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學齡期的孩子而言,什麼樣的習慣算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安全感缺乏的小孩,很難自發養成好習慣
我幾乎可以斷定,安全感缺乏的小孩,很難有自發的好習慣。也許少數被忽略的小孩,會表現得很乖巧,行為習慣非常合規,但這往往不過是出於討好,是對真實自我需求的壓抑。更多孩子,則會因為父母的關注和陪伴太少,而把心理能量都用在跟父母糾纏,尋求關注和愛上面。他們沒有心理能量去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他們也不能太乖太守規矩,因為習慣太好太省心,就不會被父母看見。
不自由的小孩,難有保持習慣的自覺性
孩子3歲以前,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小」,什麼也不懂,於是替代過多。他們像母雞一樣,把孩子藏在自己的翅膀下面。孩子吃飯慢,於是喂飯;孩子穿衣服磨蹭,於是替代。 時間長了,就陷入了不良循環。不像是孩子在生活,而是父母在替孩子生活。 而到了3歲以後,覺得孩子大了,該管管了,於是突然要求孩子學會一樣本領,養成一個習慣,而不曾給過孩子任何預熱、演練的機會。 整個過程,其實孩子都是被「照顧」,以及被迫養成某個習慣的,他們從未有機會主動決定什麼,選擇什麼。
孩子只會為了愛而努力
孩子大一些後,很多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會有一個極大的轉變。比如,絕大部分孩子進入學齡期後,父母的關注點都轉移到了孩子的學習上。孩子回到家,面臨父母第一句話是:「作業寫了嗎?」「複習的怎麼樣?」「這回考試有把握嗎?」等等。 這些話,顯然是毫無溫度可言的、冷冰冰的問話。問多了,孩子就會發現,媽媽更在意的是我的作業,而不是我。學習更像是父母的事,而不是我的。有研究數據發現,越是如此關注孩子學習和考試成績的父母,孩子的成績就越差,學習習慣上的問題更多,學習後勁也更弱。一個小孩最怕的是什麼呢?不是養成一個行為習慣有多難,解決一個事情有多複雜,而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情感支持。
作為父母我們要以身作則,良好的示範。父讓孩子養成的習慣,不要讓孩子的壓力太大,增加適當的娛樂。
推薦閱讀:
※孩子學習效率低?原來是陷入了這六個誤區
※有言在先:太可怕了前腳剛交學費,後腳被告知倒閉!錢還能要回來嗎?
※關於VR教育,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 VR網原創
※去美國留學就讀遊戲設計專業有哪些優勢?
※什麼叫做慧根?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