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博士」一詞最早起源於哪個時期,是怎麼來的,有哪些文化?


據記載,「博士」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種官名。那時候這個官職的人,只要是負責保管文獻檔案,編撰著述,掌通古今,傳授學問,培養人才。(有點類似於我們所熟知的清朝大學士紀曉嵐。)

博士的稱謂,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涵義。秦朝時,博士官掌管全國古今史事以及書籍典章。到了唐朝,把對某一種職業有專門精通的人稱之為「博士」,如「醫學博士」、「算學博士」等。而宋朝,則對服務性行業的服務員也稱為「博士」。

秦代至漢代,博士的職責主要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可以說,自古以來,博士都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人,德才兼備博通古今。到了唐代博士一職被細分,設置國子、太學、四門等博士。另有律學博士、書寫博士、算學博士,府學、州學、縣學博士之稱,均為教授官,而非中央官學傳授儒經學官的專稱。

唐宋時期,還流行於把一些從事服務性行業的人員也被稱為「博士」。唐《封氏聞見記》載「命奴子取錢三十文,酬煎茶博士。」這裡的茶博士指會煎茶、精通茶藝之人。由此而起,茶博士、酒博士、武博士等等層出不窮,只要有一技之長的,都被稱為博士。

到了元末明初,博士一稱已經被濫用,有點像現在的北京,見人都稱師傅,或者像在廣東,見人就叫老闆一樣。隨著博士地位的下降,加上虛銜來表示尊敬抬舉、以取悅對方。而在贛方言中博士還特指木匠。

因此,這個稱謂便在官場中演變稱為「學士」。就如紀曉嵐被稱為大學士一樣。

到了近代,博士是對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的稱呼,同樣也可用來稱呼已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1983年5月27日,我國首批18位博士誕生。1983年10月19日,我國首次培養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至此,我國的學位制度全面趨於完善、成熟。

博士是標誌一個人具備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或學力的學位,意味著一個人有能力由學習階段進入學術階段。具備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或學力是博士學位的核心內涵,也是擁有博士學位的人的最本質特徵。

由古至今,博士都是一些博學多才的人。時至今日,被尊稱為博士的人,都是有出眾的才華或者是學識淵博的人。其實,我覺得,只要有能力的人,哪怕是小學畢業,尊稱其為博士也不為過。實在不應該以證度人,你們覺得呢?


推薦閱讀:

業餘愛好者一枚,跟專業老師學習了4年,大家如何評價?
上聯:雪消春淺,燕來垂柳院。怎麼對下聯?
詩人為什麼都是苦命或短命?
所謂的極簡生活就是扔東西嗎?
趙姨娘是王熙鳳嬸嬸輩的人,王熙鳳為什麼敢懟她,說她沒把環兒教好?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