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代的文字獄乾隆朝最多?
「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我們知道就這樣一句平平常常的話,如果被統治者咬文嚼字,胡亂牽扯,就有可能掉了腦袋。這就是文字獄。
清代的文字獄從順治時期就有,一直到清朝末年,幾乎貫穿整個清朝始終。
清代統治者為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文字獄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並未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
要說文字獄最多的時候,無疑是康乾乾隆朝,那麼這是為何呢?弘曆無疑察覺到其父以辯服人之術收效不大,故改弦更張,一變而為嚴禁辯論。他能夠這麼做,得力於時代背景,即所謂康雍盛世。
為何清朝大興文字獄呢?這是因為少數民族掌權的清朝,對漢人控制極嚴。特別是滿族,以區區十多萬人,來統治兩億來人,心理是沒有安全感的,所以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清代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餘起。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
只是到了後期,覺得社會已經基本掌控,漢人已經服服帖帖,才停止了文字立罪的迫害!但是,文字獄無疑鉗制了國人的思想,文化發展也停滯不前!
春秋史社,專註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乾隆時期文字獄共發生一百三十餘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而由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造出的文字獄,如脫韁野馬不可控制。
這就是大興文字獄,其實作者也說了,文字獄在清朝歷來有之,康熙,雍正也都有但沒有乾隆朝多,一方面,這是清朝封建中央集權達到頂峰的象徵,這是有多方面原因導致的;另一方面,跟乾隆的個人喜好也有很大關係。
先說第一方面,清朝是自秦始皇確定帝制後封建中央集權達到的最高峰,明朝就已經有了很明顯的預示,人民的思想逐漸開放,而國家為了繼續封建制度,皇權至上的統一就要統一思想,以皇權為上,皇族為重,而皇帝更是權力的中心,他需要能夠控制住泱泱大國的一切以不至於出現朝代更迭。清朝屬少數民族,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而後進攻中原統一全國,可滿清政權是少數人統一多數人的政權,他是外來管控,他有自己的擔憂,反清復明也不過是為了漢人執政,而滿清皇帝最怕的也就是被推翻,所以在前期很長一段時間政權的中心無漢官,後宮的嬪妃無漢女,這是滿清自身的擔憂,他們害怕被攻破,所以更要緊緊抓住權力,這樣內心才會少點憂慮。而說了這麼多主要是說明中央集權達到了一種可怕的地步,同樣,文字獄也只是集權的產物而已,管制漢人的思想,害怕被推翻,所以有了近乎變態的自我憂慮感,或者說受迫害妄想症,而文字獄只不過受害者,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官員間的爭鬥,可這也正是利用了愛新覺羅家族對被推翻的危機感而解決對手。
當然,皇帝也不是看不透這些事的,這就牽扯到另一方面,為什麼在乾隆朝反而大興文字獄了,和乾隆的個人性格有很大關係,十全武功,好大喜功,卻又貪圖富貴,明知和珅貪污受賄卻又離不開他乾隆朝前期還是有一番作為的,而後期,隨著乾隆個人思想的變化,文字獄也進入了一種絕對可以稱得上變態的處決方法,同樣的,對乾隆的評價,本應是很高的,可他極其富有個人性格色彩,故而歷史評價也是複雜的,這樣也就可以進一步探索中央集權的可怕之處,在乎一人而不在乎實際,而文字獄,只能說是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的正常產物而已。
文字獄乃摳文嚼字之術,即摳字眼之技。文字獄,基本上歷朝都有,不過均唯有清康雍乾三朝最盛,摳字獄多出自奸臣之手,或是大臣派系當中,而朝廷則屬睜眼瞎也。派系朝中,往往是你壓我打,勾心鬥角,都恐對方對已不利,想整對手而又掂不住錯處,唯有死摳字眼,把活的說成死的,把比喻說成象是,把譯音說成犯諱,把措詞說成是藐視皇上,把某用句說成是犯大忌等,唯有用字頂死摳死方能陷害扳死對方也。而雍乾時期,看是盛世,實則暗滔凶湧,奸臣多掌朝, 皇上一邊自在逍遙也。這方面,不談實例,單從多部書籍和電視劇中(儘管多不符歷史)也能了解一二也。粗略。謝謝。
經過康熙、雍正兩位皇帝的勵精圖治,整個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與發展;到乾隆朝時,清朝進入鼎盛階段,乾隆有本錢去實現自己的設想。但同時,滿清畢竟是少數民族執政,他時刻面臨以幾百万旗人統治幾億漢民族的壓力,反清復明一直貫穿整個清朝歷史。緩解此壓力最好的辦法是思想統治,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對蒙古的統治,有「明修長城,清修廟」的說法,用喇嘛教將彪悍的蒙古族統計治得伏伏貼貼。但統治漢民族用宗教是不行的,只能用科舉、儒家忠孝理論統治,但滿清作為少數民族,統治龐大的漢族還缺少一些自信,只能通過文字獄將人們的思想禁錮起來,這種禁錮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到乾隆朝達到頂盛。
文字獄從根本上說就是統治者精神上的恐懼。近代二戰中的德國、日本,今天的台灣。都是文字獄的演化版。乾隆時期文字獄占整個清王朝的70%以上,是因為乾隆作為一個有遠見的君主,更注重精神統治。而清朝勛貴反而事沒有任何文明可言的群體。只能以枷鎖扼殺漢族文明。康熙對火器的扼殺,其思想惰性直接遺傳到乾隆身上。另外康熙、雍正時期的反清思潮仍然波濤洶湧。乾隆早期還有信心慢慢消磨,對抗。中晚期的乾隆好大喜功,貪圖享樂。自大情緒滋長,已經高高在上,更不會認真考慮民怨。
清朝有明主,但只是相對的。對戰亂社會修養生息有作用。但對民族發展無大功有大過。
清文字獄是真實存在的、我是家譜研究者、明朝、北京保衛戰、于謙、在年青時寫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也為于謙的後代帶來了滅門九族的災難。文字獄對明朝兵部尚書于謙的《石灰吟》的定案是:石灰石、是青石、也代表著清朝的基石、要民眾拿起工具、千錘萬鑿把大青江山搬出深山。烈火焚燒青石、不要等閑時、粉骨碎身渾:、清朝皇太極的故里是、青山渾河、遼寧撫順渾河、要把青石放到烈火中燒成白骨、粉碎青石、填平渾河、推翻大清江山、不要留清在人間。這一句更加說明、要剷除清朝的統治、清朝文字獄、對於謙的後代留下災難、我支于姓、祖墳被平、府邸被挖、族人被殺而改姓、留下歷史創傷。河南省西平縣於鴻璽
儒生不聽話,三天就結黨。太平日子過久了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康雍乾文字獄就是一把懸劍,劍指儒生結黨。當然,清對自己執政合法性也一直是痛容不得質疑。
其實,儒生清談亂政(其實是亂法)由來已久,而國家行政體系又離不了儒生。所以,明朝朱元璋開始已經制衡儒生了;清不過換了做法,不過做得過分了。毛主席晚年也做了這事,但說得清楚的多,揚法批儒。這其實是很根本的,把中國所以為中國的根本指出來了。法治滲透到國家各個方面,才有規矩。先有規矩(有法),才能最終做到孔子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理想狀態。
推薦閱讀:
※上聯:馬伯樂伯伯伯樂真伯樂;下聯?
※你有沒有曾經十分嫌棄一首詩,後來隨著閱歷的增長,才真正讀出了它的韻味?
※練習書法真的是一種雅好嗎?
※求一本玄幻小說的名字,書名就是主角的名字,原先在現代死了穿越了叫他師傅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