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王朝,為什麼特彆強調「鹽鐵專賣」?
鹽、鐵在歷史上一直是重要戰略資源,鹽能為國家提供大量的財政收入,對鐵的控制能保障國家的安全,在初期鐵也是國家重要營收領域。
(鹽鐵論)
在春秋戰國時期,鹽鐵名義上屬於王室的收入,在實際上由民間經營,所以出現了很多富豪。
到了漢代也是如此,鹽鐵是民間經營,出現了許多大富豪。《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的富豪多是鹽鐵發家。邯鄲人郭從就是冶鐵發家,巴寡婦清是靠發現礦脈並開採發家,卓文君的家裡也是冶鐵致富,刁間是賣鹽發家。可以說當時冶鐵行業就像今天的房地產,鹽業就像今天的互聯網。
(貨殖列傳就是一部五百年首富史)
為什麼會這樣?政府要鑄造兵器,民間要使用鐵器,而且會消耗,鐵自然是剛需。鹽就更不用說了,對鹽的爭奪基本就是一部歷史,可以寫本《舌尖上鹽的戰爭》。
如此的暴利領域,造成了貧富差距,也影響了國家收入。為什麼不直接國家管控呢?能解決軍事衝突帶來的財政壓力。
(桑弘羊)
漢武帝時期的東郭咸陽和孔僅就主持了這項活動。鐵器由公家製造,所有購買只能向專營的經銷商購買。按照《漢書地理志》的記載,朝廷至少在44個地方設置鐵官,嚴格控制各地鐵礦開採,冶煉,銷售。自然大量的收益就歸了朝廷。
至於鹽的利潤更大。漢代至少在32個地方設置鹽官,管理鹽的生產,配給,銷售等。按照唐代的數據,食鹽專賣之前每斗只值十錢銀子,專賣之後每斗漲到了110錢。二十年後,已經漲到了310錢,堪比房價增速。
(官營鹽場)
正因為如此大的利潤空間,歷代的鹽梟層出不窮,黃巢、張士誠都是這一行的。
後世鐵的產量增多,逐步出現生產過剩,國家除了對鐵出口管控外,一般降低了管理。對鹽的管理一直很嚴格,明清鹽不僅是財政大頭,而且財政彈性全靠鹽業。
(明代的鹽區分布圖)
到這你就明白鹽鐵的重要性了吧。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無論是對於個人來說,還是對於中國古代的朝廷來說,錢都是一個核心問題。國庫里有多少錢就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國庫不能空虛。有錢就能辦事和養人,錢多就能辦大事,沒錢就導致很多社會問題。很明顯,朝廷平叛要錢,發各級官員的工資要錢,皇帝和親眷要錢,邊疆問題處理也要錢,朝貢國藩屬國來華也要錢。鹽鐵茶礦酒五大宗,雖然不是稀缺資源,卻是暴利行業,特別是鹽鐵官營、酒類專賣,一般都是民制、官收、官運、官銷的模式,具有非常森嚴的程序,是中國古代朝廷財政的經濟命脈。
封建王朝財政的結構是:土地及人口稅,工商食官下的專營收入,豪族富戶捐輸的額外收入。以明朝為例,暴利領域專賣,關乎國計民生的朝廷控制,各地官府明文需要開徵榷稅 ,包括商稅,礦稅,門肆門攤稅,鹽稅等。不僅如此,還有榷礬,榷醋,榷貨,榷酤等序列化舉措,統一榷算,保障國庫收入。到了明代中期之後,絲綢貿易坐大後,利潤太高,也統一歸朝廷派出代理人管控。
古代土地稅雖然是重心,但隨著農業產值的降低,工商業的發展,自然需要改變賦稅模式。歷代王朝,不與民爭利,不背義而趨利只是一個幻想。
清代的揚州江淮鹽商,幾乎就是朝廷的錢包。無論是朝廷打仗還是皇帝南巡,都是鹽商富戶掏錢。明清時期的東南地區,工商繁榮,因此才有天下賦稅出東南的說法。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註民間文化。在古代中國,鹽鐵是一等一的戰略物資,不僅有關國計民生,更關係著國家存亡與富強。
我們首先說鹽。毫不誇張地說,鹽是自人類發現和利用火之後第二大發現和利用。人類沒發現和利用火的話,人永遠只是野獸,不會成為人;人類沒有發現和利用鹽的話,人類永遠會停留在茹毛飲血的野蠻時期,進入不到文明社會。因為在沒有鹽的時代,無論是漁獵所獲魚、肉,還是畜牧生產的牛羊,最多只能存放三天,永遠沒有多餘貯存的肉食。因此,人類就沒有空閑時間發展別的,只能終日為吃食奔波。人類在嘗到鹹味後,吃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更是一種享受。而且有了鹽動物肉食就能長期存放,便有多餘時間玩點別的,於是便有了文明。
古代巴國在三峽地區,發現了多處鹽泉,利用鹽泉熬鹽販賣,不稼不穡,不紡不織,也能生活得很好,並逐漸富強。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樂過久,必生腐敗,最後被楚國奪去大片領地,在與蜀國的爭鬥中,被秦國漁翁得利,一同併入秦國。
春秋五霸之齊國,管仲的改革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煮鹽獲利,很快使齊國富強,成為春秋首霸。漢武帝在反擊匈奴的戰爭中,國庫逐漸空虛,在桑弘羊的主持下,首開了鹽鐵專賣制度,使漢王朝獲得了巨大的財政支持,保障了對匈戰爭的勝利。
從此,各個王朝基本上都沿襲了這一制度,也算是國營企業的鼻祖吧!
倒不是稀缺資源,而是所有人都要用到的資源,控制了大家都要消費的資源鹽業和鐵業才可以保證國家財政收入。
春秋時期管仲向齊桓公提出「官山海」的政策收錄在《管子》一書中。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齊桓公想要充實國庫,向管仲提出從五個方面收稅:房屋稅、樹木稅、牲畜稅、人口稅,都被管仲回絕了。
齊桓公又問:然則吾何以為國?管仲回答說:「唯官山海為可耳」。——《管子·海王》
鹽是每個人生存必須消耗的。如果直接對大人小孩徵收人口稅,國民一定會反對,但是徵收鹽稅,比徵收人口稅收到的錢還多上百倍,而民眾也無法規避這個政策。鐵也是一樣,婦女一定會有針、剪刀,農夫一定會有犁、鋤頭,工匠也會有斧子、鑿子。但凡要從事生產勞動就離不開鐵。——《管子·海王》(原文可以自己查)
管仲首創將稅收隱藏在商品中,進行間接徵收。相比之下,直接的樹木、人頭稅容易引起人們心理上的抵抗,而商品稅就「取之於無形,使人不怒」。秦商鞅變法,也實行了鹽鐵專賣。
秦代是可以私營鹽鐵的,但是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並且政府嚴格控制,需要繳納很高的稅。到了漢代,西漢早期吸取秦亡的教訓,鹽鐵政策放寬了一段時間。《鹽鐵論·錯幣篇》:「文帝之時,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故有鑄錢之禁。」沒有提到鹽鐵禁,可見是可以私人經營的。漢武帝開始將鹽鐵「官營專賣」。漢昭帝時期就因為鹽鐵官營的問題開展了一場大辯論,有了一本書叫《鹽鐵論》。東漢時期廢止過官營,後來又恢復了。曹氏政權在官渡之戰後開始控制海鹽,蜀漢設置「鹽府校尉」,吳國也有「司鹽校尉」。到了晉代有《晉令》載:「凡民不得私煮鹽,犯者四歲刑期,主吏二歲刑。」這樣的模式一直持續到明代。清代是實行官督商辦,只頒發少量經營許可證,導致了大商人的壟斷地位。乾隆時代食鹽的購價與銷價相差3-4倍。
一直到了1931年,國民政府公布新《鹽法》:「鹽就場徵稅,任人民自由買賣,無論何人,不得壟斷。」才結束了這兩千多年的「鹽鐵專賣」。
鹽鐵專賣的原因:每家每戶都用鹽和鐵,鹽鐵是國家命脈,是最重要的財政收入
後來冶鐵技術先進了,鐵專賣就沒搞了,只徵稅。
而鹽專賣幾乎每朝每代都在執行。
意義:1、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維持了中央集權運轉所需的資金 2、打擊富商巨賈的勢力,強化了中央集權 3、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有利於商業的健康發展
鹽鐵專賣亦稱"鹽鐵官營"。中國封建社會政府為打擊富商大賈,增加財政收入而實行的對鹽和鐵的壟斷經營政策。
鹽鐵專賣制度起始於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對鹽和鐵一起實行專賣。秦商鞅變法,控制山澤之利,也實行鹽鐵專賣。當時的山海之產主要是鹽、鐵,官府壟斷經營,寓稅於價,使人民避免不了徵稅,又感覺不到徵稅。
「官海」即齊國政府明確規定食鹽屬於國有,但在生產上實行官督民產,規定百姓在特定時間、特定地域煮鹽;最後齊國政府設置鹽官,統一收購、統一運輸、統一銷售。「 官山」與此類似,國家把鐵礦開採交給百姓承包,並根據產值按三七比例分取利潤。
漢初開放民營,使經營鹽鐵的商人富比王侯,漢武帝迫於財政壓力和對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籠鹽鐵」,將鹽鐵的經營收歸官府,實行專賣。在產鹽和產鐵的地方,分設鹽官和鐵官進行管理。鹽專賣採取在官府的監督下由鹽民生產,官府定價收購,並由官府運輸和銷售。鐵專賣採取官府統管鐵礦採掘、鋼鐵冶煉、鐵器鑄造和銷售等一切環節。東漢時取消鹽鐵專賣,實行徵稅制。三國、兩晉注重專買,南北朝時徵稅制復起。
隋至唐前期,取消鹽的專稅,和其他商品一樣收市稅。唐安史之亂後,財政困難,鹽專賣又開始實行。此後歷朝歷代,都加強了鹽專賣,對鐵則實行徵稅制,不再與鹽同例看待。鹽鐵專賣使封建國家獲得了可觀的收益,特別是鹽,一直是歷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專賣商品,其收入是歷代政府的重要財源。
<管子·海王>記載,「官山海」讓財富迅速積累到齊國君主手中,為桓公霸業奠定了堅實的財政基礎。僅食鹽專賣一項,管仲為齊桓公算了一筆賬:一個具有萬輛兵車的大國,1000萬的總人口中應納稅的人約100萬,每人每月徵收30錢,一個月也就3000萬錢;但只要每升鹽加價2錢,因為食鹽銷售嚴格按照戶籍實行 「計口售鹽」,每月即可多得6000萬錢,遠超過每月30錢高額人頭稅帶來的收入。
簡單的橫徵暴斂容易激起民變。「官山海」表面上並沒有直接徵稅,不會引起人民的任何抱怨,達到「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是很高明的國家財政方式。英國的經濟學家哥爾柏(Kolebe)說過:「稅收這種技術,就是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鹽鐵專賣就是一種「聽最少鵝叫」的稅種。
官山海在管仲之後備受各朝重視,特別是宋元明清這千餘年間,鹽課收入成為朝廷僅次于田賦的第二大財政來源。
管仲的鹽鐵專賣思想傳承至今,影響深遠,成為春秋以後長達兩千餘年的中國食鹽專賣制度的濫觴,後世因此尊管仲為「鹽宗」。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8, "thumb_url": "666e000938083f1db8ab", "vname": "", "vid": "053d78dc769142fd9bfa6de64ed6753f",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6afe000d002d83333495",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666e000938083f1db8ab",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218.92, "h": 478,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5506028}, "ultra": {"duration": 218.92, "h": 716,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9589923}, "normal": {"duration": 218.92, "h": 358,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4196276}}, "md5": "1cf450ae2b7a64281169c98b95f0ceac", "duration": 218.92, "file_sign": "1cf450ae2b7a64281169c98b95f0ceac", "thumb_uri": "666e000938083f1db8ab", "vu": "053d78dc769142fd9bfa6de64ed6753f"} --}
鹽鐵是古代人民生活必需品,屬於影響面非常廣的資源。故,鹽鐵之利巨大。在實行鹽鐵專賣之前,依靠鹽鐵發家致富,成為巨賈富商的不勝枚舉。
漢武帝為解決長期對匈奴作戰的財源問題,起用桑弘羊進行理財,實行鹽鐵專賣制度,其實是國家壟斷鹽鐵等自然資源。
鹽鐵專賣制度有得有失,對於民間商業的打擊非常大。晚年的漢武帝下詔檢討自己的過失。
鹽鐵專賣的利弊卻成為朝野爭議的焦點。霍光主政時,桑弘羊與儒家賢良方正為代表的反對派進行激烈辯論。
鹽是生活必須品,每個人都必須有鹽才能生存。如果不是國家專賣,由個別商人控制起來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很容易引起動亂。
鹽是礦產資源,,不需要投入本錢,如果誰占著就算誰的,那對社會也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所以不許私自開鹽,這也是保護國家資源
首先鹽作為生活必需品,價格需要得到穩定,如果不控制鹽的售賣,就很難控制價格,如果出現囤積不賣就會出現鹽價格瘋漲,長期下去可能會對王朝的統治權產生威脅;其次,鹽可以為政府獲得大量的財政收入,因此王朝會控制產鹽及其控制其價格。鐵也是一種必需品,生活中需要大量的鐵製品,這就需要一定量供給給全民,同時,鐵又能夠打造兵器等物件,不去控制鐵的生產與利用,大量武器的出現,可能會出現王朝的穩定(類似於現在控槍支)。鐵礦的採礦與煉化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持。
簡單~鹽鐵在當時都是稀缺而必須的物質,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戰略物質。
人不能不吃鹽,這是古人經驗主義的結晶。手工業時代勞動生產力低,鹽的產量低,供應量不足。專賣一則易於管理,二則政府能增加財政收入。
鐵與鹽同理,或者對於當時的政權而言,鐵比鹽有更重要的戰略意義。在產量極少的情況下,供軍工所用就已經不容易了,國家控制在情理之中。
推薦閱讀: