著過日子而已。
希望對你們有用。
【一】回答:
當然害怕,怎麼會不害怕?!但那是過去。
現在,我更願意說:享受孤獨。
其實,我極力建議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可以很認真的、仔仔細細的閱讀一下俞敏洪老師的答案,因為作為一個曾經會提出題主「這個問題」的過來人、正在學習獨處且稍有進步的學習者,目前來說,俞敏洪老師的分析,相對清晰、透徹。
【二】講故事
兩年前,我哭著給老爸打電話說,我好想家啊好孤獨啊,我爸說那就去書本里找朋友吧。聽了這話電話這頭兒的我哭笑不得……一是覺得委屈,在陌生的環境,一個人住一個人吃一個人干所有事,天天想著退學,也就只能跟老爸訴訴苦……二是覺得生氣,老爸不安慰我也就算了,他竟然還說讓我去書本里找朋友?!逗我玩兒呢……
那個時候,我自己一個人住,時常都會想,我在宿舍猝死也不會有人知道……那種孤獨已經不是用語言可以形容的,經歷過的人應該都懂。
兩年後現在的我,不再去想著努力融入別人的圈子,也不再想著費力去和誰做朋友……我可以一整天不跟別人說話,只是做自己的事情……我也不再時不時總是翻電話通訊錄想著要去聯繫哪一位老同學聊聊天,甚至打開我的通話記錄最近聯繫人不是我爸就是我媽……你會不會覺得現在的我很孤獨啊?……其實,我不會覺得,我只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身上。我很享受現在這個狀態,一個人效率似乎高了不少,出門可以迅速制定計劃,也不怕臨時變更,吃苦也不會有所顧慮,咬咬牙堅持一下就好了……
你看,兩年,對於孤獨我從害怕變成了享受。我要告訴你的是,這是我感知上的一個變化。我可以從害怕變成享受,你同樣也可以。但怎樣才能有這樣的變化呢?我想應該是儘可能好好珍惜當下這孤獨的時光,努力豐富自己的生活和內心,讓自己擁有一顆強大而豐富的心。但,你也要明白,量變到質變不是一兩天就可以的,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也會很痛苦,你認清現狀再去出發,也就會做好心理準備了。
【三】總結
我們都曾經以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了,再沒有比自己孤獨的了。其實,有千千萬萬的人都很我們一樣,也有千千萬萬的前人是從我們這個階段走過的。想想,不是你一個人這樣,是不是就不那麼孤獨了?害怕到享受,你也一樣可以做到。
最後,一定要認真仔細閱讀俞敏洪老師的答案。
聽說每個搭乘這趟地鐵的乘客,都哭了……
————
談論起「年輕」,無疑是所有「過來人」都深刻回憶,嚮往的。曾經的屬於你的熱情,華麗,無悔。
最後都淡成一杯清茶,
化成了一抹微笑...
...
···
我們當真無悔么?
但又有多少人是庸庸碌碌,順其自然的一路走來,然後平靜的說了句「平平談談才是真」,就這樣潦草了最珍貴的年華,潦草了最應該有所作為的年紀。
我們雖然總是喜歡拿「順其自然」來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坎坷,卻很少承認,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以上是我今天準備寫的主題,然而讓我們先來看一組圖↓
請點開此歌曲以便進入畫面↑
近日,網易雲音樂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的又火了一把。
他們把點贊數最高的5000條歌曲評論,印滿了杭州市地鐵1號線和整個江陵路地鐵站。
▼
你那麼孤獨,卻說一個人真好 ↑
最怕一生碌碌無為
還說平凡難能可貴 ↑
別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開心扉,
你覺得這是坦率,其實這是孤獨…… ↑
多少人以朋友的名義默默的愛著 ↑
理想就是離鄉 ↑
我在最沒有能力的年紀,碰見了最想照顧一生的人 ↑
祝你們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 ↑
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走下去的 ↑
「你還記得她嗎?」
「早忘了,哈哈」
「我還沒說是誰。」
年輕時我想變成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我從未擁有過你一秒鐘,心裡卻失去過你千萬次
我聽過一萬首歌,看過一千部電影,讀過一百本書,
卻從未俘獲一個人的心
不得不說網易雲這波廣告還是有點小震撼的,相信很多人看了這組圖,內心都有些許波瀾,久久無法平靜。
這些看似輕鬆戲謔的樂評背後,都是我們的生活本身。每一句話、每一首歌,都代表了我們在現實中無法表露的感受。
之所以每個人又都能「對號入座」
是因為地鐵里每天進出的大多都是上班族、創業狗們。
他們也正是這個城市最尷尬的存在。
8090後,背井離鄉獨自一人跑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開始自己的打拚歲月。
在這條未知的道路上,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長什麼樣,但是還是願意每天與陌生人擠著地鐵,趕著時間,一副匆匆忙忙的樣子,每人都壓抑著那份來自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想要有所慰藉的慾望,種種的情緒把他們這個群體纏繞在一起,然後發起強烈共鳴。而地鐵卻更像是棲息的巢穴,人們每天往往返返,樂此不疲。
但也正是這群人,他們有著年輕人最旺的氣焰,在這個社會上充當著重要的角色。
每個清晨,忙碌的人們掛著醒目的工牌,穿著筆挺的西裝和鋥亮的皮鞋遊走在地鐵、公交站和寫字樓之間。
每個傍晚,還是那些人,摘下掛在胸前的工牌,脫下困住自己一天的西裝,鬆鬆領帶,放慢腳步,回到早上來的那個地方。
等到了站,下了車,餘下的路還有好長……
這時,很多人會放空自己,或者想一些問題,比如說:我的未來在哪裡?
或許是因為這個季度的房租還沒有湊齊,又或許是因為這個月的業績還沒達標要面臨失業。
反正,那就是一個自己永遠得不到答案,但又總是會去思考的問題。
過去的年輕人愛聽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
而現在的年輕人愛聽趙雷的《理想》
回頭看看當年的那批年輕人,如今已經是年過半百了。
當時他們聽著那樣的歌,追著自己的夢,對青春無悔且虔誠。
幾番闖蕩,最終安了家,有了我們,生活和理想開始趨於平淡 ,也變得蒼白和無力。
就像我們現在年輕人聽的《理想》
「公車上,我睡過了車站,一路上,我望著霓虹的北京...我的理想,把我丟在這個擁擠的人潮,車窗外已經是一片白雪茫茫……」
當大家都在被「奮鬥」、「拼搏」、「夢想」、「北上廣」、「年輕無懼」這樣的詞所包圍的時候,
其實你需要的不是熱血青春,也不是質樸生活。
應該不論會是什麼結果,都要有所作為的勇氣和信心。
不論最後面對何種處境,心中依舊是那份無悔的泰然。
其實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雖然時代的不同卻都讓我們懂得了怎樣看清現實。
普通人一輩子所有的努力,歸根結底就是為了能讓自己過上波瀾不驚,雲淡風輕的生活。
而大多數人窮極一生也不能達到這樣的生活狀態。
你現在正在經歷的所有波瀾壯闊,都不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任何的改變,唯一能幫助你的是當你的生活終歸回到平淡的那一刻,你能更平靜的接受它。
而那所謂的回歸平淡,只是經歷波瀾後不得已的結果,並非是主動選擇。
可令人悲傷的是你不能選擇放棄它對你的摧殘,因為你始終是這個社會的產物。
「我就特別看不起你們這幫年輕人,二三十歲就叨逼叨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你們配嗎?我上山下鄉,知情當過,饑荒捱過,這你們沒辦法經歷。但我今兒個平安喜樂,沒事打幾圈牌,早睡早起,你以為憑空得來的心情自然涼?老和尚說終歸要見山是山,但你們經歷見山不是山了嗎?不乘著年輕拔腿就走,去刀山火海,不入世就自以為出世,以為自己活佛涅槃而來?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來的,你們的平平淡淡是懶惰,是害怕,是貪圖安逸,是一條不敢見世面的土狗」
——張嘉佳《老情書》
我喜歡走路,一個人孑然而行,把手機放進荷包里,不管誰發來的信息,都不去理會。想想最近發生的事情,反省下自己,規劃接下來走的路,朝著目標一步步邁進。其實這樣的感覺挺好,但是從不把孤獨和獨行聯繫到一起,隨著年齡增長,心智年齡變大,閱歷見識變多,內心豐富,再也不會覺得孤獨,反而覺得孤獨是一種修行。
你害怕孤獨嗎?人,天生都是群體動物,我想沒有不害怕孤獨的人,從我們呱呱墜地,到安靜離世,孤獨時常伴隨左右。那種噬人心魄,侵入骨子裡的孤獨感,讓人不寒而慄。與其說它是一種情緒,更覺得它是一種心性行為,內心反應出來的東西,卻無法釋放抑止,倍受煎熬。
孤獨真的可怕嗎?孤獨並不可怕,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時,便會試著改變自己,以此來順應環境。時常襲來的孤獨感也是這樣,我們擺脫不了,何不去珍惜獨處的時間,靜思己過,看看書籍,只有內心越發的豐富,才不會讓孤獨顯得越發可怕。
孤獨對一個人成長有沒有好處?個人覺得孤獨對一個人成長是有好處的,除了吃飯,睡覺,我們更多的是去思考問題,就算是一個無意義的問題,思考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歷練。當真正能從心底掌握孤獨時,內心的強大無可厚非,這是對內心一種修鍊,因此我一直覺得獨處修心,慾望寂寞。
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人情冷暖的人間,更多時候需要學會與孤獨相伴。很多成功的人都會獨自走上很長一段路,並不是他們不怕孤獨,只是他們把孤獨變成一種進步的資本。心智年齡增長,閱歷成熟豐富,內心足夠強大時,面對孤獨也只是淡然處之。
推薦閱讀:
※缺乏安全感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思念成灰是什麼感覺?
※這對男女簡直禽獸不如,竟然對父母這樣
這對男女簡直禽獸不如,竟然對父母這樣
※乾淨的房間里,藏著你的福氣
※老年人易怒,經常鬧情緒冷著臉持續很久,是心理問題還是性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